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ok.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6216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构成教案ok.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构成教案ok.docx

平面构成教案ok

《平面构成》教案

学时:

21任课班级:

艺教111任课教师:

林思

………………….….........…………………………………………………………………………..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中三大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构成”的概念

教学内容: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用途:

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

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

它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

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

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

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

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平面构成的形象

一、形象(形态)的分类

1、概念(形象)形态—纯粹形态(设计中的形)

有机形、几何形、偶然形

2、现实(形象)形态

自然形、人为形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第二章包豪斯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认识包豪斯,以及其设计教育模式

教学重点:

掌握“构成”方法的基本形式,以及点、线、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二章与第三章

包豪斯---永恒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

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

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

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三章基础构成

第一节认识形态

宇宙万物都以构成的方式存在,大到宏观中的星球、天体、小到化学元素、晶体的构造组合,均为形态构成的结果。

在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世界里,五官和肌肤能感知到的一切均以形态形式存在,甚至大脑的幻想和心灵感应也伴随着形态而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给形态一个定义:

“形态是人们经验体系内能够被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形。

由人的感知方式可把形态分为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

一、现实形态

在人的经验体系中,能看到或触摸到的,实际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形态即为现实形态。

现实形态被知觉系统感知为形状、色彩和质感,因而被我们理解。

现实形态又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大类.

二、非现实形态

非现实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知的,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形态即为非现实形态。

非现实形态又分为概念形态和意幻形态两大类。

概念形态是不能直接知觉的,表达抽象概念的形态。

将事物抽象成概念,有利于对事物做本质的分析研究。

概念形态必须转化为可见的形态构成要素,视觉研究才具有可操作性。

这些转变后的形态构成要素具有概念抽象、概括的品质,成为造型研究的基本要素。

蒙德里安的《苹果树组图》

意幻形态指存在于人的梦幻、预测和意念之中的形态,并非真实存在的客体。

意幻形态往往与自然规律相悖而呈现出怪异、荒诞的面貌和理性特征。

和概念形态一样,意幻形态也必须以具体可视的面貌表现,才能被我们理解。

达利作品《我的漫无边际的生活体验》、埃舍尔的作品《凹与凸》

第二节基本形的创造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

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

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

一、形的概括

现实中借鉴的形纷繁复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变化改造。

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甚至几何化的形。

形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化的过程,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形的概括,大师们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毕加索的作品《公牛的变形过程》

二、形的省略

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

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

三、形的组织

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

(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

“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

“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

(1)“图与底”的正负变化:

限定黑白两色表现,设黑色为正形白色为负形,则有4种配置方式。

白图白底或黑图黑底均不显示图形,称作“消失”。

黑底上的白图称为负形,白底上的黑图成为正形;黑底上的白图为“图”黑底为“底”,白底上的黑图为“图”白底为“底”。

如果图形是实形,这时“底”就是实行周围的空白的空间,这种形象就是“正形”。

反之,如果图形是“底”所包围后形成的空白空间,这种形就叫做“负形”。

(2)两个形相遇,则有几种结合方式:

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二)、形的组合

(1)共用组合:

两形相遇,便有共用的部分轮廓,即共用线或共用形。

共用线使形与形之间的近似因素有机结合,因而使主题得以深化。

(2)重叠组合:

形象在相互遮挡中显示出前后的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感,并使形与形之间互相牵制,产生凝聚、强化的作用。

(3)透叠组合:

在透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的—部分相互叠加,各自争夺共同相交的部分,于是,我们面临一种空间尺度的矛盾,到底是此还是彼。

解决这—矛盾必须假定图形有一种透明性,即它们能相互渗透而彼此不被破坏。

(4)移动组合(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移动组合是由形与形之间一系列近似的变化组合而成的,是多种叠加的组合。

移动组合又是运动的知觉整体,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行中的不同体位,以时空观念的四维手法呈现出物像内在的变化特征。

(三)、分解形

分解的实质是“减”。

从一个较大的形中切除一个个较小的形,分解后的形也会产生新的形象特征。

将一个形直接切分则可产生若干近似的、新的形,将这些新的形象进行再组合,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

第三节造型要素—点线面

平面构成的三要素:

点、线、面

一、 点

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同样是一个圆,如果布满整个作用,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幅构成中可以多处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

点:

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1.点的视觉特性:

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

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

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

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进行聚集,一个点在平面上,与其它元素相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的(如下图)。

2.点的构成形式(方法)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点的线化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点的面化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二、线

线是具有位置、方向与和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可以把它理解为点运

动后形成的。

与点强调位置与聚集不同,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

线:

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

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

1.线的视觉特性:

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图1)

曲线优雅、动感,(图2)曲折线不安定,(图3)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

(图4)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

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病态的感觉。

2线的错视(以下的直线都有弯或者不平行的错觉)

3.线的构成形式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线可以构成面(只要线出现了封闭,就是一个面了)

线可以突出形,勾线具有美化作用

曲线的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流畅,让人想象到头发、羽絮、流水等,有强烈的心里暗示作用,而曲线的不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混乱、无秩以及自由。

三、 面

与点相比,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请注意这里的面积是讲的画面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

1.面的构成形式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4)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5)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点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在需要位置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点,在需要强调形状面积的时候,我们把它看为面。

群化的面能够产生层次感,所谓群化,就是一大堆,一群群的,想象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大群绵羊相比,就能明白什么是群化了。

面可以进一步成为体,即体化的面

 

作业:

1作10*10的点的构成4张

2作10*10的线的构成4张

3作10*10的面的构成4张

4作30*30的点.线.面的构成

点、线、面命题组合构成(以表现情感、感觉、音乐、心理状态、视觉因素、抽象因素为主,如以喜悦、悲伤、热恋、心神不定、温柔、烦躁、乡间音乐之旋律、爵士乐等为题)注重点、线、面构成表达主题的形式效果和主次关系。

第四节骨格

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骨格来构成某种图形。

骨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

骨格支配着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位的距离和空间。

骨格-----规律性骨格--------作用性骨格

无作用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秩序的排列。

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

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在平面构成上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多。

骨格线的确定一般采取正方形格式,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

也可用长方、斜向、水平错位、波形曲线等格式

作用性骨格——每个单元的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格线内,在固定空间内,按整体需要安排基本形。

基本形可在骨格组成的空间位置中作位置、方向、正负的变化,甚至越

出骨格线,超越骨格线部分需切除,基本形产生变化。

(有时骨格线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可在整体构图中作灵活取舍,使基本形彼此联合,产生丰富的变化。

无作用性骨格——是将基本形单元安排在骨格线的交叉点上。

基本形可以有大小方向的变化,并产生形的联结。

当形象构成完成后,将其骨格线去掉。

无作用性骨格的表现方法,主要靠基本形的大小不同,形成疏密关系的变化,特别是表现渐变效果,使画面呈现较强的韵律感。

非规律性骨格——在规律性骨格的基础上加以变动,使其成为无规则的多边形。

是比较自由的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

基本形单元可通过无规律性骨格形成比较自由、随意的构成形式。

非规律性骨格的构成尽量简洁,否则基本形在画面内的构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在平面构成上非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少。

可见骨格与不可见骨格:

可见骨格是骨格线和基本形明确地表现在构图中,有明确的空间划分;不可见骨格是画面中见不到骨格线,只是作为基本形编排的依据。

第五节错视

错视,就是眼睛对形态的视觉把握和判断与所观察物体的现实特征有误差的现象。

错视导致视觉映像与客观真实的矛盾状况,因而使知觉系统疑惑。

由这种特殊刺激导致的视觉紧张激起心灵探索的欲望,使人感受到创造的喜悦。

错视总是伴随眼睛对形态的观察而产生,作为一种普遍的视觉现象对造型设计有极大影响,设计师都想创造出既可以预测控制又能够诱导视觉美感的作品。

在造型设计中,我们必须研究错视的规律性,利用错视的原理,使设计方案更精密、巧妙和富于创意。

一、尺度错视:

尺度错视就是视觉对形的尺度判断与形的真实尺度不符的现象。

尺度错视又叫大小错视。

(一)长度的错视——长度相等的线段,由于所处环境差异或诱导因素不同,使视觉辨识产生错觉,感觉它们并不相等。

(二)面积的错视——面积相同的图形,由于图底关系不同或是周围形的诱导因素不一,产生面积上并不相同的视觉感受。

另外,向某一点集中的线形成潜在的透视结构,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的影响,使得同等大的形,由于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而产生视觉上大小不等的错视。

(三)角度与弧度错视——由于周围诱导因素不同,致使相等的角或弧度看起来并不相等。

二、形状错视:

视觉对形状的认知与形的真实状况不符的现象即为形状错视。

产生形状错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扭曲错视——由于相关因素的诱导、干扰,或是由于背景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形的视觉映像发生变化,使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现象。

(二)由于本身或背景环境的线型诱导,会导致形状的变化或产生某种动感。

三、空间错视:

由于视觉判断的出发点不同,使得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图

底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即为空间错视。

(一)空间立体的错视——由于观看方向的改变,或是由于注目点的转移,形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产生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摸棱两可的变化。

