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4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docx

外科各章节复习总结

外科学各章节复习题及部分试题答案

第一章无菌术

一、名词解释

1.无菌术:

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2.灭菌法:

预先用物理方法(高温等)把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抗菌法:

应用化学方法杀灭某些手术器械、手术人员手臂和病人术野皮肤以及手术室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_40X30X30CM_。

2.煮沸灭菌法适用于一般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的灭菌。

在水中煮沸至_100℃后,持续_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煮沸_60分钟才能被杀灭。

3.0.1%新洁尔灭溶液泡手最多使用_40_次就不能继续使用。

三、问答题

1.药物浸泡消毒法适用于哪些器械?

其注意事项是什么?

2.病人手术区的准备其目的是什么?

若腹部手术区曾用胶布粘贴过,应如何用消毒?

第二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一、名词解释

1.高渗性脱水:

又称原发性脱水。

体液丢失水比钠丢失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2.反常性酸性尿:

在低钾血症时,由于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肾排H+增多。

虽然体内为低钾性碱中毒,但是尿液却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酸碱平衡: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摄入和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机体依赖体内的缓冲系统、肺和肾调节,使体内的酸碱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称为机体的酸碱平衡。

二、填空题

1.轻度缺钠后,病人觉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尿中Na+_减少_,血清Na+在_135mmol/L_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_0.5_g。

2.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_Na+_,主要阴离子是_CI-_,_HCO3-_,和__蛋白质_。

3.机体主要通过__神经—内分泌调节__来维持体液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三、问答题

1.补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第三章输血

一、名词解释

1.冷沉淀:

是新鲜冷冻血浆(FFP)在4℃下融解时不融的沉淀物,

2.自体输血:

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二、填空题

1.输血的途径主要有__静脉__和_动脉__。

2.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并发症是_低体温_、_碱中毒_、和_高血钾和暂时性低血钙_。

3.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原因是_免疫反应_和_致热原_。

三、问答题

1.自体输血的禁忌证有哪些?

2.如何预防溶血反应,治疗重点有哪些?

第四章外科休克

一、名词解释

1.动静脉短路:

在微循环通路中,直接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通路为动静脉短路。

2.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为中心静脉压。

CVP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微循环毛细血管中发生的广泛的微血栓,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填空题

1.休克监测中,尿量能反映肾的灌注的情况,如尿量<25ml/小时,比重1.030,表示_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_。

2.休克治疗过程中,动脉压较低,中心静脉压也低,提示_血容量不足__;如动脉压较低,而中心静脉压偏高,提示_心功能不全_。

3.休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_脉率/收缩压_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

指数为0.5,一般表示_正常___;_1.0-1.5___表示存在休克;在2.0以上重度休克_。

三、问答题

1.简述各项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2.简述皮质类固醇在休克治疗中的作用和用法。

第五章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一、名词解释

1.MODS:

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2.少尿和无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

二、填空题

1.肾实质性急性损害的主要形式是急性肾小管坏死,__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__和__功能障碍_是其主要病变。

2.MODS的临床过程可有两种类型:

__速发型和_迟发型_。

3.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当24小时尿增加至400__以上,即进入多尿期。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补液的原则是__量出为入_、_宁少勿多_,要求患者每日体重减轻_0.5Kg_左右。

三、问答题

1.简述急性肾衰多尿期补液原则。

2.高血钾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麻醉

一、名词解释

1.全身麻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周身不感疼痛的方法,称全身麻醉。

2.基础麻醉:

常以肌肉麻醉作为基础麻醉,是指麻醉前先让患儿神志消失的办法,并无镇痛作用,仅使患儿处于深睡状态。

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4.局部麻醉:

应用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5.全脊椎麻醉:

是由于硬膜外麻醉所用局麻药物大部分或全部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使全部脊神经被阻滞的现象。

6.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

7.硬膜外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硬脊膜外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阻滞。

