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9636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docx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

第五章生态旅游管理

据总部设在马德里的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世界旅游观光产业的年总产值已达3.4万亿美元,并且正在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

1994年世界旅游人数为5.28亿人,预计到2000年将上升到10亿人,旅游业的年总产值将达到7.2万亿美元。

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视作赚取外汇、增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事物都带有两重性,有利也有弊。

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旅游地的污染和冲击。

眼下一些旅游地人满为患,旅游资源被超负荷利用,加剧了损耗,旅游环境质量迅速下降,这些问题既使政府部门感到头痛,更使旅游景点的居民摇头叹息甚至发出愤怒的呼声:

必须对旅游活动进行管理了!

这时,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每个旅游地不可能,也不应该无限制地接待游客,任何一个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个容量极限值和最适值。

于是,无论是旅游学家,还是社会学、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家,都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不少国家政府的重视。

在许多环保人士、文物保护者和普通居民的强烈要求下,有关当局开始采取措施,严格限制旅游观光活动。

在奥地利的历史名城萨尔茨堡,旅游客车已被禁止驶入市中心;在法国北部著名画家莫奈的故居,每当花园中百花盛开的季节,管理人员禁止大型旅游团入内参观,只放单个游客入内;来西班牙阿罕布拉皇宫参观的游客拿到的入场券只限部分时间段进入;巴黎市旅游局的负责人正在考虑利用夜间观光及预约观光的制度来缓解游客过多的压力;威尼斯市也在仿效巴黎的做法,从时间和空间上疏散游客,同时开辟新的游览专线。

对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限制旅游的做法会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但也许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前秘书长萨维尼亚克所说的那样,旅游业必须认识到对旅游的活动应有所限制,游客人数无限增长对从业者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

旅游业若想获得长期成功,就必须做好“旅游管理”的工作。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应从“人数众多”的旅游转向“高质量”的旅游,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保护工作,摒弃以往“放任自流”的做法,因为那样一来无异于“杀鸡取卵”。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看,由于生态旅游多发生在生态环境敏感或脆弱的地区,因此,生态旅游区一旦出现拥挤或超载,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将远远超出大众旅游。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虽然近些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有较大增加,但是保护区的管理还非常薄弱。

目前有44.2%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机构,34.6%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也普遍较低。

专家还指出,由于有关保护区办旅游的政策法规严重滞后,一些保护区已经出现管理混乱甚至不可控制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但调查表明,23%的保护区竟然在核心区内也有旅游活动。

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机制,保护区内多家单位各自为政,有利益大家争,有问题互相推诿,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解决管理等问题,今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将从重建设数量向重提高质量转变,向追求更高生态与社会效益方向转变,抢救性建区与提高保护区质量并重,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生态旅游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管理对象上可分为旅游者管理——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旅游业管理——创造绿色企业,当地社区管理——社区参与;从管理手段上可分为生态旅游的技术管理——旅游承载量;生态旅游的法制管理和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

其中法制管理和规划管理主要体现了政府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节旅游者管理

据报道,台湾游客已超过日本人,成为位于南太平洋的帕劳的第一大客源,但是,帕劳人对此并不“领情”,他们抱怨说“从台湾游客那里赚取的美元还抵不上台湾游客给帕劳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

台湾的野餐者乱丢垃圾,潜水者乱采海中的珊瑚,向栖息的动物丢掷空瓶罐……台湾游客就像他们在台湾岛上那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他们到帕劳来似乎就是为了吃。

只要是台湾人看到的东西,他们都要吃,就算是濒危动物,哪怕是那些躲藏在小珊瑚中的非常小的鱼也不例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要不要禁止台湾游客入境或对他们进行教育”。

由此可见,作为旅游活动主体的旅游者,其旅游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种旅游形式,它不仅需要旅游者、旅行策划者、导游、接待、住宿设施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它还对其中的参与主体提出特殊的要求。

这些特殊要求也可以说是构成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

一、生态旅游者的定义

什么样的旅游者是生态旅游者呢?

