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291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docx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工;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

政治传统是“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1688年革命后,根据1689年的“权利法案”,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国会权力提高了;立法权、军权及财政大权完全属于国会,国王手中只剩下行政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使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

B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元首,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C它适合英国的国情,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妥协的产物,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1801年,内阁首相小皮特就爱尔兰天主教问题附署了《解禁法案》,立即引起英王乔治三世的不满,面对国王的压力,依旧得到议会多数支持的小皮特被迫辞职。

这一史实表明

A英国责任内阁制成熟B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

C英王违反了《权利法案》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一定作用

32.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

11.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

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

……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英国学者詹宁斯在《法与宪法》中指出:

“我们也不应认为权力分立本身就是自由的基础,或者换句话说,不应认为只要权力分立,专制统治就不能存在。

如果立法机关的地位最高,而代议政府在议会两院中又或者拥有多数,那就尤其危险”。

自由的获得在于“后来大众普选权的扩大,是民主而不仅仅是分权维护了英国的自由”。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反对三权分立,捍卫思想自由

B仅有分权难以保障自由

C以权力制约权力也是必要的途径

D分权应当建立在人民民主选举的基础之上

钱乘旦在《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变异》中说:

“(英国)工党刚出现时,曾被当时的两大党(保守党和自由党)共同视为危险的敌人,特别是1918年工党发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正式纲领后,情况更是如此。

但是工党在1924年和1929—1931年连续两次执政所取得的政绩表明,它不过是英国现存政治体制内的一支力量。

这以后,工党就以两大党之一的面貌出现了。

尽管其‘公有制’纲领从未取消,但实际上它并不打算全面执行。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工党是资产阶级政党

B英国工党就是英国的共产党

C工党上台改变了英国政权的性质

D工党上台的原因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

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

与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相比较,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的优势表现在

A确保内阁掌握国家的全部行政权力

B政府行使政权时受议会制约较少

C两党轮执政制度得到更好的招行

D权力机构间的制约监督机制较完备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

都政治联盟’。

……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

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

……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

……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

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

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

”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

31.(英国)老萨勒姆镇没有一座房子,也没有一个居民。

在一片田地中竖立一块石头,算是选区所在地。

这个“镇”有7张选票,可以推选2名议员。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2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19世纪90年代

钱乘丹、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地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的居,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思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

”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D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义会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

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②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

③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④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

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

“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于党争,如同空气如火,是一种离开它就会立即窒息的养料。

但是因为自由会助长党争而废除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由,这同因为空气给火以破坏力而希望消灭动物生命必不可少的空气是同样的愚蠢。

”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英国学者费纳在《政府史》中指出:

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

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

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吸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技术。

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的有

①分权制衡技术②成文宪法③联邦制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

“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

“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搏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

A总统制民主共和B两院制议会

C三权分立原则D联邦制

32.1928年美国法官塔夫特说:

“这个国家的联邦和各州宪法把政府权力划分于3个分支。

这并非说,3个分支不是同一政府的协调部分,或在其责任范围内,每个分支不可行使其他两个分支的行动权力。

在决定它可以从其它分支寻求何种帮助时,这种帮助的范围和属性必须根据常识和政府协调的内在需要来确定。

”这表明

A.美国政府机构不是分权政府B.政府权力划分违反分权制衡原则

C.现实统治需要政府机构相互合作D.美国政府要加强中央集权

“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那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们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个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联邦党人文集》2004年版第51篇)。

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

A限制政府权力的设想B秉承人民主权的思想

C要求独立立法的愿望D奉行州权主义的思想

29.2012年1月3日的共和党艾奥瓦州党团会议正式拉开美国总统大选帷幕,整个大选将历时一年,2013年1月20日新总统宣布就职。

在此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公民彼得在本州的投票点投票选举奥巴马

B.美国联邦法院的大法官宣布总统大选结果

C.两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未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

D.共和党候选人赢得了普选却输掉了总统

“历史上美国不止一次出现“少数票总统”。

1824年大选,昆西.亚当斯得票率为30.5%,对手杰克逊得票率为43.1%,前者当选;2000年大选,戈尔比小布什多53万张选票,但是小布什赢了,因为在佛罗里达州选举小布什比戈尔多537张票,就凭着500多张票,小布什赢了,为此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后一锤定音的(小布什赢了)的居然是非民选的最高法院!

