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3100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单元测试 2.docx

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单元测试2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图分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为

A.K+和Cl-

B.Na+和Mg2+

C.Na+和Cl-

D.K+和Mg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Na+和Cl-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为协助扩散;K+和Mg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协助

D.主动运输过程既伴有ATP的水解,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协助

【答案】D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而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A错误;大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的共同点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主动运输过程既伴有ATP的水解,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协助,D正确。

【点睛】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如图表示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C.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D.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曲线可知:

该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与外界浓度和载体协助有关,不能判断出是否耗能,所以应该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是自由扩散,CD错误;水或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看懂图形合理分析相关曲线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与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B.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是自变量

C.为了更好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分别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将显微镜视野调暗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与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是因变量,pH是自变量,B项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应混合使用,现用现配,C项错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因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不含色素,呈现无色状态,所以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将显微镜视野调暗才能观察到,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

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5.下图表示细胞体积与细胞内溶液浓度的关系,V0表示正常状态下的细胞体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是洋葱外表皮细胞,当外界浓度为K1时,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B.若是洋葱外表皮细胞,当外界浓度为K2时,细胞因膨胀而破裂

C.若是动物红细胞,当外界浓度为K1时,细胞因膨胀而破裂

D.若是动物红细胞,当外界浓度为K2时,细胞加速渗透失水

【答案】A

【解析】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

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反之,细胞失水皱缩。

若是洋葱外表皮细胞,当外界浓度为K1时,由于细胞体积较正常时变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出现质壁分离,A正确;若是洋葱外表皮细胞,当外界浓度为K2时,由于细胞体积较正常时变大,说明细胞吸水,但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保护,细胞不会因膨胀而破裂,B错误;同理分析C、D可知,都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细胞的渗透作用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条数与全部DNA分子数之比为1:

1

B.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显色结果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C.还原糖组织样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呈无色,在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使DNA呈现红色,使RNA呈现绿色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条数与全部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

2,A项错误;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项正确;还原糖组织样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呈蓝色,在加热后变成砖红色,C项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使DNA呈现绿色,使RNA呈现红色,D项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呈现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7.下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表示肝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分子的过程

B.上图所示过程的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髙而不断加快

C.血糖浓度偏低时,葡萄糖的转运方向与上图相反

D.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分子变性产生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而肝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该图表示葡萄糖从组织液进入肝细胞的过程,A错误;葡萄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因此肝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其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B错误;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运出肝细胞,C正确;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但是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D错误。

8.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被动运输

B.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主动运输

C.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主动运输

D.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依赖于Na+浓度梯度

【答案】C

【解析】管腔中Na+顺浓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被动运输,A项正确;上皮细胞中Na+逆浓度进入组织液,属于主动运输,B项正确;上皮细胞中氨基酸顺浓度进入组织液,属于被动运输,C项错误;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依赖于Na+浓度梯度提供的能量,D项正确。

【点睛】“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9.将同一成熟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4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A.蒸馏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

B.KNO3溶液、蒸馏水、蔗糖溶液

C.蒸馏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O3溶液、蒸馏水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浸入清水中,细胞会少量吸水,体积增大,如A曲线。

植物细胞浸入0.3mol/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如C曲线。

植物细胞浸入0.4mol/L的KNO3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但由于K+和NO不断被吸收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细胞体积又恢复正常,如B曲线。

所以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清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故B正确。

10.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出入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B.腺细胞分泌消化酶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

C.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溶胶

D.小肠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以吸收分子比葡萄糖小的木糖,是由于木糖的浓度太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吸收甘油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分泌消化酶是通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期间线粒体提供能量,但不需要载体,B正确;DNA不通过核孔,小肠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以吸收分子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因为却晒吸收木糖的载体,故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物质出入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11.

