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57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docx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

格式

策划选题

缘由

目的

意义

思路

风格

===========================

纪录片策划文案

一、选题

1.来源:

网络、媒体、其他

2.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

3.核心内容、事、人、现象

4.思维程度、启迪、诉求

5.背景(社会、人文、历史)

6.把握度

7.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

二、人物

1.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

2.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4.配角——隐喻什么?

主角挖掘、空间

三、拍摄中可行性

1.场景表、发生事件

2.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意外——象征性意义

四、情节考虑

1.情节转折

2.主要抗争点、矛盾

3.如何平衡关系?

态度?

4.拍摄可行性

五、拍摄经费预算

拍摄脚本

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广告,记录片,资料片.脚本的形式都是一样的.

无非就是镜号,景别,拍摄手法,拍摄内容,旁白,注音.等等

5分钟对于一部记录片来说,太短太短.几乎什么都没有讲就没有了.

拍片子就像讲故事一样,首先内容要有主题,然后有开始,有过程,再有结尾.片子形式是多样的.可是格式是固定的.

记录片和其他片有很大一点是不一样的.就是真实.告诉人们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按照以前大师的说法,真正的记录片只能在人的背面,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你的下一部会发生什么.但是电视的形式注定了是不可能这样的.

所以,当你要拍摄这样一个小专题时.先要想好,你的主题是什么?

要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故事?

想好了以后,你就知道怎么去拍了.

5分钟,对于一个大师来说,应该会很难.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似乎又变得简单了.

我制作纪录片的一些体验——CBS《60分钟》栏目编辑斯迪夫•谢帕德讲课笔记

文章来源:

CCTV 更新时间:

2008-6-80:

29:

27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节目,每周一期在全世界主要电视台播出。

每期包括3个社会调查性纪录片。

斯迪夫•谢帕德(SteveSheppard)是《60分钟》资深制作人,多次获得艾美奖。

2002年11月以及2003年中旬,他在北京广播学院主授两期讲习班。

以下是我的听课纪录,参照翻译了他的讲课提纲整理如下,请大家分享。

关于开场与开头

  关于演播室用的开场,先要有个文案,我们叫它“蓝纸”。

你最好先参考一下蓝纸上有什么可以直接运用;其次,你再考虑一下究竟还讲些什么。

它是你同观众连接起来的第一要素,它吸引观众的兴趣,但又不是故事的本身。

如果还有些话必须说,把它放在主片中会多余,就可以放在开场白里讲。

  第一段画面必须是整个片子中最强、最好的,它首先要吸引观众。

如关于丹泽尔•华盛顿的那个片子,第一组画面就是他没有获得奥斯卡奖,仅获得提名。

我们问他这件事的感想,他说:

“那怎么可以,我应当获奖。

”这就引起观众的兴趣了。

  如果镜头回答不了,那就用解说来讲。

不要只考虑个别部分,而要考虑这些片段加在一起是否构成很好的整体。

  可以在镜头前作解释,也可在过渡处插解说,要做到天衣无缝。

我们常把过渡性的解说叫做“BRIDGE”,它把A段带入B段,让观众牢牢地进入故事内部。

它是一种转场形式,而所有的转场也相当于过渡性的解说词。

解说词要像紫禁城里的御道一样顺畅,顺利地过渡转换。

有时你可以旧话重提,为的是推动故事的发展。

唯一不能打破的规则是:

解说词必须把故事讲清楚。

关于结尾和兴趣点

  如果说蓝纸是“前期文案”,结尾就犹如落幕。

结尾时的最后一句台词,最好刚巧落在一个主人公的镜头上,做场记时你要预先想到。

结尾最好有一个总结的功能——全片究竟要说的是什么,有时甚至要特地做一个结尾的镜头。

  全片结束时你最好再看一下最初的文案“蓝纸”,讲故事不要老走捷径,要搞一些跳跃性的东西。

记者出镜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结尾的处理我们可以看看《苏丹的饥馑》:

