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988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docx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晨哥资料库

快速识别多音字(六)作者:

废品先生

  [361]区(Ou)水:

古水名。

《山海经·西山经》:

申山“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即今陕西延河。

——《辞海》。

案:

“区”,《辞源》音qū。

  

  [362]区(Ou)粟城:

古林邑国城名。

故址一说在今越南中部顺化南香江南岸;一说在今洞海北灵江南岸高牢下村。

城周围六里余,在二水之间,三方际山,南北瞰水,形势险要,林邑国兵器战具悉在此城。

——《辞海》

  

  [363]区(ōu)脱:

匈奴语。

也作“瓯脱”。

边境土堡哨所。

《汉书·苏武传》:

“区脱捕得云中生口。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

“区脱,土室。

”一说指双方都管辖不到的边境地带。

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

“区脱犹俗云边际,匈奴与汉连界,各谓之区脱。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

“隔水氈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364]萌区(gōu):

区(gōu),通“句(gōu)”。

参见注[18]“句萌”。

《庄子·天道》:

“万物化作,萌区有状。

  

  [365]姓区(Qū)者寡:

“区”作姓氏,多数读Ou,极少数读Qū。

《广韵·虞韵》:

“区(Qū),姓,后汉末有长沙区星。

  

  [366]齐之一区(ōu):

区(ōu),古代容器。

又用为容量单位。

《左传·昭公三年》:

“齐旧四量:

豆、区、釜、钟。

”杜预注:

“四豆为区。

区,斗六升。

  

  [367]区(gōu)萌:

同“句萌”。

参见注[18]“句萌”。

《管子·五行》:

“然则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

  

  [368]区(kòu)霿:

亦作“区瞀”。

昏昧。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貌言视听,以心为主,四者皆失,则区霿无识。

”颜师古注:

“区,音口豆反;霿,音莫豆反。

”又:

“心区霿则冥晦,故有脂夜之妖。

”《宋书·五行志五》:

“是时曹爽区瞀自专,骄僭过度,天戒数见(xiàn),终不改革。

”——《汉语大词典》

  

  [369]区(qiū)盖:

即丘盖。

谓疑而不明。

区,通“丘”。

《荀子·大略》:

“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疑则不言,未问则不立。

”丘盖,不知;阙如。

《汉书·儒林传·王式》:

“唐生、禇生应博士弟子选,试诵说,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有法;疑者丘盖不言。

”《汉语大词典》:

“《论语·子路》: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孔丘主不知者则阙如,故以‘丘盖’为不知或空缺之词。

  

  [370]区(qū)明:

区分明晰。

  

  [371]区(qū)田:

《汉语大词典》:

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沟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

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齐民要术·种谷》:

“《氾胜之书·区种法》曰:

‘汤又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辞源》:

分区耕种的田地,有利于蓄水保墒。

案:

“区”,《辞源》《辞海》音qū,《汉语大字典》音qiū,《汉语大词典》音ōu。

  

  [372]仆区(qū):

《左传·昭公七年》:

“吾先君文王(楚文王)作仆区之法。

”孔颖达疏引服虔曰:

“仆,隐也。

区,匿也。

为隐亡人之法也。

”《说文解字》:

“区,踦区,臧隐也。

”段玉裁注:

“此言委曲包蔽也。

區之义内臧多品,故引申为区域、为区别。

”“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音ōu,《汉语大词典》音qū。

  

  [373]区(qū)种(zhòng):

区种,参阅注[371]区(qū)田。

《后汉书·刘般传》:

“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

  

  [374]斜(Yé)谷:

山谷名。

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

陕西终南山有褒、斜二谷口,南口曰褒,北口曰斜,同为一谷,长一百七十里,而山高峻,为陕、蜀的通道。

蜀汉章武六年诸葛亮伐魏,扬言由斜谷道取郿,而自率大军出祁山,关中震动,即此地。

班固《西都赋》: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司马懿)曰:

‘(诸葛亮)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

’”陕西咸阳之东有陈涛斜,唐肃宗至德元年,房琯出击安禄山,败绩于此。

广州市西南有花田,遍种素馨花,故又名素馨斜。

此二地名中的“斜”,《辞源》音yé。

陈涛斜之斜,《辞海》音xié。

  

  [375]伊稚斜(chá):

也作“伊穉斜”。

汉代匈奴单于名。

《史记·匈奴列传》:

