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6532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

 先秦文学包括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为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先声。

先秦文学最先是口头的,然后才有了文字,有了文学。

例如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先秦文学不单纯是文学,它同时是历史,如《左传》等;是哲学,如老子《道德经》等;是政治思想范畴的东西,如《孟子》等。

总之,是内涵很丰富的作品。

因此,要了解先秦文学,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不然,对某些作家、作品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屈原等。

基本知识

1.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2.《周易》的筮辞(卦辞和爻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NBF6C。

载于《吴越春秋》。

4.神话的产生通行的两种解释为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5.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6.女娲的神话,主要叙述她的两个功勋,一是造人,一是补天。

7.羿是远古时的一位善射者。

8.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

9.情感、形象和想像,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

10.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12.《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13.《诗经》有《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14.《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15.“笙诗”6篇,仅存诗题。

16.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17.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18.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9.“风”指音乐;雅是正声,为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0.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外,《诗经》还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2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

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

22.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遂独行于世。

50.《荀子"赋篇》存有礼、知、云、蚕、针五篇赋作。

51.《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52.“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53.汉成帝时,刘向编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东汉王逸为全书作注,名

为《楚辞章句》。

54.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

55.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谓之楚辞。

56.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57.屈原,名平,楚国贵族。

58.屈原一生可能被放逐了两次。

《离骚》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59.《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

60.屈原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61.屈原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他反复抒发坚定追寻理想,九死不悔精神的表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3.屈原希望辅佐楚王,使楚国富强: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乎先路!

64.屈原不愿去国,最后决定以死殉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体现了他深挚的爱国情感。

65.王逸《楚辞章句》说: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66.《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

67.《九歌》共十一篇,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68.《东皇太一》为司天之神,《云中君》为云神,《东君》为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

湘君》、《湘夫人》)、河神(《河伯》)、山神(《山鬼》);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大司命》、《少司命》)等。

69.《山鬼》中曼妙清新的描写如“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

,辛夷车兮结桂旗”。

造就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70.《九章》平实素朴的艺术表现,体现着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71.“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句出屈原《九章"哀郢》。

72.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的是屈原的《天问》。

73.“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句出宋玉《九辩》。

简单解释题

1.上古神话

(1)神话是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希望征服自然愿望的反映。

(2)它是想像或幻想的,就是说,人类在传达这一愿望时经过了带艺术意味的加工。

2.四家诗

(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鲁、韩、齐三家为官学。

毛诗

则出现稍晚。

(2)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于世。

其余三家诗消亡。

3.六诗或诗六义

(1)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六义。

(2)风、雅、颂为《诗经》的音乐体制,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

4.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这是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对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文字古奥迂涩、艰深难懂

的评价。

5.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1)《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2)孔子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宣

扬他尊王、正名等思想。

语言准确而简明。

6.战国策

(1)《战国策》为“春秋三传”之一,多记纵横家的言论。

(2)《战国策》记纵横家游说之辞“敷张扬厉,变本恢奇”,形成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

格。

7.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论语》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辞约义丰。

(2)战国中期,《孟子》和《庄子》的说理文,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章

形象生动,比喻、寓言迭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子》为先秦说理文的高峰,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文辞富丽。

8.楚辞

(1)楚辞是战国后期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家为屈原、宋玉。

(2)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

味特别浓重。

铺排夸饰,想像丰富。

(3)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各楚物,即在独具特色的楚地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4)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9.骚体

(1)骚即《离骚》,为屈原代表作,亦为楚辞的代表作,后世往往将楚辞体诗歌称为骚体。

(2)《离骚》为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作于被流放江南之时。

10.《九歌》

(1)《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也寄托着屈原的

身世之感。

(2)《九歌》所祭之神,既有神的灵异,亦有神的“人性”,因而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人间情

味,同时屈原创造了清新凄艳,幽渺情深的艺术境界。

思  考  题

1.举例说明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

(1)我国神话始终紧紧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无论是战胜自然灾害,还是清除人间邪

