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250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docx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

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USB规格设计上面说的那些只是很表面的东西,接下来的就是技术知识深一点的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喔。

USB规格的规范化建立USB规格的厂商们,共同设立了一个称为"USB应用者论坛(USBImplementersForumInc,USB-IF)"的非营利组织。

USB-IF是一个技术支持组织,也是接受各界对USB研发与应用建议的论坛。

这个论坛促进了高品质并具兼容性USB设备的研发,以及通过规格测试的产品的推广。

符合USB1.1规范的标志符合USB2.0规范的标志和其它业界规格(像是IEEE1394、DTS、WiFi、Dolby或是DVD等)一样,USB1.0和USB2.0都有正式的标示。

厂商将这些标示印在产品与包装上,以代表他们的产品是遵照这些规格设计的。

这些标示确保了兼容性,并且代表产品经过测试。

产品上高速USB2.0规格的标示,代表它能够与其它同样有高速USB2.0规格标示的外设一起正常使用。

如果一项产品没有这项标示,却还是声称具有兼容性,那就不能保证能和其它USB2.0一起使用了。

为了顾及到兼容性,建议您只购买通过认证的USB设备。

一家厂商的产品要能够标上高速USB2.0规格的标示,那得先成为USB-IF的付费会员(年费2500美元),而且该产品也需要通过由USB-IF所制定的全速与低速测试程序才行。

测试的目的,是要来检验在全速与低速模式下,这些准备出货的产品的USB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作。

详细的测试步骤分成三大项,每一大项的产品都需要分别通过属于该大项的测试步骤.

接口卡、主板和计算机系统o电源提供测试(PowerProvidertesting)o传出信号品质(DownstreamSignalQuality)o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全速与低速集线器(不含高速支持)o电源提供测试(PowerProvidertesting)o传出信号品质(DownstreamSignalQuality)o回传信号品质(UpstreamSignalQuality)o设备架构测试(DeviceFrameworkTesting)o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o平均电流消费(AverageCurrentConsumption)"全速与低速外设o回传信号品质(UpstreamSignalQuality)o设备架构测试(DeviceFrameworkTesting)o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o平均电流消费(AverageCurrentConsumption)在设计USB2.0这样高速的设备时,设计者尤其要注意到设备封装(DevicePackaging)、电路板设计(BoardLayout)、机身接地(ChassisGrounding)、布线设计(TraceLayout),防治电磁干扰(EMIRemediation)、以及资料信号衰减噪声(DataSignalAttenuation/Jitter)等问题。

USBC&C基本要求USBC&C相关特性要求规定于USB规格第6章,包括电气、机械与环境三部份,完整测试分成8群组(group),详细测试项目如表1所示。

USB连接器目前公告的有A-type、B-type、Mini-B三种;线缆组有可分离式(Detachable)与固定式(Captivecable),高速/全速可分离式线缆组只有AtoB、AtoMinI-B、AtoOpen三种连接型态,低速线缆组基本上不承认可分离式。

使用之线缆(Rawcable)基本上要UL2725或CM或同级以上认证。

USBC&C如何认证?

USB-IF中设有"符合性委员会(Compliancecommittee)"主导产品认证事务,经认定符合USB规格的产品会登录于USB网站中会员区的"合格整合者名单(ApprovedIntegratorsList,AIL)",合格厂商才会被授权使用USBLOGO,其中AIL是证明产品合格唯一合法管道。

符合性认证分装备(device)与连接器/线缆组(C&C)两部份,前者可透过核可独立实验室或插拔大会进行认证测试,后者则必须透过核可独立实验室进行认证测试。

USBC&C认证理论上采用自愿性质,但由于USB2.0强调高速传输,为避免数据传输环境,因连接器、线缆组品质无法配合,造成系统无法顺畅运作,USB-IF于2.0版起实施新的认证程序。

由于装备制造厂被要求使用合格C&C才能通过装备认证,而C&C制造、销售厂唯有透过核可实验室测试合格、出具报告,才能取得TID并登录于AIL;唯有取得TID者才被授权使用USB2.0(高速USB)LOGO。

ETC目前是USB认可三家C&C测试实验室之一、也是美国本土外唯一一家;以下简单说明透过ETC测试认证之程序(不同实验室可能有差异)及流程。

1.厂商基本要求-认证仅针对USB-IF会员>>送认证的企业必须是USBIF的会员:

USB网站(http:

//www.usb.org)下载表格、填妥数据连同费用(2500/year)寄USB-IF秘书处、完成注册取得VID。

2.委托USB-IF认可实验室进行测试USB网站有合格实验室数据>>检送样品及相关设计图面>>填写Checklist>>办理委托---填工服委托单、签署USB-IF要求之协议书、缴费3.进行测试---实验室须依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任何失败会接获ETC通知,要求变更改善4.测试完成>>ETC通知测试完成,相关文件确认及缴费(尾款)>>ETC在网站上登录公司名称、产品类别名称和型号,得到TID号码>>ETC整理并出具两份测试报告,一份寄交委托者、一份连同测试样品以快递寄交USB-IF5.认证通过>>由USB-IF审查测试报告,产品登录于AIL。

>>USB-IF通知厂商,并寄空白USB高速LOGO使用协议书(厂商签署后正式取得LOGO使用授权)USB-IF为确保产品之品质及合法厂商之权益,除每周电话会议检讨各项问题、定期召集实验室面对面会议,亦加强进行市购抽测、样品抽测,定期对实验室稽核、举办实验室比对,也对非法使用LOGO厂商采取法律行动。

测试流程图USB1.0/1.1/1.2规格列表速度高速12Mb/s;低速1.5Mb/s支持设备127个连线长度不超过5米电压定额3.3V-5v(500mA)芯片组支持IntelVX/HX/TX及以后;SIS5595及以后;AliM1431;ViaMVP3系统支持Win95OSR2、MACOS/8、Linux3.0、BeOS

目前普遍流行的USB规范是USB1.1,USB1.1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

理论上可以支持127个设备,通过USBHUB(即USB扩展器)连接多个周边设备,连接线缆的最大长度为5米,这对于一般设备还够用。

说到USB1.1标准接口传输速率,我得多说几句。

许多人都将"12MBPS"误解为12兆/秒。

其实,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12Mbps"应为"12Mbits/S"(12兆比特/秒),它等同于"1.5Mbytes/S"(1.5兆/秒),怎么样,看到差别了吧。

这要从bit和byte说起:

bit和byte都是数据量度单位,bit=比特,byte=字节,1byte=8bits,即两者换算是8:

1的关系。

通常约定用小写"b"表示"bit",而用大写"B"表示"byte"。

Mbps=megabitspersecond(兆比特/秒)是速率单位,MB=megabytes(兆字节)是量单位,8Mbps(兆位/秒)=1MB/S(兆字节/秒)。

现在明白了吧,可别被JS所宣传的12兆"高速"给蒙了。

虽说1.5MB/S对大多数的USB设备来说足够用了,不过你要是用USB硬盘拷贝10GB的数据,至少要用111分钟,而且这只是理论值。

实际中USB接口的速率大都低于1.0MB/S,对于一般的USB设备(如USB键盘)够用,但是拷贝10GB的数据至少要用167分钟。

并且在这期间,你的CPU和硬盘也是分身乏术不能再忙别的啦(要是你此时进行别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将会更多),你只有干等。

这虽然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也暴露了USB接口的传输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迫切需要。

现在好了,新发布的USB2.0标准正中我等下怀。

USB的结构USB规范中将USB分为五个部分:

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程序、USB芯片驱动程序、USB设备以及针对不同USB设备的客户驱动程序。

USB的主要结构大都是树状拓扑结构。

它最多可以分为五层,第一层是我们的电脑,第二层可以连接外设或HUB,HUB的中文名称为集线器,与以太网上用的集线器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用作数据的集散处理和外设的分接装置。

一个HUB可以多接几个外设,还可以串联HUB,但向下串联不能超过三层。

此外,USB标准还规定,所有装置的连线不得超过5米,这样也就意味着所有外设向外的长度不能超过20米。

USB的传输速度如何USB既然是用来接键盘、摇杆、鼠标之类的周边外设接口,那速度自然也不是很快,依据USB的规格文件所言,区分成低速、中速、高速等三种传输等级。

低速主要就是针对这些鼠标、键盘而来的,这些称为"InteractiveDevice",中文暂且称做"交互式设备"吧。

USB指的低速为10-100kbps。

中速是针对音效(Audio)、电话(Phone)、压缩视频(CompressedVideo)等用途的传输而设,速度范围为500k-10Mbps。

至于高速就是指视频(Video)、磁盘(Disk)等用途,速度为25-500Mbps。

目前v1.0、v1.1版的USB,是针对中速与低速应用所制订,最高传输上限为12Mbps,低速通道则为1.5Mbps,高速部分目前尚未有明确规格。

USB总线最多可支持127个USB外设连接到计算机系统。

USB的拓扑是树形结构,有1个USB根集线器(roothub),下面还可有若干集线器。

1个集线器下面可接若干USB接口。

USB线缆包括4条线:

