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7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7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②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

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③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他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④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⑤科隆新年夜发生的耸人听闻的群体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德国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恐慌情绪,科隆市长的发言人说,政府决不容许执法“无人区”的出现。

⑥与大型百货商店相比,超市里的商品同样林林总总,而顾客在超市选购物品时更为自由从容,更需要对商品质量有辨别能力。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D.②⑤⑥

解析:

选C ①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使用正确。

②犯而不校: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此处望文生义。

③沙里淘金:

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精华,也形容费力大而成效少。

使用正确。

④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此处望文生义。

⑤耸人听闻:

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

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⑥林林总总:

形容品种繁多。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二楼南书房”是构建在一幢民国建筑内,旨在为南京本地知识群体打造一个满足阅读、会客、办公需求,适合开展小范围沙龙活动的文化空间。

B.广药集团陈李济药厂严格按照古方配伍,用现代科学方法生产加工而成了独立包装小药丸,且携带方便,易服易吸收。

C.欧洲正面临十年来最严重的恐怖威胁,反恐任务十分艰巨,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立信息共享并加强情报分析。

D.这一年是国家下大力度推进区域性“脱贫”的关键一年,各地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也注重了文化教育的政策性倾斜。

解析:

选A B项,结构混乱,在“携带”前加上“小药丸”。

C项,成分残缺,在“共享”后加上“机制”。

D项,搭配不当,“改善”和“财富”不搭配,应为“改善人民生活和创造财富”。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听到他对现实问题的拙见,我明白了学习必须关心社会的道理。

B.获悉贵店今天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让我送过来,敬请笑纳。

C.昨天晚自习,我在教室不慎丢失一本书,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D.我喜欢帮助别人,周围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情,我总会鼎力相助。

解析:

选B A项,“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

使用对象错误。

C项,“从速”,抓紧时间;赶紧(做某事)。

语气是命令式的。

不合语境。

D项,“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谦敬辞运用不当。

二、小说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讹 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

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

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近百万。

只有经理和他知道。

经理常对他说:

“等积累多了,全公司来一次公平分配,每个员工都有份儿!

”老会计很感动。

经理陪客都带上他。

他不善言谈,也不能活跃气氛。

每当经理默默无言地将一只手亲昵地拍在他肩上时,他简直就有点儿暗觉得宠了……

经理终于找他了。

他想请经理对“小金库”做出指示,但见经理一副费心劳神的样子,未开其口。

经理却主动说:

“今晚到我家!

别忘带着账本。

”经理的一只手在他肩上拍了拍。

晚上。

经理与老会计隔桌相对而坐。

聊着聊着,经理把两万元钱放在老会计面前,让老会计收好,并说:

“给你个人的钱。

”老会计一愣。

“别多虑。

是从‘小金库’里出的钱……”想起经理曾说过“每个员工都有份儿”,老会计不再狐疑。

他确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经理笑了。

接下来按照经理的指示,他一笔一笔地将“小金库”的钱从账上高明地转移了。

一觉醒来,老会计回忆昨晚的全过程,渐渐地不那么心安理得了。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钱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从未在钱上动过歪念。

如果有朝一日……他还可以在法律面前替自己辩护。

第二天,老会计拎着手提包,径直走到经理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把两万元钱轻轻放在桌上,以极低的声音说:

“经理,我不能接受这两万元钱……”经理一惊,神色慌张地去插上办公室的门。

“嫌少是不是?

“经理,我……我不是……我真的不是……我只不过……”老会计口拙舌笨起来。

“你,你嫌少也不能这样啊!

“经理,我发誓我不是嫌少……”老会计面红耳赤了。

经理又拿出一万元,连同老会计放在桌上的两万元一齐替老会计收进了手提包。

经理在老会计的耳上悄语:

“你我之间,难道还不能开诚布公么?

”经理不容老会计再说什么,左手从背后按在老会计左肩上,右手从背后拍拍老会计的右肩,将老会计亲亲密密地“送”出了办公室……当夜,老会计失眠了。

几天后的中午,老会计在公用电话亭拨响了经理办公室的电话。

“经理吗?

您现在说话方便吗?

”经理正独自在办公室午休,他心虚地用另一只手捂上了话筒。

“方便。

可你在哪儿给我打电话?

“公用电话亭……经理,您误解我了。

我不是嫌少。

请您耐心听我解释,我……我……”

“公用电话?

……得啦得啦,别解释了!

有话当面说!

”经理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老会计在那头手握着话筒发愣。

第二天,老会计收到经理给的一个存折。

上面竟然存着10万!

第三天,经理又接到了老会计的电话。

老会计在电话里又作解释,说他怎么还会嫌少呢?

女儿女婿至今住在一间老平房里,13万元快够他们买套两居室的商品楼房了呀!

但事情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啊!

“老流氓!