拍此片是我们派出了两个组,一个组跟制片人,另一个组在林子里转。

他们在林子里正好碰上了大使先生,我们在播出的前一天改了一下,把原来删去的林子里采访大使的画面又加了上去。

  《肉头》是关于喜剧演员RobRiner的故事。

除了使用了对于主要演员的采访片段,也运用了对其他人的采访。

角色本人当然可以是故事推进,RobRiner本人没有获过奖,本片的结尾就以他主演的影片结尾作结尾,这是没有结尾的结尾。

  1980年,我们拍了一部关于乔治•本斯的传记片。

他已经98岁了,还与一个年轻的歌手结婚。

我们认为最好的结尾是把观众拉回到他的节目中来。

采访是在夜总会进行的,我们并不感兴趣,对于许多的音乐我们又不懂。

在最初完成之后,我们又看了一遍夜总会拍的素材。

发现其中有许多镜头与访谈中说的话是吻合的,配合起来效果就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还拍摄了乔治在路上走的镜头,其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与他比谁更老一些,两人的对话很有趣,还有观众中在散场后的反映。

这都不是预先设想的,而是即兴抓拍的,非常富于感情。

  要保持画面中的兴趣点,不然观众就会迷失。

哪怕一句话中你有一、二个镜头能挑起观众的兴趣,也就很好。

尽可能要有“动作”,“动作”就是吸引力。

它能保持兴趣点。

慢动作也可以形成兴趣点,有时运用音乐,但要有理由和动机。

例如前面出过一个收音机的镜头,你再出音乐就不会使观众迷失。

要向广告片中的片花学一手,来一点“挑逗”(TEASE)。

开场镜头本意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看下去。

有时声音先入非常有用,例如《炮弹引起的心理损伤》一片被美国军方禁演了40年,我们重新做这部片子时就用那段40年前被禁演的影片资料开篇,这就有卖点了。

情感特殊时刻

  采访要考虑:

“我们打算谈什么?

”而不是“我们在哪儿采访?

  乔治•本斯每周都要去教堂看望埋葬在那里的爱妻。

他们结婚50年了,恩爱非常。

我们的记者原来不愿意去教堂,制片人说服了他,在那里呆了10分钟,拍出了很有效果的一段。

到现场去讲故事,是非常好的方法。

  作为一个政客、总统候选人,乔治有刻板的一面,也有幽默的一面。

开篇是他在国会大厦里走动的镜头,这是精心选择的。

虽然看起来不很起眼,但是我们考虑的是怎样使镜头有更丰富的含义。

  “情感特殊时刻”能够激起我们的强烈反应。

在编辑时,应当确立一个总的趋向,就是使故事向前发展。

场景越多越好,动作越多越好。

  《卢旺达的凶手》由两段没有衔接点的场景组成,它是用解说词来过渡衔接的。

这里用了许多人脸,这些人杀过很多的人,却这样麻木不仁,毫无表情。

这些脸的镜头很有价值——人总是最容易被关注的,这里的人都是当事人。

片子里的话用英语提问——翻译成卢旺达语——回答是卢旺达语——再译成英语,共经历了4个步骤。

有时却省略了一个或两个过程。

翻译与说话者的声音应当有一个时间差,说话声要提前。

蓝   本

  蓝本(BLUESHET),它是简短、主题鲜明的故事梗概。

它告诉我们老板,这是关于什么的故事?

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

为谁讲这个故事?

  蓝本文字要吸引人,措词很重要。

例如要讲一个高层老板,你可以将他描述为“家财万贯的某某”。

作为记者不能没有观点,但要把故事公正的表达出来。

故事是两面的,必须把两面都表现出来。

   蓝本要简明易懂,ItSimpleStupid,中文意思是:

“保持它简明到犯傻。

”不允许信息冗余。

你交代得太多,会没有伸缩的余地。

例如采访拍摄中会发生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变化。

不要出现太多数字,也不要用太多形容词,使得读它的人跟不上。

不要铺得太散,场与场衔接要简明。

  蓝本中的话,有可能成为演播室的开场白所用的话。

资料片的运用

  资料片可能来自许多地方。

《美军在巴拿马屠杀平民》一片原来是报道美军士兵受审,后来发现它同另一个节目内容相重复,于是就改变故事的拍摄方向。

  用了许多从当地平民手中买回来的资料片。

有一处被访问的士兵不愿曝光,摄影师只录音不拍图像。

保持人物讲话时原有的结巴是更真实的。

  关键的处理是把上一段某个关键的词语,放置在下一段解说的开头,以达到重复强调的目的。

其  他

●有的采访设立在关键场合,如理查德当年翻车的现场采访他本人,卢旺达的万人坑前采访无动于衷的杀人者,都有很强烈的效果。

●你可能了解到什么地方还要插入解说词,如果你不想写些什么,那你就入错行了,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纪录片哪怕没有解说词,也有许多写作的事情要做。