由于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该问题的答案并不一致。

从范畴的角度考虑,总结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述,有广义生态旅游者和狭义生态旅游者之分。

(一)、广义的生态旅游者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这类界定的代表性论述如:

怀特认为“生态旅游者的范围既包括有特殊兴趣的专家组,如鸟类观察者、摄影师和科学家,又包括对自然区域与不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人”(1994年)。

澳大利亚CharlesSturt大学的林达贝格(KregLindberg)与莱皮斯康波(NeilLipscomble)博士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作为娱乐者或旅游者来参观自然保护区的人”(1996年)。

加拿大学者文尼嘎德(Glen.T.Hvenegaard)与迪尔登(Philip.Dearden)在他们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生态旅游者包括所有参加生态旅游活动(如观鸟、赏鲸等)或参观生态旅游区的人”(1998年)。

这类界定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将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等同起来,忽视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结果,没有体现“生态”二字的含义。

(二)、狭义的生态旅游者

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

根据这个定义,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这类界定代表性论述如:

我国的黄羊山提出“生态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质量要求很高,同时也非常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旅游环境。

他们还协助旅游部门和管理机构进行资源保护”(1994年)。

方晓亮在《中国旅游报》载文指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是指有益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的旅游者”(1995年)。

还有的学者,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葛岳静针对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旅游业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提出“生态旅游家”的概念,指的是“能够对生态旅游业进行严格评估和不断监测的人”(1998年),并指出其基本条件是,“①热衷于接触大自然的人;②对不同的生活方式富有兴趣、充满求知欲和充满活力的人;③一般受到过与生态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关知识良好教育的人;④有认真的体力和情感准备的人;⑤偏爱身体力行的人;⑥乐于社交和交朋友的人。

”还认为这部分人最初一般都是科学家,然后是环境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记者、学生及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

狭义的生态旅游者尽管不便于统计分析,但是反映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也涉及到了生态旅游者的本质特征,把生态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区别开来,有利于传统旅游者自觉地要求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二、生态旅游对生态旅游者的要求

生态旅游对于旅游者有如下的要求:

1.要事先学习访问地域的有关知识

这是生态旅行活动的重要内容之—。

生态旅游者一旦决定要访问某个生态旅游区,在出发之前要在有关信息册和宣传材料中学习关于此地的自然、习俗、礼仪和文化知识,如此地的生态系统特点、生物多样性的种类、珍稀濒危物种名单、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文化等,以明确生态旅游者对环境保护所负有的责任与义务,为自己的旅行准备好必要的旅游与环保工具,如带走垃圾的塑料袋。

2.尊重访问目的地的文化

生态旅游者的职业、年龄、学历与经历各不相同,各自的文化背景与生态旅游地的文化肯定会有所不同。

为维护当地文化的自然性,生态旅游者应以学习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民族风情为目的,不应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人,要在了解民族礼仪、习俗及禁忌的基础上,“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当地居民允许的范围内参与其活动,体验其文化,以求自我充实。

3.不给目的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不干扰野生生物的正常生存。

要求服从景区管理人员及自然保护主义者的吩咐,比如不接近、不追逐、不投喂、不搂抱、不恐吓动物,着适当的服装等;对野生植物,则要自觉做到不踏踩贵重植物群落。

(2)不采集被保护生物。

(3)不购买、不携归被保护生物及制品。

购买纪念品时,如果是被保护物种的制品,请拒绝购买,如象牙、龟申皮革等。

被保护生物有可能成为被高价走私的物品,生态旅游者如果购买被保护生物或其制品,将会导致被保护生物物种的灭绝,生态旅游者购买当地的纪念品,要本着支援当地人生活、有利于物种保护的态度,购买经认可的纪念品。

(4)不丢弃垃圾、不污染水土。

4.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重在参与,如向访问地域捐助资金,提供知识技术,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和义务劳动等。

5.通过旅游实践,提高道德修养

游客要通过对当地人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的观察,培养尊重自然、尊重不同文化的良好行为。

另外,Colvin(1991)指出,一个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应具有以下特点:

希望获得有深度的“真正”经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认为此经历是有益的;避免按常规路线旅行的大旅行团;追求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希望与当地居民交往,学习文化;居住条件简单;忍受不适;要求参与,而非被动;追求经历,而非舒适。

(二)生态旅游者管理措施

要使旅游者达到上述要求和真正体现生态旅游者的特点,就必须对其进行三步管理:

1.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

有人说,生态旅游是个人行为的自觉,戴维·贝拉米教授则认为,未来的旅游者不只是花钱去买享受的人,而且也是做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工作的人。

