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065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原始森林的分布。

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脆弱性。

3.掌握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及保护的措施。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1.资源属性: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作用

3.现状

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发,多数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2.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生态的优势

全年高温多雨→形成雨林群落→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1)土壤贫瘠: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一般很贫瘠。

(2)生态难以恢复: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破坏

(1)根本原因: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

(3)主要活动:

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2.雨林开发(以亚马孙开发计划为例)

(1)20世纪50年代以前

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的环境,一直未被开发;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稀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此时,对雨林系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实施大规模的公路建造计划;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首都迁往内陆高原。

这时,加快了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使热带雨林地区受到空前的破坏。

(3)1970年

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更加加快对雨林的破坏。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面临形势:

每年有大约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制止,“绿色腰带”将彻底消失。

2.矛盾冲突:

雨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理性选择:

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4.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3)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4)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探究点一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脆弱性

2017年7月21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乔纳森·怀特副教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题为“亚马孙南部热带雨林触发湿季的开始”的论文。

该论文首次以观测数据证明了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在触发南美洲的干湿季转换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据此回答问题。

1.热带雨林对全球碳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都至关重要,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幅关系图。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请完成以下关系图。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系统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

(2)脆弱性

(2016·白城高二检测)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示来看,热带雨林是(  )

A.地球之肾B.主要的木材来源

C.天然垃圾场D.地球之肺

2.有关图中森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C.促进全球水循环

D.生物生长旺盛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

第2题,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探究点二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流域进军。

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

在高峰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多移民来到这里。

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图1)、“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公顷增长至________公顷,占到雨林面积的________%,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答案 180万 7.5 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的面积越大。

2.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什么影响?

答案 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伐木公司、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

3.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那么应如何保护热带雨林?

答案 

(1)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3)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5)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①移民亚马孙平原的客观条件: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②导致移民的因素:

一是自然因素,人口稠密的巴西东北部地区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二是经济因素,巴西东北部地区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三是政策因素,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3.亚马孙雨林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12月1日,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公布:

从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同比增加了29%。

据此回答3~4题。

3.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D.开辟大型农牧场

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太快及贫困。

第4题,雨林的保护性开发,一方面是开发森林作为木材之外的其他功能;另一方面,是注意采伐和更新相结合。

[拓展延伸] 湿地的概念、作用及减少原因和保护措施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其特点是: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湿地的作用

(3)湿地减少的原因

(4)保护湿地的措施

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等。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2016·福州高二检测)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B.bC.cD.d

2.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B.b—土壤

C.c—生物D.d—供给养分

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A 2.B 3.A

解析 第1题,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因此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最大,表示生物。

第2题,由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c表示供给养分。

第3题,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读下图,回答第4题。

4.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答案 C

解析 A区域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区,对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

5.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答案 A

6.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像由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它们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热带雨林被毁,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主要有(多选)(  )

A.水土流失B.干旱

C.地表径流加强,洪涝灾害增多D.酸雨

(3)亚马孙雨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什么?

雨林被毁,“地球之肺”功能受损,会对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ABC

(3)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加剧。

问题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

物种自身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为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

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答案 

(1)外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耕地大面积增加,林地、建设用地增多,其中耕地增加最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4)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解析 第

(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

(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亚马孙河流域具有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热带雨林群落。

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热带雨林群落高大密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

第2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热带雨林群落,其土壤贫瘠,故选A。

3.(2017·合肥调研)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

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 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④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该区域的西部是山地地形,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该区域是京津地区的冬季风的上风向,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有利于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

该区域西部主要为山地,工业不发达,空气较好,森林吸烟除尘作用小;该山地海拔较低,森林对减弱寒潮强度的作用较小。

(2017·江西九江期末)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

读图完成4~5题。

4.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B.密C.中密D.稀疏

5.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工矿产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各曲线的最低点越低说明减弱风力效果越明显;最低点到“三北”防护林的距离为减弱风力的范围。

读图可知,极密林减弱风速的效果最好,但减弱风速的范围较小且投资较大。

稀疏林减弱风速的效果最差,减弱风速范围也不大。

中密林减弱风速的范围最大且经济合理。

第5题,城市林地、绿地主要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黄土高原林地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东北西部林带主要作用是减弱风速、防风固沙。

工矿区林地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故选D。

(2017·山东济南月考)“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止_______的最佳措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③防风固沙林带 ④薪炭林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6.C 7.D

解析 第6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

所以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正确。

第7题,“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是题眼,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①正确;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②正确;植被可以防风固沙,③正确;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防护林,④错误。

结合选项,D正确。

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日前发布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完成8~9题。

8.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

9.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  )

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②市域森林覆盖率 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⑤市域经济总量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所以B正确。

第9题,“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市域经济总量与此无关,所以C正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

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下列行为不合理的有(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答案 10.C 11.D 12.A

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每年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到了马来半岛的旅游业。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亚洲、欧美等地区。

目前苏门答腊岛85%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简述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的理由。

(2)分析苏门答腊岛烧荒对马来半岛旅游业的影响。

(3)分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

(4)针对苏门答腊岛森林现状,提出保护的措施。

答案 

(1)处在热带雨林区,土壤贫瘠,烧荒增加土壤肥力,获得耕地,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

(2)每年6~8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苏门答腊岛烧荒产生的烟尘会吹到东北方向的马来半岛上,污染空气,使马来半岛旅游业受到影响。

(3)热带雨林区,原料丰富;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临海,海运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内部交易成本低)。

(4)建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环保意识等(不能只答禁止烧荒、禁止砍伐)。

解析 

(1)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是因为当地位于热带雨林区域,土壤贫瘠,且耕地少而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烧荒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获得耕地,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

(2)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呈西南-东北方向关系。

每年6~8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此时,苏门答腊岛烧荒产生的烟尘会吹到东北方向的马来半岛上,污染空气,甚至产生雾霾,使马来半岛旅游业受到影响。

(3)跨国纸业集团的区位因素要从原料、劳动力、地租等方面分析。

而跨国集团本身的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因此,交通条件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4)根据材料,目前苏门答腊岛85%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保护森林,迫在眉睫,可以开发与保护并重,推行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建自然保护区,提高环保意识等。

14.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三 1975~2000年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答案 

(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

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生态环境建设

1.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2,3,4,5,6,7,8,9,13

2.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0,11,12,14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