①将萎蔫的菠菜放入清水中,不久变得硬挺;②将大豆种子浸入清水后,种皮变软,体积膨大;③用糖拌西红柿,西红柿变软,渗出许多汁水;④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A.①B.②③C.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②大豆种子是吸胀吸水,①③④个选项都可作为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但①只反映了植物细胞的吸水;③项只反映了植物细胞的失水,因此①、②、③三个选项不能作为最佳证明实例,只有④项反映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两个过程.

解:

①将萎蔫的菠菜放入清水中,不久变得硬挺体现渗透吸水,但不能体现渗透失水,①错误;

②将大豆种子浸入清水后,种皮变软,体积膨大,体现吸胀吸水,不能体现渗透作用,②错误;

③用糖拌西红柿,西红柿变软,渗出许多汁水体现渗透吸水,但不能体现渗透失水,③错误;

④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体现出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的原理,而质壁分离复原则体现出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④正确.

故选:

C.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12.如图示某同学在实验课上拍到的图象,请判断他是做的哪个实验.()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D.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发现,视野中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正处于质壁分离或复原状态.

故选:

C.

13.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表。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A.≤0.15mol/LB.≤0.2mol/LC.≥0.2mol/LD.≥0.3mol/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表格分析:

植物A细胞液介于没有质壁分离和刚分离之间的浓度,为0.15-0.20,故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15mol/L,植物才能组成吸水,故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4.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即可发生质壁分离

C.用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D

【解析】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要始终保持细胞的生活状态,因此装片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应使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同样要使尿素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但也不可过高,应在适宜浓度范围内。

15.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

的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如右图。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对

的吸收量大,是因为水稻细胞内

含量低

B.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有关

C.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

D.Ca2+、Mg2+和

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

【答案】B

【解析】图示显示:

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

浓度明显低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对

的吸收量大,其原因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载

的载体蛋白多,A错误;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其差异取决于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C错误;Ca2+、Mg2+和

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D错误。

16.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和二氧化碳B.氨离子和水

C.氨基酸和水D.葡萄糖和糖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等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

糖元属于大分子物质是不能通过膜的(消化成葡萄糖后才可以通过细胞膜)。

氨离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气体分子及甘油等脂类小分子是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水分子是溶剂分子,水分子是通过渗透作用扩散进细胞的。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自变量为NaOH扩散的深度

B.紫色洋葱鳞片叶中的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纸层析法分离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时,可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

D.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应先加NaO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自变量为琼脂块的大小,A错误;洋葱管状叶中的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纸层析法分离,B错误;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时,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进行染色,C错误;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应先加NaOH,再加硫酸铜,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人体不同组织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下图是人体两种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两种细胞

B.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2高

C.细胞膜缺少G蛋白可能导致高血糖

D.不同组织细胞膜上的G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具体体现

【答案】A

【解析】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且与浓度有关,为协助扩散,A错误;图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低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B正确;细胞膜缺少G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组织细胞利用,则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高血糖,C正确;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19.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载体(核糖体),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解:

水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有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水稻呼吸强度与K+的吸收速率呈正相关;但是由于运输钾离子的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细胞呼吸达到一定的值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

故选:

C.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20.下列图示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物质的跨膜运输,其中图甲示渗透平衡状态,△h为S1与S2液面高度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S1与S2溶液渗透压相等

B.若用等量清水替换图甲漏斗中S1高出S2的部分,再平衡时△h会不变

C.图乙中a、b、c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D.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的方式为图乙中的a

【答案】C

【解析】图甲中,由于液面高度差△h的存在,S1溶液渗透压必大于S2溶液,A错误;若用等量清水替换图甲漏斗中S1高出S2的部分,再平衡时△h会减小,B错误;图乙中a、b、c运输方式都不消耗ATP,都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的方式为图乙中的b,是通过通道蛋白协助的协助扩散方式,D错误。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易错知识:

1.图甲中,由于S1溶液渗透压大于S2溶液,导致水分由烧杯向漏斗内扩散,使液面上升,但由于液面高度差△h的存在,会阻止水分向漏斗内扩散,当两者水分跨膜运输达到平衡状态时,液面高度差△h不变,此时水分跨膜运输处于动态平衡中,所以此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渗透压不相等。

2.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借助于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协助内流,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方式;形成静息电位时,先是钾离子借助于细胞膜表面的钾离子通道蛋白协助外流,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方式,然后在超极化阶段,借助于钠—钾泵,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运出钠离子同时运进钾离子,是逆着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1.下面是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如图1所示)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A~D)下的细胞状态,则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相对最精确的是()

A.A---CB.A----DC.B----CD.C----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下,细胞吸水越多,则液泡越大,吸水后细胞液的浓度越低;细胞失水越多,液泡越小,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失水后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越高;图中细胞经蔗糖液处理后,液泡大小顺序为C-A-B-D,与图1比较,A和C的液泡大小最接近图1,所以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是A-C,选A项。

考点: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图像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2.用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可以

A.比较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

B.诊断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

D.研究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A错误。

21三体综合征需要对染色体进行观察,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即没有染色体,故B错误。

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原生质层可以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故C正确。

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无法用于研究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23.将三类不同植物的细胞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形状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象如图。

则有关实验前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甲<丙D.甲>丙>乙

【答案】B

【解析】甲、丙都发生质壁分离,丙分离程度较大,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甲和乙细胞液浓度,且甲细胞液浓度大于丙,乙没有质壁分离,说明乙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相当,故实验前乙>甲>丙。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24.如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甲、乙、丙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提示:

在一定范围内,ATP的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多)

A.载体蛋白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

【答案】B

【解析】甲图:

根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当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通过厌氧呼吸释放能量供根细胞吸收K+;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ATP数量达到饱和,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达到最大,所以曲线甲对应氧气浓度。

乙图: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曲线乙对应的是温度变化。

丙图:

影响主动转运的因素有载体的数量、温度和氧气浓度等。

理论上载体数量越多,吸收速率越快,所以曲线丙对应载体的数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25.下列物质中,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是()

A.葡萄糖B.氧气和二氧化碳C.钾离子D.氯离子

【答案】B

【解析】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是有氧气、CO2、水、甘油、苯和乙醇等,所以本题选B。

葡萄糖、钾离子、氯离子进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5分,每空1分)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代表       分子;B代表       ,它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物质,叫做,它的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答案】

(5分,每空1分)

(1)  蛋白质  ,  磷脂双分子层

(2)   bcd  ,ae

(3)糖蛋白

【解析】略

27.

(1)实验原理:

①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则丧失了这个特性。

②能萌发的小麦种子的胚具有活性,胚乳不具有活性。

(2)材料用具:

古墓中的小麦种子、烧杯、培养皿、刀片、稀释10倍左右的红墨水,放大镜。

(3)实验步骤:

①任取部分(10粒)小麦种子浸入水中使其吸胀,将每粒种子沿中线剖开,放入培养皿。

②向培养皿中注入稀释的红墨水3~5ml。

③。

④观察种子的剖面情况。

(4)结果预测:

①若小麦种子的胚和胚乳都被染成红色,则说明

②。

相关讨论:

有人认为本实验缺少对照组,你如何解释,说明理由。

【答案】(3)③将剖开的种子放入含稀释的红墨水3~5ml的培养皿中

(4)①小麦种子的胚不具有活性

②若胚未被染色,而胚乳被染成红色,则说明小麦的种子具有活性。

原因是活的小麦种子的胚能否被染成红色

【解析】略

28.

(1)图1是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该细胞能否观察到染色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应位于图1的处。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实验中装片制作时流程为_______;图中E表示细胞分裂__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若用根尖成熟期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会得到上图三种实验现象的哪种_______________。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用试剂,采用的方法是,图3中3和4合称,主要吸收。

(4)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中其中溶解度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