8.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麻醉药施于黏膜表面,使其透国黏膜而阻断位于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称表面麻醉。

9.分离麻醉:

应用药物(氯胺酮)使丘脑—新皮质系统与边缘系统之间功能上分离,病人不感觉手术疼痛,而意识仍然清醒,称分离麻醉。

10.控制性降压:

是指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

11.低温麻醉:

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称为低温麻醉或全身低温。

二、填空题

1.常用的麻醉前用药有_地西泮_、_苯巴比妥_、_吗啡或哌替啶_、_阿托品或东莨菪碱_。

2.麻醉药经_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_,产生_中枢神经系统_抑制呈现神志消失,周身不感到疼痛,也可有反射抑制和肌松弛等表现,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3.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_神经末梢_而达到麻醉作用,称局部浸润麻醉。

4.正常脊椎有_4_个生理弯曲,即_颈、胸、腰、骶_。

5.脊髓下端成人一般终止于_L1_椎体下缘或_L2_上缘,新生儿在_L3_下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

故成人腰椎穿刺应在_L2_以下的腰椎间隙,而儿童则在_L3_以下间隙。

6.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_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_有关。

7.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升高或产妇,禁用_吗啡_、_哌替啶_等麻醉性镇痛药。

8.酰胺类局麻药在肝中为_线粒体酶_水解,故肝功能不全的病人用量应酌减。

酯类局麻药主要被_血浆假性胆碱酯酶_水解。

三、问答题

1.腰麻后发生头痛的原因是什么?

2.气管内麻醉的优点?

3.腰麻血压下降的原因和处理。

第七章颅内压增高

一、名词解释

1.库欣(Cushing)反应:

颅内压急剧升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和脉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称为库欣(Cushing)反应。

2.颅内压增高:

由于疾病导致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3.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当颅内压增高时,病人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时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4.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或移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5.血管源性脑水肿:

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脑细胞外间隙体液积聚过多称血管源性脑水肿。

6.细胞毒性脑水肿:

由于脑细胞缺氧、中毒等原因导致细胞膜内体液积聚过多称细胞毒性脑水肿。

二、填空题

1.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包括:

_头痛_、_呕吐_和_视神经乳头水肿_。

2.小脑幕切迹疝出现患侧瞳孔散大是由于患侧_动眼_神经受海马沟回的压迫。

3.颅内压增高将引起血压_升高_、心率_缓慢_、呼吸_深而缓慢_,称为_库欣(Cushing)_反应。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小脑幕切迹疝?

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2.何谓枕骨大孔疝?

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第八章颅脑损伤

一、名词解释

1.逆行性遗忘:

当脑震荡昏迷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称为逆行性健忘。

2.中间清醒期:

在脑原发性损伤引发的原发性昏迷和颅内血肿引发的继发性昏迷之间的一段意识清醒或好转时间,称为中间清醒期。

多见于硬脑膜外血肿。

3.继发性颅脑损伤:

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及颅内血肿。

二、填空题

1.原发型脑损伤形成于受伤当时,引起的病变为_脑震荡_、_脑挫裂伤_和_原发性脑干损伤_,继发型脑损伤则形成于伤后一定时间以后,常见的病变为_脑水肿_、_颅内血肿_等。

2.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是对伤者_睁眼反应_、_言语反应_、_运动反应_进行计分,以总分表示意识状态的级别。

最高分为_15_分,最低分为_3_分。

3.颅脑损伤可以根据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与否,分为_闭合性颅脑损伤_和_开放性颅脑损伤_。

三、问答题

1.急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和外科处理原则?