”对上述材料评述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是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是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C美国总统是否当选是由最高法院决定

D美国总统是否当选是由佛罗里达州决定

SecretVoting是指选举时投票人不在选票上署名,填写的选票不向他人公开,并亲自将选票投入票箱的投票方式。

法国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这种投标方式,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纽约州宪法》已有此项规定。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选民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B使民主选举权利得到更好落实

C防止投票人遭到某些势力的打击报复D方便资产阶级操纵选举结果

美国联邦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都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里。

联邦参议院现在共有100名参议员,不论面积大小或人口多少,每州两名,各州共同讨论联邦立法事务。

这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自由B平等C共和D制衡

26.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

“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这段话说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43.在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

“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A.实行邦联制,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管理B.保留奴隶制,造成南北方日渐对立

C.实行联邦制,确立了联邦至上的原则D.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28.下面是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55名代表身份构成情况示意图(代表具有多重身份),这一示意图说明了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A.单一性B.殖民性C.地域性D.复杂性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

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国家的利益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13.1787年2月,美国刚刚独立不久。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写当时的美国社会:

邦联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州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据此分析,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A.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国家统一同分裂割据之间的矛盾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在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

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总统人选B参议员席位分配

C众议员席位分配D大法官人选

盂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

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

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

大多数

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

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B.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C.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D.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

“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

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据此判断,材料中的现象有可能发生在

A14世纪的意大利B16世纪的德国

C18世纪的法国巴黎D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雅典

17.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

“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

这一解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A.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

C.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D.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以与行政权力合一

宋鲁郑在《从法国大革命的故乡看中国的政治改革》一文中指出:

“由于普选,百姓可以用选票或者罢工等街头政治绑架国家。

政治人物推出的改革方案往往胎死腹中。

甚至都出生了,也照样夭折。

”柏拉图也曾说过: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

民主使智慧边缘化……”两人意在说明

①说明民主政治的弊端,反对推行民主政治②民主政治使领袖的领导能力受到限制③民主政治会影响行政能力的有效性④反对普选,主张权力的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3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

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B.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

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道: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

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含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国自由民族。

”其主要阐述的是

A民主和专制的矛盾B自由和专制的冲突

C民主和自由的矛盾D革命和民主的冲突

15.“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

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20世纪40年代,玛丽安被诬蔑为“厚颜无耻的妓女”。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是

A.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B.法国民族的象征

C.法国贵族的代表D.法国女性的代表

《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展出了数月即被收起,官方的进帐是“太革命了”。

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重新在卢森堡展览的这幅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这幅画两次被摘下的理由最能表明

A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出一曲严重危机B法国政府大力压制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

C共和制的确立从法律上保障了名画展出D法国统治者极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9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

“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

但我并不以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

我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唯一形式”这表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主要目的是①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民主社会②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③阐发法国启蒙家关于民主平等的观念④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赞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

……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

一方在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

”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B革命往往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

C专制社会里,民众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

D中间势力能以生存的社会,是“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

50.约翰·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一书中指出:

“(‘二战’后)西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而经济的进步又加快了正在进行的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步伐。

因此,这个源于西方社会对二元革命执着的追求的伟大承诺,终于在战后时期那光辉的成就中得以实现,它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它暂时消除了大萧条带来的痛苦和纳粹极权主义带来的恐惧”。

材料中的“二元革命”是指  ()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B.启蒙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10.31.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

“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这种情况最终并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D.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政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历史学家们开始大规模地整理史料,编纂出版《德意志史料集成》。

此事由政治家斯坦因出面呼吁,并筹集巨款,设立德意志历史学会专门负责办理。

《德意志史料集成》总共126卷,汇集了公元6世纪至15世纪一千多年所有关于德意志的重要文献资料,堪称真正的鸿篇巨制。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德国开始了解真正的历史研究B激发民族爱国心,推动国家统一

C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D激发民族精神,排斥工业浪潮的冲击

17.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由题得出德意志政体中的专制主义特点,而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并无任何专制主义特点

30.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

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乙同学:

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

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丁同学:

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12.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Kaiser)而非德国皇帝(KaiseryonDeutschland)。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由英语翻译可以看出二者区别,皇帝是德意志人(DeytscherKaiser)的皇帝,而不是德国的皇帝(KaiseryonDeutschland),可见实行联邦体制

恩格斯指出:

“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先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

A内阁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

33.《全球文明史》中写道:

“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

他选择了3个帝国: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

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

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