恶势力,都贯串着为人生的意义,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月等。

(2)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昂的斗志和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无论面对的是多么

巨大的自然灾害还是凶狠的残暴敌人,他们都主动积极去面对,甚而视死如归。

神话中饱含

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3)情感、形象和想像,为中国神话的特色,这三点使中国神话有着浓烈的情感并具有鲜明

的形象,体现着中国初民的强烈的爱憎。

2.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有何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揭示了方向。

它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而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像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而独具魅力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

屈原、庄子、李白、李贺、苏轼到

元明戏曲、明清小说都和神话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肉联系。

3.《诗经》中的社会政治诗有何内容?

(1)《诗经》中有相当多的诗篇,表达着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讥刺和对国事的批评。

如《新

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媳的丑行;《相鼠》表现人民对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批判;《君子

于役》反映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伐檀》表达人民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愤怒。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篇有特殊的认识价值,他们或抒发忧国忧民之心,或直斥高层

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揭露政治的昏暗,批

评君王无道,奸佞得宠,导致国家混乱、人民受难的黑暗局面。

(3)《诗经》还有一些诗作,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

4.《诗经》中的情爱诗有何内容?

(1)《诗》有许多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

一些爱情诗表白男女的悦慕,或直率、大胆而

浪漫,或温文典雅,或含蓄委婉。

《静女》、《蒹葭》均是代表作品。

(2)还有一些抒写婚姻生活的诗,除描写婚姻的美满外,还有表现弃妇的痛苦经历的诗,反

映了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平等地位,其代表作有《氓》、《谷风》等。

5.《诗经》中的史诗有何艺术特色?

(1)《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史迹。

(2)五篇史诗并不是平铺直叙全部历史过程,而是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如

《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

(3)史诗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注重欢快热闹场景

的刻画,折射出周民对领袖的拥戴。

(4)史诗对先祖神化,表达了周民对领袖的崇敬和爱戴,以及他们对领袖品德的要求。

6.举例说明《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

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感而发,

不平则鸣,“我口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十分坦率真实,如《伐檀》、《硕鼠》、《蒹

葭》、《七月》等。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三种方法或铺陈写物,或以物喻物,或情物交融,其表现

手法的多样性更细腻、生动地揭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歌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

性。

赋之手法如《七月》,比之手法如《硕鼠》,兴之手法如《蒹葭》,精彩纷呈,各具魅

力。

(3)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是《诗经》的又一大特色。

所谓重章,并不是重复一遍,而是改变

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一类词义复沓的表现形式,回环往复的咏唱,既可以加强淋漓

尽致的抒情效果,也使诗章之间有了层递关系,如《关睢》、《式微》、《伐檀》等。

(4)《诗经》中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如“窈窕”、“参差”、“辗转”及“关关”、“呦呦”、“煌煌”等,使诗歌增加了韵律

美,也细腻地传达了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生动。

7.赋、比、兴的含义各是什么?

请以具体作品说明之。

(1)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如《七月》,按照月令顺序,叙

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

(2)比,就是比喻。

如《卫风"硕人》用六个比喻形容庄姜的美丽。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的位置,即所谓

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如《蒹葭》以秋景起兴,以萧瑟苍凉

烘托寻觅者的心境情绪。

8.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特色。

(1)《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首先由于它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

故事情节化,它既叙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蕴涵意趣,很少看到缺

乏情趣与形象的枯燥乏味的史事记述。

同时在叙述史事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

《郑伯克段于鄢》。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左传》中描叙的人物大多性格鲜明,如不卑王侯、善驭战机的曹刿,机智勇敢、与敌周旋的弦高,忠心耿直、性情暴躁的先轸。

《左传》不

仅写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而且还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甚至写性格的发展,如《晋公

