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252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双语开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语开题报告.docx

《双语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语开题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语开题报告.docx

双语开题报告

《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近湖校区赵长春袁文权  

一、课题的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

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建设的研究  

界定:

  

1.激励性,即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过程中对学生作文有目的的赏识和鼓励。

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在评阅目标达成情况给一个总分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加分。

“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

”在有目的的外在赏识的刺激影响下,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

  

2.评价体系。

评价原指对人或事物所评定的价值;体系本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这里的评价体系是指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根据事先确定的作文评阅思想、评阅目的、评阅形式,使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可以照着做的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和稳定性的标准样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改变作文评阅现状的需要  

时下的作文批改,多数是批而不改,更有甚者是批而不阅:

一个总分加第几作,作文就算阅结束了,俗称“五字批改法”。

这种作文的批改,教师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基于应付。

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评阅之路。

  

2.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需要  

学生是一个个感性的人,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赏识。

学生的习作中饱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思想。

教师认真批阅学生的作文,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给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加分,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

激励性评价学生的作文也是师生情感的一种交流。

如此评阅,学生的情感思想得到了尊重,他的文采得到了欣赏,学生的作文兴趣也就被激发了。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现状  

1.写作是中考高考的重点,也是决定中考高考成败的关键。

初中作文评阅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

众多的研究者也渐渐地把研究的目光和精力转移到作文评阅上,许多语文教育专家也都有独到的见解。

但这些研究一般以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课题研究的不多。

  

2.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  

(1)《作文自评法的研究》,作者梁云堂,出于初中语文教学家园网。

  

(2)《初中作文批改艺术刍议》,作者李小燕,出于《阅读与鉴赏》。

  

(3)《对初中语文中作文批改互动模式的探究》,作者王艳丽,发表于2010年第3期《西部科教论坛》。

  

(4)《农村初中学生主体性参与作文评改的实践研究》,作者范珍,出于XX文库。

  

(5)《谈初中作文评改》作者王立菲,发表于2009年第7期《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6)《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批改研究》,作者甘春梅,出于论文网。

  

(7)《初中教师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工作》,作者覃智锋,发表于2010年第12期《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8)《自主与互动齐飞,评改共写作一色——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作者黄美玲,发表于2011年第40期《考试周刊》。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及突破之处  

1.改变教师应付式作文评阅现状,提供一种激励性作文评阅的新理念,为作文评阅提供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执行体系。

  

2.改变学生差事式作文写作现状,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3.探索以评促写、以评助写的作文评阅之路。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依据的理论依据:

  

(1)理论价值

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近湖校区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初中,地理位置特殊,家长绝大多数是产业工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

全校孤儿11名,离异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子女达129名,父母有一方在县外打工的留守少年比例已超过60%。

由于学生大多留给老人照顾,家长监督和管理很不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

其中不少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普遍存在不善言语的现象,学生语言知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相对滞后。

语文、英语语言学科的教学质量、综合素质能力考评仍长期处于全县下游水平,在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大幅度提高学校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整体提升全校师生的语言综合素养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此,我校启动了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建设的课题研究和尝试。

1.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它不仅促进学生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考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有利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言的本质是工具,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是构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它适应盐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培养双语人才的战略意义;适应新课改要求,发展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实践价值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是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建设的研究。

我校课题组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在强化双语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实现双语学科教学多元浸润的转变:

由课内到课外的转变,由校内到校外的转变,由指令性、接受式到以人为本、民主发展的转变,从被动变成主动、互动。

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激励学生喜爱双语,拥抱双语,更符合学生渴望得到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满足了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需要。

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强化了他们对双语学习的接纳程度,强化了他们对双语学习的肯定,坚定了自己一定会学好双语的信念。

我们必须将双语教学和“育人为本”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实际上是将语言习得贯穿于整个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注重创设语言环境和不断强化“教学语言”,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这才是双语教学的实质。

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不仅着眼于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英语语言的工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为全球化中的开放的中国建设服务。

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是以双语教学为办学特色,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使他们跨进世界语言的门槛,学会用英语、汉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学会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考,适应时代要求,以语言为载体,吸收继承和创新世界优秀文化。

