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983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1绪论

胶合板是由单板构成的,在木质人造板中,胶合板是开发最早并且长盛不衰的主导产品。

因其使用性能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均匀的结构,厚度小却幅面大,且不易翘曲,使用起来较方便,同时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质地也得到了保留,使得胶合板一直备受青睐。

目前,各类胶合板的优良性能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如建筑、装饰、家具、交通工具、包装等)发挥的淋漓精致,在人造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胶合板生产国。

2011年,中国胶合板的产量达1.18亿立方米,再创新高。

但由于森林资源的匮乏,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生产胶合板所需的优质大径原木来源告急。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胶合板贸易国,我国胶合板的主要出口地包含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涵盖了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我国胶合板出口目标国已经超过100多个。

但是从产品质量来看,在国外市场中我国胶合板属于中下等水平,价格偏低,较多应用于中低档领域,我国胶合板产品由此并未得到西方国家市场广泛认可。

一直以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价格战”是支撑中国胶合板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它不仅广泛根植于出口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也屡见不鲜,使得外国进口商和销售商牢牢掌握着主动权和主体利润。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地增长,劳动力供给逐渐出现短缺,“刘易斯拐点”随之浮出水面。

我国胶合板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我国的胶合板的进出口将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上述背景,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分析我国胶合板进出口现状以及刘易斯拐点对我国胶合板进出口的影响,从而提出在刘易斯拐点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我国胶合板进出口的对策。

胶合板是我国出口人造板的主导产品。

上世纪我国曾经长期是胶合板进口大国,进入21世纪后,国内胶合板工业迅速发展,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生产企业纷纷将市场向国外拓展。

我国有着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出口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且国内胶合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企业能够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更新升级产品,提高质量水平,使我国的胶合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我国胶合板的出口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我国的胶合板的进出口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这些问题与时俱进地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相应解决措施,使胶合板进出口协调发展,对促进胶合板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1.3论文思路和方法

首先对刘易斯拐点背景进行说明,阐述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理论依据;其次利用大量数据分析我国近年来胶合板进出口的现状,包括进出口额、国外市场、出口价格,以及其他我国胶合板近年来面临的问题;然后通过数据,实证分析刘易斯拐点对我国胶合板进出口的影响;最后在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和企业层面对刘易斯拐点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我国胶合板进出口贸易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数据阐释问题及其现象,再利用数据和相关原理进行解释和论证。

 

2刘易斯拐点概述(这部分内容要大幅修改,可以这样写:

概念的提出;目前的研究现状;理论的新进展)

刘易斯拐点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的,指劳动力供需市场上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向短缺过渡的转折点。

刘易斯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初期存在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即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业部门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工业部门。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农业部门,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因此会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从而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了工资水平取。

而工业部门的大力发展需要数不胜数的劳动力供给,而工业部门所提供的大于维持农村劳动力人口最低生活标准的工资,会使得农业部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工业部门转移。

随着该转移的进行,一方面,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工业部门可以将所获得的利润转化为二次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当工业部门扩张致一定规模,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几乎被其完全吸收时,劳动力供不应求现象出现,农业部门所要求的转移劳动力的工资随之拾级而上,从而使劳动力供给从过剩阶段向短缺阶段转折,该点即为刘易斯拐点。

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一国的人口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相对于劳动人口的比率较低。

较低的人口负担、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得经济呈现出劳动力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的优良局面,这种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人口结构优势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形成所谓的“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人口负担加重、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等不利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得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支撑国民经济命脉的廉价劳动力将逐渐消失,“人口红利”不得不演变为“人口负利”。

无疑,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依赖劳动力数量和价格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绵延不断的,而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却只有一次,是不可逆的。

如果把刘易斯拐点看成一个区域的话,现如今的中国已经置身它的领域中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易斯拐点意味着黎明前的黑暗。

与此同时,我们靠什么来应对这一尴尬时期呢?

若干年前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之大令人瞠目,曾经的“民工潮”令不少企业家们误认为,民工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代表可以无限供给,因此,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被廉价且频繁地使用着,民工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长期被严重扭曲的劳动力价格,达到了极不合理的程度。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条件和供求规律的支配,劳动力价格不可能与价值长期背离,近年来“民工荒”现象的频频出现,正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一必然趋势的前奏。

然而我们所要真正关心的,是处在不同经济区域中生活的人,而不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本身,其代表就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工。

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了区域经济差距,浪费时间和资源试图缩小各个方面的差距是不可取的。

合理的区域经济差距指标,是处在不同区域中的个人大致相当的实际收入和福利水平,而不是区域差距本身的大小。

而个人福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意愿和个人之间是否拥有不相上下的生存发展权、自由择业权以及相应的社会和物质结构,而不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一致决定。

这是应对刘易斯转折区域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并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根本性的。

我们应当承认,工资福利待遇过低、农村政策改革、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大幅增长是劳动力短缺的重要原因。

意味着持续输出了20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供给能力正从过剩转向紧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可以得知,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经济发展阶段和模式,都将面临重重挑战,低成本低利润主导的出口方向和发展战略必须尽快转型。

  

随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神话的破灭,我们的反思接踵而至:

“城乡分治、二元结构”的现状能否被打破,劳动力短缺的拐点能否成为支付国民待遇的拐点?

