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59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1)

绝对优势: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

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

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

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

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

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

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

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大用途:

第一,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第二,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国际均衡价格:

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又会消除两国的价格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当一国某一商品出口等于另一国该种商品进口时形成新的均衡状态,此时两国该商品达到相同价格水平,即为国际均衡价格。

国民需求曲线和国民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而国民供给曲线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相对价格的供给。

赫-俄定理(H-O定理):

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

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情况。

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而是指生产要素相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

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贫困化增长: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国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偏向出口的增长:

也可以称之为“出口偏向型增长”,是指通过提高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变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于出口部门。

罗伯津斯基线:

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价格线与要素积累前、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的连线,反映要素积累带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

比如资本要素积累。

则罗伯津斯基线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短期:

所谓短期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特定要素:

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劳动需求曲线:

反映某一部门劳动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

生命周期:

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退,完成的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重叠需求: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反应曲线:

反映某一厂商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相互倾销:

每个厂商都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他国,这种情形称为相互倾销。

剩余需求曲线:

某一厂商所面对的市场总需求减去其竞争对手的产量以后的剩余需求量。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允许差异产品存在的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从量关税:

对每个物理单位的进口产品征收固定的税额,例如对每千克铜征收16美元的关税。

从价关税:

相对于进出口产品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额,例如对进口汽车轮胎征收相当于进口价格4%关税。

有效关税率:

有效关税保护率是指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

表明关税制度对加工工业的保护程度。

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也可以定义为:

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生产扭曲:

生产扭曲,它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消费扭曲:

消费扭曲,它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损失。

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全球配额,规定该国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商品进口。

二是国别配额。

它是进口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限额。

进口配额是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

总的来说,该政策措施同样会引起限制进口、鼓励国内生产的作用,有时还可以用于改善国际收支以及提高国内就业。

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

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

如对出口的商品减免国内税收(如宽减公司所得税等)、向出口商提供低息贷款等。

出口补贴是为了使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的出口。

掠夺性倾销:

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持续性倾销:

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形成持续性倾销的条件有三个:

(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需求弹性不同。

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关税的收入效应:

进口关税所带来的以税收收入为形式的收入,称为关税的收入效应。

最佳关税:

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是在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确定的。

最佳关税处于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决定于外国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因此,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成反比。

出口补贴: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企业提供补贴,来改变本国企业在竞争地位,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出口补贴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套件下,出口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利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2)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

这一观点是由克鲁格曼提出的。

坎普标准:

认为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该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坎普标准的实质在于,如果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尔的保护保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主动地发展下去;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可能出现偏离,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有保护的必要;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战略性贸易政策:

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

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幼稚产业: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在保护幼稚产业上,如何界定和选择幼稚产业是一个关键,选择不好就可能导致保护落后,保护需要大量的投入,付出一定的代价。

幼稚产业保护的观点通常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

主要判定标准包括穆勒标准、坎普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

经济一体化:

是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

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

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

共同市场:

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

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

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统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贸易创造:

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贸易规模的扩大产生于相互贸易的便利以及由于取消贸易障碍带来的出口产品价格的降低,相应地,成员国相互贸易的利益也会增加。

贸易转移:

指的是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地相互贸易取代了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了贸易方向的转移。

这会带来整体上的福利损失。

二元经济:

指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落后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

根据实际银行1996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8956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

出口导向型战略:

出口导向(Export-orientedeconomy)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出口导向是着重于利用国外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以生产出口产品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即主要以出口的增长来带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

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管理贸易:

各国除原有的保护本国工业的传统贸易政策外,还制定了以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新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政策也被成为“管理贸易”。

进口替代战略:

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普惠制待遇:

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国际直接投资:

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间接投资:

是指发生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活动,包括国际信贷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

前者是指一国政府、银行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第三国政府、银行、自然人或法人提供信贷资金;后者是指以购买国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资产专用性:

是指一种资产一旦投资形成就很难改作他用,除非在转移过程中蒙受巨大的价值损失和生产力损失。

资产的专用性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

内部化:

是指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替代市场的功能,即凡是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跨国企业,便是所谓的内部化过程。

所有权优势:

是与所有权相联系的体现在一切可以增加企业收益的资本上企业优势,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区位优势:

往往与特定区位相关,被在这一区位中的所有企业所共享的企业优势,它不仅包括要素禀赋而且还包括文化、法律、政治及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

交易成本:

从狭义上说,指的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它包括寻找相应价格的成本,确定成交条件,签约、履约以及为避免对方违约而付出的成本等。

国际收支: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储备:

是由一国官方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和特别提款权等。

经常项目: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自发交易项目:

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总差额:

等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排除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再加上错误和遗漏项目净额所形成的差额,这一差额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来平衡,也成为官方结算差额。

国际货币投资头寸表:

指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统计表,它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对外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以其构成。

顺差: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指收入大于支出,存在盈余。

 

经常转移:

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所有权变更,如政府间的经常性国际合作。

汇率: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这种相对价格也被称为名义汇率。

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浮动汇率制:

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有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实际汇率:

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远期汇率:

远期汇率是指买卖外汇成交后签订外汇交易合同,按约定的时间进行交割,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是一种协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

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水平主要靠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来维持。

三角套汇:

又称间接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同时在三个市场上高卖低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

套期保值:

是通过卖出或买入等值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

铸币平价:

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

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一价定律:

若两个物品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必须卖同一个价格,这就是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价定律可以表述为“Pi=”,即外国第i种商品的价格经过汇率e的折算,与本国此类商品价格Pi相等。

商品套购:

当一种商品的本国价格P与外国价格e之间存在着差额,假定P>e,此时人们可以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国外采购大量的这种商品,然后在本国市场抛售,以获取差价利润,这一行为成为商品套购。

随着套购活动的进行,需求与供给逐步平衡,价格差异也会逐渐缩小,直至价格差异与两国运输费用相等为止,因此,商品套购是促使世界市场恢复均衡的一种市场机制。

货币购买力:

是指单位货币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任何国家的货币的价值都是由这种货币购买力决定的。

而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该国物价水平的高低表现出来的,货币购买力水平可表述为某一时期物价水平的倒数。

内部价格比率:

是指一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PN与可贸易品价格PT的比率。

(PN/PT)。

汇率“超调”:

在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由于资产(货币)市场的调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场,因此出现汇率的波动大于价格波动的现象,这一现象即是汇率“超调”,即汇率的波动超过其长期均衡水平的表现。

绝对购买力平价:

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的,由于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体现在商品的价格水平上,故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水平是由两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主要观点。

非抛补利率平价:

是指预期利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也就是说,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即市场预期未来汇率上升,本币在未来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市场预期未来汇率下降,本币在未来将升值。

1、假如现在人民币1年利率5%,美元1年利率是10%,在资本可以正常流动的情况下,鬼才愿意去持有人民币1年存款,我正好手头有笔闲钱,所以我考虑存美元存款,但是我有个担心,万一他奶奶的1年过后美元贬值怎么办?

所以我想在远期外汇市场上锁定1年后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如果这时你发现1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贴水是2%,你一定非常兴奋,因为2%<利差(10%-5%)。

这样你可以通过这笔交易锁定3%的超额回报。

也就是说我存1年人民币收益5%,如果我存1年美元收益10%,但是1年后我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要缩水2%。

那么存美元最后实际上收益8%。

比我原来的5%多3%。

这就是无风险套利了吧。

在这个例子中我就是中国经济学家眼里的抛补套利者。

不用问你也知道,美元1年对人民币的汇率贴水如果是5%。

那意味着没有什么搞头了,我就老老实实存人民币得了。

这就是抛补平价了。

2、老子不信邪,我不愿意花钱在远期合约上避险,那我就非抛补。

这种情况下远期汇率的升贴水对我没什么影响了,决定我命运的是赤裸裸的汇率变化。

1年后美元对人民币只要不贬值超过5%我就有赚了,如果贬值等于5%,,我就打平,如果贬值超过5%,我也只能认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当初存美元还是人民币的决定取决于我对汇率的预期。

3、抛补以及不抛补的区别就是这个,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资本流动都是取决于两种货币存款未来的收益率。

只是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不同,一种按照汇率升贴水来算、一种按照汇率来算。

有收益率的不同,就有资本的流动,直到这种货币未来收益率的差别消失。

就是所谓的平价了。

当然政府可以霸道一点,老子收益率低,但是实行资本管制,国内的钱不准出去,或者我这边收益率高,但是国外的资金不能进来,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金融危机时就经常看到临时的资本管制。

4、在非抛补过程中,考虑的是汇率变化。

那么我是存1年还是存3年呢?

那么我就要考虑1年的汇率和3年后的汇率变化了。

如果我一次性存3年,和我存一年取出来再存一年然后取出来再存一年直到3年的收益率相等,那么我相信大家都愿意一年一年存,因为3年的风险肯定比一年大。

所以3年的收益率一定要比一年的收益率高就是这个道理。

多出来的就是风险的补贴。

远期汇率也是收益率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有个风险补贴的过程。

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condition)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要表明的是:

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

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J曲线:

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