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467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钠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①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②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③少量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⑤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

选C 钠、钾与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均应保存在煤油中,①错误,③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②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④正确;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⑤错误。

2.(2014·龙岩模拟)现有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为检验该固体是否部分变质为碳酸钠,先将固体样品溶解于水得到溶液,并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可以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所得溶液的pH

B.取溶液少量,向其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取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取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解析:

选C 钠溶于水得到的NaOH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于水亦呈碱性,因此A、B项中的措施均无法实现实验目的;CuSO4与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反应均生成蓝色沉淀,故D项中的措施也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3.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A.Na和O2B.NaOH和CO2

C.Na2O2和CO2D.木炭(C)和O2

解析:

选C 钠与氧气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产物分别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OH和CO2的相对用量不同可生成碳酸钠(碱过量)或碳酸氢钠(CO2过量);C和O2反应时也与相对用量有关,可生成CO(氧气不足)或CO2(氧气过量)。

4.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

②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氧气时,需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③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⑤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与H2O

⑥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⑦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⑧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A.①③⑥⑧B.③⑦⑧

C.②⑤⑥⑦D.①④⑧

解析:

选B ①Na2O2中的阴离子为O

,故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②、③根据2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Na2O2分别与H2O和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氧气时,转移电子数相等,消耗H2O和CO2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不相等;④Na2O2的漂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SO2的漂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且不稳定,二者不同;⑤Na2O2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Na2SO4,且反应中无H2O生成;⑥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O2生成,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⑦Na2O2与水反应时,O

中的两个O原子一个被氧化,一个被还原,故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⑧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于Na2O2的强氧化性,会使蓝色溶液褪色。

5.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碱性比较,前者更强

B.常温时溶解度:

Na2CO3>NaHCO3

C.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前者不分解,后者分解

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前者产生沉淀,后者不产生沉淀

解析:

选D 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A正确;溶解度Na2CO3>NaHCO3,B正确;NaHCO3受热时易分解,C正确;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都产生沉淀,D错误。

6.如表所示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Na2O2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解析:

选D A项中陈述Ⅰ错误,治疗胃酸过多要用NaHCO3而不是Na2CO3;B项中陈述Ⅰ错误,酚酞在Na2O2的水溶液中最终呈无色;C项,陈述Ⅰ与Ⅱ之间无因果关系。

7.把NaHCO3和Na2O2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前后一样多

B.加热前消耗的多

C.加热后消耗的多

D.当Na2O2适量时才会一样多

解析:

选A 由加热前后的关系式:

2NaHCO3~Na2CO3~2HCl、Na2O2~2NaOH~2HCl及Na2O2~Na2CO3~2HCl可知,加热前后消耗的盐酸一样多,A正确。

8.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A.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探究钠与Cl2反应

解析:

选A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A项设计错误;B项中脱脂棉燃烧、C项中气球变大,能表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Cl2能被NaOH溶液吸收;D项能进行Na与Cl2反应。

9.(2014·福州质检)

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可能大于22.4L

B.A溶液中n(NaOH)=2n(Na2CO3)

C.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NaHCO3

D.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

解析:

选B 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情况:

①Na2CO3+HCl===NaHCO3+NaCl;

②NaHCO3+HCl===NaCl+CO2↑+H2O。

开始滴入3mol盐酸无气体生成,后滴入1mol盐酸,生成1molCO2,而后再滴加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A溶液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推断A溶液中碳酸钠为1mol,氢氧化钠为2mol。

10.

将一定质量的钠、钾分别投入到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的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入的Na、K的质量一定相等

B.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

C.曲线A表示Na与盐酸反应,曲线B表示K与盐酸反应

D.参加反应的HCl的量不一定相等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及速率大小。

由图可知,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HCl的量相等,两金属的物质的量相同,故需钾的质量要大;因K与氢离子反应剧烈、速率大,故生成等质量氢气所需时间短,曲线A为钾与盐酸反应。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A、B、C、D、E、F、G、H8种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

其中A、D为淡黄色固体,B、G、H为溶液,H呈浅绿色,E为红褐色沉淀。

又知A、F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G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各有什么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和B、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定物质的量的CH4、O2和A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不断引燃混合气,使其充分反应。

反应结束后,容器内压强趋于0(在120℃时测定),其残余固体溶于水,无气体放出。

①CH4、O2和A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②若取0.1molCH4发生上述反应,向残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酸,能放出________mol气体,共可消耗________molHCl使溶液呈中性。

解析:

由题中信息和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Na2O2,B为NaOH,C为O2,D为S,E为Fe(OH)3,F为SO2,G为可溶性硫化物溶液,H为含Fe2+的溶液,由此可得出

(1)、

(2)、(3)的答案。

(4)常规解法:

CH4+2O2===CO2+2H2O①

2CO2+2Na2O2===2Na2CO3+O2②

2H2O+2Na2O2===4NaOH+O2↑③

①×2+②+③×2得:

2CH4+O2+6Na2O2===2Na2CO3+8NaOH

这样①与②就全部解决了。

巧解:

根据(CO)nHm可与Na2O2完全反应,可知CH4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进而求得与CH4、O2、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6。

答案:

(1)有浅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溶液变红

(3)4Fe2++8OH-+O2+2H2O===4Fe(OH)3↓

先生成白色沉淀,逐渐变灰绿色,最后转化成红褐色

(4)①2∶1∶6 ②0.1 0.6

1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__(填选项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a2CO3、NaHCO3均与HCl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NaHCO3产生CO2的速率快,先使气球胀大,因此实验Ⅱ可用于鉴别Na2CO3、NaHCO3。