也就是你构思时,就要写在纸上。

电视写作要简洁明了。

我们写作是为了观众听的,不是为了供人阅读的。

片子总会有一个理解的沟坎,需要解说词去填平。

如果一二句就成了,你却用了五句,还没有说到点儿上,那就要停下来想一想,你究竟要说些什么?

“我到底说了什么?

我要到哪里去?

我从哪里来?

●反打镜头一般是胸部以上,主人公的景别要给的紧凑一点,给的景别过松会给人远离现场的感觉。

●播出的节目应当是你当前能达到的最好的成果。

●要想象怎样才能满足你的老板和观众。

●要带着热情去征求意见,学会聆听。

《60分钟》节目的模式——讲故事

  任何的电视节目都有自己的模式:

一定要找一个引起大家注意的故事。

不管任何模式,故事必须引人关注。

  《60分钟》是关注人的故事,而不是关注事件。

这故事是人来讲述的,而不是靠解说词。

《60分钟》的故事有两面性,有矛盾冲突。

凡具有对抗性的故事,也必然具有吸引人的潜力。

当然,还要有好的角色在其中。

角色一般指采访对象,他能言善辩,会说故事。

他们不是天生的,而是要你引发他们这方面的才能。

  《60分钟》是记者的“SHOW”,它通过追随采访表现出来。

他对题材的了解游刃有余,而且能表现出来,因此记者非常重要。

  《60分钟》有自己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用最少的镜头,不用废镜头。

利用大特写镜头,记者不会让人的头上留下许多空白,那个地方没人感兴趣,特写镜头才会让人看清细部。

  运用过肩镜头时,可以加过渡词。

例如把两段采访衔接起来,就可以用过肩镜头来衔接画面。

《60分钟》不打字幕,因此,过肩镜头出现可以加解说,介绍说话人身份。

    走动镜头也用得很多。

你可以约请被采访人补拍走动镜头,用他的同期声镜头作为主要场景出现,也可以把它仅仅作为剪接(插写)镜头。

   《60分钟》开始第一组镜头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是吸引观众的镜头,让观众进入到节目中来。

    做场记时,要记下哪组画面最精彩,可以用在开场。

有时,也有用镜前记者报道来代替它作开头,可以用任何方法来吸引观众。

    讲求娱乐性是可以的。

我们要做一些好看的电视节目,使娱乐性在新闻合法性范围内实现。

讲故事有很多办法,如不同的景别、不同的拍摄技巧。

好的故事不一定是精美的画面、音乐,而是要讲清楚,而且有很清楚、简洁的解说词。

故事的基本模式和来源

故事有些基本模式:

1、小人物斗体制。

例如某个小人物有产,他同体制有了冲突。

2、某件事对你有好处也有坏处,例如药厂股票、门诊所等,不同事件对于不同人有不同效益。

3、名流人物志。

名人在做什么事情?

这一定是新鲜事。

4、谁在乎自己的行为方式?

例如某“的哥”老出事故,那么他在乎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吗?

5、为许多人关注,有趣味、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故事,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身上也会产生的故事。

还有人会问你:

“我的故事会上电视吗?

”但这些故事往往不会有人关注。

  寻找选题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

故事的来源中,报纸是非常重要的。

从以前报道的题材中找出新的线索;从观众中来,从观众的来信中获得线索。

确定“角色”

  你需要做前期采访,通过电话谈一下,有时要面对面交流。

你要注意哪一段他会有激情,有人津津乐道,有人托词“忘了”,也有人连你的眼睛都不敢看一下;有人可以写很好的文章,但是在你面前就很紧张。

你就找一个人代替他。

你采访的人要列一个名单,但上镜头的人会是其中一部分人。

你应当记住其中哪些人能说会道,他会说什么,彼此有没有重复,谁最合适?

