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946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docx

中国生命教育的专家花径教育创始人林巨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吃喝玩乐来培养孩子的情商

我们的教育在培养金子的利己主义者,都是彬彬有礼,讲话特别到位,但是内心深处金子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有目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你都在培养金子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但凡有一点目标和要求,很有可能把他往金子的利己主义者方向培养。

我本人是毕业于北大心理系的,花径美德是我的教育机构。

目前为止我们遇到最小的孩子0岁,最大的学生76岁,我们说生命全程的教育,为什么我们可以做生命全程的教育,今天前面40分钟,我要跟大家分享,就是因为我个人对这个东西有自己的看法,什么东西呢?

就是人性。

当我认识到人性的规律的时候,我忽然发现0岁的人和100岁的人从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今天我跟大家讲,看似是亲子教育,看似是家庭教育,有悟性的伙伴把它用于夫妻相处,同事相处,用于管理之中同样是适用。

教育不抓住人性这个关键点,你只看这个知识的多寡,学位的高低,包括一个人外在成就的大小,你都很容易疑惑掉。

教育的目标是唤醒大我还是小我?

什么是人性?

第一个就是小我。

什么是小我?

就是自我的一面,自私的一面,安全感。

什么是大我呢?

就是无我的方面,就是美德的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价值感。

现在有一个问题问大家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是冲着满足小我去还是冲着唤醒大我去?

教育的第一目标,刚才讲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做事情,我们老想面面俱到,不可能,我认同的是我做事情的我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那是最重要的。

说到教育也一样。

第一目标是满足这个小小的我,还是去唤醒那个大大的我。

你跟我说两个都要有,两个都要有就是你稀里糊涂的表现。

做事情也是一样的,第一攻略是最重要的。

我们认为教育的第一目标是满足小我的,或者我认为第一目标是唤醒大我的,你心里有一个答案。

你认为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小我的,举手。

八个。

你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唤醒大我的,举手。

这个多一点,这个小一点,1:

3的比例。

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结果。

我在全国各地做访谈,这个举手都是零,这个举手是一大片,我觉得还是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第一目标是满足小我,而不是唤醒大我。

有的伙伴说这个东西要到哪个年龄阶段才可以呢?

其实在我看来,人在30、40岁之前都应该以这个为主。

30、40岁以后慢慢以这个为主。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为什么呢?

我会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各位参考。

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年龄,30、40岁,我们的需要,我想有一个更高的职位,小我还是大我?

小我。

我想换一辆更好的车,小我,我想年终奖得20万,我想换一个别墅,小我还是大我?

小我。

我只是举出一些事实。

现在30、40岁的时候,人生90%以上的需求都是小我。

孩子的需要呢?

我要玩这个玩具,小我还是大我?

小我。

我要吃这个东西,我不想洗澡,我喜欢那个小朋友,我不喜欢这个老师,这个老太太我不喜欢,我喜欢漂亮的阿姨。

这是小我还是大我。

在小孩的世界里比我们更加呈现的是本真的小我的需求。

我们在那里看到了最人性的东西。

花径的教育最重要的两个观念是人性,你脱离人性跟我讲教育,只会造成悲催的事实。

3、4岁的小孩要的是小我,30、40岁要的也是小我,这就是人。

你的家里里面是满足孩子小我多还是满足孩子大我多,你就看你“应该”这个词用得多,还是“可以”这个词用得多。

如果在家庭里用的“应该”多,那你就孩子大我,“可以”就满足小我。

合理的比喻是多少呢?

99%:

1%的比例。

没有人是百分之一百的可以,没有人是百分之一百的应该。

我个人认为99%可以,1%应该就可以了。

教育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很清楚,就是小我的充分的满足,因为我到了30岁还是有这种需求。

小我和大我的背后是对人性的了然。

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的东西过多,美德的东西过多的时候,你不知不觉的把孩子在往这个方向培养,抹煞孩子的个性特征。

