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18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docx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含答案复习题型突破三科普阅读理解练习

题型突破(三) 科普阅读理解

             

科普阅读理解题与《中考说明》的要求中“更加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生产流程中的反应机理”相吻合。

该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回答问题,设置的问题主要有物质性质的考查、化合价、信息方程式、依据图表信息分析数据、结合已知信息归纳推理的开放性的问题等。

做好科普阅读理解题的关键

1.采取先泛读,定大意,再细读,找答案的方法。

2.泛读时文章的主角物质出现时要圈出,并标出其化学式。

3.在圈出物质前后的话语中仔细寻找答案,一般介绍物质都是按照先性质后用途的顺序介绍。

4.涉及有图表等的科普文章,图表中的信息一定是作答的关键,要求仔细分析数据关系,获取关键信息。

1.[2017·朝阳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

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

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

蔬菜4mg/kg,肉类3mg/kg。

疑问二:

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1~5分钟后,就已经分解。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当摄入维生素C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

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6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

实验人员分别取1小时后、6小时后、20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

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图T3-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20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

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

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蔬菜。

如果你体重50kg,即使一次性吃2.5kg蔬菜也是安全的。

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图T3-1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测定汤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获取汤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硝酸盐产生致癌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2.[2017·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酒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品。

关于白酒,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介绍一些有关白酒的知识。

一般用含有淀粉的原料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

我国的白酒生产中,传统的固态发酵法的制作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

原料粉碎——配料(原料混合)——蒸煮糊化——冷却——拌醅——入窖发酵——蒸酒(蒸馏)。

白酒的香气来源于三方面。

首先是原材料中带入,像高粱就可分解为丁香酸,进而增加白酒的芳香;其次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物;还有就是在发酵、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

某白酒每100毫升中乙醇含量为40毫升,这种酒的度数就是40°。

液体体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规定在温度为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mL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粮食酿造的白酒中含有醛类物质,而由乙醇(或甲醇)勾兑的假酒不含醛类物质。

因此,可以通过对醛类物质的检测来鉴别真假白酒。

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

在3支洁净试管中,先分别加入5mL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将真酒替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40%NaOH溶液体积/mL

1.0

2.0

3.0

真酒

浅黄

假酒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原料粉碎B.配料C.入窖发酵D.蒸酒

(2)下列有关白酒香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丁香酸有芳香味

B.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特殊香气的物质

C.长期放置的白酒香气会逐渐变淡

(3)某酒瓶上标注的白酒为38°,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真假白酒的实验方法是取5mL不同的白酒,加入________mL40%的NaOH溶液,加热,观察显色情况,若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真酒。

3.[2017·丰台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冬季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取暖贴保暖,它可以防止肌肉因过冷而引起的紧张,防止手部冻伤,缓解腰痛、腿痛、肩痛和其他生理病痛。

在70年代,人们基于化学知识发明了取暖贴。

不用火、电、水或其他能源,撕开外袋即可发热,可保持8~18小时左右(平均温度52℃)。

因为不使用火,小孩和老人都可安全使用。

取暖贴的反应原理为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因为产品中的物质在使用前不能接触空气,所以袋子材质要很特别,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组成。

原料层包含铁粉、蛭石、活性炭、氯化钠、水等,无毒、无副作用;无纺布袋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它还得有一个常规不透气的外袋——明胶层。

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铁粉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分解为氧化铁,该过程放出热量。

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

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还有可能烫伤皮肤。

如果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

为了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产品使用了矿物材料蛭石来保温。

图T3-2是两种取暖贴的发热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图T3-2

使用取暖贴还需要注意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同时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能使用,避免在同一位置长时间使用,并注意皮肤状况,如有异常立即取下。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任意写出取暖贴原料层中两种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料层中蛭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取暖贴”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

(4)下列关于取暖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总反应为:

2Fe+3H2O===2Fe(OH)3

B.使用取暖贴不能直接接触皮肤

C.根据图像判断可知,A取暖贴的保温效果好于B

D.取暖贴在使用前必须密封保存

(5)请对取暖贴剩余物的处理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铁锅炒菜能补铁”在民间流传已久,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此进行了实验和调查。

实验过程:

将西红柿切碎,分成两等份,分别用铁锅和铝合金锅进行清炒;清炒5分钟,将炒好的西红柿分别放入两个碗中,做好标记;对其铁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用铝合金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1.5mg/kg,用铁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23.5mg/kg,约是铝合金锅的15倍。

可见,使用铁锅烹调确实能增加人体铁的摄入量,但是摄入的铁,又有多少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呢?

