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2364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docx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常考公文文体及写作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考公文文体的含义及写作范文

通知用于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的一种公文。

通知具有广泛性、周知性、时致性。

通知的特点:

1、知照性。

通知的主要功能在于知照。

2、广泛性。

通知的广泛性表现在多方面。

3、时效性。

通知有一定的时效要求。

一般可分为五种:

一是指示性通知。

用于直接发布行政法规和对下级某项工作的指示、要求。

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和决策性。

二是批示性通知,又称转发性通知。

领导机关用批转、转发的方式发布某些法规,要求下级贯彻执行。

批转下级机关送来的工作报告、建议、计划等,以及沟通情况,指导工作。

三是周知性通知。

多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宣布某些应知事项,不具有强制性。

四是会议通知。

用于对上级或平级。

五是任免通知。

上级机关对任免的人员用通知的形式告知下级机关。

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文种“通知”作标题。

(2)正文。

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主要交代通知缘由、根据;主体说明通知事项;结尾提出执行要求。

在写正文之前,要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写出被通知对象的名称,在名称后加冒号,或将名称以“抄送”形式写于最后一页的最下方。

(3)落款。

写出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

如已在标题中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这里可以省略不写。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施行)。

它的使用者可以是各级各类机关,它的内容又往往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其使用主体还是其内容都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格式内容】1、标题的写法有三种:

①“通告”。

如遇特别紧急情况,可在通告前加上“紧急”二字。

②“关于XXX的通告”。

③“XXX关于XXX的通告”。

④“XXX的通告”。

2、原由。

主要阐述发布公告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通告常用的特定承启句式“为……,特通告如下”或者“根据……,决定……,特此通告”引出通告的事项。

3、通告事项。

通告事项是通告全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周知事项和执行要求。

撰写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如果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如果内容比较单一,也可采用贯通式方法。

其次要做到明确具体,需清楚说明受文对象应执行的事项,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4、结语。

用“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表达。

通报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

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

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

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特点1.告知性。

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2.教育性。

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

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

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3.政策性。

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

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

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

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通常按内容性质把通报分为三类:

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1.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

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2.批评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三.通报的结构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

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

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

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

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正文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

一是被通报的情况,二是希望和要求。

报告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报送文件、报告查询事宜时所写的汇报性文件。

在机关中,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都要向上级机关写报告,用以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报送、报批文件,回答上级查询的问题等,有时也使用报告。

报告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类:

1.呈报报告这是直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

根据具体内容和性质又可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两种。

综合报告用来向上级汇报本单位、本部门一个时期内全面工作或几个方面工作的综合情况,往往有一文数事的特点,例如《关于××市九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专题报告是向上级汇报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情况的报告,往往有一事一报、迅速及时的特点,例如《关于元旦春节市场安排情况的报告》。

2.呈转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请求将该报告批转有关部门或地区执行的报告叫作呈转报告,例如林业部《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报告》。

3.回复报告用于答复上级询问或汇报所交办事情办理结果的报告,称作回复报告。

回复报告往往是对一些重大事项的答复,对一般性事项用函作答即可,例如××市民政局《关于拥军优属情况的报告》。

二、报告的主要特点1.汇报性。

凡报告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一般都是将做过的事情报告给上级,让上级掌握基本情况,以利于心中有数或对工作进行指导。

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这是报告同请示的根本区别。

这一特征决定了报告一般事后行文。

2.陈述性。

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这项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些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等,所以在行文上一般都用叙述的笔法,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陈述其事,而不是象请示那样祈使、请求。

陈述性是报告区别于请示的又一大特点。

三、报告的结构和写作要领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个部分组成。

1.标题报告标题通常由事由和文种组成。

事由就是报告所针对的问题,也就是报告的内容;文种即“报告”。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就是受文机关,报告的主送机关一般是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机关。

3.正文正文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报告尾语三部分组成。

报告缘由主要交待报告的起因、理由或注明目的、意义等,是正文的开头;报告事项即正文的主体内容,如基本情况、措施与办法、成效与问题或者是经验与教训、意见与建议、打算与设想等;报告尾语根据类别而定,呈报性报告往往以“特此报告”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语作结。

呈转性报告则会提出“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的要求。

4.落款正文结束,在右下方署名署时并盖公章。

在报告的写作中,经常犯的毛病是:

事实不具体,言之无物;表述不清晰,缺乏对材料的认真组织与安排;综合性报告常犯堆砌材料的毛病,重点不突出;例行报告往往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来;有时在报告中带请示内容;请示性报告,所报请审批意见,有的缺乏可行性。

这些常犯的毛病,在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公务员考试中报告的种类及写作模板一、报告的概念报告是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文种,是陈述性上行文。

二、报告的种类报告的种类及写法有:

1.工作报告下级单位就单一阶段工作情况向上级单位汇报所写的报告,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题性报告。

(1)综合性报告:

对某一工作的各方面情况及下阶段的打算进行如实地汇报,以便上级了解,是一种有广度的报告。

(2)专题性报告:

向上级报告某一特定情况时使用,内容单一有针对性,是一种有深度的报告。

工作报告正文的大致构成是:

①基本情况;②主要成绩;③经验教训;④存在问题。

结束语可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

2.情况报告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及时反馈工作的进展,工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动向。

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的重点,反映典型的事件。

3.建议报告行文单位就某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如果内容可行,上级机关往往批转给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也叫呈转性报告。

结尾可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贯彻执行”。

4.答复报告上级单位询问某一项工作的执行结果时,下级单位根据询问的内容给予答复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模板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

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

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意见设想不能省去。

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

主体可分为部分加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打报告要注意做到:

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注意结语:

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

”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在新闻领域和机关应用文领域中都可采用的常用文体,也就是说,它是新闻和应用文的两栖文体。

不过,有些在机关之间流通的调查报告,可以没有新闻性。

而在报刊广播上发表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新闻性。

调查报告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也可以叫做“新闻调查”。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1.较强的针对性必定是某一情况、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成功经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为了进一步得到它的详情、真相,认识它的性质,才需要有人专门对它进行调查、研究,向有关机关提供报告。

可见,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

例如,高考是农村青年的一条重要出路,可是我国教育现状还比较落后,考生众多而录取人数有限,于是造成了大量的高考落榜生,他们不甘心重新被捆绑在土地上,可是又找不到出路在哪里,这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人专门就此作了充分调查,写出了题为《独木桥下的思索——关于农村高考青年的报告》。

还有,由于正规本专科的录取人数有限,于是又有了各种各样的成人教育方式,各校纷纷举办自学考试辅导班、脱产成人教育班等等,这些办学方式的效果如何,学生能否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被培养成材?

也有人对此作了调查并写出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

这显然都是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写作实例。

2.材料丰富翔实调查报告需要列举大量的相关事例、统计数字和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意见。

例如《女性化老龄化值得重视——西安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两个问题》1990年10月16日《陕西日报》。

一文,关于小学教师老龄化和女性化就列举了下面这些事实和数据:

以莲湖区师资情况为例,这个区共有区办小学42所,教师1250人,其中40岁以上的占63.2%,45岁以上的占42%,而30岁以下的仅占17.2%,许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7、48岁。

教师的严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

据调查,到1993年,莲湖区各小学将有526名骨干教师退休,占现有教师总数的42%,如不及时补充,断层的局面将会接踵而至。

教师队伍的性别倾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莲湖区小学教师中90%以上是女性,在男性比例较大的领导岗位上,男性也仅占26.6%,许多学校除体育教师外都为女性。

男教师较多的青年路小学、丰禾路小学、西电二小也只有八、九人,占教师总数的17%-20%,一般学校只有四、五人,而五星街小学仅有一名男教师。

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中,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列举事实,这使调查报告具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强大说服力。

3.提供规律性认识调查报告确切地说应该叫调查研究报告,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调查和报告,更在于研究。

研究的结果就是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把这些规律性认识提供给读者。

例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按照市场规律提高农民增收——山东省微山县调查》,就概括了若干组提高农民增收的规律性认识:

育市场、调结构、重品牌、创名优;一是“壮龙头”,二是“建基地”;“一品带动”、“一业带动”、几块经济高地凸起的经济格局。

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又是大量事实的理论归宿点。

只列举种种现象,而缺少理论归纳的调查报告是肤浅的。

一、调查报告的类型

(一)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

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以新近的此类调查报告为例:

199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穷山今日皆文章——广东梅州市山区开发工作考略》,1999年12月23日发表的《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以及同日发表的《不信民心唤不回——从宁乡县五个乡镇的变化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这几篇调查报告分别从农村山区开发、大型企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介绍了几家成功的经验。

(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调查报告样式。

1999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199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政府决策岂能朝令夕改——浙江温岭市一市场建成后开业受阻》,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三)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

这些新生事物,究竟是显示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还是昙花一现的偶然现象?