在座各位应该是6岁之前的孩子居多,孩子越小的时候,用对了正确的教育,收益越大,反过来,中小学生的家长也放弃了孩子的家庭教育。

第一告诉大家,方法不管用,不是孩子不听话了。

是我们从小的方法一直都是不对的。

所以他一直不管用,但是等到孩子大的时候会发现孩子有反抗精神。

我们只能放弃不对的方法。

第二,到了中小学了,孩子相对成熟一点,并且交给学校了,父母们就省心一点。

我们看到中国很多悲哀的现实,家庭教育在6岁以后嘎然而止,扔给学校了。

我明确的提出个人的见解,对小我的充分的满足乃至是绝对的满足。

花径的人性的需求的层次论,是小我的需求和大的需求。

教育的目标是安全感的满足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感的满足,就是小我的满足,给大家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安全感满足越充分,价值感越能唤醒和显现。

孩子的安全感满足越充分,价值感越能唤醒和呈现。

在30年前当我在苦苦探讨家庭教育最根本规律的时候,忽然悟到了这句话,从此家庭教育在我面前一马平川。

如果你们也悟到这句话并且认同这句话的时候,我告诉大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难得倒你。

我们以前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所谓的娇生惯养,所谓的惯着孩子,真正的娇生惯养是很少很少的。

如果这个孩子是真正被宠爱,他的安全感被充分满足,它的价值感自然会显现出来。

寒门难出贵子,并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问题,还有很大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世家子弟对孩子的个体的满足的安全感,从概率层面,个体那都难说,是远远超过贫家子弟。

反过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安全感够吗?

我们不知道。

我拿我们这一辈的跟我们的父辈比?

哪一代的安全感高?

我们。

我们的父母这一辈跟我们的父母的父母那一辈比,安全感谁高?

我们的父母高。

人类文明就是这样的,一代一代的前进。

正好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安全感递增的阶段,从见过开始逐渐递增的阶段。

安全的,幸福的,充分的满足才是一个人格建立的基础。

什么叫安全感?

如何得知我们的孩子是安全的?

是安全感充足的?

首先我很安全,我不会被伤害。

这就是人性安全最基本的定义。

我很安全,我不会被伤害,关键是哪些东西能够伤害到我,有人捅我一刀,公共汽车爆炸了,差点儿炸死我。

我具体举一个例子,你今天挺高兴上班的,你看见同事打了一个招呼,他阴着脸一声都没有吭,从你身边飘过,这会不会伤害到你?

如果是不会,那你挺厉害的,我没这本事的。

那好,你今天挺高兴的,起了一个大早7点,结果你9点半才赶到,你堵车了,你心里会不会很难受?

堵车是不是一个伤害事故。

你今天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你的车在你旁边摁了一声喇叭,吓了一大跳。

你今天很累的回家,你老公冷冷的看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赶紧做饭吧。

这是不是伤害,你心里想,靠。

今天你老公跟你说,婆婆要来了,我妈要来了,你收拾,收拾。

你收拾了之后,你婆婆一进门一言不发,东看看,西瞅瞅,这不是伤害吗?

伤害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伤害就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创伤组成起来的,我们中国人生活指数幸福指数为什么差,我们跟美国人比,我们也有吃,我们也有穿,我们也有车,也有房,我们也有社会地位,就是刚才我讲的小例子在最不起眼的那些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造成的。

生活中可能有一百件事情可以伤害到我,只是我们选择了忽略、压抑和忘记。

告诉大家,忽略、压抑和忘记,真的表示不存在吗?

这就是我们回到家,看到孩子哭了5分钟就按捺不住暴怒的根本的原因。

因为你已经积压了一天内心的伤害。

我们30、40岁的人每天都被这么多的问题伤害,那么3、4岁的孩子呢?

3、4岁的孩子,吃一顿饭要被唠叨20句,每一句都是一个伤害。

每天要被强迫干多少事情,要被往东往西的指多少事情,每一个都是一个伤害。

教育不是宏大,而是妈妈的一个脸色,奶奶的一群命令,小伙伴的一个推搡。

教育不是买一本书给你念一念,在名校学一个好一点的培训班,那个东西也是教育,我个人看,那是第三流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就在家庭教育当中,那是涉及人格完整的教育。

安全的第二个定义,我很重要,我很独特,这是人性的提升面。

我很重要,我很独特,什么叫重要和独特呢?

领导表扬我了,年度先进员工,这是重要和独特吗?

给我加薪了,给我加了10万,他们只加了5万。

这是不是重要和独特。

被老师表扬了。

到处都有选秀节目,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和展示。

不要想着跟天上的云彩一样遥远,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喝什么,吃喝玩乐就是生命重要性和独特性的最重要的解析。

我们开始进入我们的主题了。

吃喝玩乐,培养孩子的情商。

从吃喝玩乐,培养孩子情商

你今天上午9点的时候,忽然想吃红烧排骨,两个月没吃了,那家窗口有一套红烧排骨卖,你跑过去,红烧排骨,哎呀,今天的排骨没买着,你什么感觉?

