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2272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语文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件.docx

《语文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件.docx

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电子教案

课题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茅燕

教学目标

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哀伤凄婉、凄厉、骚动、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课题扩展法或抓“六要素”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重点

1、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意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

2、通过与匈奴人草原上的生活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比,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

教学难点

1、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意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

2、通过与匈奴人草原上的生活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比,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

相关链接

诸葛亮的空城计

第一课时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

胡笳(图文)

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

它类似笛子。

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媒体出示:

刘琨,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文

1、板书课题,读题,正音:

笳(jiā)

2、认识胡笳:

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

它类似笛子。

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3、介绍刘琨:

课文的主人公是刘琨,他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4、“孤城”的“孤”是什么意思呢?

(孤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孤城指的是——晋阳城。

5、晋阳城为什么会叫孤城?

一曲胡笳又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

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初读课文

媒体出示: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水泄不通、骚动、哀伤凄婉、千古佳话

(3)想一想:

晋阳城为什么被称为“孤城”?

媒体出示:

读准字音:

并(bīng)州调(diào)集边塞(sài)应(yìng)战禁(jīn)不住结(jié)伙

媒体出示:

理解词语: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够泄出。

课文中指晋阳城被包围得十分严密。

骚动:

秩序紊乱。

千古佳话:

长久以来流传开来,当做谈话资料的好事或趣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水泄不通、骚动、哀伤凄婉、千古佳话

(3)想一想:

晋阳城为什么被称为“孤城”?

2、交流。

(1)读准字音:

并(bīng)州调(diào)集边塞(sài)

应(yìng)战禁(jīn)不住结(jié)伙

(2)理解词语: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够泄出。

课文中指晋阳城被包围得十分严密。

骚动:

秩序紊乱。

千古佳话:

长久以来流传开来,当做谈话资料的好事或趣事。

(3)请几生串读课文。

研读课文

 

媒体出示: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媒体出示: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媒体出示: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媒体出示:

“四面楚歌”视频

媒体出示:

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媒体出示:

匈奴人生活图片

 

媒体播放胡笳曲

媒体出示: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我仿佛看到:

)。

媒体出示: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媒体出示: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三、研读课文

1、晋阳城为什么被称为“孤城”呢?

(1)交流,出示: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2)师:

原来称晋阳城是“孤城”有这样几个原因(师生共同概括):

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

“孤城”的“孤”原来还带有“孤立无援”的意思。

想一想文中告诉你,刘琨失去哪些援助?

(联系第二小节学习)

2、就在这时,刘琨是怎样用一曲胡笳救了这座孤城呢?

(1)让我们进入到那个使战争反败为胜的晚上。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月亮”“沙漠”……)

这番景色在刘琨的眼中可和你们不一样,是怎样的呢?

读读课文,找找句子。

出示:

刘琨凝视远方……长啸。

(2)学生找出“冷”、“荒”。

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

作者用的词虽然简单,但用意却十分深刻。

的确,连日来,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是始终牵挂在刘琨心头的烦恼。

这番景色其实就是刘琨的心情写照。

你想,面对这一切,刘琨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3)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刘琨当时的想法,也是句子中省略号省略掉的部分。

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吧。

(4)个别读、朗读指导,给予点评

(5)男生读、齐读。

(6)这是一声声凄厉的长啸,能不能说凄婉的长啸?

辨别:

凄婉带有婉转,形容乐曲声。

而凄厉带有尖锐的意思。

指导朗读。

没想到这情到浓时发出的一声声长啸惊醒了匈奴兵,也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当年项羽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用“胡笳曲”救晋阳城的计谋。

3、理解救孤城的原因,感受胡笳曲的魅力

(1)让我们看看“四面楚歌”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

楚军听见四周传来的他们家乡的楚歌,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最终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出示:

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2)刚才读课题时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读读第7小节,你会马上明白一曲胡笳救一座孤城的原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3)胡笳曲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呢?

使匈奴人甘愿做逃兵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匈奴人原来的生活。

(师配图解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树林里狩猎捕鱼,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

与朋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这样的对比是何等的强烈。

这时传来的胡笳曲会让匈奴人有什么感受呢?

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匈奴士兵,离家已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胡笳曲。

这胡笳曲悲伤而凄凉,这就是——哀伤凄婉。

说话训练: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我仿佛看到:

()。

(4)指导朗读: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5)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士兵更是如此。

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这两句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媒体出示:

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媒体出示: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媒体出示: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媒体出示: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媒体出示:

刘琨听了,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

四、复习巩固

1、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和老师一起读读描写刘琨的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琨呢?

当晋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时,(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出城求援)

当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时,(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出城求援)

 

当匈奴骑兵几次攻城时,(刘琨指挥守军……进攻)

 

当刘琨无计可施,满怀忧愁时,(他凝视远方……孤城)

他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他想到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他想到有辱使命,晋阳城即将失守时(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这一声声长啸使匈奴兵营(发出一阵骚动),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当年项羽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他忙叫人吹起胡笳。

他吹奏的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是那么(哀伤凄婉)……

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当他的计谋得胜,匈奴退兵后,刘琨好似(卸下千斤重担)

自由回答

难怪诗人陆游会做出这番评价:

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2、小结:

这节课我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了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知道了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到了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下节课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作业:

1、抄写并默写词语:

骚扰、水泄不通、巡察、隐约可见、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对策、感染、千古佳话

2、写一写:

1)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2)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我仿佛看到:

()。

五、作业

1、抄写并默写词语:

骚扰水泄不通巡察隐约可见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对策感染千古佳话

2、写一写:

(1)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2)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我仿佛看到:

()。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

2、这节课我们要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

 

媒体出示: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二、研读课文

(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复习已经学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概括?

(课题扩展法、抓“六要素”法)

3、如果用课题扩展法,课题是一曲胡笳救孤城,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刘琨,看着板书,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前面默写的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

(注意说清楚晋阳城为什么是“孤城”?

一曲胡笳是怎么救“孤城”的?

(1)自己准备。

(2)全班交流。

(3)同桌互说。

4、刚才我们说,还有一种方法是“抓六要素”法,以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通常我们会用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可以试一试,看看抓住六要素和我们刚才概括出来的是否一致。

(1)学生自己尝试。

(2)交流结论。

5、小结:

有时候,同一篇课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只要恰当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准合适的方法来概括。

(二)迁移方法

1、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其实,关于刘琨,还有一个成语故事,也被传为千古佳话。

2、出示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

(1)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课题扩展法)

(2)用课题扩展法,我们要说具体哪些内容?

(谁闻鸡起舞?

为什么会闻鸡起舞?

怎么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的结果怎样?

(3)自己轻声读故事,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尝试概括。

(4)交流。

 

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练习题

 

三、复习巩固

出示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完成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

阅读()实现()发挥()

()鸣叫()学习()文章

2、“闻鸡起舞”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请用“~~~~”画出。

3、你觉得祖逖是怎样的人?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4、文中有不少好词,挑你喜欢的积累几个吧!

拓展作业

 

四、拓展作业:

(一)推荐阅读: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刘琨这样足智多谋的将领,有许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不战而胜的战役。

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二)作业: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2、阅读更多用智慧取胜的故事,可以去阅读诸葛亮的《空城计》。

板书设计

悦耳动听援军未到

一曲胡笳救孤城兵力减弱

哀伤凄婉粮食减少

瓦解军心

相关链接

诸葛亮的空城计

源自《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

“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

“这怎么可能呢?

”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

“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

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

“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