哪些人更上镜头?

需要同摄影师商量。

确保对象在镜头前合作,保证他“有戏”,最好争取他们不提任何条件,但有时某些条件可以接受。

    第一次采访就要找最核心的人物,然后是次重要的目击者式的人物。

一些发言人(SPORKERS)的沉默,很多时候是很好的答案。

有人拒绝,就可以在他家门前说:

这个人不愿意接受采访。

采访守则

  尊重对象的习惯;守时,宁愿对象迟到;遵守诺言;营造气氛,让对象出戏;点缀品位,你的品位很可能适应大众的品位,然后像画家那样来点缀你的未来作品;拟订采访提纲;如何用一些好的提问引出精彩的话?

不问自己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要读一遍,为耳朵写作,要朗朗上口;要有对话风格。

  问题要有指向,要分成组,每一组涉及一个领域,而思维上要有整体逻辑性。

问题之间不是相互脱节的,同一个问题可以问不同的人。

编辑时可以把它们编成对话、讨论的状态。

  很必要的事情是“倾听”;要相信“真诚使你的工作容易起来”;怀疑精神很重要。

有的人,你明知道他在说谎,你不管他,继续采访;有时也可以拿出你掌握的材料来反问他。

  第三种镜头是为解说准备的非采访段落,你拍摄时要预先考虑将来的解说讲什么,这种镜头的场景最忌讳的是苍白。

  万能镜头。

不必那么具体,可以到处插用。

如果你选择了这样一个镜头,有细节的,必须找到理由(非要它不可)才能安插。

镜前报道

  “记者在特定场景中说一段解说词”,可以用题词板。

多拍几个样本,拍摄时候很长,用时再挑选。

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用解说词导入这种镜头前的报道。

有的场景很好,又不知道怎样拍摄,你就让记者在镜前说好了。

  《60分钟》节目中每个故事为12分钟,其中8-10分钟是采访谈话。

对采访的话作剪接是十分重要的。

有个例子:

《芭芭拉华丝采访基辛格博士》,这是ABC的《20/20》专栏中的节目。

他也用了OpeningInStudio这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节目的开头是采访,芭芭拉华丝问基辛格:

“你怎样由一个难民成为国务卿?

”人物片子总有一个介绍生平的Package,它可以放置于前面或者后面。

芭芭拉华丝一反常例,从他成为国务卿开问,而基辛格的生平用照片叠化。

有一段是他在恢复中美关系时的照片资料,又有一段说他的演说赚了很多的钱,每一段都是前所未见的。

  ABC《20/20》都用字母来标注人物的姓名身份。

《60分钟》也有同一条主题的片子,它不上字幕,都用“介绍性解说”代替字幕。

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把什么都摆在桌面上”,而不是字母来暗示“我是客观的”。

  《60分钟》的同样题材报道,采访了持对抗性态度的对象。

由于基辛格拒绝采访,我们没有接受基辛格本人的观点。

片中交代许多咨询公司,点了名,更公开化了。

第一段是艾奇逊访问基辛格,这段我们没有拍摄到,我们运用资料来做为引子。

我们集中的篇幅是采访基辛格传记的作者。

其中,解说词用来介绍人物背景,用来连接采访的不同段落,用来沟通意识。

 

案例

广州美术学院展示设计十周年纪录片拍摄方案

2009-10-1116:

43

一.工作思路

拍摄对象:

毕业班与所有课程教学以及辅导员等老师

拍摄人员:

三班班委与同学配合

拍摄思路:

针对本次对象展示毕业班进行拍摄,在文化展示与商业展示各有特色的教学中体现出展示设计教学模式的人性化,以展示-展示设计专业富有人文精神并把教学与文化与商业性进行巧妙结合的教学模式及纪录老师与学生在此毕业创作课题中的交流,工作,学习,生活作为表现主题。

从客观的角度切入课程,因此本片将分为以下几点作为本次拍摄重点内容:

1.学习工作

主要为跟踪拍摄毕业设计师生们之间的学习工作,包括讲方案记录,外出工作记录,会议记录等,以客观的角度记录并展示整个展示教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