你很失落。

你一去别的,你们家有没有?

都没有。

今天中午就会去外面吃一顿红烧排骨,如果有时间的话。

如果没有时间,你就压抑自己,压抑是没有办法,不要以为这是生命应该的状态。

真正的爱在最微妙的地方,吃喝玩乐的爱已经不微妙,但是跟那些上好学校,好幼儿园的宏大的爱来说,它更接近生命的真实。

其实好幼儿园有一个标准,你们经常看那些外在的,楼好大啊,楼好高啊,教室好大啊,玩具好多啊,都被它骗掉,真正好的教育,你要自己用心去学那些好的老师,好的理念。

教育不能替别人,就像吃饭一样,我替不了你。

不要被人忽悠。

安全感不被满足,第一有身体的紧张,第二情绪状态,第三内心深处,“我很重要”的信念。

真正的安全感,物质能够占到30%,还有70%是精神层面。

身体紧张的七大指标,你的孩子喜欢拥抱你吗?

是否经常拥抱你?

你的孩子喜欢和你在一起,爸爸的教育和妈妈的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没有什么不一样。

在我看来人性有什么不一样,爸爸如果喜欢做权威的话,你的孩子不喜欢跟你身体做接触。

爸爸如果是非常理解孩子的话,这个孩子可能喜欢和爸爸在一起。

真正的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哪里?

就是人格的圆满。

爸爸的人格,妈妈的人格,谁更圆满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人格的圆满首先是安全感的圆满。

第三个指标是否经常以轻松和喜悦的心情和状态学习。

你看看周边的那些孩子,尤其是中关村三小,北大附小,我从来不迷信这些东西。

真的,真理不在那些表面的东西里,浮华的那些东西上面。

犯错误,考得不好,可以以自由放松的心情回家吗?

这在中国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孩子可以充满孩童的童真和乐趣和笑声吗?

现在的孩子都不像孩子,太聪明了,太成熟了。

有一次圣诞节前夜,我们的老师说,明天圣诞节,有一个圣诞老人背着大麻袋给大家送礼物,一个小朋友跳出来说,你骗人,哪儿有什么圣诞老人。

是否总是提防着你,偷偷摸摸做事情。

如果孩子的安全感不满足,他到社会上能怎么样?

人为了生存,他只能怎么活?

一种是这种状态活,一种是这样,一种是这样。

你要小心一点,很多孩子要不就这样活,要不就这样活,这样活是什么意思?

逆反了。

那些学校里的差生就是这样活的。

还有的孩子是这样活的。

那些好孩子是这样活的。

还有一帮人是这样活着。

这是人的状态,很爽。

在家可以自由玩耍吗?

那个太难了。

现在小孩子看电视是这样看。

(东张西望)

家庭是一个港湾还是一个不能退房的旅馆?

我们有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怎么爱回家,或者是回到家跟妈妈没两句话就吵起来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有多少孩子,讲孝顺,孔子又讲一句话,“色难”,脸色,给爸妈一个脸色太难。

我们给不了父母好脸色是因为父母从小没给我们好脸色。

你如果不给你的孩子好脸色,你跟我讲,什么是家庭教育,只有两个字,扯淡。

或者三个字,不靠谱。

在我看来这是真正的教育。

难不难啊?

林老师,给他5000块钱找一个好幼儿园,难100倍。

第一流的教育情绪不佳的七大指标,你是否有张阴晴不定的脸,你是否经常把外面的压力和情绪带回家作为礼物送给你的孩子。

你是否很容易陷入不停的唠叨、抱怨或者指责。

你有这些东西,你的人格方面是有残缺的。

你是否一不小心就进入消极状态,你是否经常受孩子表现的左右?

孩子考了99分我们会很高兴,孩子考了69分,我们会暴跳如雷。

孩子考得好,你就笑,考得不好,你就哭,你觉得正常吗?

林老师,这不是很正常吗?

很有意思。

这种正常是源于安全感极度不满足的正常。

如果我们的安全感被满足的话,不会这样反应。

是否懂得知足、感恩和包容?

