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2147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宝。

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远,或平正或险绝。

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端庄的举止。

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追寻汉字书法唤发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guī(________)宝      拙(________)趣     徜(________)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无与伦比”的“伦”与选项中“伦”的意思相同的项是(________)。

A.天伦之乐

B.语无伦次

C.巧妙绝伦

(4)文中运用了拟人、________和________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神韵。

【答案】

(1)瑰;zhuō;cháng

(2)唤发;焕发

(3)C

(4)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瑰宝”:

贵重而美丽的珠宝,稀世之珍宝;“拙趣”:

用笔用墨自然随意,不弄巧,看似笨拙,实则藏气韵于其中,别具情趣;“徜徉”:

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文段中的“唤发”应改为“焕发”。

焕发:

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容光焕发的光彩。

(3)C.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含义的理解。

“无与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类;“天伦之乐”:

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伦:

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语无伦次”:

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伦次:

条理;“巧妙绝伦”:

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伦,类。

“无与伦比”和“巧妙绝伦”的“伦”意思都是类。

故选C。

(4)从“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可以判定出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故答案为:

⑴瑰;zhuō;cháng;

⑵唤发;焕发;⑶C;⑷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注意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的理解和辨析。

注意汉字笔画笔顺的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注意对文本的仔细阅读,认真辨析。

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明白词语的意思,对选项要逐项理解,仔细判断,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比照。

⑷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修辞的辨析和积累,注意对文本语句的分析和感悟。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íng

lín

香________

甘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答案】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1)根据“一杯”“香”可知是“香茗”;根据“甘”可知是“甘霖”。

(2)根据“墨迹”可知是“褪去”;根据“闲遐的时候”可知是“闲暇”。

(3)可以用“书信,像……,书信,像……”进行排比。

(4)《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故答案为: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点评】

(1)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联想具体汉字,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的需要辨析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对排比句式的理解、造句能力。

需要注意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的联想。

(4)本题考查对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能力。

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说的是《傅雷家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徽派建筑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ci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②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严谨(________) 精湛(________) cí堂(________)

(2)画线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依山就势”一词中“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jǐn;zhan;祠

(2)积;集

(3)紧挨着

(4)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精湛”:

精熟深通;某样技艺十分娴熟;精微深奥。

读“jīngzhà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祠堂”的“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积”:

积累。

“集”:

聚合,会合。

这里是聚合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故选“集”。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这里“依山就势”的意思:

紧挨着山,顺着便利的形式。

“依”在文中的意思是紧挨着。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它在总体布局上……在平面布局上……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显然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jǐn;zhan;祠;

⑵积;集;

⑶紧挨着;

⑷排比。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mò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细看,密密点点的nèn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随雨飘摇。

   桃花,让我立即记起潘老师的体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湿了的大自然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横线字注音。

mò(________)绿   nèn(________)芽   色调(________)

(2)画线句子里有错别字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像浓酣的水彩画”中“酣”的意思是________。

(4)以上文字第一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墨;嫩;diào

(2)体画诗;题画诗

(3)畅快,尽兴

(4)比拟;比喻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墨”是表示颜色的,字是上下结构,“嫩”不要写成“敕”,“调”是多音字,diào、tiáo,“色调”读作“diào”,“题”有“写”的意思,而“体”则没有这个意思。

“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3)酣:

会意。

从酉,从甘,甘亦声。

从“酉”,表示与酒有关。

“甘”也具有表意作用。

本义:

酒喝得很畅快。

这里是“畅快,尽兴”的意思。

(4)“像浓酣的水彩画”运用比喻,“柳丝分外妖柔,随雨飘摇”运用拟人。

故答案为:

⑴墨;嫩;diào;

⑵体画诗;题画诗;

⑶畅快,尽兴;

⑷比拟;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辨析能力。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

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   干hé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niǎn;捂;涸

(2)等侍;等待

(3)蜷曲而收缩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

压过去。

“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

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

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

⑴niǎn;捂;涸;

⑵等侍;等待;

⑶蜷曲而收缩;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要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

6.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rǎn(     )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zhèn(     )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ɡèn(    )古不变的艾香。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

   在想到诗人的江畔行吟时,我更感动于他的《九歌》;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他那些极浪漫极抒情的诗篇了。

由民歌那样纯粹的浪漫和抒情到《天问》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再到《离骚》中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该是何等痛苦的一个过程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ǎn________     ②zhèn________     ③ɡèn________

(2)加下划线字“悄”的正确读音是(  )

A.qiāo

B.qiǎo

(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请给第②段中两处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句子是(   )

A.更理解他的《天问》了

B.更理解他的《离骚》了

C.更能体会到他面对《离骚》的喟叹了

D.更能体会到他面对《天问》的喟叹了

【答案】

(1)染;振;亘

(2)B

(3)A,C

【解析】【分析】

(1)注意“染”的右上部分是“九”,不能写成“丸”;“振聋发聩”的“振”不能写成“震”。

(2)“悄”是多音字:

qiǎo,用于“悄然”“悄声”“悄怆”;qiāo,用于叠音词,如“悄悄”。

据此可知应选B。

(3)《离骚》表达了推行新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新政的坚定信念,以及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天问》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横线前后句子的形式,可知横线上应先填写“更理解他的《天问》了”,再填写“更能体会到他面对《离骚》的喟叹了”。

故选A、C。

故答案为:

⑴染;振;亘;⑵B;⑶A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藉、红、岚”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⑶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合排比修辞即可做出选择。

7.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________(填“甲”或“乙”即可)。

(2)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________

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________

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________

(3)以下是学生会宜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李馆长,您好!

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

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

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

总之,________。

【答案】

(1)乙

(2)拟人;比喻;引用

(3)D

(4)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

【解析】【分析】

(1)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一是根据音调平仄分。

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二是按因果关系区分:

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因为凡事先有因后有果的。

“头”是平声,“底”是仄声,故乙是下联。

(2)①此句把汨罗江拟人化,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比作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引用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3)ABC表达得体,D“务必参加”语气太生硬,有命令的语气,邀请别人参加活动,语气应该委婉。

(4)结合句意理解,“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这一句话说明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说明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乙;

⑵拟人;比喻;引用

⑶D;

⑷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⑶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

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

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

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粗拙

称心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1)zhuō;chèn

(2)烦燥;烦躁

(3)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

(1)“粗拙”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拙”应该读一声;“称”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适合”的意思,应该读chèn。

(2)“烦躁”指烦闷焦躁,“躁”应该是足字旁。

(3)从“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父母的爱”比作“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阳”“风雨中的港湾”“黑暗时的烛光”,这是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

⑴zhuō;chèn

⑵烦燥;烦躁

⑶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区分。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读划线句子,明确所用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注意区分。

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

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和比喻。

【答案】

(1)他不说实话

(2)夸张

【解析】【分析】

(1)对于提取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明确句子主干是:

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

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是——他;谓语中心词是——不说;宾语是——实话。

据此作答即可。

(2)句中“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把眼光比作两把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极言目光的厉害,运用的是夸张。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他不说实话;

⑵夸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句的主干的提取,答题时注意语句的简洁性;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修辞手法的考查,明白各种修辞手法诗答题的关键所在。

10.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B.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下列不属于谦辞的是(   )

A.舍弟

B.小生

C.鄙人

D.相公

(3)酒杯,用来饮酒的器具。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酒杯的称呼,比如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