子重耳之亡》。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尤其体现在擅写战争场面,简洁生动,如

《晋楚城濮之战》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描写。

而对人物刻画则多细节来表现其性格特征,

如晋国俘虏了秦国三个将帅后又为晋襄公母亲所释放,晋军主帅先轸“不顾而唾”,写出了

他的耿直急躁。

(4)《左传》还善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左传》的上述成就,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叙事

文学。

9.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战国策》因多记纵横家言,其语言呈现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

连横以争天下那段说词,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语词排偶,辩丽宏富。

(2)纵横家游说之词,能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送小儿子

到齐国做人质、邹忌讽齐威王纳谏,均是从日常生活事件入手劝谏,明白达意,婉转生

动,极有说服力。

(3)《战国策》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作者往往用寥寥几笔,或描写其形象,或摹画其言语

行止,以传达人物的神貌,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颓丧潦倒神貌,写

苏秦刻苦发奋和人生追求,写其嫂在苏秦功成名就后的卑微言行,一一如在目前。

又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奇行独特,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4)因为是纵横士的游说活动,为了使君主能采纳己见,纵横士的说辞中经常运用比喻和寓

言,从而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狐假

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等。

10.为什么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其实就是它寓言的特色?

请举例说明《庄子》寓言

有哪些特色?

(1)《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

《庄子》把深邃的思想

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他的

深刻思想和深沉情感,因此它的文学特色就是它寓言的特色,即“以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所谓神思迭出,离奇多姿。

(2)在《庄子》所说的“寓言”、“重言”、“卮言”里,庄子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藐姑射山之神人冰清玉洁。

(3)《庄子》文章中到处充满了奇幻谲诡的想像,奇幻、夸张,变幻莫测,如其代表作《逍

遥游》中的鲲,一变而为鹏,且形体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

(4)《庄子》中有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中写风之千变万化之声音,光怪陆离,宛

如奇幻世界。

(5)《庄子》的谐趣、讥刺,在他的寓言中连珠并玉,相映成趣,如“鸱得腐鼠”、“触蛮之争”,辛辣尖刻,读之令人痛快淋漓。

11.举例说明《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孟子》文章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它的雄辩色彩。

它的文章,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同时

他善设机巧、引人入彀,令对方心悦诚服;一旦对方入彀,他就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

给对方任何辩驳的机会。

如孟子与农家学派陈相的辩论。

(2)《孟子》文章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如《鱼我所欲

也章》、《齐桓晋文之事章》等,明白恰切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显而易见,也使文章形象

生动。

(3)《孟子》中还有一些寓言故事,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生动传神,很

形象地丰富和阐明了孟子的思想观点。

12.《离骚》主要的艺术特点。

(1)《离骚》的艺术表现主要在于将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融为一体,自由驰骋的想像,

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使得诗歌的境界奇幻神奇。

如《离骚》后半部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屈原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像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使之更显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2)塑造了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

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高标的人格,构成了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形象。

这一具象征意味

的形象,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铸造了一个为美好理想而献身的高贵灵魂。

(3)《诗经》开拓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而且有了很大的拓展。

《离骚》博比广譬

的特点,使《诗经》片断的比兴发展而成为连续使用,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

在《离骚》中熔铸成浑融一体的艺术境界,并使之具有了象征意义。

(4)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

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文学形式。

13.《九歌》的艺术表现有何特点?

(1)《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寄托了屈原的身

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屈原在《九歌》中并非单纯歌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把神灵人格化了,神灵的感情

与凡人完全相同。

如《湘君》和《湘夫人》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山神与相爱者约会而

终不见来时心情的怨恨、伤感等复杂心态,均充满了浓烈的人间情味、寄托了屈原君臣难以遇合的悲怨,人神一体,借神抒情。

(3)《九歌》独特的题材,造就了它独特的艺术境界,人鬼空恋,神灵相思,使诗篇笼罩在

凄清幽渺的环境氛围中,构成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风格。

14.《九章》独特的艺术风格。

(1)《九章》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如《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江,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句纯用白描,平实朴素。