1.新课程评价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的要求。

新课程评价标准指出:

“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等要求。

  

2.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

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激励性作文评价体系,就是赏识学生的习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进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即成功教育。

  

3.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赏识教育重要的心理学基础。

赏识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赏识的重要原则是“尊重”,“教育的全部奥妙就是要象尊重上帝一样,尊重每一个孩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

据此,我校七年级部率先在作文评价中注意运用赏识评阅法,并把它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积极强化手段。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是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及策略的研究。

我校课题组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在强化作前指导的前提下,实现作文评价方法的转变:

由“指令性、接受式”到“以人为本、民主发展”的转变,从挑剔变成赏识。

老师对学生作文亮点的赏识激励,使学生有被爱的感觉,更符合学生渴望得到他人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

赏识激励强化了他们对自己作文的接纳程度,强化了他们对自己作文的肯定,坚定了自己一定会写好作文的信念。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亮点:

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

教师热情真诚地赏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作文中的亮点,能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动力与兴趣,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教师对学生作文从挑剔到赏识的转变,不仅愉悦了学生,更愉悦了自己。

赏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你的作前指导和修改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课题总目标:

  

探索作文激励性评价策略,促进教师增强赏识激励评阅的意识,积极参与作文赏识激励评价体系的探究,进而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有效的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

尊重学生习作中思想情感,欣赏学生习作,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力求写出好作文的自觉习惯。

  

具体目标:

  

(1)课题所达目标

①构建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

课题组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进行双语学科语言综合素养多元浸润、“五品”共进建设的探索,初步形成切合我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②激发学生学习双语兴趣,开发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的动力就越足,学生潜在的能力就会被激活,所以,双语教师要探究在双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英语课。

③通过多元浸润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课题组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各个教学和活动环节逐步渗透,使学生积累双语知识,积淀人文素养,积蓄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

④通过“五品”同进建设,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题组通过“五品”同进建设,开发学生潜能,释放学生的能量,推动我校的双语师资建设,创建一流的双语师资队伍。

(2)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研究如何开展多元浸润,有效提升学生双语素养

A、三维生长:

构建课内、课外、校外互联互渗的语言学习网络。

课内主要以多种形式的语言交流为主,情境化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为辅。

课外以双语典范材料的阅读与倾听为主,以双语演讲与双语日记的展示为辅。

校外以小组个性双语读写为主,以双语实践活动为辅。

让学生的双语学习丰富多彩,在轻松愉悦中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

B、四项生发:

形成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班级互动、小组互助的学习交流体系,切实增强学生双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C、五路生成:

实现听、说、读、写、议等多种途径熏染浸润,使学生积累双语知识,积淀人文素养,积蓄终生发展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双语学习中,学会倾听,学会诉说,会读经典。

会写双语日记,学会精彩的书面表达和深入的写作探索;会思辨交锋,学会在交流中思考和在互动中得体表达。

②研究如何开展“五品共进”,扎实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A、营建有品位的双语教育教学环境

双语特色,文化浸染的校园环境,需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和人文化的建设,本着“优雅、儒雅、文雅”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景点别致、环境宜人、氛围浓烈,努力将学校建成资源丰富、书香浓郁的师生精神家园。

B、修炼有品行的双语教师队伍

文以载道,双语教学凭借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经历,成功的教学过程常常融合着教师的情感甚至是生命的体验,因此,教师优秀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教学水平、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全体学生语言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学校将用责任传递责任,用激情点燃激情,全力打造“热烈、热情、热忱”品行高尚的双语教师群体。

C、构建高品质的双语生态课堂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双语课堂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生态课堂。

D、开展有品味的双语实践活动

设立双语图文阅览室,开辟双语电子阅读平台,新建学校双语交流广场,提供学生双语学习交流的语言环境,造浓双语交流氛围;成立塘河风双语校园文学社,定期出版学生的双语日记、作文专刊,培养学生观察、写作和编辑等能力;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办双语手抄报,设立双语展示橱窗,开展多层面的双语实践竞赛,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双语活动的热情;引导并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走向社会,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双语学习与实践的外延,激发学生用语言文字抒写自己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提升语言素养。

