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400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解析: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且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水污染现象。

答案:

D

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A.河流水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D.咸水湖泊水

解析:

河流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自净能力也强。

答案:

A

3下列情况不易发生水污染的是(  )

A.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很少有径流注入

B.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

C.周边地区传统工业发达

D.流速较快的河流

解析:

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相对比较封闭,受海流的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加上很少有径流注入,更使得水体易发生污染。

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使得水体的流动性较小,也不利于水体的自净。

传统工业一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当然也易造成水体污染。

河流流速越快,自净能力也就越强。

答案:

D

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  )

A.氮、磷等营养元素B.汞、镉等金属元素

C.油类污染物质D.工业冷却水

解析: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氮、磷等。

答案:

A

5关于湖泊沼泽化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沼泽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

B.湖泊沼泽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沼泽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人为现象

D.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

解析:

湖泊沼泽化主要是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但是假如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原因也会造成湖泊的沼泽化。

答案:

D

6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

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

解析: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有很多,如石油开采、石油加工、海上石油运输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污染,其中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会造成海洋或附近海岸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害最为严重。

答案:

D

经过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

据此完成第7~9题。

7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C.海水倒灌

D.地下泉水

8过去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要解决居民用水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

9引水补源,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

B.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C.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

D.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

解析:

第7题,水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第8题,解决河水黑臭问题必须要从污水源头控制,而A项做法过于被动,只治标不治本;B、C两项做法成本太高,目前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和关闭所有化工厂都不现实。

第9题,引水补源一方面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另一方面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同时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但无法加速水中重金属的富集,且富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答案:

7.A 8.D 9.D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右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

危害主要从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的影响两方面分析。

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水质下降会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

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

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石油污染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呼吸和感觉器官堵塞而大量死亡

B.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类,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C.底栖动物会受到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D.石油氧化分解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间接对生物造成危害

解析: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类,说法不准确。

答案:

B

下表是“我国2002年与200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

读表,完成第2~3题。

类别

2002年

2007年

一类海水:

清洁,适于海洋渔业水域

二类海水:

较清洁,适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等

三类海水:

轻度污染,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

四类海水:

中度污染

一类海水

21.3

26.0

二类海水

28.4

36.8

三类海水

14.4

11.8

四类海水

8.9

7.1

劣四类海水

27.0

18.3

2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

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

C.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

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

3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 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 ④过往海轮产生石油泄漏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

第2题,首先要理解关于各类海水的说明,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

第3题,造成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过程中废水、废液的直接排放及石油的泄漏。

答案:

2.C 3.C

4下列有关河流不同位置净化机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河流的上层,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

B.在河流的中层,主要是通过水体的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

C.在河流的底层,主要是通过底泥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净化

D.在河流的上层,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体中的溶解氧

解析:

在河流的上层,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体中的溶解氧;在河流的中层,主要是通过水体的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在河流的底层,主要是通过底泥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净化。

故A选项错误。

答案:

A

5下图为“我国2007年和2009年七大水系水质状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07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2009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A.中国七大河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水质为劣Ⅴ类

B.2009年较2007年水质有所下降

C.珠江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

D.长江的自净能力最强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七大河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水质为Ⅰ~Ⅲ类,2009年较2007年水质有所上升,海河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

长江的水量最大,自净能力也最强。

答案:

D

除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

某年,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总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据此完成第6~7题。

主要污染来源及其占污染河流里程的百分比

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其占污染河流里程的百分比

6关于美国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出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7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

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解析:

回答该组题的关键是对美国河流主要污染来源图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图的判读。

图中详细说明了各种污染物类型和所占比例,其比例大小基本反映了污染的程度大小,再结合题目中河流总长度和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度即可计算出各项数据。

答案:

6.D 7.A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10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解析:

第8题,图中b表示供水系统利用后受污染的水体被收集起来;a表示的是废水经过处理,一部分进入供水系统被循环利用,另一部分被排放出去,进入区内水体的循环系统。

第9题,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是增大城市供水量的可取措施。

第10题,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说明水体受到污染,有机质含量高,且与其他水体交换量小,可通过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来净化水质。

答案:

8.A 9.C 10.A

11下列关于水体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B.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

解析:

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

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

答案:

C

海洋石油污染、赤潮等海洋环境问题备受公众的关注,认识并掌握其成灾机制有助于人类防灾、减灾。

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下列四个海域中,若发生同等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污染程度最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14珠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

A.11月至次年1月B.2—4月

C.5—7月D.8—10月

解析:

第12题,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对区域进行定位,可知①为波斯湾,②为加勒比海,③为墨西哥湾,④为几内亚湾,波斯湾是比较封闭的海域,水体交换得慢,自净能力也差。

第13题,赤潮的发生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大量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海洋里,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集聚,海水富营养化,藻类物质繁盛,出现赤潮现象。

第14题,赤潮的发生与高温有关,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答案:

12.A 13.D 14.C

溶解氧量(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下图表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①B.②

C.③D.④

16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

A.MB.N

C.OD.P

解析:

第15题,②处BOD的浓度突然变大,说明该处有机物数量增多,微生物分解耗氧量的数量变大。

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溶解氧最少处在O处,当水中溶解氧最少时,水中缺氧,容易导致鱼类死亡。

答案:

15.B 16.C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

(2)题,由第

(1)题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治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治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18读下面“渤海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渤海水质等级的分布规律。

(2)分析辽东湾水质污染严重的原因。

解析:

(1)题,分析渤海海水水质等级应先结合图例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污染程度不同的海域在渤海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

(2)题,水质污染严重首先从污染来源方面考虑,其次考虑海水的净化能力和净化速度。

工农业生产、海上交通与作业过程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导致辽东湾污染严重。

答案:

(1)水质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海湾(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污染程度从沿岸向海洋递减。

(2)海湾地区海水流动速度慢,污染物不易扩散;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污染严重;港口航线繁忙,油污多;重工业发达,污染严重;近海养殖业导致海水污染严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