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360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 量.docx

北师版数学教案二上测量

第6单元 测 量

第1课时 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P49~50,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PPT课件出示教材P49情境图)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教室里,你们知道教室有多长吗?

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测量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怎么量教室的长度?

(1)提出问题:

怎么量教室的长度?

(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

2.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1)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小组成员分好工,确定测量工具,实际测量,完成表格。

(2)小组开展测量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3)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同伴评价。

3.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3)小结:

测量物体的时候,从被测物体的一端开始,放平摆直,把测量工具一个紧挨一个摆放,做好标记,记着一共量了多少次。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直观感受:

单位累加得越多,量就越大。

2.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讨论,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代表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4题。

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室有多长”这节课是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在本单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本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以谈话形式揭示今天的主题:

“怎么量教室的长度”,同学们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有的学生很快地想出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有直尺、数学书、文具盒、卷尺等,学生思维很活跃。

有了工具,如何测量?

问题抛出后,完全放手,由组长分工,然后带领组员进行测量。

在整个测量活动中,每个同学按照分工都积极参与,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各组的测量方法不同,但都能按照组长的指示认真地完成了测量任务,并做好了记录。

同学们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有的小组选择数学书测量,而且是将数学书一本挨着一本的摆放,但在摆放过程中,书与书之间有的空隙大,最后量的结果误差太大。

[再教设计]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测量,在测量前,首先小组要商量好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然后全班可以进行简单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出最佳测量方法。

测量时,也可以让学生借助教室地面上现有的线或格子进行测量,这样测量会变得更简单。

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P51~52,“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师:

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

你能利用身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说一说。

(1)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测量工具,然后实际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3)讨论:

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

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4)小结: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2.认一认。

(1)认识刻度尺。

出示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1,2……

(2)认识1厘米。

指出:

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学生说一说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启发学生发现:

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4)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②找一找: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5)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几个不同的长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同桌活动,指名汇报,交流小结。

3.引导学生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学生先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同桌再测一测,互相讨论用直尺测量的方法。

(2)PPT课件出示教材P51主题图,学生自己观察小熊测量铅笔的方法。

(3)分图说一说,小熊测量的方法对吗?

指名回答,说说理由。

(4)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集体读一读。

4.量一量,画一画。

(1)学生独立量线,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画线,代表板演,集体交流画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P52“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

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P5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3.完成教材P5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P52“练一练”第4题。

观察图意,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集体交流。

5.完成教材P52“练一练”第5题。

同桌讨论,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今天在测量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

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

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学生汇报时测量结果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3.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渗透优化思想。

在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三次活动,首先通过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

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等,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特别是在尺子上找几厘米,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学生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他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地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

对于第二种方法,个别学生采用的是计算的方法,即尾刻度减去首刻度。

总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建立了长度观念,同时数学能力得到培养。

[不足之处] 在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的环节,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准确,教师纠正不及时。

[再教设计] 数学学习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学会测量后,要多安排一些测量的活动,多给孩子提供测量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1)

【教学内容】

  教材P53~54,“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PPT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

(PPT课件出示教材P53情境图)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带着它的小乌龟朋友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它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那么1米是多长呢?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米。

(1)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么1米大约有多长呢?

(2)猜一猜: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从地面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老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①先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同学们)身体哪个部位;

②估计完后同桌合作,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③活动:

前后站成一排,站多少人有1米;

(3)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①播放摆小棒的动画,让学生明白,1根1厘米,100根多少厘米(100厘米),引出100厘米=1米;

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再一次体会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2)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学生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

(3)汇报测量的结果。

3.量一量。

(1)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①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②小组合作选择物体开始测量。

(3)汇报测量的结果。

(4)认识米的作用:

①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小结:

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

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方法指导:

可以记住自己熟悉的物体长度,然后进行对比,确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操作,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2.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的方法。

3.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一米有多长

(1)”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的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结合教材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时,课件出示长颈鹿和乌龟去动物游乐园玩的情境图,引发思考,1米是多长呢?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3.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先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同学们)身体哪个部位;然后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然后又让同学们前后站成一排,看看多少人有1米;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

[不足之处] 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有的孩子找的不准确,说的比较模糊,与刚刚认识米,还没有形成表象有关,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

[再教设计] 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对于刚刚学习厘米和米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此,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经历大量的测量活动,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经过测量后了解或熟记长度后,再进行用厘米和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这时长度单位的选择准确性高些。

第4课时 1米有多长

(2)

【教学内容】

  教材P54~55,“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进一步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不是整米时如何表示;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不是整米时如何表示。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PPT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吗?

1米有多长呢,能比划一下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1)(PPT课件出示教材P54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门的高度估计淘气的身高。

学生先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估算的依据。

(3)引导学生根据淘气的身高估计机灵狗的身高。

学生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估算的依据。

2.量一量,黑板有多长?

(1)估一估,黑板大概有多长?

指名回答,说说估计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实际测量。

(3)针对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不够整米数进行指导。

提示:

先将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一组量完可再找同学组成一组继续量。

(4)学生再次测量,汇报数据,集体交流。

(5)同桌合作,测量书架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4题。

学生先估计所要测量的物体,再小组合作实际

测量,注意单位名称。

2.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6题。

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4.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7题。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在今天的课堂中,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1米有多长

(2)”是在认识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后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区别于上节课,主要是侧重估测的体验及在测量中出现不是整米数时用厘米表示。

2.注重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参照门的高度,估测机灵狗和淘气的身高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估测,然后交流估测方法和结果。

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说清楚估测的方法,特别是都能参照门的高度估测,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考是有序的,思维是清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估测意识得到培养。

3.注重过程学习的体验。

在测量黑板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然后亲自测量,发现不是整米数时,学生能正确地用米和厘米表示黑板的长度,之所以看到这样的结果归根于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过程,体验感悟的结果。

为了积累经验,我又设计了测量教室里其他物体的长度,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并能正确表示长度。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学生的思维得到历练,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不足之处] 练习时,同学们估测不准确,其原因是学生估测太随意。

[再教设计] 测量活动是需要时间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再教学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测量,然后到学校汇报交流,积累测量经验。

第5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材P56~57。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直观认识。

2.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的技能。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不断提高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的技能。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进行指定的测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师: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测量的知识?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二、基本练习(PPT课件出示)

1.完成教材P56“练习四”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方法。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结合题目说说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完成教材P56“练习四”第2题。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交流订正。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介绍做题经验,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完成教材P56“练习四”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测量线段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PPT课件出示)

1.完成教材P56“练习四”第4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提醒学生在家测量时要注意安全。

2.完成教材P56“练习四”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

3.完成教材P56“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阅读,教师介绍相关知识。

四、全课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检验了学生对于第6单元测量知识的学习情况,在做题过程中,学生能积极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解题策略,不仅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而且思维灵活再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不足之处]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米和厘米的问题,学生们经验不足。

[再教设计] 练习题的设计要多联系生活,体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