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7444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docx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精品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机盐离子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2+在血液中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于Na+和Cl-

C.血浆pH的相对稳定离不开HCO3-和HPO42-等离子的作用

D.+内流是绝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2.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量增多

C.白蛋白减少运输能力减弱D.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细胞免疫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般不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4.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髄中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5.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兴奋的细胞还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

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B.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膜内+/Na+的值增大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相同

6.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制造基因表达时能促进化能合成作用合成葡萄糖

B.T0RC2蛋白分子开关的功能与血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

C.TORC2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特异性受体

D.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TORC2蛋白在体细胞中都存在

7.1月14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宣布,我国科学家率先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的原理。

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后,发生的反应有

A.埃博拉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模板和酶完成增殖

B.埃博拉病毒人侵宿主细胞后,机体开始进行细胞免疫应答

C.抗体与埃博拉病毒结合,能够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导致宿主细胞坏死

8.I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

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过程厲于细胞免疫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C.I型糖尿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D.I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9.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苏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B.果实发育过程中仅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

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10.IP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为探究IPA和多效唑对某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下表所示。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处理方式

生根的平均数量

有叶的插条

无叶的插条

蒸馏水

0

0

多效唑

0

0

IPA

7.1

0

多效唑+IPA

7.6

7.3

A.多效唑对根的形成无明显作用

B.叶片可能产生与多效唑作用类似的物质

C.多效唑和IPA对无叶插条的生根具有协同作用

D.IPA促进生根的作用与插条上叶的数量呈正相关此

11.近年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

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有利于开花

B.赤霉素有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

C.DEL是开花的激活因子

D.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

12.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6:

1

B.近年,某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13.农业上为了有效的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是达到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14.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探究实验前要用蒸馏水对干酵母进行活化处理 

B.台盼蓝溶液能将代谢缓慢的酵母菌休眠体染成蓝色 

C.在取样计数前,培养液要进行充分震荡摇匀 

D.该探究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但需要做重复实验

15.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T4时种群数量型增长,T4~T5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应出现在T5时且数值保持不变

D.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16.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A.优良种群在不同时期发生更替B.物种数目上升后逐步趋于稳定

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

17.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为自养生物,但植物都是生产者

C.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

D.大多数细菌为分解者,少数细菌则为生产者或消费者

18.下列关于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塘泥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鱼类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19.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

20.如图为一食物网。

若要使丙体重增加,巳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l0B.y=20a+5C.y=25a+5D.y=l0a+10

21.在废弃鱼塘栽种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将之改造成芦苇香蒲湿地,利用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造成的污染问题。

下列有关芦苇香蒲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芦苇香蒲同化的总能量是芦苇香蒲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

B.芦苇香蒲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空间结构的体现

C.将废弃鱼塘改造为芦苇香蒲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D.芦苇香蒲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2.下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A、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

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

D.B为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总能量

23.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

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24.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若测量同一地点水样的pH,早晨的明显高于下午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复

25.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生物入侵时,外物种的种群在新环境中一定呈“J”型增长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次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的释放量。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的释放量,“奖赏”效应增强。

27.(6分)图1为吞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吞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

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

请回答问题: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TLR4的本质是。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Atl通路,促进,从而抑制NF—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吞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免疫。

(4)—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如图2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

LPS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但是不能产生。

28.(12分)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

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

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3月初在实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

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

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只/hm2。

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EP—1含有雌性激素,和反馈作用于(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填“提前”或“推迟”)、出生率总体水平。

29.(12分)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

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

某试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2)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3)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0.(12分)下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2)实际种植中,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若该生态系统的农作物仅为玉米,则其营养结构主要包括条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

物链。

(4)经调查,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5J)如下表。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7

10

1

3

据上表分析可知,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为;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5DBBDC6—10BCBCD11—15CCBBB16—20DACAB21—25ABAB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大题,共50分)

26.(每空1分,共8分)

(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

(2)增加减弱

(3)内流受到抑制 减少增加

27.(每空1分,共6分)

(1)抗原糖蛋白(或蛋白质)

(2)TLR4内吞

(3)非特异性

(4)浆细胞记忆细胞

28.(每空2分,共12分)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240大(或高)

(3)垂体(下丘脑)

(4)推迟降低

29.(每空2分,共12分)

(1)互利共生

(2)牧草A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3)偏高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0.(每空2分,共12分)

(1)样方法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蘑菇分解有机物,提高环境中C02浓度,从而提高光合强度

(3)2

(4)1.85×107J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