”此时的经理,不是似乎感到,而是确信自己被讹诈了。

他恼怒地扯断了电话线……三天后,老会计收到了一份专递信件,其中只有一把缠着纸条的钥匙。

纸条上,打印着一处地址。

又过了几天,经理被宣布为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总裁。

当人们纷纷围向经理碰杯祝酒时,秘书将经理请到一旁,低声说办公室里有电话在等他接。

来电话的正是老会计。

“经理,您也会收到一份专递信件。

其中有属于你的房子的钥匙,还有那存折。

您前两次给我的3万元钱,我存入存折了。

容我最后一次解释,我并不嫌少。

”“喂,喂!

”轮到老会计将电话挂断了。

“妈的!

”经理咬牙切齿地挤出两个字,心里感到一种将被牢牢地黏住并被步步紧逼地讹诈着的恐惧,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

不久老会计遇害了。

老会计遇害不久,经理被推上了被告席。

原因是“雇凶杀人”。

在事实面前,他供认不讳。

他的律师替他请求减刑。

理由是他杀人的动机是受到了一次接一次的讹诈。

于是律师娓娓讲述讹诈过程……站在被告席上的男人双手捂脸哭了。

他原本企图将“小金库”的钱以个人的名义买入公司的股份,十年后会使他成为千万富翁……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自己一向认为言听计从的人所讹诈。

听众席上也有人在哭。

是老会计的儿子、女儿和女婿……他们想不通他们的父亲何以会变得那么贪。

那一时刻法庭极静。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讲述了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会计在公司改制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因在金钱面前的错误选择所引发的人生悲剧。

B.小说以“三次电话”为线索,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表现了老会计是如何一步一步讹诈经理,最后使经理“雇凶杀人”的故事。

C.小说注重在细微之处表现人物,从“神色慌张地去插上办公室的门”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经理是一个很擅长演戏且老谋深算的人。

D.小说构思精巧,当经理说“给你个人的钱”时,“老会计一愣”,这句话与后文“从未在钱上动过歪念”前后照应,颇显作者的匠心。

解析:

选D A项,“因在金钱面前的错误选择所引发的人生悲剧”错误,文中的老会计与经理打电话不是因为嫌钱少,而是想向经理说明自己退钱的真实原因。

B项,“小说以‘三次电话’为线索”“老会计是如何一步一步讹诈经理”错误,小说是以“小金库”为线索,并且老会计不是为了讹诈经理,“老会计讹诈”是经理按照个人的想法得出的结论。

C项,“经理是一个很擅长演戏且老谋深算的人”错误,文中的“神色慌张地去插上办公室的门”主要表现了经理的惊讶和心虚,怕其他人知道了这件事情。

5.小说刻画了老会计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解析:

回答此题,应注重把握人物的言行。

比如老会计没有对自己掌管的钱动过歪念,可以概括出老会计的清廉;当经理送给他钱时,他明白这是经济犯罪,就屡次退钱并想向经理说明自己退钱的原因不是嫌少,而是因为这种行为是犯罪,由此可以判断他是一个谨慎、执着的人;当然,老会计最后被杀与他的不善言谈、懦弱有关,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举报经理,而不是通过退钱明哲保身。

由以上内容可以得出老会计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①清廉正直。

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但对金钱没有动过歪念。

②为人谨慎,做事执着。

当意识到自己参与了经济犯罪时,为了划清界限,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钱退给经理。

③性格懦弱,明哲保身。

当意识到经理可能独吞“小金库”里的钱时,只想到退钱来保全自己,却不敢揭发。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小说中三次提到经理拍老会计的肩,请分析经理这样做的目的和老会计当时的心理。

(6分)

答: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应注意经理拍老会计的肩的前因后果,即为何要拍老会计的肩、有何目的、结果如何等。

第一次,是“经理陪客”时,拍肩是经理对老会计的安慰,暗示对老会计的器重;老会计因为不善言谈,不能活跃气氛,所以每当经理拍他的肩时,都觉得有点受宠的感觉。

第二次,是经理让老会计带着账本到他家时,这时经理想暗箱处理“小金库”,拍肩表现的是经理对老会计的暗示,表示自己心里有数,不会亏待老会计;老会计因经理终于找他谈“小金库”的事而如释重负。

第三次,是经理送老会计出自己办公室门的动作,表达的是对老会计的一种劝告,不要背叛他;老会计却因退钱失败而无奈得失眠了。

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次,经理暗示老会计,自己很器重他,老会计受宠若惊。

(2分)第二次,经理暗示老会计,不会亏待他,老会计因经理终于找他谈“小金库”的事而如释重负。

(2分)第三次,经理暗示老会计不要背叛自己,老会计因退钱失败而无奈。

(2分)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增分练第8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当今社会上常出现一些穷形尽相、丑态百出之人,比如为了引人关注便自曝丑闻的女明星,为了升职就放弃人格的男政客,为了赢得钞票则不顾科学与事实、“雷语”频出的一干学者……

②正如有评论家所言:

“文革”造就了无名画会,但当“文革”结束,它所反抗的对立面不存在时,作为一个集体意识也就风吹云散了,相反的是,它的价值并不因为它的结束而中止,反而渐行渐远渐无穷。