他认为这才是未来生态旅游业中应该真正增长和发展的部分。

由此可见,对生态旅游者管理的基本点应立足于通过宣转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一个普通旅游者逐渐塑造成一个能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知识,积极参加保护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的,能遵守生态旅游特点的负责任的旅游者。

生态旅游的组织者不但要严格地管理好游客,使之不要因游览而破坏生态,更应该用丰富的生态和环保知识感染游客,教育游客,让游客不但“游”出快乐,也“游”出知识和责任。

为了对旅游者进行教育,我们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书籍、手册、指南等材料提供给游客阅读,这是对旅游者进行管理的一个很效的手段。

这些资料都应事前发送给游客,并确保他们了解应遵守的规范,并能化为实际行动。

以国际南极旅游联盟的实际做法为例,工作人员会事前对潜水人员进行免费课程讲习,告诉潜水人员潜水时如何避免伤害珊瑚礁,还会另外对船具操作者进行讲习,传授如何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干扰。

在墨西哥的洞穴参观时,指导人员会发给游客特殊的胶鞋,以减少游客对岩石表面的冲击与破坏。

总之,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绝不只是修筑更多的道路,增加各旅游点的可及性,或是在各旅游点盖更多的度假设施,或是制造更多的噱头,如引进国外各种珍禽异兽,政府或民间单位不应只把眼光放在硬件建设上,而应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第一步应教育从业人员,使他们有充足的境保护以及生态保育知识,并且应尽早开始,如从相关科系的学生着手。

此外还要教育社会大众,让他们建立新的旅游伦理,让大家在从事观光旅游活动时将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减到最小,行动符合生态旅游的准则。

旅游者要时刻牢记“善待自然”,不给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美国国家公园一条幽静的小径人口处,立着这样一块牌子:

“你不妨中途驻足片刻,静静地做个聆听者,听听这片树林内一切居民的声音”。

这才是生态旅游的根本,这才是值得借鉴的。

2.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对旅游者进行管理的第二步就是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可通过法规、制度等手段去实现。

一些旅游协会和旅行社制定了生态旅游者遵守的准则。

如美国旅行社协会(ASTA)提供的生态旅游者十条“道德标准”(McIntosh,1995)可作为参考。

尊重地理的脆弱性。

意识到如果不保护环境,后代可能不会再看到独特而美丽的目的地。

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

不乱写乱涂,不乱扔垃圾,不从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上取走纪念品。

了解目的地地理、习惯、风俗和文化,使旅程更有意义。

倾听当地人的谈话,鼓励当地居民参加环保活动。

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尊严。

征求对方意见后再拍照。

不买由濒危动植物制成的产品,如象牙、龟壳、动物皮毛等。

阅读美国海关不能进口物品清单——《行前须知》。

走设计的路线,不打扰动物及其栖息地,不破坏植物。

了解并支持环保计划和组织。

尽量徒步或使用对环境无害的交通工具,鼓励司机停车时关闭发动机。

支持节约能源、环保的企业(饭店、航空公司、度假区、游船、旅行社及其行为),包括改善水和空气的质量,废物利用,安全管理有毒材料,消除噪音,鼓励社区参与和雇佣致力于环保且经验丰富的员工。

询问美国旅行社协会会员,找出赞同美国旅行社协会关于航空、陆地和水上旅游环境指南的组织。

建议这些组织采用自己的环境规范,约束在特殊景点和生态系统的行为。

3.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对生态旅游者的技术管理包括:

合理划分保护区功能分区,根据不同保护区段的特点采取限制使用、降低使用甚至是封闭或关闭的办法,以减少游客不当行为对旅游资源环境的冲击。

总之,生态旅游需要有一支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旅游者群体,即所谓“负责任的旅游者”,这样的旅游者是可以通过生态旅游本身的教育功能和管理者的管理、引导共同努力塑造而成。

如可在旅游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生态和环境的氛围,使旅游者能够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各种行为;还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项目,使环境保护的教育和生态知识的普及潜移默化而又生动有效地进行。

第二节旅游企业管理

生态旅游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密切合作,旅游经营者一旅游企业在其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为此,生态旅游管理也包括对旅游企业的管理。

而旅游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创建绿色企业。

所谓绿色企业就是指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并对人体无害的企业。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绿色企业就是指企业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道德规范。

企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具体内容包括:

培育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培养绿色员工,注重绿色宣传等一系列企业营销行为。

这里的“绿色”并非指颜色,而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必须受到良好和有效的保护,是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是无污染的标志。