(2)写景铺叙直陈,没有夸饰浓彩,文笔平实凝重,体现了屈原的另一风格。

15《招魂》的艺术特色。

(1)结构精密完善,诗歌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以东、西、南、北和上天、幽部一上一下为序分写,结构精严。

(2)长于铺排描摹。

如它写四方的可怖:

食人的土著,丛丛的毒蛇,健走的大狐,九头的巨

蟒……新奇怪异、穷形尽相。

16分析《九辩》与《离骚》在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宋玉的《九辩》和屈原的《离骚》一样,都是诗人自叙生平之作。

不过宋玉是自悲生平、屈原是悲愤生平。

尽管宋玉也批判谗佞群小,但他始终着眼的是个人的命运和前途,缺少

屈原那种峻洁高尚的理想情操,没有屈原为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2)《九辩》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了较为圆融的意境,宋玉在《九辩》中开创

了“秋”这一千古艺术典型,“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诗人将自

己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于秋,令后世诗人奉为经典。

(3)《九辩》造词用语颇为讲究。

韵散相同,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这样的句法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似比屈原运用更显圆熟。

尤其是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

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诗经》原本称《诗》或《诗三百》,()以后才尊为“经”。

A.秦代〓〓〓〓B.汉代〓〓〓〓C.晋朝〓〓〓D.南北朝

2.《诗经》有(〓〓〓)篇。

A.300篇B.305篇C.311篇D.315篇

3.四家诗中惟有(〓〓〓)独行于世?

A.鲁诗B.齐诗C.毛诗D.韩诗

4.为毛诗作笺的是(〓〓〓)。

A.王逸B.郑玄C.刘向D.朱熹

5.采用赋写作手法的是(〓〓〓)。

A.《七月》B.《伐檀》C.《蒹葭》D.《静女》

6.采用起兴写作手法的是(〓〓〓)。

A.《硕鼠》B.《氓》C.《蒹葭》D.《黄鸟》

7.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

A.《易经》B.《尚书》C.《春秋》D.《左传》

8.(〓〓〓)不在庄子自道的三言之列。

A.寓言B.信言C.重言D.卮言

9.(〓〓〓)曾三为祭酒。

A.荀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10.“悲哉,秋之为气也”出自(〓〓〓)手。

A.欧阳修B.曹丕C.苏轼D.宋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因素是(〓〓〓)。

A.情感〓〓〓〓B.艺术〓〓〓〓C.形象D.想像E.情节F.语言

2.大雅中有五篇史诗(〓〓〓)。

A.《生民》B.《后稷》C.《公刘》D.《绵》E.《皇矣》F.《大明》

3.《尚书》所记基本上是(〓〓〓)一类的言辞。

A.誓B.命C.旨D.训E.书F.诰

4.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派为(〓〓〓)。

A.农B.儒C.名D.墨E.道F.法

5.荀子曾以(〓〓〓)为名作赋。

A.礼B.知C.云D.丝E.蚕F.针

6.(〓〓〓)不是《九歌》里的神。

A.日B.雷C.云D.河E.雨F.山

三、名词解释题

1.上古神话〓〓2.诗六义〓3.重章复沓

4.周诰殷盘,佶屈赘牙〓〓5.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6.楚辞〓〓

7.九流十家〓〓8.《九歌》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论述题

1.请举例论述《诗经》中的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2.试述《诗经》情爱诗的内容。

3.举例说明《诗经》的文学成就。

4.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特色。

5.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6.为什么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就是它寓言的特色?

7.举例说明《孟子》文章的主要特色。

8.试论《离骚》主要的艺术特色。

9.试析《九歌》的艺术特点。

10.试析《九辩》和《离骚》在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B〓〓5.A

6.C7.B8.B9.A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CDEF〓〓3.ABDF〓〓4.BDEF

5.ABCEF6.ACDF

三、四、五题答案请参考“简单解释题”和“思考题”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