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8733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docx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

现代混凝土质量现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思路

一、当前混凝土质量状况

1.原材料的变化情况

水泥:

CbA、gs含量高,细度小、比表而积大、强度等级高

砂子:

级配不良、有的太细有的太粗、含泥量和吸水率波动大。

“含石率

石子:

(客专紧空率40)级配差、粒形差、针片状含量高(特別是强度高的岩石)…利益驱使

粉煤灰:

(粉体效应、山灰效应、动效应、填充效应)质量不稳宦、常见烧失量、细度不介格

外加剂:

(木钙8-FDN15-聚竣酸30的演变)减水率高、对用水量敏感、与水泥适应性差(往往需要反复调配)

2.传统混凝土与当代混凝土的比较

表1配合比的比较

项目

传统

现代

配合比

用水量

水灰比(水胶比)

砂率

浆带比

坍落度

保水性

粘聚性

表2混凝丄性能比较

 

项目

过去

当前

混凝±性能

坍落度

强度等级

总水化热

早期强度

总收缩

早期收缩

自收缩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现代混凝土更容易开裂特别是早期开裂,其原因是多方而的:

1)水泥质量指标的变更、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和外加剂的应用,砂石资源短缺引起的质量波动,是导致混凝上裂缝增多的直接材料因素:

2)泵送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材料提出的高可泵性,从而要求高流动性、高砂率、高浆fi■比和较小的粗集料粒径,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间接材料因素;

3)传统的混凝上浇筑方式和养护措施、超常规的施工进度要求,特别养护不及时和现场加水问题,是导致混凝上裂缝增多的施工因素;

4)非荷载裂缝控制的设计基础、设计理论缺少系统研究,从而缺乏相应有效的设计措施,是导致混凝上裂缝增多的设计因素

5)监理单位和质检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的事前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宦差距,是导致混凝丄裂缝增多的管理因素。

新观念

水泥强度高限比低限更重要,抗裂性比强度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质S均匀。

好的混凝土是具有满足工程特定要求的^^"项性能和具有最大匀质性,体积稳定而不开裂。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贡献能补偿硅酸盐水泥的劣势,如降低混凝上温升、提高抗化学腐蚀的能力、后期强度的持续增长、以及粉煤灰的抗裂性。

骨料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随混凝丄拌合物浆骨比的增大而减小。

由于界面的影响,混凝上渗透性随石子粒径增大而增大。

同样由于界面的影响,骨料总用量相同而砂率增大时,强度有所提高、渗透性减小、弹性模量下降,收缩增大。

竹料的表面组织(表而粗糙程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原因也与界而有关。

从fl■料性质来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不是柠料的强度,二是骨料的形状和表而特征,对抗弯强度比对抗压强度影响大些。

鉴于混凝土的体积稳立性是混凝上质量的重要性质,则尽量减小混凝上的浆卄比就成为提高混凝上质量的重要措施。

砂石含泥量的影响远不如混凝上拌合物浆骨比的影响大。

生产碎石的母岩强度基本都在SOMPa以上,故不必把强度作为对ft料质量的要求(特殊混凝上除外),至少不是唯一。

fi■料质量重要的是粒形、颗粒剂配、吸水率、线膨胀系数等性质。

其中石子的粒形甚至比级配还重要。

砂的细度模数并不说明级配,细度模数大而级配很差时,影响更大。

钢筋过于密集,致常发生钢筋无法被混凝土足够地保护,水平钢筋底部由于混凝上沉降而留下形成水隙甚至水囊,为结构服役期加速钢筋的锈蚀留下严重的隐患。

■料质量差已成为我国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障碍。

从整体论的观点分析,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捣固和养护的混凝上,只要内部空隙和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通而直达表而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在使用中,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裂缝发展并传播,成为环境中侵蚀性

介质侵入的通逍。

早期裂缝控制的意义在于,已有裂缝的扩展比新生成裂缝容易。

混凝上结构耐久性和裂缝Q早期强度大幅度提高的要F丁从下图来分折。

水灰比(水胶比)降低,水泥强度提高,混

拉应力超过抗竝强度

使早期由于采取了某种措施而有幸没有开裂,但确掩盖不了不可见的微裂缝的存在。

在恶劣气候下(特别是干湿交替)会加速混凝土的気化。

事实上,许多7天达到设汁强度100%的混凝上,到28天时强度基本上不再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公路工程比较常见)。

