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5176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docx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

练习题

(一)

一、单选题

1.法律规范与政策、社会公德等非法律规范相比,其最特别之处在于

A.有逻辑性强的文字表述B.可以通过国家机关强制执行

2.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在欧洲传统中,诞生了可预见性原则和公共参与行政决定原则,在中国,行政法学称之为:

A.依法行政原则B. 合理性原则

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

A.西汉宣帝时期 B.曹魏时期

4.《唐律·名例》篇规定,"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

C.举重以明轻D.举重以明重

5.由于法律文化对现实生活影响重大,在进行经济交流时,我国民众往往更重视

A.合同B.政策C.感情D.道德

6.唐代的保辜制度适用于

A.坐赃罪B.伤害罪

7.唐代将有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

A.出举B.负债

8.何意志教授认为,西方的法在中国古代的对应物是

A.《书经》所称的“法”B.礼C.苗D.过

9.设立于明代的廷杖制度,执行廷杖的是

C.宦官D.锦衣卫

10.1980年代初,律师在中国的身份是

A.自由职业者B.公务员

1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审判制度,在普通诉讼程序上实行

A.四级三审制 B.三级三审制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称为《中华民国宪法》的宪法文件制定于

C.北洋政府时期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13.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14.1980年代后,对于法律的实质及功能学术界出现了新界定,认为应当摒弃把法看成仅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念,同时还应摈弃

D重义务轻权利、重“官”轻“民”、重国家轻个人的观念

二、多选题

15.人类存在的旨在影响社会行为、规制社会的规范,包括

A.法律规范B.伦理规范C.宗教规范D.社会习俗规范

16.关于公司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第一部公司法是1904年的《公司律》

B.新中国最先产生的是有限公司,最早的存在形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新中国的公司法最早颁布于1993年

D.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中间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7.法律文化由下列要素构成:

A.法律思想B.法律规范C.法律机构D.法律方法

18.《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是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不包括以下几种

A.绞刑B.凌迟C.斩刑D.徒刑

 

三、简述

19.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商法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

20.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1.B2.A3.A  4.C

5.C 6.B  7.A  8.B 9.D

10.B   11.B  12.C  13.B14.D

 

二、多选题

15.ABCD16.ABCD17.ABCD18.ACD

 

三、简述

19.答案要点:

从1929年到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制定、修正公布《票据法》、《公司法》、《海商法》、《保险法》等,作为民法特制法。

《票据法》是有关商业上各种支付手段(有价证券)的法规。

据北京政府《票据法草案》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的《票据法》立法原则19条、参酌德、日、英、美、法等国票据法规和我国商业习惯而制定。

分《总则》、《汇票》、《本票》、《支票》、《附则》。

1929年10月30日公布施行(2分)。

《公司法》是规定公司的组织、活动的法规。

南京国民政府参酌德、法等国《公司法》,于1929年11月拟定。

分《通则》、《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和《罚则》。

于1929年12月26日公布,定于1931年7月1日施行。

抗战后,于1946年4月12日,依照英美法系公司法重新修正颁行。

该《公司法》分《定义》、《通则》、《无限公司》、《两合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外国公司》、《公司之登记及认许》和《附则》(2分)。

《海商法》是调整海上企业商事活动的法规。

1929年11月,由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参照清《海船法草案》和北京政府《海船法草案》制定,分《总则》、《船舶》、《海员》、《运送契约》、《船舶碰撞》、《救助及抢救》、《共同海损》、《海上保险》。

于1929年12月30日公布,1931年1月1日施行(2分)。

《保险法》是有关保险组织,业务范围的法规。

南京国民政府在北京北府《保险契约法草案》的基础上,参照意、日保险立法,于1929年12月30日公布。

1935年重加修正,1937年1月11日公布,分《总则》、《损失保险》、《人身保险》、《附则》。

公布后始终未施行(2分)。

 

四、分析

20.答案要点(共10分):

参见教材第85页-89页

(1)中华法律文化是礼文化,它体现了法与礼的统一

(2)立法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

(3)财产法不发达

(4)法律指导并羁束官员

(5)中华法律文化强调义务、调节和纪律

(6)中华法律文化最求息讼,国家的“司法救济”没有发展起来

(7)“实用规则”对抗法律规则

练习题

(二)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立法史的顶峰是

A.《唐律疏议》B.《宋刑统》

C.《大明律》D.《大清律例》

2.秦朝时期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A.眚B.非眚

C.端D.不端

3.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最终确定的农田承包合同的有效期为

A.15年B.20年

C.30年D.50年

4.从刑法思想中长期占主流地位的认识出发,关于刑罚的首要目的是

A.报复作用B.改造作用

C.教育作用D.威慑观(威慑潜在的犯罪分子)