2.颅底骨折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第九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1.SAH: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SAH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英文缩写。

2.颅内动静脉畸形:

属先天性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动静脉发育异常。

二、问答题

1.颅内动静脉瘤治疗原则。

2.脑AVM的治疗原则。

3.出血性卒中外科治疗原则。

第十章颈部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甲状腺危象:

一般在甲亢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12~36小时出现高热(>39℃)、脉快(>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

2.甲状舌骨襄肿:

如果甲状腺舌管在胚胎6周左右退化不全不能自行闭锁,即可形成甲状舌骨襄肿。

3.甲状腺外科包膜:

包绕并固定甲状腺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的甲状腺被膜,即甲状腺外层被膜。

二、填空题

1.甲亢术前检查除必要实验室检查外,还应作①_颈部摄片_;②_心电图检查_;③_喉镜检查_;④_测定基础代谢率_。

2.甲状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常见原因有①_切口内积血_;②_急性喉头水肿_;③_气管塌陷_。

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_桥本甲状腺肿_,是一种_自身免疫性_疾病,一般_不需_手术切除。

三、问答题

1.简述甲亢手术后主要并发症。

2.试述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乳房疾病

一、名词解释

1.酒窝征:

当乳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2.Paget乳头病:

乳头湿疹样乳癌又称Paget乳头病。

3.“橘皮样”改变:

乳癌发展致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二、填空题

1.乳房生理活动受_垂体前叶_、_卵巢_和_肾上腺皮质_的影响。

2.乳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_肺、_骨、_肝。

3.乳癌目前治疗方针以_手术_为主,辅以_放疗_、_化疗_、_内分泌_、_免疫_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三、问答题

1.试述乳房囊性增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

2.简述乳房的淋巴回流。

第十二章胸部损伤

一、名词解释

1.闭合性和开放性胸部损伤:

闭合性损伤多由于暴力挤压、冲撞或钝器碰击胸部所引起;开放性损伤,平时多因利器刀锥.战时则由火器弹片等穿破胸壁所造成。

2.反常呼吸:

反常呼吸运动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起。

3.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属胸外科,常见于较大肺气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

4.纵隔扑动:

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少,纵隔移回伤侧,这种反常运动称为纵隔扑动。

5.心包填塞:

正常心包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润滑着心脏表面。

外伤性心脏破裂或心包内血管损伤造成心包腔内血液积存称为血心包或心包填塞,是心脏创伤的急速致死原因。

6.胸腹联合伤:

同一种病因造成胸部和腹部内脏损伤,同时伴有膈肌破裂,称为胸腹联合伤。

7.Beck三联症:

静脉压升高,血压下降,脉细快。

患者可伴随心音遥远,动脉压下降,常见于心包堵塞(血心包,心包积液等),心脏破裂等。

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

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积液和气胸等。

8.闭式胸腔引流术:

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

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积液和气胸等。

二、问答题

1.张力性气胸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1、病理生理常见于较大肺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腔相通,且形成活瓣。

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不能让胸腔内空气回入气道排出。

胸腔内空气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升高,大于大气压,压迫伤侧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向健侧,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

有时胸腔内的高压空气被挤入纵隔,扩散至皮下组织,形成颈部、面部、胸部等处皮下气肿。

2、临床表现1、症状:

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

2、体格检查:

(1)发绀。

 

(2)可有皮下气肿。

(3)气胸体征。

2.试述血心包的病理生理及其临床表现:

(一)心包的病理生理:

正常时心包腔平均压力接近于零或低于大气压,吸气时呈轻度负压,呼气时近于正压;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或少量积液不致引起心包内压力升高,故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二)临床表现: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A)症状:

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B)体征:

心包摩擦音舌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

(2)渗出性心包炎:

临床表现取决于积液对心脏的压塞程度,轻者仍能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重者则出现循环障碍或衰竭;(A)症状:

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B)体征:

心脏叩诊浊音界向两侧增大,皆为绝对浊音区;心尖搏动弱,位于心浊音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扪及;心音低而遥远;在有大量积液时可在左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称心包积液征(Ewart征);(三)心脏压塞:

快速心包积液时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出现明显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脉压变小和静脉压明显上升,如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可产生急性循环衰竭。

第十三章食管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早期食管癌:

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

2.贲门失弛缓症:

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

二、填空题

1.临床上将食管分为______部。

胸部食管又分为______段,上段自____上口到______平面;中段自______平面到______平面。

2.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_____;贲门失弛缓症典型的X线表现为______。

3.食管癌手术并发症主要为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食管癌的病理分型:

1)髓质型;

(2)覃伞型;(3)溃疡型;(4)缩窄型。

2.简述食管癌的手术适应证: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食管癌首选方法。

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远处转移征象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径路常用左胸切口:

中段食管切除术有用右胸切口者。

联合切口有用者或颈,胸,腹三切口者;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对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应注意长度和宽度;原则上应切除食管大部分;(3)食管下段癌,与代食管器官吻合多在主动脉弓上;而食管中段或上段癌则应吻合在颈部;(4)经食管裂孔钝性剥除食管癌作食管内翻拨脱术可用于心,肺功能差,患早期癌而不宜作开胸手术者;但此法可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及食管床大出血,应掌握适应症及止血技巧;(5)对晚期食管癌,不能根治或放射,进食有困难者,可作姑息性减状手术如:

食管腔内置管术,食管胃转流吻合术,食管结肠转流吻合术或胃造瘘术等;这些减状手术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手术技术。

第十四章腹外疝

一、名词解释

1.腹外疝: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为腹外疝。

2.白线疝: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自腹壁正中线(即白线)缺损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疝为白线疝。

3.Halsted疝修补术:

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与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同时再将腹外斜肌缝合于精索后,把精索移至腹壁皮下的修补方法为Halsted疝修补术。

4.疝囊:

疝囊是壁层腹膜通过疝门的憩室样的突出部,

5.逆行性嵌顿疝:

几个肠袢嵌顿,状如W形,其中间的肠袢虽不在疝囊中,但却属被嵌顿的肠管,这种情况称为逆行性嵌顿。

二、填空题

1.腹部疝以_腹外疝_多见,它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_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_向体表突出而成。

2.疝发生嵌顿后,如其内容物为肠管、肠壁和系膜受压,先使_静脉回流受阻_,导致肠壁淤血水肿,若未及时解除,可致_动脉血流_减少以至完全阻断,此时__肠系膜动脉搏动_消失,肠壁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终于__坏死变黑_。

3.腹外疝的发病原因有_腹壁强度降低_和_腹内压增大_两大类因素。

腹外疝疝内容物以_小肠_为最多见,_大网膜_次之。

难复性疝的内容物多数是_大网膜_。

4.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可归纳为_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_、_疝修补术_、和_疝成形术__三类。

三、问答题

1.试述腹股沟管的解剖。

答: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间隙。

成人腹股沟管的长度为4~5cm。

腹股沟管的内口即深环,外口即浅环;它们的大小一般可容纳一指尖

2.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有关增强腹股沟管的常用手术方法有哪些?

并请简述其各自的手术适应证。

一)手术方法有: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

(二)手术适应症:

(1)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显露斜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所谓高位,解剖上应达内环口,术中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

结扎偏低只是把一个较大的疝囊转化为一个叫小的疝囊,达不到治疗目的;

(2)疝修补术:

成年腹股沟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沟前壁薄弱或缺损,只有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加强或修补薄弱的腹股沟管前壁,治疗为彻底。

3.切口疝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切口疝的治疗原则是:

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手术步骤包括:

(1)切除疝表面原手术切口瘢痕;

(2)显露疝环,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必要时可用重叠缝合法加强之。

第十五章腹部损伤

一、名词解释

1.闭合性腹部损伤:

是指腹壁皮肤完整,但皮肤下组织或深部组织器官可有损伤,多为钝性暴力所致。

2.穿透伤:

腹部开放性损伤中,如果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

3.中央型脾破裂:

脾损伤时脾脏实质深部破裂而被膜完整者称为中央型脾破裂。

4.被膜下肝破裂:

肝实质周边部分破裂而被膜完整者称被膜下肝破裂。

5.真性脾破裂:

脾被膜和实质同时破裂称真性脾破裂。

二、填空题

1.腹内实质性脏器破裂的主要临床表现是_内出血。

2.空腹脏器破裂主要临床表现是_腹膜炎。

肠道症状及稍后出现的_全身性感染的表现外,最突出的表现是腹部有的_腹膜刺激征_。

3.肝破裂的手术原则是_彻底清创_,_确切止血_,_消除胆汁溢漏_和_建立通畅引流_。

三、问答题

1.腹部闭合性损伤时的手术探查指征是哪些?

