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8314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随手关灯关水B.垃圾分类处理

C.多引进外来物种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3.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4.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

C.②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

D.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5.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A.肺泡壁薄B.肺泡数量多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以上三项都对

6.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7.人体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A.视觉的形成B.见到红灯停车C.听到铃声走进教室D.进食时分泌唾液

8.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A.收集声波B.传导振动C.感受刺激D.产生听觉

9.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的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D.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

10.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保持身材不吃早餐B.通宵达旦沉迷游戏

C.坚持锻炼按时作息D.抽烟喝酒装酷解闷

11.对患有流感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A.切断传播途径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D.清除病原体

12.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传染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易被传染

B.人类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C.HIV侵犯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

D.HIV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和传染源

13.下列实例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B.皮肤的屏障作用

C.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1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5.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B.气体进入肺: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蜗→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

D.体循环:

右心室→主动脉一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左心房

二、综合题

16.如图是小芳同学的手被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神经系统组成。

(2)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3)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____________(填“大脑”或“脊髓”)。

17.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

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逐年增多,青少年预防近视要从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开始。

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3)____________、瞳孔、(4)____________、玻璃体、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获得的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____________的特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2)当我们夜晚看书突然停电时,眼睛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3)青少年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经常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等容易患近视眼,导致远处的物体在眼球内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____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这样看到的物像就会模糊不清。

18.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表示葡萄糖的吸收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中(填器官名称)。

(2)图中b、d代表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b过程中,膈肌的状态是____________;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氧气含量会____________。

(3)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图中e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若某人尿液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有可能患有糖尿病,一般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治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环境保护要知道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详解】

A、随手关灯关水,可以节约能源,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环境污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C、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符合题意。

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本题解题关键。

2.A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胃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详解】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A正确。

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B错误。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错误。

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参与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D错误。

【点睛】

熟知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A

【解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A错误;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

因此,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正确;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C正确;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D正确。

4.C

【分析】

(1)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图中①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⑥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详解】

心脏的结构如图:

对照此图和题干图可知:

A、①是上、下腔静脉,将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故A选项错误;

B、④左心室连通⑥主动脉,二者之间有动脉瓣,故B选项错误;

C、②右心房与③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②右心房流向③右心室。

故C选项正确;

D、⑤与左心房相通,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⑥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应注意血流方向、肺静脉和肺动脉中流动的却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5.D

【解析】

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D正确。

6.D

【分析】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解】

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

故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D正确。

【点睛】

血液流经肾时血液成分的变化:

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

7.A

【解析】

【分析】

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详解】

A、视觉的形成是人的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

A符合题意;

B、C、D都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点评:

知道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8.B

【解析】

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鼓膜。

听小骨有三块,分别是锤骨、砧骨、镫骨,他们组成一条“听骨链”。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可见听小骨能够传导振动。

点睛: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A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

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A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人体的生长与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较少,人体生长迟缓,身材就会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

所以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治疗,C正确;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10.C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详解】

经常不吃早餐,偏爱油炸食品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A错误;通宵达旦沉迷游戏,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B错误;按时休息,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故C正确;吸烟、喝酒对身体有害,不利于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青春期青少年正确的生活方式。

11.B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详解】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对患有流感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因为他们身上携带着病原体,是此传染病的传染源,进行隔离目的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B。

【点睛】

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2.D

【分析】

艾滋病是常见的传染病,从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危害等分析作答。

【详解】

A、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人的正常交往,比如握手,交谈,一起进餐是不会被感染的,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被称为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不符合题意。

C、HIV主要对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不符合题意。

D、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传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HIV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符合题意。

【点睛】

艾滋病是常见的传染病,我们要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13.C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泪液中溶菌酶可以使病菌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皮肤对各种病菌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是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区分两种免疫主要看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形成。

14.D

【分析】

(1)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2)消化酶的特性:

一、专一性:

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详解】

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A正确;

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BC正确;

②③有两个变量:

唾液和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5.B

【分析】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结合血液循环的路线、听觉的形成进行解答。

【详解】

A、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错误。

B、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即: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正确。

C、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所以听觉的形成是:

声波→鼓膜→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错误。

D、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错误。

【点睛】

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听觉的形成是本题解题关键。

16.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周围②→①→③→⑤→④非条件脊髓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②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

【详解】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②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3)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脑干等)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

【点睛】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类型是本题解题关键。

17.角膜晶状体大脑变大前方

【分析】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图中1是睫状体,2是瞳孔,3是角膜,4是晶状体,5是视网膜,6玻璃体,7视神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3角膜进入眼球,依次经过2瞳孔、4晶状体、6玻璃体等,经4晶状体、6玻璃体等的折射,落在5视网膜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后,通过7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因此夜晚看书突然停电时,瞳孔的变化是变大。

(3)长时间、近距离的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导致近视。

【点睛】

掌握眼球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18.小肠收缩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注射胰岛素

【分析】

图中a表示葡萄糖的吸收过程;b代表吸气过程;d代表呼气过程;c代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e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1)经过消化道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图中a表示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在消化道中各消化道的吸收的功能不同,其中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的较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样的结构特点大大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小肠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特点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图中的b代表吸气过程,吸入氧气,d代表呼气过程,呼出二氧化碳,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b吸气过程中,膈肌的状态是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内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主动完成吸气;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此时氧气和二氧化碳会发生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氧气含量会增加。

(3)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等一起形成尿液。

若某人尿液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有可能患有糖尿病,一般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点睛】

掌握食物的吸收过程,人吸气的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