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812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

(1):

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

(2):

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

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km,快车的速度v1=105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1=

=14.3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2=

=2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3=

=0.8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

  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

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

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

5、小、大、温度

p18

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

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

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

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

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

1、略

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3、250Mz,能

4、此题知识上的要求不高,只要做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行了。

p28

1、略

2、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

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A、C是有效、合理的;B有效,但不合理;D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略

p30

1、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3062m 

3、略

第一章人教物理八年级第二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

 

p38

1、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s,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340m/s×4s=1360m。

2、如图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线范围内的物体。

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4、射击时瞄准目标、影子、日食、月食、针孔成像等。

p41-p42

1、光路如图1所示,反射角为600;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原路返回(图2).

       

2、光路如图所示。

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易反光的材料。

3、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

要体验后,再回答。

用墙作反射面,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4、这也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

要观察、体验后再回答,教材图中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5、

p46

1、D

2、

3、4.6m,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

4、如图:

5、如图:

p49

1、丙

2、如图所示:

3、解答要点:

(1)光从水进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由于折射,看起来水底变浅。

(3)看起来,浸在水中的铅笔底部(接触杯底部分)上浮,在空气与水面交界处折断。

该题也可通过画光路图说明

4、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

看到的两枚硬币中有一个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像,由于折射,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另一个是通过杯水侧面水的折射而成的像(下面较大的那个)

p53

1、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

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下完成。

用各种放大镜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放大镜还可以自制。

最简单的放大镜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盛上水代替。

2、白;黑;透过。

红色的“光”字将消失,只能看到一张红色的纸。

这是因为只有红光照射,白纸反射红光,红色的“光”字也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眼睛的只有红色光。

只用绿光照射时,我们将看到绿纸上有一个黑色的“光”字。

这是因为只有绿光照射,白纸反射绿光而呈绿色,红颜色吸收绿光,没有反射光,字呈黑色。

3、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彩色画面。

4、我们将只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这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料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红颜料能反射红色光。

p57

本节的练习,全部用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做必要指导。

#################################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

p62

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

这个问题已经演示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

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4、甲

5、甲、乙两图中都是凹透镜

p65

1、例立

2、缩小、例;放大、例;放大、正。

3、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4、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

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

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p68

1、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的规律。

2、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

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3、“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

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

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用手动调焦。

p70

1、物体到眼睛距离为25cm时,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

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

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2、前、凹。

3、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

p73

1、略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镜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一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此题的目的是进行“根据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际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

这种训练对于学好电学至关重要,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同类的练习,要不断遵循“示范——模仿——训练”的模式循序渐进。

    不仅要在纸上“根据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际电路画电路图”,还必须在实验室进行多次实物连线练习。

“电路图”与“实物连接”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在学生循环往复的训练中内化和落实的。

2、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实验设计,可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3、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作为家庭作业。

让每个学生打开手电筒,观察内部结构,然后画出电路图(简单的串联电路)

4、略

三、串联和并联

1、这是一个设计、连接电路的问题,要按电路图——实物图——实际电路这样三个步骤进行。

2、这是一个已知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电路图,并且能通过对照电路图,确定电路中对应的实物元件是怎样连接的。

3、电路中的灯泡、电视机、台灯以及小彩灯整体是用并联方式连接在电路中的,灯泡和开关之间、单个小彩灯之间是串联的。

4、批示灯与用电器的电路是串联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指示灯亮,说明用电器在工作;指示灯不亮,说明用电器不工作。

5、这也是一个串联电路的设计练习,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做这个练习时要注意STS的教育。

四、电流的强弱

1、250mA;0.12A

这道题是个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

教师还应在此增加几个同类练习。

要尽量联系实际,不要用“0.3安培等于多少毫安?

”这样的缺少物理情景的练习。

应该注意所用的数据不脱离实际。

2、这题除了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外,仍有训练电路连接能力的目的。

应该让学生先画电路图,然后再连实物图,有条件时还可以在实验室验证自己的电路(不做统一要求)。

3、这是个读数训练。

除此之外,有投影电流表的学校可由教师调整实验电路给出不同的电流值,组织学生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用电器之间不用串联用并联,还有电压方面的原因,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就行了。

2、如果开关和它控制的灯泡之间并联,后果是很危险的。

这点要让学生说出来并画图说明。

3、两种接法都能控制电灯,但是规范的接法是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这样在关灯之后电灯上带电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装螺丝口灯泡时火线应该在灯口的中心还是接在灯口内侧的螺纹套筒上?