对这些新生事物,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对新生事物,调查报告的最终意见可以是肯定性的,例如198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在对被人称为“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电子市场进行调查以后,认为它为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对一些新生事物目前的状况,也可以持一种质疑或探讨的态度,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社会调查《个人住房贷款缘何发展缓慢》,所调查的个人住房贷款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它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原因在哪里?

作者揭露了形成障碍的几个因素。

(四)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

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

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

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

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的形式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一)标题1.单标题公式化写法。

公式化写法就是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

如《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就是这样的标题,其中“一个富裕居委会”是调查对象,“财务”是调查课题,“调查”显示文体是调查报告。

这样写的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

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常规文章标题写法。

具体方式灵活多样。

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

》。

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

可以直接叙述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

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

还有种种写法,不再一一例举。

2.双标题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章标题写法,具体手段如上所述。

副标题则采用公式化写法,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

如《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

(二)前言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要式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的开头:

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是一家以生产钟表为主的大型企业,1987年成立于深圳。

在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的沃土上,该公司坚持不懈地实施名牌战略,终于在竞争激烈的钟表行业后来居上。

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创业,飞亚达由一个钟表小厂发展为总资产逾八亿元,年创利润八千万元的上市公司,成为国内同行的翘楚。

这个开头把飞亚达公司发展情况和主要成绩作了概括的介绍,提纲挈领,统率全文。

2.交代式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关于北京市家用缝纫机销售情况的调查》一文的开头就是这样的:

为了增强计划性,加强对家用缝纫机的经营,更好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我们采取了走访经营单位与分析历史资料的办法,对北京市家用缝纫机历年销售情况以及当前社会保有量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调查。

经过分析,认为北京市场除上海缝纫机供不应求以外,其它牌号缝纫机销售在北京市已趋于饱和。

这个开头包括目的、方法、范围和结论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属于交代式的开头。

3.问题式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

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例如《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调查》的开头:

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正在我国农村迅速突起。

它一出现,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经营方式对我国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化有哪些作用?

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扶持其发展?

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同10个县(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形成了一些共识。

还有《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的开头:

企业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明晰产权,本来是件好事。

可太原市一家集体企业却因为明晰产权被所在区政府部门强行接管,陷于瘫痪。

该企业把区政府两个部门告上法庭,至今已一年多时间,早就超过了审结期限,可法院却迟迟不判决。

前一段入笔先提问,后一段是采用叙述的方式直接暴露问题,都属于问题式写法。

(三)主体前言之后、结语之前的文字,都属于主体。

这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

其主要结构形态有三种:

1.用观点串联材料由几个从不同方面表现基本观点的层次组成主体,以基本观点为中心线索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例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增收——山东省微山县调查》的主体就是这样的形态。

它由四个部分构成:

“抓住了规律就抓住了根本”,“把握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市场竞争,加强联合与协作”,“遵循价值规律,推进农业‘四化’”。

这四个部分是由标题所显示的基本观点贯穿起来的。

2.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课题比较单一,材料比较分散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作者经分析、归纳之后,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将它们梳理成几种类型,每一个类型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层次。

每个层次之前可以加小标题或序号,也可以不加。

例如1999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不信民心唤不回——从宁乡县五个乡镇的变化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别从原因、措施、启示三个方面着眼,写了三个大的层次。

其中原因又概括为五条,启示也概括为三条,又形成大层次下的若干小层次。

3.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事件单一、过程性强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它实际上是以时间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类似于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写法。

199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栏目发表的《暗访北京站前发票非法交易》一文,分别写了这样几层内容:

12月6日15时35分,记者在北京站东侧出站口遇到第一个卖发票的人;过马路前,又遇到四五个卖发票的小伙子;过马路后,被一个穿棕色皮衣的卖发票者拦住纠缠难以脱身;在站前丁字路口东北侧又遇到几个卖发票的男女。

这种有清晰过程的写法,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结尾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

1.概括全文,明确主旨在结束的时候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例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结尾:

邯钢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邯钢的作法为国有企业实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这样的结尾,提供了清醒的理性认识。

2.指出问题,启发思考如果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例如《暗访北京站前发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