语文、英语教师通力合作,加强学习策略的融合,倡导双语教学的互渗,尝试用双语对照来备课;朗读经典、名著尝试中英文互读互融;班级成立双语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双语融合的实践互动;双语多元互融互动平台,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英语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养,大面积提高语文、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E、打造有个性的双语特色品牌

学校的双语特色品牌是学校文化、学校传统以及学校品位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形成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积淀,课题研究的终结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因此,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将倾力打造以“活力、合力、魅力”为特色的富有个性的双语教学品牌,让每个学生在未来的个性发展过程中都能深深打上课题建设的印记。

(1)施行“三人行学习共同体”自主管理坚持小班化办学原则,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双语教学途径,积极探索“2+1”管理模式,建立“一对一,二帮一学习共同体”,实施自主管理,在学习、生活、规范三方面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通过“学习共同体”活动过程性记录和评价,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提高基础好的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考核,形成合作竞争态势,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切实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再由课外延展至校外,实行全程全位的学习帮扶。

(2)开展双语日记教学研究通过名师的有效示范以及专家讲座为全体师生做双语日记写作专题辅导,促进双语日记写作教学的有效研究。

先汉语,后英语,再进行双语对照日记写作;由班级试点再到年级推广,再到全校推广,由点到面,分层推进,结集出刊日记专集。

(3)营建双语特色校园文化一积极创设学校双语特色文化标识,加强校园文化标识教育宣传的力度,努力使文化标识的内涵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二积极开发双语校本教程等课程资源,丰富双语教学活动的载体,让学生在各种特色双语文化中接触、感受,并内化为富有个性的人文品质。

三以科研为先导,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为学校双语特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与时俱进,展示学校双语特色建设成果,努力打造出在县内外有影响的双语特色教育。

(4)双语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充分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建立全新的激励与评价机制,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广泛开展“帮学习、帮规范、帮生活”等学生自主管理活动,促进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互助、互动、互进,全面形成争先创优的浓烈氛围。

在考评内容上,力求“化繁就简、化难成易、化整为零”,可以是语文成语默写、诗句背诵、写字,也可以是单词书写、朗读、摘录等小类的考查,努力消除学生学习畏惧心理,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可能和优秀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

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注重师徒结对的整体考核,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绩的考核,努力促进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切实提高和教师针对指导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主要内容:

  

(一)关于主题生成  

①研究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赏识评阅)  

A、激励性评分:

给学生作文评分时宜宽不宜紧,要适当打鼓励分,赏识学生作文,激励其写作。

  

B、激励性加分:

竭力捕捉亮点(成语、修辞、妙语、美段等),赏识加分。

  

C、激励性点评:

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应该是发现文章中的亮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利用眉批和尾批进行赏识。

尽量多批赞语,如:

“描写准确生动,突出了特点!

”“议论深刻,说理有独到之处!

”“人物写活了!

”等等。

  

D、激励性讲评:

将上次作文写得好的和进步大的,逐一提名表扬;将优秀作文(整篇或选段)进行范读。

  

E、激励性发表:

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优秀作文选刊”专栏;及时推荐优秀作文给各种报刊发表。

  

F、激励性修改:

对于作文中的毛病,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能换个更贴切的词吗?

”“注意照应了吗?

”“此例能证明观点吗?

”“老师这样修改,你同意吗?

”等。

学生修改后也要适时激励赏识。

  

②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作文的心理、兴趣、能力发展的影响。

  

③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升的影响。

  

④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二)关于活动设计  

在多就少改、多褒不贬的原则下,创建赏识激励评阅的作文评改模式。

  

1.教师赏识评阅学生作文。

  

2.学生赏识鉴阅同学作文。

  

3.师生赏识共阅三类作文。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日-2015年1月26日)

主要工作:

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认真领会双语学科多元浸润、五品同进语言综合素养提升建设的本质,明确双语学科多元浸润的内容、原则策略、具体实施建议,从理论层面上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技能。

暂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成立课题组织机构,制定课题实施预案。

第二阶段:

申报阶段(2015年2月16日—2015年4月30日)

主要工作:

①召开了校领导、学校语文、英语骨干教师会议,分析第一阶段双语学科多元浸润研究的状况,并认真总结;②征求教育局相关科室领导意见;③收集、考察有关资料,确定研究课题;④完成课题规划;⑤上报课题,等待审批结果。

第三阶段:

实施阶段(2015年5月1日-2016年4月30日)

主要工作:

①组织语文、英语教师培训,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完善课题研究内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②深入开展“主动、互动、灵动”双语高效课堂行动研究;③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④开发相关校本教材,优化语文、英语读书摘记内容,强化学生语文、英语日记教学;⑤定期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⑥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并适时地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阶段性总结。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2016年5月1日—2016年6月30日)

主要工作:

①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撰写论文;撰写专题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②展示课题成果;③推广经验;④申请结题。

  

主要措施:

  

①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A、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浓烈的人文氛围

加强双语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学习深化、典型引领、活动推进、总结表彰等活动形式,促进师德、师能的提高。

组织校内师德演讲,编印《我的语文教育点滴》《我的英语教育故事》;邀请名校的指导老师、县内名师和教研室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全面启用语文、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对照“新课标”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B、贴近学生,注重实效,探究有效的课堂体系

设立名师工作室,在名校的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示范引领,发挥学校发展联盟的优势,系统研究牛津英语课程的教材,根据学科特点,按照“主动、互动、灵动”双语生态课堂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研究听、说、读、写等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结构模式,组织语文、英语骨干教师代表深入学习,广泛研讨,不断完善提高。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开展高效双语课堂人人过关活动,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C、精心组织,科学指导,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深入开展初中“双语学科多元浸润、五品同进语言综合素养提升建设”课题背景下的“一对一,二帮一”“三人行”学习共同体研究,切实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共同体学习,参与共同体活动。

学校编印《共同体学习手册》,让学生及时留下学习的收获和体验,并力求让学生做到“凡自己能掌握的知识,不用同学帮;凡小组能解决的问题,不用老师帮”。

编印语文、英语“异步导学,错时反馈”自主互动学科教程,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双休日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各班级建立学习共同体双语学习档案,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促,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D、尊重个性,崇尚激励,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加强思想引导,正确引领学生双语学习健康发展、个性发展。

扎实推进“书法考级、阅读评级、写作升级”活动,实行动态跟踪,量化推进。

根据学生差异性特点,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语文、英语学习同步档案,存留学生作业样本,写作作品集锦(日记、随笔、诗歌等)、词汇积累本、作品集锦(贺卡、图表、海报、宣传画等)。

学习档案夹的评价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既要关注外观设计,更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经常性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项考评”,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题活动中提升语言综合素养,收获成功的快乐。

E、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增强平台建设的活力

以双语日记写作为突破口,确保每学期有两期双语日记、作文期刊定期出版。

既让学生分享课题研究的成果,又能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建立双语交际角,设立校园双语广播站,组织双语手抄报评比、趣味词汇竞赛、汉字书法比赛、双语歌唱,双语短剧表演、双语演讲比赛、双语经典故事共享等活动,建立初中“双语学科多元浸润、五品同进语言综合素养提升建设”的活动空间,营造浓郁的语文、英语互融活动氛围,整体推进语文、英语学科的发展。

F、建立网络,广泛交流,放大课程建设的效益

加快学校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的调试和完善,新购教师办公电脑30台,建立教师网上评课交流平台,添置教学用实物投影仪,及时让学生学习的成果能得到及时分享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生生对话、师师交流、师生互动、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数字化校园。

选送语文、英语教师到帮扶校学习,邀请帮扶校语文、英语骨干教师送教到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市、县语文、英语学科各类业务培训,安排语文、英语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对外开放双语教学现场会,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

②课题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从多种渠道搜集本课题的资料加以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B、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课题组中的教师在课题实施中的新成果,总结筛选出课程实施的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操作,并为形成课题操作模式提供经验原型。

C、调查问卷法。

调查了解学生对双语学习的情感、态度;问卷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双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情况的变化,以适时调整完善课题方案。

D、行动研究法。

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更正研究方法策略,进行再实践;连环跟进,进行完善以达到预期的课题目的。

提高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以此帮助全体语文、英语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E、个案发展观察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