2.生活:

经由征求拍摄对象同意后跟踪拍摄学生或老师工作之余的活动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部分,主要为记录学生对展示设计教学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作为丰富和活跃本片主题和氛围的素材。

3.访问:

每个班的老师与辅导员讲对展示设计10周年的一句话。

以简短的访谈形式对展示设计师生们进行交流并记录,作为系统及人性化地诠释主题的素材。

二.  拍摄所需设备

小高清DV  X  1

可录短片数码摄影机X3

反光板    X  1

(班委与同学协洽,拍摄器材由各班同学提供,并自由使用,直至拍摄结束)

三.  工作流程4月24日班委工作到位,与师生们进行交流,了解本次拍摄的一些详细

情况,做好协恰工作,准备拍摄器材。

4月24~5月15日进行拍摄

(注:

外出拍摄日期待对方通知。

5月15~21日开始成片1的剪辑工作

(征集10周年展示设计LOGO。

宣传方式:

海报,BLOG,QQ。

5月22日~25日补充毕业展布置拍摄部分,完成成片。

(拍摄期间日程安排按具体情况变动。

四,拍摄经费预算(班费报销)

MiniDV磁带(2~3盒)

通讯费(包在补贴中)

车费(时报时交)

其他开销(餐饮等)

补助(待议)

案例2

纪录片:

爱的变奏

梦娟的养父施良飞

   梦娟的养母朱爱月

   施梦娟

   金子的养父段卫建

   金子的养母段香翠

   段志金

   解说:

   家住临汾市郊区北孝村的段志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她是自己大家庭里惟一的女孩,是爷爷奶奶大伯二伯等所有人宠爱的对象,更是被妈妈叫做"金蛋子"。

金子今年11岁了,11年来她从未离开过妈妈,更是与妈妈无话不说。

可是在今年新学期开学不久她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现场同期声]

   生下来就丢了。

   解说:

   在一次放学的路上,金子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伯伯,他在寻找一个和她一样大的孩子,伯伯说,他们已经失散多年了。

   [现场同期声]

   他是哪个学校的?

是我们学校的吗?

   不知道!

我一个一个学校找。

   他几岁了?

   今年跟你们一般大。

   解说:

   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金子被这个小小的秘密困扰着,她似乎觉得不应该告诉妈妈。

   片名:

爱的变奏

   解说:

   就在金子遇到奇怪事情的两个月以前,距金子家3公里远的一家制衣店,曾经关了两天门的店主人施良飞,是17年前来临汾的浙江人,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闯劲,17年间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异乡青年变成了现在拥有着蒸蒸日上的生意和两个可爱孩子的一家之主。

本来步人中年,他已不认为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大的意外了,但是今年(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里,一个长途电话搅乱了他的生活。

   [施良飞同期声]

   北京的刘亚成法医给我打的电话,你是施良飞吗?

我说我是。

他说你和你爱人和施梦娟孩子,在我们这儿做的亲缘关系,你夫妻俩都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当时我就简直是掉人了万丈深渊!

老爸!

   解说:

   被确认为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的是她,11岁的大女儿梦娟,临汾市南街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班长,一个学习成绩又好又活泼可爱的孩子。

   [施良飞同期声]

   我们家这孩子,从小到大,凡是顾客邻居们都说,这孩子跟你两口子一点都不像。

你两口子是大眼睛,孩子是小眼睛,你两口子双眼皮,孩子怎么是单眼皮,我们一直都没有怀疑过,就去年青了一本书。

看了一本书之后,书上写的就是孩子跟他父母都不像,后来是医院给抱错了,所以引起了我怀疑;今年的7月份就去北京查了个亲子鉴定。

  [朱爱月同期声]

   在我脑海里这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就没有想像不是,就没有那么想过,可做出来DNA的时候,就不是我们的孩子,脑袋炸了似的,就哭嘛!

   [施良飞同期声]

   我对梦娟的感情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那就是说简直不能,不能说是一句话怎么个改变。

当我发现孩子不是的时候,我心里头就有一种沉重感,这个孩子的亲生父母在哪儿,她的亲生父母到底是什么样?