“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

”司马贞索隐:

“斜,音士嗟反,邹诞生音直牙反。

盖穉斜,胡人语,近得其实。

”——《汉语大字典》。

案:

“斜”,《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chá,《辞源》《辞海》无“伊稚斜”。

  

  [376]荥(Yíng)经读荥(Yíng),其余读荥(xíng):

荥瀯之荥,《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yīng,《辞源》《辞海》音xíng,此字读音依《辞源》《辞海》,则除了荥(Yíng)经之荥读yíng外,荥字在其他词条中都读xíng。

  

  [377]鬲(Gé)县:

古县名,为古鬲国地,汉置县,地在今山东德州市之东的德平镇。

  

  [378]胶鬲(gé):

殷周时人。

原为殷王纣臣。

遭纣之乱,隐遁为商,文王于鬻贩鱼盐之中得其人,举之以为臣。

其名字散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告子上》、《国语·晋一》、《吕氏春秋》之《诚谦》《贵因》。

——《辞源》。

《广韵·麦韵》:

“鬲,姓。

殷末贤人胶鬲之后。

  

  [379]鬲(lì):

古炊器。

形似鼎,鼎足实,鬲三足中空。

有陶制的和青铜制的。

  

  [380]鬲(lì)山:

山名。

即历山。

《荀子·解蔽》:

“桀死于鬲山。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七》:

“鬲,读与历同。

”山东、河南、山西都有历山,且都传说是舜曾经耕作的地方,都立有舜庙。

  

  [381]鬲(lì)如:

《荀子·大略》:

“望其圹,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

”王先谦集解:

“郝懿行曰:

鬲,鼎属也,圆而弇上。

此皆言丘垅之形状……鬲如,盖若覆釜之形,上小下大。

  

  [382]鬲(è):

通“轭”。

《周礼·考工记·车人》:

“凡为辕三,……鬲长六尺。

”《论语·为政》: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杨伯峻注:

“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

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

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

那横木,大车上的叫做鬲,小车上的叫做衡。

鬲、衡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鬲的关键,軏就是衡的关键。

车子没有它,自然无法套住牲口,那怎么能走呢?

  

  [383]坻(chí):

水中小洲或高地。

《诗·小雅·甫田》:

“曾孙之庾,如坻(chí)如京。

”《诗·秦风·蒹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384]坻(dǐ):

山坡。

张衡《西京赋》: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385]坻(zhǐ)伏:

潜伏。

坻,止;伏,匿。

《左传·昭公二九年》: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

”坻,本作“坁”。

参阅清阮元《校勘记》。

——《辞源》

  

  [386]龙兑(duó):

战国燕地名。

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

相传其地附近有龙山,山之四麓,各有一穴,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出自四穴,春风出东,秋风出西,夏风出南,冬风出北,不失伦次,谓之龙兑。

兑音夺。

见《史记·赵世家》“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

”《正义》。

——《辞源》

  

  [387]兑(Duì):

上古善于造戈的巧匠。

《书·顾命》:

“兑之戈,和之弓。

”——《汉语大词典》

  

  [388]兑(Ruì)氏:

《集韵·祭韵》:

“兑,姓。

”《通志·氏族略五》:

“兑氏,见《姓苑》。

”《路史》谓宋微子后有兑氏。

——《汉语大字典》

  

  [389]兑(Yuè)命:

《礼记·文王世子》: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郑玄注:

“兑,当为说。

《说命》,《书》篇名。

殷高宗之臣傅说之所作典常也。

  

  [390]兑(ruì)形:

锐形,上小下大。

《淮南子·地形训》:

“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

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行。

  

  [391]兑(ruì):

通“锐”。

《荀子·议兵》:

“故仁人之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

  

  [392]大龙湫(qiū):

瀑布名。

在浙江雁荡山。

瀑布下有深潭,湫(qiū)有深潭义,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

”大龙湫(qiū)初当为瀑布下深潭名,瀑布因潭而得名。

  

  [393]夫湫(jiāo):

古山名。

《史记·伍子胥列传》:

“(夫差)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司马贞索隐:

“音椒,又如字。

”《左传·哀公元年》:

“吴伐越,败之夫椒。

”夫椒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太湖之中。

或谓夫椒山即今太湖中之西洞庭山。

  

  [394]湫(Jiǎo):

春秋楚地名。

在今湖北钟祥县北。

《左传·庄公十九年》:

“(楚子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还,及湫,有疾。

  

  [395]湫(Jiū)水:

湫(Jiū)水河。

在山西西部,流经临县县城,向南注入黄河。

  

  [396]湫(jiù):

泄洪道。

《梁书·康绚传》:

“若凿湫(jiù)东注,则游宽缓,堰不可坏。

”——《汉语大词典》

  

  [397]大湫(qiū):

湫(qiū),洞穴。

《吕氏春秋·审分》:

“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此之谓定性于大湫。

”高诱注:

“大湫犹大窦。

”——《汉语大词典》

  

  [398]湫(jiū)然:

清静貌。

《吕氏春秋·重言》:

“湫然清静者,衰(cuī)絰之色也。

  

  [399]湫(qiū)尽:

湫(qiū),通“遒”,尽,完。

湫(qiū)尽,穷尽。

《淮南子·俶真训》:

“夫趋舍行伪者,为精求于外也,精有湫尽,而行无穷极,则滑心浊神,而惑乱其本矣。

”“湫”,《辞源》《辞海》音qiū,《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jiū。

  

  [400]湫(jiǎo)隘:

湫(jiǎo),低下。

湫(jiǎo)隘,低下狭小。

《左传·;昭公三年》:

“初,(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子之宅近市,湫(jiǎo)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

[401]湫(qiū)兮如风:

宋玉《高唐赋》:

“湫(qiū)兮如风,凄兮如雨。

”李善注:

“湫,凉貌。

”“湫”,《辞源》《辞海》音qiū,《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jiū。

  

  [402]隽(Zuì)李:

地名。

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七十里。

《汉书·地理志下》:

“后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

”颜师古注:

“隽,音醉,字本作檇,其旁从木。

”……——《汉语大词典》

  

  [403]隽(juàn):

本义为鸟肉肥美。

  

  [404]隽(jùn):

通“俊”,出众的,卓越的。

  

  [405]苧(zhù)麻:

苎麻。

  

  [406]苧(zhù)蒲:

用苎麻和蒲草编成的斗笠。

  

  [407]苧(Zhù)萝:

山名。

在浙江省诸暨市南,相传西施为此山鬻薪者之女。

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清李渔《玉搔头·微行》:

“常笑吴王非好色,不曾亲到苎萝村。

”《花月痕》第十回:

“非有卞和之明,不能识荆山之璧;非有范蠡之智,不能进苎萝之姝。

”亦用为西施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宋贺铸《小重山》词:

“正节号清狂。

苎萝标韵美,倚新妆。

”——《汉语大词典》。

  

  [405]-[407]以上“苧(zhù)”字的简化字作“苎”。

“苧”,从艹,宁(zhù)声。

  

  [408]苧(níng)顇:

《楚辞•王逸〈九思·悯上〉》:

“须发苧顇兮顠鬓白。

”苧(níng),草乱貌,这里指须发乱。

  

  [409]荠(jì)苧(níng):

一年生草本植物。

干燥后全草入药。

  

  [410]化合物苧(níng):

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柠檬香味,存在于柑橘类的果皮中。

可用作香料或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原料。

  

  [408]-[410]以上“苧(níng)”字的繁体字作“薴”。

“薴”,从艹,寜(níng)声。

  

  [411]令(Lián)居:

古县名。

西汉置。

治今甘肃永登西北。

晋废。

前凉复置,旋废。

地当自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要冲,汉武帝时,筑塞,通渠,置田官吏卒于此。

两汉护羌校尉皆尝治此。

——《辞海》

  

  [412]脊令(líng):

即鹡鸰。

《诗·小雅·小宛》: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题”,通“谛”,视。

  

  [413]令(lǐng):

1、令(英ream)。

纸张的计量单位。

一般以规定尺寸的整裁平版纸500张为1令。

2、亦称“型”。

国际上用以表示手表机芯直径的单位。

1令等于2.256毫米。

——《辞海》

  

  [414]澒洞(tóng):

1、弥漫无际。

2、水势汹涌。

赵朴初《周总理挽诗》:

“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虚空混沌貌。

澒洞之洞,《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tóng,《现代汉语词典》音dòng。

澒洞一词,多见于诗词,若读dòng,则不合诗词的平仄要求。

  

  [415]亚(Wù)駞:

亦作“亚鸵”。

神名。

宋代出现《诅楚文》刻石三起,其文皆为秦王告求大神制克楚兵。

唯大神名称,三刻石各异,其一为亚駞。

亚駞,即《礼记·祀器》中所言恶池(tuó)(今之滹沱河),盖以水名为神名。

……——《汉语大词典》

  

  [416]天之所亚(wù):

亚(wù),“恶”的古字。

厌恶、憎恶。

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

“天之所亚,孰知其故?