当你进入产房的那一刹那,你想的是什么?

马上要生孩子了,你想的是什么。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人往往在危机时刻的念头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东西,孩子生下来了,孩子很健康,你很平安,可是我们满足了吗?

可是你开始比了,人家会两首唐诗,我们家一首还不会呢。

人们是家庭教育?

历史、文化等等的东西都要理解,你才能懂人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才能非常坚定的弘扬。

那是不一样的东西。

是否经常感觉很累很疲倦?

信心不足的七大指标,是否喜欢与他人对比?

一个不自信的人经常拿别人的东西和自己比,国家和人都是一样的。

你说怪这个国家吗?

也不能怪,怪这个政府吗?

也不能怪,因为这个政府是谁培养出来的?

我们广大的中国人。

这一切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我们如何改变这个世界,从这一代开展崭新的教育开始,从这一代已经满足物质的基本的安全感开始去满足精神领域的无限的安全感开始。

如何满足精神领域的无限的安全感,吃喝玩乐入手。

是否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弱点,这个都很难的。

看待事物总是偏向不利的一面,是否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我们在老人的身上看到太多的忽视积极的一面了。

一个女士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妈妈,晚上12点,我老公还没回家,打手机也打不通,你说她外面会不会有女人了?

别瞎想了,傻孩子,他可能是出车祸了。

你看我们这一代的父母让我们好好学习,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老公,听领导的话好好干,他都是基于两个字,恐惧。

三个字,不安全感。

这些东西都源于他们的人生都在无穷的彷徨和恐惧中渡过。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必须学新的教育,无分别的爱。

我今天讲家庭教育就在这个地方,我们只是不知道,慢慢来。

喜欢封闭自己,跟他人对立、隔阂还是敞开心怀,是否可以自由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家庭教育初发心在何处?

这21个指标,你和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安全吗?

你和你的父母,你自己,你的爱人,你的孩子安全吗?

如果连安全感都达不到,你又怎能奢望他们的优秀?

你要得到吗?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父母?

我问过很多很多家长这个问题,他们跟我回答,宽松一点,给我自由,多支持一点,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打我,能理解我,能够陪陪我,能多听听我的心思。

孩子们都在跟我们要什么?

安全感。

各位,我要提醒大家,我们现在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3、4岁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小孩时候的那个真正的初发心了。

这个初发心很重要,我们人渐渐迷失掉了,到了30、40岁的人,我们慢慢自以为是,我们这个年龄最容易自以为是,你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我们养国家,我们养政府,我们养家庭,我们养孩子。

所以我们很容易对别人发号施令,很容易俯视别人。

我们今天讲一个问题,林老师,你让我回到50岁的时候回不去了,可是我们有一天会回到75岁,在你35岁的时候,你要的一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你75岁的时候,你要的孩子跟你35岁的时候一样吗?

真正的教育,无论你是5岁还是35岁,还是75岁,要的那个人是一样的。

我们75岁的时候,儿子呀,爸爸想你了,回来一趟吧,爸爸,我也想你了,太忙了,过段时间再说。

这就叫精致的利己主义。

挂掉电话说,儿子,你忙吧,工作不重要,爸爸妈妈很重要,你放心,挺好的,你好好工作。

这个老人为什么这么说话,因为他5岁的时候就没被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对待过。

他35岁的时候认为自己极端重要,75岁的时候又认为自己重要了。

重要不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外在的标准。

不要拿外在的标准培养你的孩子,否则他认为外在的标准是你自己价值的显现,你到75岁的时候,你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很多爸爸妈妈给你打电话,他是心里非常惴惴不安的,他希望想你,但是他特别不敢给你打这个电话。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他的自卑。

我75岁了,我还能有什么用,我还要给孩子打电话麻烦他。

所以老头说,你好好忙工作。

你以为这是父母的美德吗?

没有办法。

那些糟糕的教育毁了一代又一代生活的子女。

对孩子的爱,无条件,没有任何外界的要求,是要他内在建立起一个完美的人格,我是OK,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到了75岁,爸想你了,我还有一个研究项目要做,闭嘴,赶快回来。

爸爸别生气了,我马上回来。

有人说你是不是太霸道了,我要给我的女儿最精妙的爱,最至高无上的爱,从生活的种种细节我都尊重她,理解她,满足她。

我们要我们的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要我们的孩子优秀,我们要远远超过那个孩子。

我们为什么跟5岁、3岁的孩子要安全感,因为我们两岁、三岁的时候,没有从我们的父母那儿充分得到。

为什么现在房价这么高,我们都会拼了老命去买,我们是如此的要那个安全感,我们就这样被不好的政策全部控制住。

不要奴役你的孩子,当你奴役你的孩子的时候,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特别容易被别人奴役。

这个社会的结构首先体现在家庭治理结构上,这个社会不平等,充满了转制,家庭中充满了平等和民主吗?