一、旅行社企业的绿色营销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和先锋,在沟通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旅行社树立和营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观念,旅行社绿色营销观的核心是强调旅行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共享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与繁荣,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强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色营销,旅行社也借此超越企业导向、旅游者导向等利润最大化营销观念而导致的企业与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与相关主体的利益对抗,走向企业与产业、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为此,旅行社应在营销过程中追求生态导向的旅游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采用温和适中的营销方式,有选择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具体来说,旅行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建立旅行社绿色产品体系

旅行社绿色产品的直接涵义是生态旅游产品,如森林旅游、观鸟旅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游、滑雪旅游、海洋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等;符合生态保护原则的人工产品,如野生动物园、海洋公园等,也包括恶劣生态环境的产品,如沙漠旅游、探险旅游等。

总之,只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都可以称为绿色旅游产品。

2.选择具备生态条件的旅游目的地

旅行社应当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对于那些对自然生态资源只想利用而不重视保护或接待体制不完备的地域,即使当地有意安排招徕生态旅游,旅行社也应加以回避。

旅行社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旅游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传统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理念,将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落实到具体业务中。

3.旅游策划的各个阶段,充分听取地域生态科研人员和自然保护团体的意见

4.游团人数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小团队旅游,.便于领队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和破坏。

5.对旅游者进行事前教育

教育内容大致应有:

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目的地的生态、人文情况,进行生态旅行的行为规范及注意事项,目的地的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符合生态旅行的行李物品及垃圾处理措施,有助于旅行目的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援助计划等。

教育可采用情况介绍、报告宣传材料、利用交通工具上的视听设备等方法进行。

6.培养造就生态旅游的专业领队

地陪导游员与游客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始终与游客同行的还是领队,所以,培养出一批有事业心、有专业知识、有责任感的生态旅游领队是十分必要的。

7.聘用熟知地域自然及文化的有责任心的导游员

如果当地没有专业的生态旅游导游,最好招聘自然保护区或民间自愿团体的人员担任。

8.提倡选用当地人经营的住宿设施和购买当地土特产

9.指导游客加强与当地人的交流

通过与当地人的广泛接触,向当地人宣传来此地的目的是因为这里有未被破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使当地人树立起保护家乡自然生态、保护自己文化传统的良好意识。

10.组织各种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

组织游客、企业、友好团体向自然生态保护区域提供资金、技术、教育方面的援助,组织游客参加沿途分发宣传材料、参加修复自然的义务劳动(如植树造林),为地域生态的保护作广告宣传等。

二、绿色旅游交通

绿色交通在整个生态旅游活动中起着支配作用,是人们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的必要手段。

生态旅游所要求的绿色交通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交通不仅要具备游览性、舒适性、快捷高效,而且应具备环保性、自然性、地方特色性,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更好地融人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

我们对交通除了按照传统习惯划分为海、陆、空等运输方式外,还可根据其运行的区域范围分为生态旅游区外的交通工具及设施和生态旅游区内的交通工具和设施。

本文中的绿色交通主要指的是后者,它仍然可以划分为绿色陆运交通、绿色水上交通和绿色空中交通等三大类。

(一)、绿色陆运交通

绿色陆运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三轮车、轿子等人力车;马匹、大象、毛驴、骆驼、牛车等骑乘;流动旅馆汽车、宿营车、游览车等电力车;还有徒步等等。

在生态旅游区内一定要使用机动车辆的话,必须要对其加强管理。

可通过如下的一些措施较好地实现对车辆的管制。

1、机动车辆的绿色管理

严格禁止在公路以外行车,违者重罚;使用专用观光车辆;鼓励游人在雨季参观游览生态旅游区,减少在旱季旅游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全年接待游客,减少高峰期的客流量和拥挤程度;在热带地区,使用浅色车辆,因为这种车可以反射更多的阳光,使用有色玻璃,把对空调的需求量降到最低点,这样,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减少了污染;保持发动机过滤器的清洁干净,以确保其高效工作;确保与当地/地区/国家的污染排放标准一致;确保车辆使用推荐使用的汽油和汽油标号;保持合适的轮胎压力系数,以实现燃料的高效燃烧;鼓励使用小型运输车辆和新型燃料;设置车辆停泊、往返服务区、停车场等设施;在等待客人期间,司机一定要关掉发动机以降低污染;景区内的公路要设置弯道和起伏用来限速。