③哲匠——当我想用一个词或一个文字符号来指代我们时代真正的文人,以此来标注他们谦逊素雅却又矢志不渝的生命品质的时候,闪现在我脑中的就是这荡气回肠的两个字。

④他们在文章最后,对我国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转换的轨迹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⑤他写的那篇文章,使一些人咬牙切齿,可算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⑥香港八乡青朗公路2月28日早晨天降横财,一辆私家车驶出大榄隧道收费亭后停下,驶离时即有大叠由10港元至500港元各款钞票如天花乱坠般随风飘散,警员接报到场,捡回近9000港元现金,至今未有失主报案,警方正了解真相。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D.③④⑥

解析:

选D ①穷形尽相:

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使用正确。

②风吹云散: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使用正确。

③荡气回肠:

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④一孔之见:

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此处用于形容他人的见解,谦敬辞运用不当。

⑤诛心之论:

揭穿动机的批评。

使用正确。

⑥天花乱坠:

现在用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此处用于形容钞票随风飘散的情景,可改为“天女散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给学区房降温,关键在于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理念的差距。

C.《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D.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解析:

选C A项,递进失当,“不仅……”和“而且……”后的内容应互换。

B项,句式杂糅,“关键在于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杂糅,可删掉“关键在于”。

D项,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环保”后加上“的转变”。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很多动物有着颜色古怪的眼睛,为什么人的眼睛不是五颜六色的呢?

眼睛的颜色其实是指虹膜的颜色,即眼睛中的一圈环状肌肉的颜色。

如果① 

         ,眼睛就会呈现出棕色;②                  ,眼睛就会呈现出淡褐色、绿色或蓝色。

当瞳孔扩张时,虹膜处于收缩状态,由于黑色素的密度变大,眼睛的颜色便会加深一些;反之亦然。

不过,③                  ,人类的眼睛也不可能是五颜六色的。

解析:

回答此题,注意分析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逻辑关系。

本语段主要表述人类的眼睛为何不是五颜六色的问题。

①处,从前文的“虹膜的颜色”和后文的“棕色”“黑色素的密度变大,眼睛的颜色便会加深一些”分析,此处表述的应该是关于虹膜中的黑色素多的问题;②处,从前文的假设关系以及后文的“淡褐色、绿色或蓝色”分析,此处表述的应是虹膜中黑色素密度变小(含量降低)的问题;③处,从前文表述虹膜处于收缩、扩张两种不同状态时,眼睛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后,出现转折词“不过”,且后文表示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睛也不可能是五颜六色的”内容可知,此处的内容应该表述的是出现这种结果的任何条件,即近似于无论虹膜如何变化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虹膜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 ②随着黑色素含量的降低 ③无论虹膜如何收缩或舒张

二、小说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法 官

[英]赫哥黎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1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

”法官问。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

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

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

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

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

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

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

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

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

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

约翰取出斧头砍倒大树。

树倒下来,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

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

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

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

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

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

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

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

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

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

等他把话讲完。

多恩说:

“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

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

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

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

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

”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

“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

一直到4月底。

回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

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

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

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

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

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

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的那天。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

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

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

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

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说选刊》)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开头写法官多恩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让约翰替父亲还债。

直到末尾,通过一封书信,才揭开真相。

B.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虽然仅给家人留下一小块土地,4间屋的房子,但是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

C.约翰经过多年的努力,30岁的时候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地抗争,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

D.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去世后,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约翰也通过了考验。

解析:

选A B项,“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错,原文是“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C项,“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地抗争,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说法太绝对;D项,“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于文无据。

5.小说画线的段落运用了哪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可根据常见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读后可知,文本中画线段落是对约翰的心理描写。

分析段落作用时,要从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情节本身、主旨方面考虑,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手法:

心理描写。

作用:

①写约翰第一次狩猎后回家路上对未来的憧憬,生动地表现了他急切喜悦的心情和积极上进、对家人充满爱意、有责任感、诚实守信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丰富了小说主旨。

②照应上文捕猎的收获,为下文写损失财物做铺垫,形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有利于表现主旨。

6.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约翰,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答: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明确答案,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着墨多少、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阐述理由与看法。

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一)法官多恩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赞扬热情善良、解人危困的美好品德,而法官多恩的言行最能表现这一主题。

②从情节设计的角度看,多次借钱给约翰,促成约翰的两次狩猎行动,改变了他的人生际遇,多恩是情节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写多恩的笔墨虽然比约翰少一些,却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人物。

两次借钱、一次留言的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热情善良的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更为作者钟爱。

④从小说拟题的角度看,标题为“法官”,小说常以主人公姓名或职业等为题。

(示例二)约翰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赞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约翰的所作所为最能表现这一主题。

②从情节设计的角度看,约翰两次借钱、两次狩猎,构成故事框架,是小说的主要情节,约翰的活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小说中大量篇幅写约翰,他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极力突出其自强守信的美好人格,人物形象鲜明。

④从小说拟题的角度看,标题为“法官”,约翰经受住了多恩的考验,也通过了人生的考验。

命运公正如法官,像约翰这样品格美好的人将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