混凝上内部微观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要准遵循一左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因此从整体论出发,混凝土结构密实,同时在早期控制混凝土内部非荷载引起的应力同等重要,否则,在密实的混凝土,一旦开裂也就成了不密实。

因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不仅是养护的问题,而涉及设计如何减小结构中的约束和应力集中、配筋如何配合裂缝的分散和便于混凝上的浇筑等问题,材料制作如何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问题,涉及施工的也不仅是养护问题,还包括模板技术、浇筑顺序、振捣方式、温湿度的控制、拆模时间等待。

最重要的是建设主管部门指导思想,主观意志要符合客观规律,才能使混凝上结构性能正常地发展。

二、混凝土质虽控制要点

1.混凝土检测项目

混凝土拌合物:

水胶比、坍落度、坍落度损失、

结时间等

混凝上力学及耐久性能: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力、碳化、收缩、抗裂、电通量等

2.施工基本要求

备料足够、讣量准确、搅拌均匀、运输不离析、

混凝上施工流程:

含气量、常压泌水率、

静压弹性模量、抗渗、

布料合理、捣固密实、

压力泌水率、凝

抗冻、钢筋握裹

养护充分

2)拌合站:

建站计量(舷码校脸)、运行中校准

3)搅拌

表4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搅拌机容量(L〉

混凝上坍落度(mm〉

<30

30〜70

>70

W500

1.5

1.0

1.0

>500

2.5

1.5

1.5

4)

il•量偏差:

砂、碎石为±2%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外加剂人外加剂、水为±1%

 

6)

7)

8)

混凝上罐车:

2-4r/min,到施工现场后高速运转20〜30s

泵送布料:

泵砂浆(布置在新老混凝上接茬)、最好汽车泵布料、目前主要要解决隧道二衬混凝土的布料以及高墩现浇梁高强混凝丄的泵送技术问题、入模温度(炎热气候>3or,冬期朮5・C)

表5混凝上浇筑层厚度

振捣方法

浇筑层厚度(cm)

插入式振动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25

配筋较密的结构

15

附着式振动

30

捣固:

梅花型布置、快进慢出、插入式移动间距为作用半径1・5倍、埋入下层混凝上5〜lOOmni、捣棒距模板距离100mm.每点振捣时间才20〜30s振捣充分的标志:

混凝土拌合物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

养生:

节水养护膜、塑料膜、浇水、喷养护剂、蒸汽养护(静停、升温、恒温、降温)

表6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大气潮湿(RH250%),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RHV50%〉,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

TCC)

潮湿养护期限

(d)

日平均气温

T(D

潮湿养护期限

(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外加剂

>0,45

5^T<10

21

5

28

10WTV20

14

10

21

>20

10

>20

14

W0.45

5^T<10

14

5

21

10WTV20

10

10

14

》20

7

>20

10

9)拆模:

a拆模应在混凝上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而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方可拆除:

b底模应在混凝丄强度符合下表规圧后方可拆除。

 

表7拆除底模时混凝上所需达到的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达到混凝上设计强度的百分率(%)

板、拱

<2

50

2〜8

75

>8

100

W8

75

>8

100

悬臂梁(板)

<2

75

>2

100

10)测温:

桥墩、隧道、洞口、预制梁注意测温

11)混凝上表面处治:

起砂、色斑、裂缝

12)对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评价

 

术要求

100年

60年

30年

抗冻

>300

>250

鼻200

电通量

C30<2000

<2500

C30〜C35V1500

<2000

^C50<1000

<1500

三、配合比设计方法介绍

假左容重法对当前混凝土的配制已不再具有普适性。

用绝对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原材料密度的取值问题。

砂石等散粒状材料是有微孔的材料,孔隙率都很小但却不能忽略,其所含孔隙有能吸入水的开放孔,也有水进不去的封闭孔(包括iOOnm以下的开放但水进不去的孔)。

组成绝对密实的混凝上拌合物中,砂石所占的体枳,是能充水的气孔都充水到饱和程度而无表面吸附水状态的砂石颗粒体积的总和。

这种状态就是饱和而干状态,这样求得的密度就是表观密度,以区别于真密度。

饱和而干状态带料所含的水既不彫响混凝上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也不参与胶凝材料水化后的微结构的组成,但如果竹料不是面干饱和状态,当含水率低于而干的饱和含•水率时,就要从拌合水中吸收水:

如果含水率大于而「的饱和含水率,则会增加拌合水量,对拌合物性能和硬化混凝上性能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以绝I:

基试配的混凝土,目前我国在混凝土实际生产中,多采用炒丁或烘干至恒重的方法求出砂的实际含水率,依此扣除拌合用水呈。

结果是试拌的混凝土坍落度小于预期值,又要调整配合比,造成质量控制的麻烦。

当采用饱和而干基试配时,只要预先测得丹料面的饱和含水率(其值打吸水率相等〉,再测出fi■料实际的全部含水率,在生产中对拌合水“多退少补”即可,具有较好的质量可控性。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问题

1.等水胶比法:

掺矿物掺合料后的水胶比与未掺矿物掺合料是的水胶比相同,即简单等量取代。

因矿物掺合料密度小,使浆体体积变大,及浆竹比增大。

由于骨料的温度变形系数比硬化水泥浆体的温度变形系数小一半多,故卄料对混凝土其稳是体积的作用,浆竹比越小,硬化混凝上收缩值越小,浆骨比增大势必会对混凝上体积稳宦性有影响。

此外因粉煤灰反应速率低,混凝上早期浆体水灰比增大,也就会造成早期较大的孔隙率,这也是掺粉煤灰混凝上再超碳化加速的主要原因。

而且,掺矿物掺合料混凝上的强度对水胶比和龄期更加敏感,且掺量越大,越需要减小水胶比。

在龄期90天,当体积水胶比约1.7C质量水胶比约0.54)时粉煤灰的贡献小于水泥的贡献,随着水胶比的下降,水泥和粉煤灰对强度的贡献差距明显减小,龄期360天后,在任意水胶比下,粉煤灰的贡献都超过水泥(模型)。

因此,掺粉煤灰时,不能采用不变的等水胶比,必须降低水胶比才能发挥粉煤灰的作用。

2.

3.

4.

超量取代法:

超量部分取代砂子,实际上,因为细度量级的差别,在功能上粉煤灰并不是砂,不可能“代砂”,仍然是胶凝材料,却因“超量”变相增加了浆体含量、减小了水胶比。

超量取代法不能用的原因,还在于对水胶比界的混乱,例如有的搅拌站在胶凝材料中不il•入超量取代部分,声称掺粉煤前后水胶比不变。

建议今后不再采用这种实际增加浆件比的计算方法。

等水灰比法:

基于对水泥认识的局限性,把水泥厂生产的混合材水泥叫做水泥,而在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掺的矿物掺合料不计算在水泥中,简单地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小水泥用;降低水胶比,希望以此保证混凝上强度不变,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水胶比降得过大,实际强度会远超预期值。

以粉煤灰为例,如果掺入粉煤灰后保持水灰比不变,则要降低水胶比。

粉煤灰掺量越大,水胶比降低越多。

表7不同掺量粉煤灰的混凝上水胶比和水灰比的关系

FA(%)

w/b

w/c

w/b

w/c

w/b

w/c

w/b

w/c

0

0.50

0.50

0.40

0.40

035

035

030

030

15

0.59

0.47

0.41

035

20

0.63

0,50

0.44

038

30

0.71

057

0.50

0.43

40

0.83

0.67

0.58

0.50

50

1.00

0.80

0.70

0-60

实际上由于粉煤灰表面吸附水,自由水并不像il算的那么大,则所需的水胶比可以更大些。

同时,这种方法的粉煤灰掺量是按等值量取代水泥掺入的,总胶凝材料质量不变,但体积增大,水胶比降得太低时,会影响拌合物的施工性能。

这就需要增加用水量(同时按水胶比增加胶凝材料用不仅会增加试配工作S,还会因浆tn匕增大而影响混凝上的体积稳定性。

等浆体体积法:

矿物掺合料密度小于水泥的密度,按质S掺入时,混凝土浆体体积会增大,按等浆体设计,可有利于保持混凝上的体枳稳立性不变。

按等浆体体积法与按等水胶比计算不同掺量粉煤灰的混凝上配合比相比,等强度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渗性。

综上,鉴于当前混凝上组分的变化,进行混凝上配合比计算的假怎容重法不再适用,建议改为绝对体积法:

以绝干基的砂子进行设计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饱和面干基才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

以单粒级石子进行两级配或三级配,生产时分级投料,可得到满足施工要求的最小浆体总量,有利于工程的经济性和耐久性:

当水胶比或矿物掺合料改变时,应使用等浆体体枳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保持混凝土稳左性。

等浆体体积法配合比计算

确定混凝上配合比的原则

1.1按具体工程提供的《混凝上技术要求》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

1.2注重11■料级配和粒形,按最大松堆密度法优化级配fi■料,但级配后孔隙率应不大于42%

1.3按最小浆骨比(即最小用水量或胶凝材料总呈)原则,尽虽减小浆骨比,根据混凝上强度等级和最小胶凝材料总量的原则确定浆竹(体积)比,按选立的浆柠比得到In?