4、因为大地也是导体,触电者也带电,用手去拉他,救助者也成为触电者了,很危险。

断开电路或用干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是要切断电路。

因为木棒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不使救助者介入电路而发生危险了。

5、作为开放式的问题出现,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对自己还未了解的新事物(这里是新仪器)具有好奇心。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

课本中只给出了连接小灯泡的情况,实际教学中也可改用其他用电器,如小电机、音乐门铃等,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要多动手练才行。

另外,在如何选取量程方面也要得到训练。

 

2.这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又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连接电压表,并能读取电压表上读数的技能性训练题目。

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采用“试触”,即在合上开关时要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而不是一下子将开关合到底长时间不断开。

“试触”在电学实验中很重要,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就可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本题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

 

3.这是个电表读数练习题。

学生已有电流表读数的基础,注意让学生分清不同量程下1个小格所代表的不同的量值,并要求学生在记录读取的测量数据时,务必将数值和单位一并写出。

 

4.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正确连接电压表的题目。

初学者在连接电路时,容易犯顾头不顾尾的毛病,这里的错误是只想到要将电压表并联使用的原则,而没有注意与电源连接的问题。

5、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一个铅蓄电池电压是2V,要求电源电压是6V,需干电池4节串联,铅蓄电池3节串联。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

不同之处: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电流表本身内阻非常小,所以绝对不允许不通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这样,会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烧毁电流表。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电压;和电流表不同的是,电压表可以不通过任何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时,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相同之处: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步骤基本相同,都分为调、选、连、读四步:

 

调——使用前先将表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的位置。

 

选——根据电路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在不知实际电流或电压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的方法判断是否超过量程,注意,试触时要接在大量程的接线柱上,并且试触时动作迅速。

 

连——按照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各自连接方法将表正确连入电路,同时注意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流流向的关系,必须保证,电流从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读——正确读出表指针所示的数值,读数时一定要注意选用的量程及其对应的最小刻度值.

 

2、2.5V;2.5V;6.3V

3、这仍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题。

与上节不同的是选用水果代替盐水溶液,实验时仍应指导学生采用“试触”的方法,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来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水果(每个学生自愿选取两种金属和一种水果)进行实验,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这种交流会使学生对不同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及个性有所认识。

 

三、电阻

1、电线2

2、24;0.024

3、材料;长度;横载面积

四、变阻器

1.此题的目的是继续训练学生连接闭合电路的能力,同时学会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连接方法。

注意不仅要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还一定要进行多次练习。

这是上面“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的巩固性题目。

 

2.目的同上。

将接线柱接错,使变阻器成为一个不变的电阻。

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后,要求学生动手改接。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想想议议:

课本中就电压的改变给出了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图6-1),这是最简单的。

同时课本在此采用比较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处理电压的改变问题,也提到可以使用学生电源等方法,不过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是采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图6-2),由于学生已经有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和滑动变阻器的知识做铺垫,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电路图6-1的设计不够合理?

 

另外,应该提醒学生注意:

要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在实验设计中,要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学习物理是不可忽视的,本章已是第二次出现这种处理方法。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应用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

课本中的例题已经有了铺垫,直接将已知的物理量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答案:

I=2.27A) 

2.不能直接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先将已知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U=210V) 

3.先将已知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R=8.8Ω) 

4、串联后的总电阻为20Ω,I=0.3A

5、

(1). 因为是在并联电路中,所以电压都相等. 所以直接用R=U/I=24V/0.2A=120Ω ∴R2=120Ω

 

(2).(很麻烦,要算很多) 先求通过R1的电流为:

I1=U/R1=24V/80Ω=0.3A 

I总=I1+I2=0.3A+0.2A=0.5A 

R总=U/I总=24V/0.5A=48Ω

1/80Ω+1/R2=1/48Ω    解得:

R2=120Ω

(3).参考:

I1=U/R1=24V/80Ω=0.3A,

由R1:

R2=I2:

I1得:

80Ω:

R2=0.2A:

0.3A 解得:

R2=120Ω

6、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不随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短路接入电路,变阻器失去改变电路电阻的作用;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错了;电压表量程也选错了,应选用0~3V的量程;

2、2.25A(计算过程中电流中间结果取三位小数,因题目中的电流数值为两位小数。

3、结论:

 

得出的电阻随电压的降低变小 

解释:

 

小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做成的 

而纯金属的电阻率虽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即温度越高,灯丝的电阻就越大 

电压越高,灯的电功率越大,则温度越高 

随电压的降低,灯丝的温度下降 

电阻跟着减小 

所以得出的电阻值会变小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从安全教育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2.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直接接在电源两极后,由I=U/R知,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与其内阻成反比,故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

2.查找资料能力的训练。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本书的练习侧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最后一问的结论是开放的。

电费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费率调整,或用电量有变化。

 

2.这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计算一下,意在学习处理实际问题。

 

3.意在学习处理实际问题。

4.意在学习处理实际问题。

5.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二、电功率

1.  0.0045A。

 

2.  0.04KW

3.      220.26V

4.   60.5Ω

5. 根据P=UI,以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为上限,U为220V,计算出总功率。

(如总功率需要整数,则用去尾法,同学们可以想想为什么?

