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1963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docx

高一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讲解

2015-2016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5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小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研究太阳系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时,可以把太阳系看做质点

C.乒乓球比赛,运动员打弧旋球时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D.武术运动员在比赛时,裁判可以把他当做一个质点

 

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2πR,0B.0,2πRC.2R,2πRD.0,2R

 

4.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

B.5秒内指的是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C.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

D.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指的是时间

 

5.物体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前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

位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则该物体在整个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7.a、b两物体在t=0时刻沿同一直线开始运动,为了定量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建立了一直线坐标系,如图甲所示.它们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出发点相同

B.t=2s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C.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0﹣6s内a通过的位移大于b通过的位移

 

8.如图为某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4s时物体回到出发点

 

 

三、简答题(共24分).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纸中相应横线上.

9.(12分)(2015秋•东台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      (选填“交流”或“直流”)      v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      s打一次点.

 

10.(12分)(2013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cm、x2=7.5cm、x3=13.5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      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      m/s,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四、计算题,共33分.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得分,书写不认真、无法辨认的不得分.

11.(10分)(2014秋•南通校级期中)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m至B点.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3)求物体运动的位移、路程.

 

12.(11分)(2012秋•慈溪市校级期中)一个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m/s,加速度为2m/s2,求

(1)2s末的速度大小;

(2)2s内的位移大小.

 

13.(12分)(2011秋•木垒县校级期中)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015-2016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5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小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研究太阳系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时,可以把太阳系看做质点

C.乒乓球比赛,运动员打弧旋球时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D.武术运动员在比赛时,裁判可以把他当做一个质点

考点:

质点的认识.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

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解答:

解:

A、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能否忽略不计,与物体的绝对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研究太阳系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时,太阳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B正确;

C、乒乓球比赛,运动员打弧旋球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旋转了,故C错误;

D、武术运动员在比赛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考点: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从安全角度考虑,公路上通常要有限速标志,限制的是瞬时速度.

解答:

解:

小汽车上被红线划过,表示禁止,旁边的40是表示40km/h,即该段路上瞬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故选:

C.

点评:

这是一道联系生活的好题,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物理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2πR,0B.0,2πRC.2R,2πRD.0,2R

考点:

位移与路程.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解答:

解:

做圆周运动一周,又回到原位置,位移为零,路程为圆的周长,为2πR.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别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4.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

B.5秒内指的是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C.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

D.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指的是时间

考点:

时间与时刻.

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在难以区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可以通过时间轴来进行区分.作息时间表、列车时间表等时间表上面的数字均表示时刻;1min能分成无数个时刻.

解答:

解:

A、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故A错误;

B、第5秒内指的是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故B错误;

C、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故C正确;

D、作息时间表上面的数字均表示时刻.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5.物体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前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

位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则该物体在整个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考点:

平均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总位移和总时间,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

设总位移为s,

因为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

,物体在前后两端位移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考点:

加速度.

分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解答:

解:

A、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根据a=

知,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7.a、b两物体在t=0时刻沿同一直线开始运动,为了定量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建立了一直线坐标系,如图甲所示.它们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出发点相同

B.t=2s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C.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0﹣6s内a通过的位移大于b通过的位移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x﹣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故由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可得出开始时物体的位置坐标;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物体的速度;由纵坐标的差值可得出位移.

解答:

解:

A、由图可知,两物体均从原点正方向5m处开始运动,故出发点相同,A正确;

B、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a的斜率小于b的斜率,所以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故B错误;

C、ab两物体均从5m处向原点运动,故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6s内a的位移为3﹣5=﹣2m;b的位移为1﹣5=﹣4m;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图象,较为简单,但要防止将其作为速度时间图象处理.

 

8.如图为某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4s时物体回到出发点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解答:

解:

AB、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所以前2s内速度为负方向,后两秒内速度为正方向,故A错误,B正确.

CD、前2s内速度为负方向,即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前4s内总位移为零,即物体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要注意上下面积之和为零时位移等于零.

 

三、简答题(共24分).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纸中相应横线上.

9.(12分)(2015秋•东台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 交流 (选填“交流”或“直流”) 220 v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 0.02 s打一次点.

考点:

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解答:

解:

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交流220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故答案为:

交流;220;0.02

点评:

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

 

10.(12分)(2013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cm、x2=7.5cm、x3=13.5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 0.375 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 0.525 m/s,运动的加速度为 1.50 m/s2.

考点: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

解:

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所以:

v1=

=0.375m/s

v2=

=0.525m/s

根据推论公式△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

a=1.50m/s2

故答案为:

0.10,0.375,0.525,1.50

点评:

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四、计算题,共33分.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得分,书写不认真、无法辨认的不得分.

11.(10分)(2014秋•南通校级期中)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m至B点.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3)求物体运动的位移、路程.

考点:

位移与路程;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

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而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求出M、N两点的坐标.

解答:

解:

(1)坐标系如图所示,线OAB为运动轨迹.

(2)xA=5

m,yA=5m;xB=5

m,yB=0.

A点的坐标:

(5

m,5m),B点的坐标:

(5

m,0).

(3)物体的位移为O到B位移为:

m,方向向东

路程为10m+5m=15m.

答: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A点的坐标:

(5

m,5m),B点的坐标:

(5

m,0).

(3)位移为5

m,方向向东,路程为15m.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几何关系确定B点的位置,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建立合适的坐标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2.(11分)(2012秋•慈溪市校级期中)一个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m/s,加速度为2m/s2,求

(1)2s末的速度大小;

(2)2s内的位移大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匀变速运动公式的直接应用,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1)根据匀加速运动速度公式得:

vt=v0+at=2+2×2m/s=6m/s

(2)由位移公式得:

x=

at2=2×2+

×2×22m=8m

答:

(1)2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2)2s内的位移大小为8m

点评:

熟记公式,直接计算.这类问题若牵扯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要规定正方向,本题不是这种情况.

 

13.(12分)(2011秋•木垒县校级期中)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根据v=v0+at可求加速度;

(2)根据

可求位移;

(3)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

解答:

解: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

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

“﹣”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

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为:

8s>5s,即车已停止运动,8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

则:

答: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m/s2;

(2)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16m;

(3)刹车后8s汽车位移的大小为25m.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关键知道汽车刹车速度减为零不再运动,然后选择合适的位移和速度公式即可轻松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