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1796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案

小学毕业班语文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简单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能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已学过的汉字。

2、掌握本册学的80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3、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4、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5、掌握学过的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6、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7、能够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和缩句;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和一些文学常识。

(二)、阅读方面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联想;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阅读科普文章。

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作文方面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悟真实;学写常用的应用文。

三、复习内容:

主要包括五、六年级语文的相关课文片段(要求背诵的)、练习上的成语及本学期学的21篇必学课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古诗、8次习作训练和6个单元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

主要题型如:

(1)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专用名词加上声母(3)看拼音写字、词、句(4)确定字的音序、音节等。

2、汉字

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了解形声字的构造。

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

主要题型如:

(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2)改错别字(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4)辨字组词(5)多音字组词(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3、词语

理解、掌握课文中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

会辨析一些近义词的反义词。

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主要题型如: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2)照样子写词语(3)根据意思写词语(4)用词造句(5)找近义词或反义词(6)选择恰当的词语(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等。

4、句子

(1)了解常见的句式(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2)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3)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递进、选择、假设等)。

(4)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

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

复习时,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标点等)。

(5)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

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

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二)阅读

主要是: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课内阅读落实背诵和默写

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课外阅读

(1)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必须扩大课外阅读。

(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意识地选择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

如“找出短文的中心句、体会中心”的片段,“分辨事实与联想”的片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片段等。

(三)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

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

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

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

四、复习方法:

1、主要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集体与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多让学生自主复习,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要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学生复习得轻松,效率又高。

2、讲练结合。

在整个复习阶段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

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3、善于利用教材。

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

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阅读复习时,要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

把典型的课例再温习一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课外阅读应根据单元专题选择典型材料,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运用所学的方法。

5、作文复习时,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

善于比较,找出异同。

五、复习重点:

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

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和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文方面重点是:

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等。

六、复习中注意事项:

1、教师要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2、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3、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

力争让他们真正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4、转变观念,不单纯看学生的检测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一汉语拼音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正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能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认识隔音符号儿化韵。

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初步掌握轻声、变调、停顿、重音等朗读方法。

教学重点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初步掌握轻声、变调、停顿、重音等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预习

《汉语拼音字母表》。

导入

复习并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

过程

一、声母

声母是一个音节的开头的辅音。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普通话语音声母共21个。

小学教材为简化拼音方法,将声母增加为23个。

二、韵母

韵母是音节中除声母以外的字母,小学教材中共有24个。

单韵母:

aoeiuü

复韵母:

aieiuiaoouuiieüeer

前鼻韵母:

aneninunün

后鼻韵母:

angengingong

er在作儿化韵时,读作轻声,写作“r”。

三、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是指不用拼读,直接作为一个整体认读的音节,共16个.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

四、字母表

《汉语拼音字母表》规定了26个拼音字母的排列顺字母名称和书写体式。

五、拼读能力

把声母和韵母快速连读,拼合成一个音节,就是拼音。

拼读的方法主要有两拼法和三拼法两种。

1、两拼法。

就是把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快速连读,拼合成音节。

例如:

b-a-bap-o-po

2三拼法。

由声母、介母(三拼音节中的i,u,ü)和韵母组成的音节要用三拼法拼读。

例如:

x-i-à-xiazh-u-zhuān

六、声调

四声的读法是: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声调符号要标在音节的韵母上。

音节标调口诀

a母出现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后面,单个韵母不必说;i上标调去掉点,轻声不标就空着,j、q、x真淘气,见ü两点就挖去。

七、轻声

八、变调

九、音变

一十、拼写方法及规则

一十一、隔音符号

一十二、儿化韵

一十三、停顿

1、语法停顿。

2、句中停顿。

十四、重音

1、语法重音。

2、逻辑重音。

 

小结

通过复习同学们都掌握了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单韵母:

aoeiuü

复韵母:

aieiuiaoouuiieüeer

前鼻韵母:

aneninunün

后鼻韵母:

angengingong

作业

布置

1、写出所有的韵母。

2、写出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二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的汉字能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理解、运用。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汉字。