6.要用电能表测量某用电器的电功率,需关闭其他所有的用电器,然后数出它工作时电能表在一段时间(如lmin)内转过的圈数,根据电能表的参数换算成电能,利用公P=W/t即可算出。

 

  可以补充以下问题:

把你的计算结果与用电器铭牌上标识的额定功率相比较,计算结果准确吗?

如果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什么?

估计你家中还能安装多大功率的电器?

如果随手关掉不用的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等),估算一下每月可以节约多少电能?

节约的电费是多少?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错误或不妥之处:

滑动变阻器接法不对,应改为“一上一下”,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对。

2、1936Ω;6.25W;暗些

3、2×109KW;2×109J;

4、87.6KW

5、解释1:

长度变小了,灯泡的电阻变小,根据P=U^2/R,所以功率变大了 

解释2:

重新搭上去的灯丝,通电后,发光部分比以前短了。

灯丝短了,就是,灯泡的电阻变小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就会增大。

功率=电流*电压,所以功率反而提高了。

而灯丝的粗细(横截面)并没有改变(灯泡出厂时,灯丝的粗细决定它的瓦数(功率)。

所以重新搭好的灯丝就会超过额定功率工作。

当然就要亮得多了。

不过因是超负荷运行,所以寿命也不长了。

这种情况只能应急处理而以。

你还是得快快换新的灯泡(光源)吧!

第八章 电功率

四 电与热

1、480J

2、27000J

3、40W;24000J

4、1.1×103W;44Ω

5、略

6、略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略。

 

2.可以用类似的题目,对教室或实验室所有用电器进行统计和计算。

 

3.略。

4.保险丝电阻比较大,使得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比较大,保险丝温度易升高,达到熔点后就自动熔断。

六生活用电常识

1、用电器之间不用串联,用并联,还有电压方面的原因,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就行了。

 

2、如果开关和它控制的灯泡之间并联,后果是很危险的。

这点要让学生说出来并画图说明。

 

3、两种接法都能控制电灯,但是规范的接法是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这样在关灯之后电灯上带电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装螺丝口灯泡时火线应该接在灯口的中心还是接在灯口内侧的螺纹套筒上?

 

4、作为开放式的问题出现,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对自己还未了解的新事物(这里是新仪器)具有好奇心。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

二、磁场

1.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因此,磁体的名称以及小磁针的指向如图8-1所示。

 

2.根据磁体北极的定义,指南针N极总是指向北方。

而指南针N极所指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因此课本图8.1-9的上端是地理的北极,下端是地理的南极。

磁场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因此图8.1-9的下端是磁北极,它应该位于地理南极附近。

 

3.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做,难点是按扣在针尖上的平衡问题。

也可以把经过磁化的铁钉(或缝衣针等物体)放在小块塑料泡沫(或小纸船)里,让它浮在水面上,铁钉一定是指向南北方向。

 

4.磁体的应用有很多,如铅笔盒、磁性门吸、擦外层玻璃用的刷子等等。

 

三、电生磁

1、甲图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乙图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

2、

3、小磁针的N极由向下转为向右

4、线管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磁性,和磁铁一样,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只在南北方向上停下来 

5、

∙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可以分为:

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缠绕茎是指茎本身缠绕于其他的支柱上升,缠绕的方向有左旋(逆时针方向),如:

牵牛、马兜铃和菜豆等;有右旋(顺时针方向),如:

忍冬等;有的可以左右旋的,称中性缠绕茎,如:

何首乌. 

因此,牵牛是缠绕茎. 

葡萄和丝瓜是属于攀缘茎中的卷须攀缘(攀缘茎还有气生根、叶柄、钩刺和吸盘攀缘另外4种). 

葡萄属于鼠李目的葡萄科,为藤本植物,依靠卷须攀缘. 

丝瓜属于堇菜目的葫芦科,为攀缘草本植物,同葡萄一样,依靠卷须攀缘. 

“新教科书”)第八章“电与磁”第二节“电生磁”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的彩色图,都是同一张彩色照片——牵牛花的茎。

“旧教科书”封四中的“封面说明”是:

“这株牵牛花茎的缠绕方向与它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关系?

”“新教科书”以这张照片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

“观察自然界中缠绕植物的茎和攀援植物的卷须,它们的缠绕方向和生长方向有什么关系?

这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其北极方向的关系是否相同?

对于不同的植物,这种关系都一样吗?

” 

当我在中学第一次面对“旧教科书”时,我不时的纳闷:

编者为什么将这张照片选作封面图?

封四中的“封面说明”针对这一植物照片提出的问题与物理有什么关系?

我对此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寻找着答案“新教科书”在学完“电生磁”后,以这张照片提出的以上三个问题。

使我从中得到启发:

牵牛花茎的缠绕方向与它的生长方向的螺旋关系似乎与物理有联系。

特别是与物理学中的“电与磁”联系很大,同时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大。

这种关系大到宏观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

可见,编者独具匠心。

我们只有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