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3425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18做什么事情最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

2课时

2003年5月19日第十四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

2、小组讨论:

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汇报: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导书写:

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作业:

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

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2003年5月19日第十四周星期二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本领?

二、读课文

1、范读第1小节,问:

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看动画,边看边想:

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自读课文3——4小节。

想:

小青蛙又去问谁了?

别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看动画片,反馈交流:

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小青蛙还会问谁?

它们又会说些什么?

(自读第五小节)

6、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

你明白妈妈的话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齐读课文。

问:

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课后拓展:

1、分角色表演课文。

2、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18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

啄木鸟(图)捉虫

水牛(图)耕地

蜜蜂(图)采蜜

为别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

学生知道做帮助别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19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

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

这是什么季节?

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

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

你们喜欢吗?

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

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

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

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

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9蚂蚁和蝈蝈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

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20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

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

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

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

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

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

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

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

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

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

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

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

小米。

泛指谷拉.

子:

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

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

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

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

想问什么?

8、小结:

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

左窄右宽.

夫:

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

“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做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2003年5月22日第十四周星期五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

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同、连

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问:

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点?

3、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

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4、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5、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

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

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

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3、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4、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5、齐读成语。

6、出示图:

图上画了什么?

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7、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生互相交流。

9、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2003年5月26日第十五周星期一第六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

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

问:

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

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1)生练习书写“日”,体会所写的笔顺规则。

(2)以此规则类推到“四、田”上,请学生板书这两个字的笔顺。

(3)其他学生仿照练习。

(4)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井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

问:

图上画了什么?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

见到主人该怎样说?

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

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取最好的组合。

教学后记:

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好客人,怎样做一个好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