(2)、(3)实验评价与设计的基础都是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实验Ⅳ中试管B中盛NaHCO3,A中盛Na2CO3,通过对比实验,可验证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4)当n(NaHCO3)=2n[Ca(OH)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

+Ca2++2OH-===CaCO3↓+2H2O+CO

,可用CaCl2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来检验溶液中存在CO

答案:

(1)Ⅱ

(2)2NaHCO3

Na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D

(3)NaHCO3

(4)Na2CO3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

13.(2014·东北重点中学模拟)某小组的同学对放置已久的过氧化钠的成分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还原剂是________(写名称);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每生成1molO2则转移了________mol电子。

(2)实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

全部是Na2O2;

假设2:

全部是Na2CO3;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请在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

蒸馏水、1mol/LH2SO4溶液、澄清石灰水、淀粉KI溶液、酚酞溶液、火柴、试管、小烧杯。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1mol/LH2SO4溶液至固体溶解,然后将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于试管口

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则假设1成立;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

步骤3:

解析:

(1)Na2O2与H2O或CO2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

(2)样品中不可能有NaOH,因为在空气中即使吸水有NaOH生成,但时间长了也与CO2反应生成了Na2CO3,故假设3是Na2O2与Na2CO3的混合物,然后根据Na2O2与Na2CO3性质上的差异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答案:

(1)过氧化钠 2

(2)①是Na2O2与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假设2或假设3成立(或假设1不成立)

步骤2:

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再滴入酚酞溶液(或用带火星的火柴伸入试管口)

若滴入酚酞溶液后先变红后褪色(或带火星的火柴复燃),则假设3成立;若红色不褪去(或带火星的火柴不复燃),则假设2成立

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只能生成一种含钠化合物的是(  )

A.Na2CO3溶液、盐酸

B.NaOH溶液、CO2

C.NaHCO3溶液、石灰水

D.Na2O2、CO2

解析:

选D A项中可生成NaCl、NaHCO3;B项中可生成Na2CO3、NaHCO3;C项中可生成Na2CO3、NaOH;D项中只生成Na2CO3。

2.

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

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水的质量为10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

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Na+2H2O===Na++2OH-+H2↑

C.反应③最多能产生0.05molO2

D.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

①>②>③

解析:

选C 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A错误;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B错误;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为②=③>①,D错误。

3.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解析:

选D Na2CO3溶液中含Na2SO4,加Ba(OH)2溶液,Na2CO3、Na2SO4都产生沉淀,无法分离。

4.把一定量Na2O2和NaHCO3的混合粉末分为两等份,将其中一份加入到100mL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干燥的气体2.24L(标准状况),再将此气体通入到另一份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气体减少为2.016L(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粉末中Na2O2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原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

A

B

C

D

Na2O2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8∶1

9∶2

1∶8

2∶8

原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3.4

1.1

1.8

1.3

解析:

选A 熟悉物质之间量的转化关系。

2Na2O2+2CO2===2Na2CO3+O2    Δn(气体)

 2    2        1      1

0.02mol 0.02mol    0.01mol  0.01mol

这样存在两种情况:

其一:

Na2O2为0.02mol,那么在第一份混合物中,0.02molNa2O2和盐酸反应后放出0.01molO2,则NaHCO3为0.09mol,即Na2O2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9;其二:

混合物和盐酸发生反应后生成0.02molCO2,生成O2为0.08mol,则第一份混合物中含NaHCO3为0.02mol,Na2O2为0.16mol,即Na2O2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该题答案为A项。

5.Na2O2与CO2和SO2均能反应,完成以下两题。

(1)用如图装置进行CO2性质的有关实验。

①试剂瓶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的混合体系中除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外,还存在溶解平衡,用方程式表示该溶解平衡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的溶液上方,木条复燃。

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仍有部分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有Na2SO4生成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________,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本题考查有关SO2的性质及SO

、SO

的检验等有关知识。

检验Na2SO3可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再将生成的SO2通入品红试液,若褪色则证明有SO2生成,原固体中含有Na2SO3。

而检验Na2SO4时,需排除Na2SO3的干扰,因为Na2SO3易被氧化为Na2SO4。

中学阶段常见的能将SO

氧化为SO

的有Fe3+、HNO3、O2、Cl2、Br2、I2、KMnO4等。

Na2O2氧化性很强,也能将SO

氧化为SO

答案:

(1)①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②CaCO3(s)Ca2+(aq)+CO

(aq)

(2)①2Na2O2+2SO2===2Na2SO3+O2

②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后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③不合理 A.稀硝酸能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

B.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也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现钠能在CO2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至完全,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燃烧后瓶壁上附着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假设1:

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

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方案2的结论,补齐方案2中②的实验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NaOH,你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假设2,写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假设提供的信息,假设3应为两者的混合物。

Na2O与水反应后,溶液显碱性,Na2CO3溶于水后电离出的CO

,由于发生水解反应,也能使溶液显碱性,因此方案1的结论不正确。

方案2的结论为白色物质是Na2CO3,检验Na2CO3时须防止Na2O的干扰,一般先检验有Na2CO3,再检验无Na2O,才能使得结论合理。

方案2的①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BaCO3,推出燃烧后的白色物质中有Na2CO3,②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时,推出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

答案:

[提出假设] 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思考与交流] 

(1)CO

+H2OHCO

+OH-

(2)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3)不同意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4)4Na+3CO2

2Na2CO3+C

7.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若产生40.32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_____g。

(2)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

5.05g钠钾合金溶于200mL水生成0.075mol氢气。

①计算溶液中氢氧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