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960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docx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上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

(4)度已失期度:

(5)会天大雨会:

(6)宜多应者宜:

(7)吴广素爱人素:

(9)比至陈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1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4、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简答题

1.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答:

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3、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成功原因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原因:

启示:

4.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4分)

5.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6、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2分)

7.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唐雎不辱使命》专练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头抢地耳2、长跪而谢之

3、秦王怫然怒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5、秦王色挠6、长跪而谢之

7、故不错意也:

8、安陵君其许寡人

9、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10、岂直五百里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5、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分)

答:

三、选择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B.天下缟素可以弹素琴

C.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

“敬受命。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隆中对》《出师表》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1分)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

“身”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分)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

(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9.问题探究: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3分)

   

(1)                                                                

   

(2)                                                                

(3)                                                                 

10.简答:

(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先帝不以臣卑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

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请作简要说明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总揽英雄                      揽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

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上良中学九年级中期考试卷(语文)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粗的字注音。

(2分)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huī(),他的灵jiù()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分)

斧子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卵石见了很奇怪,问道:

“你是谁呀,你为什么那样有棱有角呀?

“磨的呗。

”斧子耐心地回答道。

“磨的?

”卵石更奇怪了,“我也在磨呀,怎么就不像你那样?

“那是不同磨法的缘故。

”斧子告诉它,“我是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磨,每次都是磨那些该磨的地方。

你呢,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乱磨,就只会磨得更加圆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C、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4、下边没有病句的一项()(2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5、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药品价格监管范围,药品价格核定方式,政府定价程序,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A.调整规范改进提高B.调整改进规范提高

C.规范改进提高调整D.规范调整提高改进

6、古诗文默写(13分)(每空一分,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均不得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江山代有才人出,。

(3)《渔家傲·秋思》中词人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范仲淹《渔家傲》)

(4)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将愁怨翻出新意,化抽象为形象的两句是:

,(李清照《武陵春》)

(5)说明诸葛亮出山后形势危急、临危受命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烈日之下劳动者在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

(7)《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

(8)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二、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21题。

(12分)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

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里啰嗦地抖出你的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学到了忍耐,学得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

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7.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5分)

⑴“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15个字以内)(2分)

                                

⑵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

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3分)

                                

8、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

“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读第二段内容,说说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10个字以内)(2分)

                                

9、.傅雷在家书中提出了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

请你归纳几点(3分)

                                

10、.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或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2分)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后的问题。

(15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秦王怫然怒()

(2)长跪而谢之()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以大易小扶苏以数谏故

1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分)

1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3分)

三、写作(5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请以“我相信”为题写作文。

(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横线上可填“我能行”“妈妈是爱我的”“彩虹总在风雨后”“人间有真情”等。

(2)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的一次讲话中说: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阅读书面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两文均有以下要求:

①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四、课外阅读与鉴赏(共36分)

(一)古诗词赏析(10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6、.【甲】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下片重在。

(2分)

17、【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2分)

18、【甲】词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2分)

19、【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请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

(4分)

(二)课外阅读(26分)

温暖的书

然诺

窗外是久违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欢的书,《诗经》《楚辞》《论语》《史记》……

春天和我和书,在一起,真好。

于是,我再次想了关于书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

进而追问那个虽则浅近但却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书是什么,读书是什么。

我想,即使与书真诚地相处了那么多的光阴,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说不好书与读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1857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福楼拜的法国作家说了这样一句话:

“读书是为了活着”。

这话平实得像个不识字的长者轻捻须髯的脱口而出,但却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

这话说得真是风雅极了――它涵养着的深意与智慧,我想也许读书人是可以参得到的――因为“活着还是死去”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确是一个问题。

一个大问题。

  中国人也说得好。

印象深刻的,比如西汉刘向说: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真乃一语动魄;宋人黄庭坚说: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来可谓如芒在背;苏轼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迈;清人郑板桥则另有妙句: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怪人”言“怪语”,却是惊人不浅。

当然还有很多,诸如“黄金屋”“颜如玉”“头悬梁、锥刺股”之类。

好是好,却有标榜、功利和挑逗之嫌;清代江南才子金缨的一则联语“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毕竟,书也许就是温暖的;读书也许就是享受这温暖;读书的人也许就是为了获取这样的温暖――这算是我的一点体会。

有了书,有了书的温暖,我想,我也就大约活在春天里了。

因为,春天和温暖,其实比黄金与货币更稀缺更珍贵更美好更具价值,这个世界上高于金钱与物质的存在也还是有的,比如爱,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与尊严。

所以,我就常常感到我也是幸运的――多少还是拥有着这样一些“稀缺”的东西――也尝想,生命与春天和温暖相融相伴,那一定是充盈丰富、快乐安详的罢。

  据我所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伟大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而发起“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每年4月23日),倡议“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管年轻还是老去,健康还是疾病,富贵还是贫穷……都要把书作为自己一生的朋友(大意)……”在我看来,这不啻为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

不知道别人怎么考量,我确是这么感受的。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感谢书,是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美好;所以我也想,我们应该把书作为一生的朋友,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任务;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把读书作为我们接近伟大著作,接近伟大心灵,进而解读伟大心灵,进而获取伟大心灵的滋养以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再进而在伟大心灵光芒照耀引领之下,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人生。

至少是涵养我们温厚的文化气质、一种优雅的谈吐和风度……

那就让我们融入到书里去罢。

也许我们不能伟大,但我们却不能拒绝温暖。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12期,略有改动)

20.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21.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春天和书和我,在一起,真好。

(去掉句中的逗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句中的“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2、如何理解第四段中的第一句话“中国人也说得好”?

(3分)

23、.作者认为“接近伟大的心灵”,进而“滋养”并“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是读书人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谈谈。

(4分)

24、.文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书或读书的我国古人的名句,请你再补充一句(必须注明作者)。

(3分)

25.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温暖、深刻的记忆。

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

(5分)

.26、(4分)结合你的读书体悟仿写句子;读一本好书,就像品味一杯淡淡的清茶;

读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

五﹑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8分)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

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