我们所要面临的现实是,劳动力就业行为的变化在得到社会主要方面认可的同时,我国经济对于这种就业行为冲击的承受力却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顽强,这不得不迫使政府做出新的合理的政策选择,从而带动企业和劳动力的良性互动,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使经济社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3.我国胶合板产业进出口现状

3.1我国胶合板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图3.1反映了近十年来中国胶合板进出口贸易额情况。

由图可知,在这十年间里中国胶合板的出口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胶合板出口额飞速增长,特别是2004年,增速高达150.39%,在2007年出口额突破35亿美元,再创新高,2001~2007年这七年间,中国胶合板出口贸易出现飞速增长的局面,出口额增长了30多倍,年平均增长58.78%。

此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到2009年胶合板出口额降低到25亿美元,但在短暂的回落之后2010年又出现了可喜的大幅度回升,出口额基本达到了回落前的水平;从2001年至2010年中国胶合板的进口不同于出口,数量比较少,在这十年间进口额从未超过5亿美元,且基本呈现逐年稳步下降的趋势。

在2001年之后改变了之前胶合板贸易逆差的状态,开始出现顺,而且数年内顺差的幅度变得越来越大,在2002年胶合板贸易顺差的趋势刚刚出现,当年贸易顺差1.70亿美元,但短短五年内除2003年顺差额小幅回落外,其他年份顺差额一直在稳步扩大,2007年中国胶合板的贸易顺差竟达到了34.18亿美元之多,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的背景下,顺差情况明显下降,但随后的2010年胶合板顺差又出现了可喜的大幅回升。

由于胶合板出口贸易给我国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胶合板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图3.12001至2010年我国胶合板进出口额(单位:

亿美元)

3.2中国胶合板进出口市场分析

3.2.1中国胶合板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胶合板的出口市场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出口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胶合板的重要出口市场。

但目前看来,我国胶合板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美国、欧盟、东亚等地为我国主要的出口方向。

如表3.2所示,2007~2011年,中国胶合板出口的五个主要国家基本占到50%的市场份额。

美国一直是中国胶合板出口市场的巨头。

2007~2011年,美国占中国胶合板出口数额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仅次于美国的日本是中国胶合板第二大出口国,所占比例也一直在7%上下波动。

另外中国胶合板主要出口市场还包括英国和韩国,近年所占份额都徘徊在4%~6%之间。

图3.22007至2011年中国胶合板主要出口国家出口额比重

3.2.1中国胶合板进口市场分析

中国不仅是胶合板的出口国,同时由于各国之间存在需求的偏好,我国也进口胶合板,表3.2反映了2007年至2011年中国胶合板进口市场前五位的国家。

由表可知,近年来中国胶合板的主要进口国几乎保持不变,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俄罗斯以及芬兰是我国胶合板的主要进口国。

意味着中国胶合板进口市场情势的稳定。

表3.22007至2011年中国胶合板进口市场前五位的国家

3.3中国胶合板出口价格现状分析

从整体趋势上看,我国胶合板出口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这个差距正在减小。

图3.3为2007-2011年我国胶合板平均出口价格走势。

2008年平均出口价格为476.53美元/立方米,同比增长16.7%,2009年出现短暂下跌,此后胶合板平均出口价格呈稳步小幅度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459.81美元/立方米。

虽然我国出口的胶合板质量已在逐步提高,但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出口价格不高,这也是我国胶合板产业的一大优势。

我国主要进口高档胶合板产品,使得国内对高质量胶合板的需求得到满足,由此胶合板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偏高。

然而尽管国产胶合板与进口高档胶合板的价格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出口价格的增长速度任然高于进口价格,由此可见,价格因素对胶合板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减弱,而质量因素在随之增强。

图3.32007-2011年我国胶合板平均出口价格(单位:

美元/立方米)

各个表格都需标明数据来源。

4、中国胶合板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综合分析

3.4.1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有待提高,质量不过关

通过对我国胶合板企业的统计,当前我国胶合板的生产方式主要还停留在以手工劳动为主导的阶段,机器利用率低,使得较低的生产率和不过关的产品质量无法避免,得不到国外进口商的质量认可。

同时由于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我国规模以上的胶合板企业大约有5000多家,但其中却有九成的企业年产在1万立方米以下,只有极少数能算的上大中型企业。

