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63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x

同步检测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B.经隔离而形成的不同物种之间可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且个体差异大有助于种群的延续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3、如图,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

A.F1和F2基因频率不同B.F1和F2基因型频率不相同

C.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D.F1和F2纯合子比例不同

4、人类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已经发现的“超级病菌”对现有的抗生素几乎都具耐药性,这可能导致人类被该病菌感染后无药可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的出现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抗生素对病菌的选择促使普通病菌进化为“超级病菌”

C.滥用抗生素能够使病菌微小耐药性变异积累成为显著耐药性变异

D.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增加

5、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形态和体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lab松鼠。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峡谷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对Abert松鼠种群的选择方向不同

B.河流的分隔导致峡谷南、北两侧的Abert松鼠间没有基因交流

C.可判断Kailab松鼠与峡谷南侧Abert松鼠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D.两个Abert松鼠种群发生的分化表明它们的基因库已存在差异

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规模较大的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0%,含a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16B.9/20C.2/5D.3/10

7、下图表示3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1~3诱发因素的合理解释依次是( )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

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

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

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

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D.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9、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生存斗争,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图中的b发生了改变

C.长期的c一定导致d,d表示生殖隔离

D.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10、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11、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共同的表演”,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

B.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实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

D.研究共同进化无法预测某物种的存在

12、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最终相同

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

14、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③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上题图中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多样性。

若该岛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

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

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

该岛没有给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

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植物的自交,A错误;

B.由于地理隔离可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自由交配,所以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种群自由交配且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因此不论自由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变化,生物也不发生进化.故选:

C.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病菌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进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存活下来的病菌进行繁殖并将耐药性基因传给后代,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微小的耐药性变异可积累成显著耐药性变异,C正确;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结果是对抗生素敏感的病菌数量逐渐减少,而耐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增加,D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C选项还是比较容易选出来的,两个松鼠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但并不能就此断定已形成生殖隔离,产生的变化也许仅仅是类似于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差异。

生殖隔离也有好几个层次,狭义上的生殖隔离包括杂种不活、杂种不育(骡子)、杂种败育。

另外,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北美棕熊的活动领域北迁,的确出现了北极篇与棕熊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实例,可见,如果把河流填了,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则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该种群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

a=3:

2,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也是A:

a=3:

2。

由于有50%的a基因的雄配子致死,所以该种群产生的雄配子A:

a=3:

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Aa:

aa=9:

9:

2,其中Aa占9/20。

故选:

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机制1可发现,本来同一个种群出现了地理隔离造成了基因交流的阻断,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造成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当基因频率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生殖隔离.因此机制1产生的原因为地理隔离.由图中机制2可发现,本来同一个种群中有一部分个体迁出了这个种群,建立了一个新种群,从而形成地理隔离,最终形成生殖隔离,因此机制2产生的原因为种群迁出.由图中机制3可发现,本来同一个种群中有一部分个体由于产生突变,而与其它个体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因此机制3产生的原因为出现突变体.故选:

B.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图中A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只是地理隔离,B错误;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杂交产生不育后代,C错误;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D正确;故选D。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a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D错误。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本题主要要知道: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如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

还有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全球气温升高是环境问题,不属于共同进化,故选A。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共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B正确;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淘汰了二者中的老、弱、病、残等个体,实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C正确;研究共同进化可预测某物种的存在,如达尔文根据某种兰花具有细长花距而预测出为其传粉的某种昆虫应具有吸管似的口器,D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不同生物间存在生殖隔离,不会出现相同的基因库,A错误;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出现相互选择,B错误;生物进化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进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选择生物,推进生物进化,另一方面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所以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种生物也会出现相似的形态结构,C正确;不同生物一般不会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D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抗生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D正确.

故选:

C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査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理解与识记能力。

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

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

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但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骡.D错误。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基因频率

(5)基因

(6)72.5% 5% 22.5% 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X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Y是自然选择、Z生殖隔离.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叫种群;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4)分析题图2可知,该图显示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与联趾(趾间有蹼)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联趾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

③分析题图图2可知,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升高,分趾蜥蜴个体比例降低,结果使使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联趾(趾间有蹼)基因W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分趾基因w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

(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遗传(基因),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PCR(聚合酶链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