Vbus(USB电源)、D+(数据)、D-(数据)和Gnd(USB地)。

线缆最大长度不超过5m。

USB1.1的传输速率最高为12Mb/s(低速外设的标准速率为1.5Mb/s,高速外设的标准速率为12Mb/s)。

图1典型USB功能器件结构框图图2高速外设的USB线缆与电阻的连接图图1是典型的USB功能器件结构框图,图2是高速外设的USB线缆与电阻的连接图。

图2中:

FS为全速(高速);LS为低速;R1=15kΩ,R2=15kΩ。

USB外设可以采用计算机里的电源(+5V,500mA),也可外接USB电源。

在所有的USB信道之间动态地分配带宽是USB总线的特征之一,这大大地提高了USB带宽的利用率。

当一台USB外设长时间(3ms以上)不使用时,就处于挂起状态,这时只消耗0.5mA电流。

按USB1.0/1.1标准,USB的标准脉冲时钟频率为12MHz,而其总线时脉冲时钟为1ms(1kHz),即每隔1ms,USB器件应为USB线缆产生1个时钟脉冲序列。

这个脉冲系列称为帧开始数据包(SOF)。

高速外设长度为每帧12000bit(位),而低速外设长度只有每帧1500bit。

1个USB数据包可包含0~1023字节数据。

每个数据包的传送都以1个同步字段开始。

图3USB的Hub(集线器)结构USB的主要传输方式有几种?

USB的传输类型共有四种,分别是控制型传输(ControlTransfer)、中断型传输(InterruptTransfer)、巨量型传输(BulkTransfer)以及实时型传输(IsochronousTransfer)。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慢速装置仅支持控制型传输与中断型传输而已。

以下将分别简述各个传输的特性。

控制型传输属于双向传输,用来支持介于主机与装置之间的配置,命令或状态的通讯。

控制型传输包含了三种的控制传输型态:

控制读取、控制写入以及无数据控制。

其中,又可再分为2~3个阶段:

设定阶段、数据阶段(无数据控制没有此阶段)以及状态阶段。

在数据阶段中,数据传输(IN/OUT执照封包)是以设定阶段中所订定的为方向作数据传输,而在状态阶段中,装置将传回一个交握封包给主机。

而每一个USB装置需要将端点0作为控制传输的端点,每当装置第一次连接到主机时,控制型传输就可用来交换讯息,设定装置的地址或是读取装置的描述元与要求,由于控制型传输非常的重要,所以USB必须确保传输的过程没有发生任何的错误。

这个侦错的过程可以使用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检核)的错误检查方式,如果这个错误无法恢复的话,只好再重新传送一次。

中断型传输

由于USB不支持硬件的中断,所以必须靠PC主机以周期性地方式加以轮询,以便知悉是否有装置需要传送数据给PC。

由此也可知道,中断型传输仅是一种「轮询」的过程,而非过去我们所认知的「中断」功能。

而轮询的周期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太低的话,数据可能会流失掉,但反之太高的话,则又会占去太多的总线的频宽。

对于全速装置(12Mbps)而言,端点可以订定1ms至255ms之间的轮询间隔。

因此,换算可得全速装置的最快轮询速度为1KHz。

另外对于低速的装置而言,仅能订定10ms至255ms的轮询间隔,如果因为错误而发生传送失败的话,可以在下一个轮询的期间重新再传送一次,而应用这类型传输的有键盘,摇杆或鼠标等称之为人机接口装置(HID)。

其中,键盘是一个很好的应用例,当按键被按下后,可以经由PC主机的轮询将小量的数据传回给主机,进而了解到那个按键刚被按下。

巨量型传输属于单向或双向的传输,顾名思意,这类型的传输是用来传送大量的数据。

虽然这些大量的数据须准确地传输,但是并无传输速度上的限制(即没有固定传输的速率)。

这是因为这类型的传输是针对未使用到的USB频宽提出要求的,而根据所有可以使用到的频宽为基准,不断地调整本身的传输速率。

如果因为某些错误而发生传送失败的话,就重新再传一次,应用这类型的传输装置有:

打印机或扫描仪等。

其中,打印机是一个很好的应用例,它须要准确地传送大量的数据,但却无需实时地传送。

实时型传输

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的传输。

此种传输需要维持一定的传输速度,且可以默许错误的发生。

它采用了事先与PC主机协议好的固定频宽,以确保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速度的速率相互吻合。

而应用这类型的传输装置有:

USB麦克风、喇叭或是MPEGI等装置,如此可以确保播放的频率不会被扭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