这个生活完全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不要怪任何人,我们在最实际的生活中,家庭教育,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心态。

如果是这样子,他就是奴役你的孩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他长大了,一定要奴役别人满足自己空虚的残缺的安全感。

家庭教育是什么?

考上常春藤学校就是好的,送到哈佛就是成功的?

生命的残缺或者是圆满是教育真正的灵魂,也是唯一的标准。

可能你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家庭教育,在我看来,人类文明整个历史,整个人类的命运你都要了然,再来看家庭教育这是比较靠谱的。

我们怎么看待孩子?

我们从一个比较大的话题看待孩子的吃喝上。

我们应该提供充分的选择,相信孩子,生理层面要相信孩子,他会选择自己需要的。

心理层面,我要吃一个红烧排骨,也许对身体在这个刹那有点不好,但是人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心理。

很多人在吃各种各样的美食,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你拿和尚来对比,我们吃的远远超过生理的需要,因为80%的吃喝玩乐是心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

孔夫子讲过两个字,“食色性也”,吃和喝是人类的天性,最大的天性。

还有一个是色。

这个吃是人类最大的天性,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你不充分的满足感,身心都会有创伤。

我想吃红烧排骨,这个东西对你不好的,我想吃冰激淋,这个东西对你是不好的。

我想吃巧克力,这个东西对你是不好的。

可是我吃得很舒服,矛盾就来了,这个小孩说,我吃得很舒服,妈妈告诉你,你这样是不好的,你看看什么东西来了,我吃得很舒服,你这样是不好的。

我吃得很舒服,你这样是不好的,我吃得很舒服,你这样是不好的。

纠结来了,冲突来了,你们是不是意识到人性最微妙的地方。

这个形成一个信念,这个信念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我真实的感觉和感受是有问题的,是不值得信任和依赖的。

你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总是自以为是的改变孩子,我真实的感觉感受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是不值得信任的。

我连我真实的感觉和感受都不能信任,那我应该信任什么东西。

一个人的六神无主就此开始。

当你培养一个能被你控制的孩子,能被你奴役的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离开这个家,他也会被那些专家权威,看起来很厉害的那些人所控制。

因为这个人真实的感觉和感受都是不可相信的,他的独立思想根本不会有,因为他所有的独立思想都是有问题的,他怎么去培养,他怎么去听别人的声音。

这会给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我不知道。

我知道大家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的深邃,如此的决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这是什么东西?

自己去想。

我们要以孩子为主,尊重孩子,吃喝玩乐尊重孩子,尽量满足孩子.

冰激凌的故事

小孩子爱吃冰激淋,小的时候你可以糊弄说没有了,第二天忘了。

过了两天妈妈,我吃冰激淋。

到了3岁了,糊弄不了了,妈妈我吃冰激淋了。

一会儿买去,我现在就要,现在就给我去买,你们有没有感受过?

都一样,身经百战,养一个孩子不容易。

到了3岁,就那么一两个礼拜,妈妈,我要吃冰激淋,我一会儿给你去买。

我现在就要,她妈妈没办法就得去买。

我一般不干涉,别人怎么教育孩子都可以,我不干涉,我只做我自己。

为什么?

因为我要尊重我的老婆,我的岳父、岳母,我的爸爸妈妈。

有人问我说,爸爸和我的观念不一样怎么办?

那你好好的爱你爸爸,家庭教育中融洽的氛围很重要。

“老婆,我来接管这些事情可以吗?

”我的家庭地位很低的。

我说我的办法你是知道的。

我要吃冰激淋,爸爸去给你买,好多冰激淋,我就给她看。

那天买了一个黑的,一个白的,一开始买的全是红的。

爸爸,我不爱吃草莓的,我爱吃巧克力的。

小孩子很多满足是心理层面的满足。

当你不给她吃冰激淋的时候,什么东西被挑战了?