食物中的铁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而除此之外的食物中的铁都被称为非血红素铁。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利用率高,不受其他食物中抑制因素的影响。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鸡蛋也属于动物性食品,但是鸡蛋中的铁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结合对铁的吸收具有干扰作用,所以鸡蛋中的铁吸收率仅有3%,不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需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其吸收常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如粮食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以下是几种饮品对铁元素吸收率的影响数值:

饮料

咖啡

橙汁

铁元素吸收率

降低62%

降低35%

增加85%

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都受体内储存铁量的影响,如果体内铁的储存量充足,铁的吸收率就低,如果缺铁的时候,铁的吸收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食物匮乏年代,即使用铁锅烹饪,还是会缺铁。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动物性食品的供给,保证了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摄入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使我国居民贫血率大大下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铁,易患_______________。

(2)测定铁锅炒菜是否增加铁含量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出售生铁壶的卖家声称“生铁壶用来煮茶煮水两相宜,可以有效汲取人体所需二价铁”,请结合上表内容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的吸收率除了与铁的类型有关,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答出一条即可)。

(5)下列关于补铁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铁锅炒菜能增加铁的含量

B.能被人体吸收的是二价铁

C.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D.所有动物性食品都具有良好的补铁效果

5.[2017·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

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

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

SO2与食品工业

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

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储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

食品

蜜饯

葡萄酒

食糖

水果干

巧克力

果蔬汁

最大残

留量

0.35

g/kg

0.25

g/L

0.1

g/kg

0.1

g/kg

0.1

g/kg

0.05

g/kg

SO2与硫酸工业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

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图T3-3

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

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

SO2与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

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例如,对燃煤进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的措施,例如,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家标准,食糖中的SO2的最大残留量为________g/kg。

(2)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中,涉及的含硫物质有S和______________、H2SO4。

(4)硫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SO2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

B.对燃煤进行脱硫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

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6.[2017·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李强、汪印等,原文有删改)。

多孔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生产一直以煤、竹子、木材等宝贵资源为原料。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以清洁廉价的资源作为原料(如白酒糟),制备多孔活性炭。

白酒糟是酿酒过程的副产物,富含纤维素[(C6H10O5)n]。

以白酒糟为原料生产多孔活性炭的过程主要包括干燥、炭化、活化三步。

炭化过程是将干燥的白酒糟在充满氮气的环境中,加热至650℃,将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炭质原料(主要成分为单质碳)。

活化过程是以水蒸气或CO2为活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在炭质原料内部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形成孔隙结构,制备多孔活性炭。

以CO2为活化剂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C+CO2===2CO。

也有研究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所得多孔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与水蒸气、CO2用量的关系分别如图T3-4中甲、乙所示。

图T3-4

尽管以白酒糟为原料,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的技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解决,但已有研究为富含纤维素工业残渣的利用提供了可能途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以白酒糟为原料制备多孔活性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炭化过程中,需将干燥的白酒糟置于氮气环境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蒸气与炭质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白酒糟富含纤维素

B.多孔活性炭可用于净水

C.水蒸气用量越多,制得的多孔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越好

(5)由图甲、图乙数据可知,为了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应选用的活化剂是_____________(填“水蒸气”或“CO2”)。

7.[2017·西城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白玉敏、唐楠楠等,原文有删改)。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风味独特、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大豆蛋白制品。

制作过程的操作如下:

图T3-5

“点浆”是制作豆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凝固剂能使豆浆变成豆腐呢?

这是因为豆浆中的蛋白质微粒能吸附带同种电荷的离子,使蛋白质微粒之间相互排斥,聚不到一块儿,凝固剂可“消除”所带电荷,使蛋白质微粒凝聚。

常用的凝固剂有盐卤、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

用盐卤(主要成分氯化镁)作凝固剂的豆腐风味独特,弹性好,但制作较难,产量低。

用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作凝固剂的豆腐,产量较盐卤豆腐高,但豆腐中含未溶解的石膏小颗粒,使豆腐有涩味。

用葡萄糖酸内酯(C6H10O6)作凝固剂的豆腐称为内酯豆腐,这种豆腐品质较好,保存时间长,但质地偏软,不适合煎炒。

与传统盐卤豆腐和石膏豆腐相比,内酯豆腐可更好地保留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可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和老年性痴呆症。

人们为了提高大豆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不断优化传统的生产工艺。

近年来,研究人员研制了“全营养豆腐”制作的新工艺。

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出品率、蛋白质利用率等都是评价豆腐生产工艺的重要指标。

其中出品率是指豆腐的质量与原料大豆质量的百分比。

蛋白质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

蛋白质利用率=

×出品率×100%。

研究人员以东北大豆为原料,通过大量实验寻找“全营养豆腐”最佳生产条件。

图T3-6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全营养豆腐”的出品率与蛋白质含量随“点浆”温度的变化关系。