我也有义务帮我的孩子找见她的亲生父母,也应该找见我自己的亲生孩子。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查找幼儿园这些档案,能查的我都查了,学校正好放暑假,凡是从我跟前路过的,遇到一个孩子就看像不像我。

    [朱爱月同期声]

    咱们作为母亲来说,自己亲骨肉肯定也想知道,看她过得好不好,现在在哪儿?

后来我爱人看我挺憔悴的,也就老安慰我。

他说:

我一定能把孩子给你找见。

    [施良飞同期声]

    整整查了53天。

    解说:

    由于梦娟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因此只可能是在医院抱错的。

在得知真相后的第53天,施良飞从生下孩子的铁路医院得到一些信息,他来到了段志金家的小卖部门前。

    [施良飞同期声]

    我以买烟为借口,见到了小卖部的主人。

女主人我一看,那简直就是跟我梦娟像得不能再像了,简直是一个人,那绝对是梦娟的母亲!

可是在我找见那个孩子之前,我心里也矛盾,我说那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我家的呢?

我也考虑过,有没有连环抱错呢,都想过,当时找这些都想过,可是我就想急切地,想见到那个孩子。

   解说:

   短短两个小时之后,施良飞打听出了,这家人的孩子叫段志金,每天坐9路公共汽车上学。

   [施良飞同期声]

   我就在9路车站跟我朋友等,从5点一直等到6点50。

见个小朋友就问:

小朋友,你认识一个叫段志金的吗?

孩子们都说不认识。

6点50的时候,我的朋友说是,你看那跟你爱人多像呀。

我一看哎呀,倒是人挺像的,可是个子像二年级学生的个子,因为我看梦娟这个个子,看惯了,觉得11岁的孩子就梦娟这么高,就不应该是那么高,我看这孩子像得厉害,我还是找去了。

人家孩子已经上了车,我赶紧跳上去我就问:

小朋友,你认识一个叫段志金的吗?

孩子乐了一下:

呵呵,我就是段志金!

当时我的脑袋就大了,简直拿什么词形容都没法形容,11年没有见面的孩子就在我眼前。

   解说:

   施良飞认定金子就是他被抱错的孩子。

第二天早晨他和妻子又一起来到了9路车站并带上了照相机。

   [朱爱月同期声]

   抱在手里就不一样的,要是别人的孩子抱在你手里,没那个感觉,这就抱在手里觉得这看那看怎么看都是不一样的感觉。

   [施良飞同期声]

   找见孩子之后,两天三天就去学校看一回,偷偷地看。

都不敢正面接触孩子。

   解说:

   这就是金子小秘密背后的全部真相,一个她无法全部理解的真相。

金子依然继续着快乐,放学后要去学跳舞,回家后要尽情地撒娇,可是她的生活,却注定要泛起波澜!

   其实就在金子第一次遇见神秘的伯伯的同时,她的妈妈就己经从医院那里知道了这件事。

很快,大伯根据梦娟的血型和长相进一步确认了事实;很快,当时在外地的爸爸和二伯知道了。

   [段卫建同期声]

   一夜没睡觉,头疼、恶心、反胃。

我哥跟我说,咱睡吧,明天咱一大早咱就回。

我说行,我说你睡吧!

一夜在那儿没动,抽了两盒的烟。

麻烦,烟点着灭了,灭了点着!

太麻烦太麻烦,太伤心,因为这自己的孩子,我11年来的孩子,这11年来我给孩子真说付出的,要讲起来那太多太多。

因为啥呢,也不能说我给孩子付出怎样,因为做父母的就应该办这个事情,生儿育女,然后把孩子怎么样,能健康地成长、能让孩子快乐地生活。

那这个事就让你觉得,那11年的感情相当珍贵,珍贵得厉害!

确确实实珍贵,我付出的这个感情,11年来付出的,我是给我亲生女儿付出的。

说实在的,可是今天她就不是我亲生的了!

   回到家就是下午的四五点了,路上堵车,路又特别难走。

回来以后在家里,坐在家里边,一会儿娃就放学回来了。

放学回来,娃就叫爸爸,高兴得好长时间没见我,因为我走了好长时间。

娃见了我就扑到我怀里头,实际这个时候,当时就想哭了。

我强忍着,不敢哭,在娃跟前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