安全感,那个提升层面是什么?

我很重要。

我很独特,那个东西被直接挑战了。

所以她要使劲的跟你战争,要来维护我很重要,我很独特。

她是为了自己的重要感,一开始讲安全感,80%到90%的生理需求是跟心理需求挂钩的。

你给她的并不是冰激淋,而是她很重要。

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了和路雪这么大的一个黑色的,我该拿过去给她,爸爸给你买冰激凌了,她在桌子上,沙发垫了这么高,我给她拿了一个杯子,这么大的和路雪里一点点放上,你先吃着,不够再说。

这么点冰激凌都没有吃完,冰箱里的冰激凌都被她的哥哥和她的妈妈吃掉了。

孩子真正的满足并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精神的东西。

吃喝玩乐跟生理的健康息息相关,怎么办?

充分满足。

要相信孩子的善意,我们要说这个孩子搞不定,每个人都想和别人搞好关系。

但是他面对的有两种人,一种是非常理解他的人,另一种总是对他这样子的人。

如果换了是我们,前一种人,我们是不是不用教导都可以和他搞好关系?

如果遇到前一种人,不用教导也会和他搞好关系,那孩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孩子遇到宽容的父母,遇到理解他的父母,他自然会搞好关系,不用教导都可以。

反过来,如果我们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怎么和他搞好关系。

如果我们有力量就会,如果我们没有力量,这个表情是不是给你演绎过。

当你的孩子这样子的时候,可不可以?

当你不讲理的时候,你还要你的孩子跟你搞好关系,你的孩子不理你。

你更愿意哪一种?

如果是这种的话,孩子哭闹5个小时,无理取闹。

你和你老公吵架的时候,你说我老婆无理取闹,难道你真的无理取闹了?

没有一个人会无理取闹。

我们为什么有资格这样说?

只是因为我们对人性把握得很透彻,没有一个人会无理取闹。

当你和你老公吵架的时候,你老公会说你无理取闹,你真的是这样吗?

当你和你婆婆起纠纷的时候,你婆婆说你是恶毒的媳妇,你真的是恶毒吗?

你说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那是因为你不够理解孩子。

百依百顺和八依八顺

什么是满足呢?

满足分两种,一是心理,是内在,一种是物质,是外在。

什么是心理的满足,心理的满足就是安全感的满足,紧张、情绪、信念、欲望、情感等等的充分的满足。

拿紧张来说,什么是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尽量不给孩子一丝的紧张,其次看到孩子的紧张,帮助他抚平身心的紧张。

尽量不带给孩子负面情绪,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爆发,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帮助他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谐共处。

拿信念来说,什么是满足孩子的安全感,不带给孩子负面的心理。

认为孩子哪点不够好的评价,都在给孩子负面的信念。

其次当孩子处于低谷期,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帮助他从人生的低谷和失败中慢慢走出来。

我想,我不用再多说了,此刻我们都会意识到这个充分满足,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心理层面的充分满足就是百依百顺。

自然这是对生命至高的尊重,至高的理解,至高的尊重。

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内在,安全感需求的百依百顺。

源于对生命完整性至高的尊重,至高的理解,至高的信任就是无分别的爱。

内在的满足怎么满足?

百依百顺。

外在层面,包括行为的层面还是百依百顺吗?

对于外在的,差不多八依八顺就可以了。

1000件事情,800件充分满足。

什么是充分满足?

没有商量,没有犹豫,及时满足。

满满满足。

其中100件以幽默和智慧的方式解决。

还剩下100件,其中30件允许商量,允许孩子坚持自己,其中30件允许讲道理,什么叫讲道理呢?

最后允许孩子坚持自己,其中30件允许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忽视一下下事情就过去了,还是最后实践了。

允许拒绝,如果老板请你帮忙一件事,你又做不到,你怎么拒绝?

就按这个态度和方式拒绝孩子就可以了。

外在层面满足有三依三顺就不错了,外在的层面有四依四顺就更了不得了。

现在的娇生惯养三依三顺仅此而已。

到了我这里,不入我的法眼。

我的娇生惯养,我的宠爱远远超过这些。

为什么?

外在层面,孩子的满足有三依三顺就不错了,内在的层面四依四顺,因为作为父母我们的,我们往往得到的是一依一顺或者是二依二顺,甚至是负一依负一顺。

物质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