”——《汉语大词典》

  

  [417]美亚(è)有名:

亚(è),同“恶(è)”。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四度》:

“美亚(è)有名,逆顺有刑(形)。

”——《汉语大字典》

  

  [418]亚(ā)公:

即阿公,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

“亚公,我住五矶山下七八十年,见了几家成败。

  

  [419]亚(ā)婆:

即阿婆,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

“亚婆,且放心,它自记得买将归。

  

  [420]亚(yà)公:

司徒的别称。

因司徒居三公的次位,故称。

……——《汉语大词典》

  

  [421]亚(yà)卿:

1、周制,卿分上、中、下三级,次者为中卿,又称亚卿。

……

2、唐以后太常寺等官署少卿的别称。

……——《汉语大词典》

  

  [422]芍(Què)陂(bēi):

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

在今安徽寿县南。

因引渒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故名。

相传此陂即期思陂,系春秋楚相孙叔敖所造,不可信。

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

自东汉至唐,王景、邓艾等屡经修浚,陂周至二三百里,灌田至万余顷。

隋唐后以陂在安丰县境内,又名安丰塘。

宋元后渐就湮废,今安丰塘即其残存的一部分。

——《辞海》。

《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正始)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王)淩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

  

  [423]白芍(què)亭:

古亭名。

在芍陂之西,芍陂因此亭得名。

秦汉制度,十里设一亭,以供行人停留宿食。

亭有亭长,掌治安、诉讼等事。

十亭一乡。

《说文解字》:

“芍(音xiào),凫茈也。

”凫茈即荸荠,荸荠与白芍(què)音近,盖白芍(què)即荸荠。

荸荠生于低湿之地,芍陂原为低凹之地,盖盛产荸荠(白芍(què)),白芍(què)亭盖因此而得名。

  

  [424]白芍(sháo):

栽培的芍药,根掘出后刮去外皮加工而成的,称“白芍”;野生的芍药,根掘出后洗净,称“赤芍”。

两者皆可入药。

  

  [425]芍(sháo)药示情:

《诗·郑风·溱洧》: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勺药即“芍药”。

后因以“芍药”表示男女爱慕之情,或以指文学中言情之作。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蒲萄之树。

”明无名氏《驻云飞•闺怨》曲:

“芍药谁相赠,孔雀何年开画屏?

”——《汉语大词典》。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古之勺药非今所云芍药,盖蘼芜之类,故《传》以为香草。

”蘼芜又名江离,其根曰芎藭。

“江离”谐音“将离”,“药”谐音“约”,故男女将要离别时互赠“勺药”。

  

  [426]僜(Dēng):

僜人,俗称“僜巴”,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地区。

总数约1000多人。

僜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没有文字,过去多使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的方法。

僜人以农业生产为主。

1954年,政府征求僜人“族称”意见时,确定了这个名称。

在僜人的语言里,僜人有贫苦人的意思。

僜人之僜,《汉语大字典》音dēng,《汉语大词典》音dèng,《现代汉语词典》无“僜”字,《辞源》《辞海》无“僜人”。

[427]管咽(yè)参(cēn)差(cī)韵,弦嘈倰僜(dèng)声:

见唐吴融《个人三十韵》。

倰僜,象声词,形容琴声。

  

  [428]有时鞭款段,尽日醉儚僜(chēng):

见唐元稹《纪怀赠立六户曹》。

儚僜,行走不稳貌。

  

  [429]帝俊(Shùn):

即帝舜。

《山海经·大荒东经》:

“帝俊生中容……帝俊生晏龙……帝俊生帝鸿……帝俊生黑齿。

”郭璞注:

“俊亦舜字,假借音也。

[430]逢(Páng)丑:

《左传·成公二年》有逢(Páng)丑父(fǔ),齐国人。

逢(Páng),即逄的本字。

  

  [431]逢(Páng)蒙:

夏代善射者,相传是羿的弟子。

《孟子·离娄下》: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鲁迅《奔月》:

“哈哈,骗子!

那是逢蒙老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