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6768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docx

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重点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构建体系】

答案:

思维 

存在 

物质 

意识 

决定 

古代朴素 

近代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 

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 

客观

【提纲挈领】

牢记1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明确2个划分标准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牢记2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把握5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3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2种基本形态

【易错辨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矫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矫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矫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和物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哲学的两大阵营。

[矫正]哲学的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矫正]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矫正]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

但唯心主义在发展中丰富了辩证法,也有其正确的因素;唯物主义一开始脱离了辩证法,也有其错误因素。

7.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矫正]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矫正]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9.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矫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温馨提示] 不能笼统地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区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的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也影响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的彻底解决

附:

哲学基本问题图示

■特别提醒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2)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被称为本体论,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被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本体论。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物质和意识关系作出的科学论断,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内容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两个内容都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2.区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谁决定谁及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考向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高考江苏卷,T27)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

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根据研究成果研发出新药,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当选;科学实验是基本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的成果研发出新药,并用于临床试验,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当选;意识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本身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①排除;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和发现规律,③说法绝对化。

[答案] D

[解题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从理论上看,尽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发生研究重点的转移,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1.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

A.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解析:

选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考向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高考山东卷,T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

“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英语儿歌歌词强调上帝的创造活动,是宗教观念的体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美国科普作家的改动,体现的是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①③正确。

②④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 A

[解题指导] 本题以英语儿歌歌词的改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知识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及其对立的表现。

2.我国古代“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来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

A.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B.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D.物质与意识能否统一

解析:

选B。

我国古代“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表明人们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故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评价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其观点只是一种猜测;

(2)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1)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2)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同点

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评价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同点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特别提醒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2)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3)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4)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5)“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可知论认为: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但要知道:

能够认识≠已经认识,尚未认识≠不能认识。

不可知论认为:

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3.正确区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则是世界是“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

(2)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图示:

■特别提醒                                    

(1)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2)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解:

周易中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考向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高考福建卷,T34)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B.②→③→④

C.③→②→④D.②→①→③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

由此可知,题干要求按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顺序排列观点。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C项入选。

[答案] C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首先要排除唯心主义观点,然后对唯物主义观点按照先后演进的顺序进行排列。

3.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A。

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的发展,与真理、改造世界无关,③④不选。

[借题拓展]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考向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高考山东卷,T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解析]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这种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这种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故“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正确。

[答案] C

[借题拓展] 朱熹理学的中心命题是“性即理”,陆九渊心学的中心命题是“心即理”,朱熹肯定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而“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他断言“理”是第一性的,而心却是后有的。

陆九渊则认为,事物的理本在人心之中,“万物森然於方寸之间”,因此心是第一性的,“理”是离不开心的。

朱熹和陆九渊又辩论过关于无极、太极的问题。

朱熹认为,阴阳是形而下的,理才是形而上的;陆九渊则认为阴阳就是形而上的。

陆九渊不赞成朱熹认为的世界是“形上”“形下”两个世界的观点,他们这一分歧的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分歧的一个方面。

4.“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

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

解析:

选C。

“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认为人的心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A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认为“阴阳二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项认为“吾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属于一个哲学派别;D项中的“器”是物质,而“道”是意识,该观点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意识是物质的体现,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备考锦囊】

1.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题思路] 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表现、意义、原因等角度理解。

[答题要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列举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王阳明:

心外无物。

③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④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⑤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⑧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⑨费希特: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⑩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2)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观点

①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说)。

②柏拉图:

理念论。

③黑格尔:

绝对观念论。

④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⑤朱熹:

理在事先。

(3)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观点

①“8”就是发。

②喜鹊报喜,乌鸦叫丧。

③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④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党员干部痴心于迷信是对初心的背叛

[热点材料]

2019年7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以大半个版面的篇幅刊发题为《党员干部岂能迷信“风水”“大师”》的观察文章。

文章开头提到,党员干部痴心于迷信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是对初心的背叛。

文章结尾又与之呼应:

“莫教迷信泯初心,与其拜神,不如尊崇纪法;与其敬天,不如敬畏百姓。

简单检索中央纪委官网发现,仅仅2019年7月披露的通报中,就有多名被查官员参与迷信活动:

如:

7月11日,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政治上蜕变,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迷信活动;7月22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对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包洪建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参加迷信活动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等等。

[命题视角]

命题角度1 运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知识分析说明党员干部要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的依据。

提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党员干部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坚定其理想信念,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命题角度2 我们应怎样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提示:

高举科学的旗帜,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反对迷信与伪科学,笃信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1.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在其著作《大设计》中的观点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在其著作《大设计》中说: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针对霍金的观点,英国不同教派的宗教领袖联手发表言论,反对霍金的说法。

二者之间争论的实质是(  )

A.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解析:

选B。

霍金的观点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英国不同教派的宗教领袖则认为上帝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二者之间争论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2.2019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统计

(2020·豫南九校联考)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经核定,2019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质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1803万人次受灾,36人死亡,23人失踪,82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7636亿元。

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

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自然灾害不可避免,过一天算一天吧。

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第一种观点把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

②第二种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二者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意识决定物质

④二者都没有准确地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B。

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错误;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正确;第一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第二种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③错误;第一种人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二种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者都没有准确地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④正确。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中医药注重阴阳平衡、五行和谐。

下列对传统中医药的正确认识是(  )

①包含封建迷信思想,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②中医药及其诊断方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包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

④传统中医药是古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D。

①错误,是对传统中医药的误解,传统中医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②错误,中医药及其诊断方法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④是对传统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入选。

4.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最近微信朋友圈广泛传阅“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其中,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