众所周知,规模小的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低,他们在金融危机后大量地倒闭,幸存的企业任然靠加工原材料来得以维持生计,将企业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且中国胶合板普遍品牌度低,多属“杂牌”,有损我国胶合板产业国际地位的提升。

3.4.2出口产品依赖于原材料进口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森林资源匮乏,胶合板生产所需的优质大径木材和阔叶树材更是少之又少,我国胶合板发展面临着原材料紧缺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胶合板出口总体出现持续高增长的局面,对相关木材的需求急剧上升,加之国家相关保护措施的出台,我国胶合板生产将受到进一步的影响,在短期内实现完全自给困难重重。

2010年中国商品材供求缺口为1.5~1.6亿立方米,所需木材只有依靠大量的进口来救急。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木进口国,相关领域的专家预测,未来若干年,我国胶合板产业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任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产业不确定因素较多,原木长期依赖进口并不是长久之计。

3.2.5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秩序混乱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胶合板原材料进口依赖性大,但进口渠道的有限和材料品种的欠缺,导致我国胶合板品种的多样性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小,资金和技术的缺乏以及相关高素质人才的欠缺,常常导致供应与需求的脱节,国内出口商所提供的产品并不是国外进口商所需求的,导致我国胶合板行业国际地位的提升受阻。

但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并未因此着手于质量的改善,而是深信其诱人的价格会使之立足于不败之地,但贸易的主动权和主体利益却不得不拱手让人。

久而久之,小企业走起了“低成本”路线,产品更加粗糙,质量更差,而大企业却不得不被动的跟随小企业的脚步,而放弃了质量改善研究的投,使得国外进口商对国内胶合板产业的信任度降低。

因此只有我们的产品结构合理了,形成良好的贸易秩序,中国的胶合板对外贸易才能健康发展。

5.刘易斯拐点对我国胶合板进出口的影响(含实证)

4.1“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胶合板企业招工难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形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低的人口负担和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改革开放后的多年以来,“人口红利”一直陪伴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在所提供的相当数目的廉价劳动力,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

但是,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和老龄化的进一步到来,“人口红利”受到了阻碍。

由图4.1可知,目前农村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每年以400多万的速度在减少,这对我国长期依赖劳动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更是加速了“人口红利”的消失,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存两千余万人,更严重的是,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可供转移更是少之又少了,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1年东部地区进城务工人员数目同比下降9.1%,尤其珠三角地区,同一年度农民工数目同比下降22.5%,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职位空缺。

多年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转移,使得剩余劳动力逐年减少,而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需求预期却在不断提高,就业局面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图4.12006-2011年中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变化

而胶合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我国小型胶合板企业占相当比重,技术投资远远小于劳动力投资,但由于农村可转移劳动力资源逐年减少,而近年来我国胶合板出口数目呈上升趋势,订单数目增加,从而形成了不小的行业漏洞和“手里有订单,厂里没人干”的尴尬局面,导致订单无法按时完成,影响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出口效率,一时成为了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工资低、福利差、机遇少,愿意外出打工的农民数目逐年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招工难”局面。

剧统计表明,2011年全国新增就业中有一半以上在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方面可以说是存在空缺的,形成了相当数量稳定性较差的“零时工群”。

由于小作坊生产模式下的胶合板厂商过于追求低成本优势,对工人的福利保险能扣则扣,不正规的管理模式下克扣工资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导致许多胶合板产业的外来劳动力纷纷“跳槽”,进一步扩大了胶合板行业的负担,

4.2廉价劳动力不再廉价,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影响胶合板进出口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由于工业化的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供给增长速度,使得在发展较快的产业中,企业之间为吸引优质劳动力竞相开出更好的条件,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图4.2为2006至2011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平均工资增幅,由图可推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胶合板产业的劳动力工资也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为明显,行业整体工资水平上行。

图4.22006至2011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平均工资增幅

4.2.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导致胶合板原材料和辅料价格上升压力增强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即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的提高使得产品成本相应提高,进一步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的上涨又会令工人再次要求提高工资,再度使成本增加,从而又一次促使物价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的胶合板产业也不能幸免于难。

刘易斯拐点背景下胶合板产业成本增加,导致胶合板价格上涨,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第二轮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价格的上升无疑对胶合板产业产生了压力。

4.2.2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胶合板出口的影响

由于我国胶合板产业技术水平落后,与国外企业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加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国外相比有较高的优势,一直以来,来料加工装配是我国众多小型胶合板企业常常采取的贸易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推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依靠获得来料加工中的微薄加工费的胶合板产业的出口贸易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加之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胶合板产业利润增长速度低于成本的增长速度,很多规模有限的企业不敢接受大额订单,丧失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怕吓跑国外进口商,成本的增加并未使部分企业的报价的到相应数额的提高,而另一部分选择上调报价的企业,由于价格优势的削弱,外国进口商宁愿选择别国生产的优质胶合板,从而使其订单数目减少,出口规模明显下降。