混凝土拌合物浆体体积和骨料体积:

计算骨料体积所使用的密度应当是饱和而干状态下所测泄的。

1.4按施工性能要求选择砂石比,按《混凝上技术要求》中的混凝土目标性能确泄矿物掺合料掺量和水胶比。

1.5分别按绝对体积法用浆体体积计算胶凝材料总量和用水量:

用骨料体积计算砂石用量,调整水胶比时,保持浆体体积不变。

1.6根摇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用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拌合物的施工性。

1.7由于水泥接触水时就开始水化,样合物的实际密实体积略小于牡材料密度之和,则当未掺入引气剂时,可不考虑搅拌时挟入约1%的空气。

2.混凝上配合比四要素的选择

2.1水胶比对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按照结构设计和施工给出的《混凝上技术要求》中的最低强度等级,按保证率95%确定配制强度:

以最大水胶比作为初步选水胶比,再依次减小0.05-0.1百分点取3~5个水胶比试配,得出水胶比和强度的直线关系,找出上述配制强度所需要的水胶比,进行再次试配。

或按无掺合料的普通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关系选择一个基准水灰比,掺入粉煤灰后再按等浆tJ■比调整水胶比。

一般,有耐久性要求的中等强度等级混凝土,掺用粉煤灰超过30%时(包括水泥中已含的混合材料),水胶比宜不超过0.44

2.2浆骨(体积)比在水胶比一左的情况下的用水疑或胶凝材料总量,或骨料总体积用量即反映浆fi■比。

对于泵送混凝土,可按表8选择,或按GB/T50746-2008«混凝上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最小和最大胶凝材料的限怎范用,由试配拌合物工作性确是,取尽量小的浆tn匕值。

水胶比一定时,浆带比小的,强度会稍低、弹性模量会稍高、体积稳定性好、开裂风险低,反之则相反。

表8不同等级混凝上最大浆忖叱

强度等级

浆体百分率(浆计体积比)

用水量(kg/rr?

C35~C50(不含C50)

<032(1:

2)

W175

C5CrC60(含C60)

<035(1:

1.86)

W160

C60以上(不含C60)

W0.38(1:

1.63)

W145

2.3砂石比通常在配合比中的砂石比,以一立浆竹比(或竹料总S)下的砂率表示。

对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率的选择以石子松堆空隙率与砂的松堆空隙率乘积为0.16-0.2为宜。

一般,泵送混凝上砂率不宜小于36%,并不宜大于45%。

为此应充分重视石子的级配,以不同粒径的两级配或三级配后松堆空隙率不大于42%为宜。

石子松堆空隙率越小,砂石比可越小。

在水胶比和浆带比一建的条件下,砂石比的变动主要可影响施工性和变形性质,对^^^化后的强度也会有所影响(在一定范圉内,砂率越小的,强度稍低,弹性模量稍大,开裂敏感性较低,拌合物粘聚性稍差,反之则相反九

2.4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视工程性质、环境和施工条件而选择。

对于完全处于地下和水下的工程,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如基础底板、海底隧逍底板或有表面处理的侧墙以及常年处于干燥环境(相对湿度40%以下)的构件等,当没有立即冻融作用时,矿物掺合料可以用到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最大掺量粉煤灰为50%,磨细矿渣为75%);—年中环境相对湿度变化较大(冷天处在相对湿度为50%左右、夏季相对湿度70%以上)无化学腐蚀和冻融循环一般环境中的构件,对断面小、保护层厚度小、强度等级低的构件(如厚度只有10-15cm的楼板),当水胶比较大时(如大于0.5),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20%,矿渣掺量不宜大于30%(均包括水泥中已含的混合材料九不同环境下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选择见GB/T50746-2008附录B和条文说明。

如果采取延长湿养护时间或其他增强钢筋的混凝上保护层密实度措施,则可以超过以上限制。

3混凝上配伶比选择的步骤

3.1确认混凝上结构设汁中的《混凝土技术要求》提出的设汁目标、条件及%项指标和参

数:

混凝土结构类型、保护层最小厚度、所处环境、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指标(根据所处环境)、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最小和最大用量、施工季节、混凝上内部最高温度(如有要求)、带料最大粒径、拌合物坍落度、一小时坍落度损失等。

3.2根据上述条件选择原材料

3.3确认原材料条件

a.水泥:

品种、密度、标准欄度用水量、已含矿物掺合料品种及含量、水化热、氯离子含量、细度、凝结时间

b.石子:

品种、饱和而干状态的表观密度、松堆密度、石子最大粒径、级配的比例和级配后的空隙率:

C.砂子:

筛除5mm以上颗粒后的细度模数、5mm1^±颗粒含量、饱和而干状态的表观密度、自然堆积密度、空隙率、来源:

d.矿物掺合料:

品种、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细度;

e.外加剂:

品种、浓度(对液体)、其它相关指标(如减水率、引气:

a、碱含虽、氯离子含量、钾钠含量等);

3.4混凝上配合比^$个参数的确定

各材料符号:

水泥C,矿渣F,砂S,石子G,水W,胶凝材料B,浆体P,竹料A,水

a.

胶比W/B,

SL,

胶凝材料组成:

水泥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ac,矿渣粉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UsL,粉煤灰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F

密度:

水泥Pc,矿渣PSL,粉煤灰Pf,砂Ps,石子Pg,水Pw,胶凝材料Pb

体积:

水泥Vc,矿渣VsL,粉煤灰Vf,砂Vs,石子Vg,水W,胶凝材料W,卄料体积W,浆体体积Vp,浆骨比(体积)Vp/Va

b.按《混凝丄技术要求》选取最低强度等级,并按保证率大于95%汁算配制强度

C.根据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构件特点(例如构件尺寸、施工季节和水泥品种),确立矿物掺合料掺量,根摇矿物掺合料掺量,以《混凝土技术要求》的最大水胶比为限,调整水胶比

(即水胶比随矿物掺合料掺S增大而减小)

d.级配11■料,得到最小的骨料松堆空隙率

e.根据席料级配和粒形和辭昆凝上技术要求》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的最小和最大浆柠比,以浆体与卄料绝对密实体积最小浆竹比的原则选定浆骨(体积)比,分别用浆体体积中的水胶比计算用水量和胶凝材料总量,用卄料体积中砂石比il•算粗细带料用量。

3.5混凝上配合比^$参数及材料用量计算

a.按表8选迫体积浆竹比Vp/Va{1)

b.混凝上拌合物总体积为lm\则由

(1)可知匕和Vp,按级配fi■料所用的砂率和砂石表观

密度il•算砂石用SS、G在:

Vp=Vb+Vw

(2)

C.参考GB/T50746-2008条文说明附录B,根据环境条件和构件尺寸确出胶凝材料组成:

B=C+F+SL(3)

d.计算各材料占胶凝材料的百分数为:

ac、、ap(4)

e.设各■材料占胶凝材料的百分数为:

Pc、PsL、Bf(5)

f.由式(4)和式(5)以及各自相应的密度,计算胶凝材料的密度:

P6=PC+PF+{6)

g.为了消除难以测是的P,将Pc=VC/VB,Pf=VF/VB,Psl=VSL/VB带入上式(6)得:

PB=l/{«c/pc+«f/pf+«Si/pSL)(7)

h.按《混凝土技术要求》选取试配用的最大水胶比(W/B)1,水的密度近似为1,由式(7)

已知胶凝材料密度为P计算体积水胶比为:

Vw/W=Pb(W/B)(8)

i.由式(5)和式(7),计算胶凝材料用Sb和用水SWo

3.6试配和配合比确宦

a.在所选高效减水剂的推荐掺量基础上,按混凝上的施工性调整为合适的掺量。

b.在《混凝土技术要求》最大水胶比的基础上,依次减小水胶比,选取旷5个值,计算各材料用量后进行试配,检测所制宦性能指标值,从中选取符合目标值的水胶比,再次进行试配。

C.根据实测试配结果得出配合比的拌合物密度,对计算密度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实例见附件扫描件

特别提醒:

1.掺聚竣酸高效减水剂的耐久性混凝土,在配合比计算时既应该要考虑外加剂的体积,另外,扣除引入的含气量之后,实际体积就不到In?

在计算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2.其他不详之处,希望大家多摸索、多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