2.腹部闭合性损伤时,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

3.实质性脏器损伤与空腔器损伤在临床表现上有何异同点?

第十六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一、名词解释

1.原发性腹膜炎:

又称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没有原发性病灶,细菌通过血行播散、直接扩散、上行性感染、透壁性感染而到达腹膜而引发腹膜炎。

2.继发性腹膜炎:

是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炎症、穿孔、破裂等所引发的腹膜炎。

3.腹腔脓肿:

脓液在腹腔内积聚,由肠管、内脏、网膜或肠系膜等粘连包围,与游离腹腔隔离而形成腹腔脓肿。

4.板状腹:

在腹膜炎时,由于腹肌受到炎症波及而收缩,严重时硬如木版,故称板状腹。

二、填空题

1.腹膜腔是_壁层腹膜_和_脏层腹膜_之间的潜在间隙,男性是_封闭_的,女性的腹膜腔则通过_输卵管_、_子宫_、_阴道_与体外相同。

2.继发性腹膜炎以_化脓性_为多见,其次是_弥漫性_、_急性_、_非细菌性_等,

3.壁腹膜主要受_肋间神经_和_腰神经_的支配,痛觉敏感,_痛觉定位明确_。

在受到刺激时可引起_局部疼痛、压痛、反射性腹肌紧张_,是诊断腹膜炎的主要临床依据。

脏神经来自_交感神经_和_迷走神经末梢_,对_牵拉_、_胃肠腔内压力增加_、_炎症_、_压迫_等较为敏感,常为钝痛,定位差。

三、问答题

1.急性腹膜炎的非手术疗法包括哪些措施?

急性腹膜炎的非手术法包括几点措施:

(1)体位;

(2)禁食,胃肠减压;(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4)抗生素;(5)补充热量和营养支持;(6)镇静,止痛,吸氧.

第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复合溃疡:

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2.球后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在球部,发生在球部以下的溃疡称为球后溃疡.

3.胰源性溃疡:

胰腺疾病引起的胰源性溃疡,称为胰源性溃疡.

4.应激性溃疡:

泛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发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症状,是最具有外科意义的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

5.顽固性溃疡:

经正规内科治疗三个月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称为顽固性溃疡.

6.BillrothⅠ式胃切除术:

即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远端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7.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

即切除远端胃后,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和上端空肠端侧吻合.

8.倾倒综合征:

系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的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上部份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特别是毕(Billroth)II式),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9.残胃癌:

胃十二指肠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五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称残胃癌.

10.碱性反流隆胃炎“三联症”:

多在胃切除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引流术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由于毕(Billroth)II式术后碱性胆汁,胰液,肠液流入胃中,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或胸骨后烧灼痛,呕吐胆汁样液和体重减轻.

11.早期胃癌:

即胃癌仅限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

12.小胃癌:

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称小胃癌.

13.微小胃癌:

5mm以下为微小胃癌.

14.Brukenderg瘤:

女性病人胃癌可形成卵巢转移性肿瘤,称Krukenberg瘤.

二、问答题

1.试述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证

答:

(一)十二指肠溃疡出现严重并发症:

急性穿孔,大出血和瘢痕性幽门梗阻;

(二)经正规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即顽固性溃疡需要外科治疗;(三)溃疡病病程漫长者,为避免过度延长内科治疗时间而增加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考虑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