4.2.3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胶合板进口的影响

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胶合板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某种意义上也同时影响了胶合板的进口,虽然幅度不大,但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国外胶合板订单的数目减少,导致国内部分胶合板企业转向内销策略,和国外相比,国内胶合板质量要求较低,质量特别上乘的胶合板在国内市场较小,由于国内胶合板生产能力的总量较为稳定,而生产值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数额的减少,意味着大量胶合板产品流向国内市场,从而使得我国胶合板对进口的依存度变的更低,进一步减少对胶合板的进口。

然而这种影响是连带作用下形成的,所以趋势较为缓慢,形成了我国近年来胶合板的进口额的小幅度平稳下降。

4.3激励胶合板企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

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胶合板出口带来的冲击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某种意义上也会促进某些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刘易斯拐点”逼进情形下,企业依靠劳动密集使用来形成竞争优势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从而激励了胶合板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层面的开拓创新,发现和创造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会使那些产品质量差,技术性不强,而仅仅依赖于压低工资依靠价格优势的企业渐渐被淘汰;而另一方面,那些有发展潜能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优化国内胶合板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以提高我国胶合板在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优势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6在刘易斯拐点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我国胶合板进出口的对策

5.1政府方面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健康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针对刘易斯拐点对中国胶合板进出口的影响和产生的问题,可以看出原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等是当务之急,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我国胶合板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5.1.1优化原材料供给方式

近年来,我国胶合板生产所需的大径木材的供给不确定性较强,木材资源这一初级生产要素作为胶合板生产的必要条件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应采取的木材获取方式应该是以国内资源为主,同时以国外进口为辅。

然而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森林资源匮乏,森林蓄积量仅124.56亿m³,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

虽然中国人工林面积达到0.53亿hm²,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存在产量底下,种植结构不合理,幼林所占比重过大等问题,木材供给量不能达到胶合板生产需求量,而使得原材料获取方式转变为大量依赖进口。

所以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使得人工林质量提高,产量提高,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胶合板原材料需求。

同时应加大国家造林政策的执行,使得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早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降低我国胶合板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压力,早日实现国内木材供给基本满足需求的局面。

进口方面,我国的邻国俄罗斯不但原木资源丰富,能满足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大量需求,而且由于与我国接壤,能形成较低的运输成本,因此,中国胶合板产业所需木材又俄罗斯进口占相当比重,据统计,2011年我国有68.5%的进口原木是从俄罗斯进口。

我国的胶合板产业对俄罗斯的原木市场依赖过大,企业风险增强,而近年来俄罗斯方面频频调整出口关税,原木成本对我国来说明显上升。

因此,我国的原木进口市场应积极向东南亚,非洲,美洲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拓展,同时政府方面应增加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进两国友谊,从而我国的胶合板原材料供应市场更加多元化发展,保证国内企业的原材料需求,使得胶合板产业实现好又快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

5.1.2政府对企业方面的政策支持

从各项国际认证来看,我国胶合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巨大,例如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认证限制甲醛释放,要用规定的方法检测产品甲醛释放求,却对中国标准置之不理,而转向日本、欧洲标准,其中玄机值得深思。

中国胶合板目前处于艰难时期,一方面,由于胶合板原材料短缺,在原料利用方面精益求精,达到百分之百,高于任何其他国家都高。

另一方面,中国胶合板企业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胶合板企业数量大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虽然价格低廉但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非,行业企业整体提升困难。

由此国家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具体做法如下:

5.1.2.1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兼顾中小企业

如今,我国百分之九十的胶合板企业属于小型企业,不具一定的生产规模,且面临问题也多种多样,国家须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大型企业的资源整合率高,能实现规模效应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降低胶合板出厂价格。

政府方面扶持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带动胶合板产业的整体升级,促进产业转型。

另一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由于诸多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与大企业的竞争有以卵击石的危险。

为了保证健康稳定的行业环境,国家在对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应出台相关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在小额信贷方面应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要求,加大商业贷款的发放力度,使得国内大中小型胶合板企业共同发展。

5.1.2.2兴建胶合板产业园区

研究表明,在一个区域内,相同产业的企业积聚越多,所需的单位能源、单位资金、单位劳动力、单位运输等专业化资源就越少,整个区域的生产成本也会由此下降,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以此同时,区域内的众企业的竞争加强,有利于胶合板产业的升级。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零散企业大量倒闭,政府方面应该充分意识到,兴建胶合板产业聚集地的重要性,而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聚集的良好途径。

政府应在原有的中国胶合板产业聚集地的基础上,规划新的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