下表是在最佳生产条件下,“全营养豆腐”和普通豆腐的品质对比。

图T3-6

指标测定/%

普通豆腐

全营养豆腐

出品率

202

422

蛋白质含量

6.52

6.41

蛋白质利用率

36.35

74.66

水分

86

86

脂肪

2.593

2.927

粗纤维

0.21

0.63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制作过程中,利用过滤原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图T3-6,可得出“全营养豆腐”的最佳“点浆”温度为8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表中数据,结合蛋白质利用率的计算公式,说明“全营养豆腐”制作工艺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豆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豆腐是人们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之一

B.内酯豆腐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高于盐卤豆腐

C.“全营养豆腐”比普通豆腐粗纤维含量高

D.为营养均衡,食用豆腐时尽量搭配蔬菜

8.[2017·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图T3-7

红肉是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肌肉。

因为所含肌红蛋白较多,所以肉质鲜红。

红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红肉脂肪中含有的ω-3脂肪酸与人体内饱和脂肪酸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

研究表明,饮食中适量摄入红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当然,关于红肉的致病风险也有许多研究。

有研究者对食用红肉及其加工品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

发生相应疾病的风险范围如图T3-8所示。

图T3-8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对红肉和加工红肉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致癌可能性较高。

还有研究者认为红肉的加工方式会导致致癌风险的增高。

加工红肉指经腌制、烟熏或其他工艺处理后的红肉类食品,如香肠,熏制火腿等。

在红肉加工过程中,会形成亚硝酸复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

其中,由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芘(C20H12)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红肉加工工艺和苯并芘含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样品名称

苯并芘含

量(μg/kg)

熏制温

度(℃)

熏制时

间(小时)

香肠

0.5

67

3

香肠

1.1

77

3

熏制火腿

0.5

65

14

熏制火腿

1.3~1.5

35

500

虽然加工红肉中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但红肉中还有大量的保护因子(如叶酸、维生素A、硒等),因此,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合理均衡膳食,维持人体的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红肉肉质鲜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肉中包含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

(3)推测熏制红肉所用木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4)从表中数据推测,影响加工红肉中苯并芘含量的因素可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食用红肉

B.加工红肉中的亚硝酸复合物是致癌物质

C.苯并芘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5∶3

D.食用等量的红肉加工品,比食用红肉引发心脏病风险更低

9.[2017·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虞建中、倪德勋、孙相举等,原文有删改)。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主要成分为糖、色素、甜味剂、酸味剂、香料及碳酸水(即充入二氧化碳气的水)等。

生产碳酸饮料常用的工艺有两种:

一种是配好调味糖浆后,将其灌入包装容器,再灌装碳酸水,称现调式,该工艺设备简单便于清洗,但不易控制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另一种是将调味糖浆和碳酸水定量混合后,再灌入包装容器中,称预调式,该工艺中糖和碳酸水的比例准确,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容易控制。

两种工艺中用到的二氧化碳,是以工业生产中得到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经过冷凝、分离、提纯等,最后得到食品级二氧化碳,再制作碳酸饮料。

目前,国内的碳酸饮料大多数采用PET(中文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灌装。

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饮料瓶中的二氧化碳会逐步泄漏出来,使得产品含气量不足,影响饮料口感。

生产企业普遍把碳酸饮料从罐装结束到二氧化碳泄漏到一定程度的时间称为碳酸饮料的保存期。

图T3-9是以相同容积、不同壁厚的PET瓶灌装碳酸饮料为研究对象,充入4倍体积(20℃时体积倍数)的二氧化碳密封,置于40℃、23℃环境下储存,二氧化碳总泄漏量的测定结果。

图T3-9

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使消化系统受到破坏。

大量糖分有损脏器健康,容易引起肥胖和龋齿。

碳酸饮料大部分都含有磷酸,大量饮用会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导致骨骼以及牙齿严重发育不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被称为“碳酸饮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为确保碳酸饮料中气体的含量充足,应选用的工艺是________。

(3)由曲线图可以得出,影响二氧化碳总泄漏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护牙齿,青少年要少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中影响牙齿健康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碳酸饮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饮料中二氧化碳能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

B.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来源于空气

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瓶壁越厚碳酸饮料保存期越长

10.[2017·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防晒霜分为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

物理防晒霜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其作用是阻隔紫外线。

这种防晒霜比较油,厚重不清爽,对油性皮肤不适用。

化学防晒霜可以吸收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

其优势是轻薄不油腻,但是一般在涂抹后20分钟左右才会发挥效果,且防晒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逐渐分解,防晒效果会慢慢下降,直至失效。

失效后,渗入皮肤的紫外线吸收剂,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导致皮肤氧化。

因此,专家建议每2个小时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