2、绿色陆运游览线设计原则

在规划和建设绿色生态景区时,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限制常常被忽视,结果,对那些寻求“纯粹”野趣的旅游者来说,那些永久性基础设施总是太惹眼,且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相违背。

在生态旅游区里,尤其如此。

为了使生态旅游区内的人为影响减至最小,设计绿色游览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原则如下:

道路和人行小径不应很突出和显眼。

应该尽可能使用原有斜坡、树木、小山等自然地形特征,要和地形、地貌相一致,要有利于水土保持。

游路只应在某些景点靠近河流,但不宜长段沿河流修路。

游路也不宜修在山脊上,应修在较低的山坡上,否则会严重影响风景。

最好修筑连续的、路的一侧有停车设施的单环线,供一组建筑物共同使用,而不要修建双线。

设计停车场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夷为平地时产生的影响。

生长有植物的地表土层可能遭破坏后不可恢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植被,因而既不自然又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在修路前,应把那些影响修路的植物和土层分门别类地移走,等完工后,应该原样恢复。

若要使用沥青路面,面积最好不要超过最低要求。

千万不要铺设清一色的沥青路、碎石路或水泥路,特别是绿色或红色路面;太亮的颜色或不自然的颜色组成的方块图案或大于60craX60cm的图案等都要避免。

人行道可以选用板石、人造石或水泥板等铺设,但不能大于60craX60cra,色彩要自然,最好是裸露的骨材或表面经向有裂线的材料。

可沿游路悬挂标识牌,提示游人欣赏自然环境和美景,明确行为准则。

关键是要斟酌是否有必要修路,若要修路,拟修的道路规模应该多大。

将要修建的路的路面宽度降至最小,因为景区内的道路要有限制速度的作用。

要配套设计交通枢纽中心和公共交通系统。

车行道要尽可能地远离生态景区和生态脆弱区。

3、人行小径的设计原则

人行小径是进入、环绕和穿越生态景区的路径。

但是,人行小径的功能除了可使游人进入景区外,更重要的是要使游人和环境特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所以,在修建时先要进行规划。

规划时要牢记以下的原则:

人行小径的修建要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活动规律。

人行小径要短(0.5至1.5公里为宜),步行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内。

要对人行小径穿越的地区进行仔细的勘察,用空中摄影,辅以地面勘察,对景观、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查,列出脆弱的特征并估计游客的环境影响,要考虑到坡度的长度、水土流失和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尽可能地沿用原有小径,但应关闭准备不用的小径。

休憩处、遮荫处、长凳、垃圾箱、标志牌、台阶、排水渠、栈桥、野餐地、公共卫生设施、安全防护栏杆等应一一标出。

向专家咨询修建小径的技术性问题(如布线、挖掘、排水、材料等),并且进行工程预算。

人行小径的位置要有利于欣赏风景和该地风景特征,应该避开对自然背景的阻挡或遮蔽。

选材、布线等应该既要考虑到土壤类型、基岩、挖掘、坡度、排水等技术标准,也要考虑到景色、与地形的一致和人们的兴趣特点等审美标准。

在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指导,避免发生破坏。

步行区的所有障碍物要清除,悬吊的树枝要砍至两米高。

但不要砍大树、不要让土壤裸露。

尽可能使小径有弯道,不要使其笔直。

最理想的是人行小径的起点和终点相近的单环线,若步行其间能倍增情趣或经常能见到倏忽即逝的野生动物的话更佳。

设计人行小径时,要避免游客走回头路,如果一定要走回头路,必须要符合地形。

要避免看得见的小转弯和看得见的环路(以免游人走捷径或踩出很多小路来)。

不要有陡峭的悬崖和泥泞之地。

采用的坡度应在15‘-17‘的范围内(在这一坡度内修建小路时,挖掘量、水土冲刷量均最小,地质稳固、排水容易;坡度超过印。

时进行挖掘,坡道里侧的地质很不稳固)。

沿坡度倾斜可避免土壤侵蚀和坡度陡增。

排除的水不应沿着人行小径流,而应该流走。

人行小径应具有吸引力,应该有清楚标明的起点,应有能让人舒适行走的宽度和平坦度,避免陡坡、泥泞和有形障碍物。

人行小径还应能传递信息。

它通过悬挂标志牌来说明生态景区的显著特征,标志牌上应包括所有游人想要的信息,或为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