3、能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会纠正错别字。

4、根据读写需要,熟练运用三种查字法查阅字典、词典,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会纠正错别字。

教学难点

1、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的汉字能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理解、运用。

2、根据读写需要,熟练运用三种查字法查阅字典、词典,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学方法

点拨、指导做题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教学

过程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

只有弄清了一个汉字的音、形、义结合。

,才算认识这个汉子。

1、读音。

2、认形。

3、辩义。

例如:

下列哪一组正确描述了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B)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

C甲骨文—金文—行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二、造字法

造字法是汉字的造字方法。

它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方法。

例如:

左形右声:

材;左声右形:

飘;上形下声:

骂;内形外声:

闻;内声外形:

围。

三、笔画笔顺结构

1、基本笔画:

“横、竖、撇、点、折“五种。

2、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3、间架结构:

独体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有结构、半包围架构、全包围结构和品字形结构。

四、偏旁部首

汉字按组合形式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字典中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称为“×”部,把“相同的那个偏旁”放在全部的开头,称为“部首”。

例如照样子给下面的子加部首构成新字,再组词。

乔—桥(桥梁)

五、多音字。

六、同音字。

七、形近字。

八、多义字。

九、形声字。

十、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3、数笔画查字法。

十一、纠正错别字。

例如;在错别字下面加点,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忙茫茫大海中,一座座岛屿星罗旗布。

()

 

小结

通过复习讲解题型,巩固复习知识点。

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板书

设计

相关例题、练习题

作业

布置

练习题另抄。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三词语

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中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会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

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3、掌握积累词语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中养成摘录、归类词语的好习惯。

4、注意从课内外阅读中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谚语及歇后语,并在书面和口语交际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

1、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中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会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

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会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

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引导,举例,练习。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教学

过程

一、近义词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叫近义词。

近义词在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辨析。

1、从词义范围的大小去辨析。

如:

“辽阔”和“宽阔”。

2、从词义的感情色彩去辨析。

如;“顽强“和“顽固”。

3、从词义的轻重去辨析。

如:

“爱惜”和“珍惜”。

4、从词义的搭配去辨析。

如:

“担任”和“担当”。

5、从适用对象不同去辨析。

如:

“爱戴”和“爱护”。

二、反义词

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找反义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意义范围相同的词里去找。

2、在相同的词类中去找。

3、在字数相等的词里去找。

4、在结构相同的词里去找。

如:

‘冷冷清清’应配上“热热闹闹”。

三、多义词

一个词具有两个以上相关意义的词叫一词多义。

例如:

这次考试一共五个问题。

();

这部手机怎么又出问题了?

()。

四、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

1、查字(词)典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3、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五、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按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例如:

褒义词:

朴素;贬义词:

武断;中性词:

知识。

六、词语归类

七、关联词语

八、词语积累

九、成语理解成语归类

十、成语积累

十一、谚语

十二、歇后语

小结

通过做练习,学生掌握了有关词语的是知识点。

板书

设计

相关例题

作业

布置

给学生布置有关词语训练的练习题。

教学

后记

]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四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四种类型及一般特点。

2、能读懂句子、理解句子,能按要求写句子并注意句子完整。

3、理解复句时,要分清复句前后分句的关系。

4、能够抓住句子主要成分缩写句子。

并能将句子扩写,使语句表达更具体。

5、能够完成“把”字句、“被字句”、肯定句、否定句、直述句与转述句的句型转换。

6、能够找出病句的毛病,并能修改病句。

教学重点

1、能够抓住句子主要成分缩写句子。

并能将句子扩写,使语句表达更具体。

2、能够完成“把”字句、“被字句”、肯定句、否定句、直述句与转述句的句型转换。

教学难点

理解复句时,要分清复句前后分句的关系。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做练习。

教学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教学

过程

组句句子类型

常见的四种类型句子:

1、陈述句:

陈述说明一件事的句子。

2、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3、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

4、感叹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一、扩句

扩句就是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也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上增添附加成分,对原句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

扩句不能改变句子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

二、缩句缩句就是把句子中修饰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

例如:

(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艰难地)走过(泥泞的)小路。

即:

老大娘走过小路。

三、造句

用词造句是一项语言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

例如;用关怀、温和分别造句。

a句子改写

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2、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转换。

3、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的转换。

4、直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

5、陈述句与感叹句的转换。

例如:

凶狠的大灰狼吃掉一只小鸡。

(1)变成把字句;

(2)变成被字句;(3)变成反问句;(4)变成防双重否定句。

七、理解句子含义

例: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了。

八、修改病句

九、排列句子

例:

乱句排序,把序号重新排列。

A.可是一个比我还小的女孩子从我身边不停地往上爬。

B.我终于爬到了山顶。

C.我鼓足了劲儿,开始往上爬。

D.我站在山上往下望,整齐的公路。

成片的楼房,茂盛的树林,尽收眼底。

E.清晨。

我来到公园爬山。

F.快到山顶了,我没劲了,我想休息一会儿。

重新排理顺序:

---------

小结

通过复习、做练习,同学们掌握了有关句子方面的知识,巩固了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

板书

设计

例题

作业

布置

有关句子的练习题。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五修辞

教学目标

a)对常用的七种修辞方手法进行判断和辨析。

b)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对常用的七种修辞方手法进行判断和辨析。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学方法

讲解、指导学生做练习。

教学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预习

七种修辞手法。

教学

过程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比抽象的、深奥的,人们见得少事物,这种修辞叫比喻。

例如: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1)每一朵花都像一团燃烧得正旺的火焰。

()

(2)显微镜是医生的眼睛。

()

(3)清晨,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让事物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或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读读下面的句子,判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三、排比

排比就是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言一致的几个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例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四、夸张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

如:

汶川地震使整个中国都摇晃起来。

五、对偶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想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表达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意思。

如: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设问

设问句就是作者为了把事物说清楚,把观点阐述明白,故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再自己回答问题的句式。

如:

什么是我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七、反问

反问句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意思的表达而故意发问,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问而不答,但答案就在其中,要读者体会。

如:

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

练习题:

读句子,体会它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我为什么不去呢?

(2)难道我可以去吗?

 

小结

同学们做练习题做得很好,说明把这节课复习的知识掌握了,并且能活学活用。

板书

设计

相关的练习题

作业

布置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a)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b)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c)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六标点符号

教学

目标

1、认识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会正确说写它们的名称。

2、能给句子加标点,会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

3、能在习作中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体会顿号与逗号。

分号与句号,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的一般用法。

5、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会正确说写它们的名称。

2、能在习作中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2、能在习作中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学方法

点拨,做练习题。

教学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教学

过程

a)点好的用法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常用的点号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其作用在于点断,主要来表示说话的停顿和语气。

点好的用法分为句末和居中点号两大类,简要介绍如下: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如:

凤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2、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

3、分号

用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4、冒号

用于小结上文;用于提示下文。

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种。

(1)句号用于陈述句句末。

(2)问好用在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后。

(3)感叹号用在句末。

b)标号的用法

常用的标号包括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括号,其作用在于表明,有的也可以表示语气。

标号书写必须规范正确。

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每三点占一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两部分各占一格,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两截放在行末尾和行开头。

下面介绍标号的用法:

1、引号

(1)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

(2)表示引用的部分。

(3)表示讽、否定或反语。

(4)表示强调。

2、省略号

(1)表示省略。

(2)表示语意断断续续。

3、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意思转折。

(3)表示意思递进。

(4)表示声音的延长或说话中断。

4、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影片等的名称。

6、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小结

强调点号和标号的用法。

板书

设计

点号和标号的用法

作业

布置

做有关标点符号的练习题。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下册)

课题

专题七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