(二)矛盾空间——是真实空间里不存在的,只有在假象空间中才

存在,存在着不和理性的空间。

(三)图底反转——视线在图与底之间切换,使图和底的意义产生变化,相互转化的现象。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教学目的:

了解“形式”这个概念,掌握形式的基本构造方式

教学重点: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

如:

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

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对称:

指将中心两侧或多侧的形态,在位置、方向上作互为相对形式的构成。

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显示出规范、严谨有序、安静、平和的形式特征。

如中国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构成、唐代铜镜上的纹样构成、我国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宫殿、庙宇的建筑)形式、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门窗的布局.我国民间结婚用的双“喜”字、新年时家家大门上贴的门对以及一些奖章、标徽的设计等都采用了对称的形式。

在自然界中,对称美的形式也随处可见,如人的身体构造,从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躯干四肢都是对称的、蝴蝶的双翅、各种树木、果实、花卉的生长结构都呈现出对称的形式美感

平衡:

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画面多个重心相互作用,对整体的和谐完

美起效应,使作品看上去舒适,各组成部分穿插得当。

它不像对称只能把作品的重心放在最稳定的中心线上而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即可。

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平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构成的整个印象给我们以平衡之美,因而会有较高的自由度。

如运动的人体、飞翔的鸟、奔驰的兽、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

表现这种平衡美的时候,保持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的平稳即可。

变化:

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异性,即为变化。

在变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

变化法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传达服务。

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趣。

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形体的变化,如大小、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旋转、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变化,如深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

统一:

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

在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

统一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

第五章设计法则

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的设计法则,了解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概念。

教学重点: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构成的基本法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

重复中的基本形:

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

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2.方向的重复:

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3.骨格的重复:

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4.形状的重复:

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5.大小重复:

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6.色彩重复:

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7.肌理的重复:

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第二节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

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

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近似的分类:

  

1.形状的近似:

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骨格的近似:

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

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关联——即一组基本形,同属于一个类型,一个品种、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为近似的基本形。

例如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百寿”“百福”。

一百个“寿”和“福”字,有篆书,隶书,草书……。

它们彼此间有形状和大小的变动,但都表达了“寿”和“福”的意念,所以都列入近似范围。

2.相加相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加(联合)或相减(减缺),由于加减的方向、位置、大小、比例不同而获得一系列近似的形。

作业:

重复、近似

要求:

1、作业尺寸30X30cm,纸张尺寸40X40cm.

2、基本形的重复或近似

3、基本形可有大小、正负、方向的变化。

4、画面边框可做处理。

第三节渐变

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极为常见。

它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如一天的时间从零时到24时,人从幼年、青年、壮年到老年,树木从小苗到参天大树,植物树叶由大到小的排列,火车从起点到终点等,包括季节的更替,月亮的盈亏,水纹的运动等都是渐变现象,就像是画一幅画,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完成,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都属于有秩序的渐变现象。

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转换的过程。

渐变构成是指将基本单元逐渐地、循序地、有秩序变动的集合表现。

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

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应用。

作渐变处理时,特别要注意形象的过渡性,保持整体节奏。

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

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则会产生重复之感,但有时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

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渐变。

形状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像等。

2、大小和间隔的渐变

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基本形的间隔渐变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当基本形变大时就感到离我们较近,变小时感到离我们远,这样的大小渐变就产生了远近的深度感。

除了使线的间隔有秩序的渐变外,也可以使线的间隔相等,而线的粗细从窄到宽,或同时将线的粗细变化从宽到窄,其间隔则相对的从小到大。

3、方向渐变

基本形的方向,通过平面旋转,发生有规律的逐渐变动.不改变基本形的形状,造成平面空间中的旋转感。

基本形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旋转时,产生从正面到侧面、再到背面的逐渐变动,其形状由宽逐渐变窄,直至成为一线。

4、位置渐变

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须用骨格,因为基本形在做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格的部分会被切除掉。

基本形在有作用性的骨格中,有规律地作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的平面移动,从而产生位置的渐变。

5、虚实渐变

即正形与负形的渐变,也称“图”与“底”的渐变。

是用黑白正负变换的手法,将一个形的虚形渐变为另一个形的实形。

这种渐变方式巧妙地利用共用边缘线,完成空间与图形的转换,中间过渡地带有似是而非的特点。

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渐变的速度,“图与底”的渐变速度不宜太快,太快容易引起视觉跳动,应以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的转换,构成虚虚实实变化莫测的视觉空间。

渐变的编排可由上而下或者由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