5.汉文帝、汉景帝的刑制改革没有涉及的肉刑是

A.黥    B.斩右趾

C.笞    D.宫

6.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是

A.2年B.1年

C.4年D.20年

7.《六法全书》立法的主导思想

A.三民主义和自由主义精神B.无政府主义

C.天赋人权D.神权主义

8.宋代专设的地方路一级司法机关是

A.提点刑狱司B.提刑按察司

C.布政使司D.知府

9.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是党的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是

A.《大清现行刑律》B.《中华民国刑法》

C.《暂行新刑律》D.《大清新刑律》

11.武昌革命爆发后,资政院仅用三天时间便颁布了

A.《十九信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宣示预备立宪谕》 D.《资政院院章》

12.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分类包括

A.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B.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C.宪法、民法、军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D.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13.在1980年代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级以下法院法官的来源,大部分是

A.复转军人 B.法科学生

C.工人D.教师

14.创立了"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和保障人权等崭新内容的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二、多选题

15.汉律定罪量刑的原则不包括

A.亲亲得相首匿  B.官当

C.八议D.恤刑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包括

A.死刑三复奏制度确立  B.北周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

C.登闻鼓直诉制度建立  D.会审制度化

17.关于中国法律与世界法系,下列属于何意志教授观点的是

A.中国可以归入欧陆法系

B.中国最高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并不是英美法系意义上的判例法

C.中国仍秉承义务优先、权利为后秩序的观念

D.中国法系与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有不同

18.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不包括

A.判例B.六法全书(基本法典)

C.中央政治会议决议 D.解释例

 

三、简答题:

19.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法文化的核心要素。

 

四、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20.“文革”结束以后,“现代化”成了重塑法律体系的推动力,此时,现实需要与仍有影响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又一次形成了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1.A   2.C  3.C  4.D

5.D   6.A  7.A8.A  9.C

10.D  11.A  12.B  13.A  14.D

 

二、多选题:

15.BC  16.AC  17.BCD  18.BC

 

三、简答题:

19.答案要点(8分,可参照教材133页):

四、分析题:

20.答案要点(10分,可参照教材121页):

 

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法律渊源是

A.成文法B.习惯法

C.政策D.法学理论

2.下列选项中是《法经》中"六禁"内容的是

A.边禁B.徙禁C.宫禁D.嬉禁

3.秦代男子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标准是

A.身高  B.身高和年龄

C.年龄  D.身高或年龄

4.在中国法制史上,最终废除宫刑是在

A.曹魏B.北周

C.隋朝D.北齐

5.唐朝婚姻法中所称的"义绝"是指

A.男方单方面解除婚姻,休弃妻子

B.在"违律为婚"或"嫁娶违律"的情况下,由官府判离

C.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或双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打、通奸、杀等情况,经官府判决强制解除婚姻关系

D.男女双方自愿协议解除婚姻

6.在唐律中"诸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后人视为

A.类推B.法律适用

C.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

7.宋代的"刺配刑"设立之初衷,本意是为宽贷

A.流罪B.死刑

C.徒刑D.凌迟刑

8.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9.清政府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称为

A.则例B.会典

C.附例D.律例

10.废除凌迟刑的是

A.《大清律例》 B.《暂行新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D.《大清现行刑律》

11.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称为

A.谘议院B.资政局

C.资政院D.谘议局

12.在中国近代,将"解释例"作为审判的根据,始于

A.清末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3.南京国民政府民法的立法原则是

A.家庭本位B.国家本位

C.个人本位D.权利本位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内容

A.确定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为各个边区政府

B.宣布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D.确认保护工商业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5.传统中国文化在社会心理上打上了深深烙印。

何意志教授认同,中国社会心理的主要表现有:

A.谦让B.自觉

C.怕冒险D.单打独斗

16.关于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对儒家和法家的认识,下列属于何意志教授观点的是

A.儒家将习惯看成是社会秩序的源泉B.法家把目光投向了成文法

C.儒家认为初级秩序规范是习惯和道德规范D.法是刑,是礼的辅助工具

17.司法体制上实行四级三审制的时期包括

A.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B.南京国民政府

C.民国北京政府D.清末

18.抗日根据地时期的边区政府制定的刑法原则包括

A.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B.贯彻保障人权原则

C.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的原则

D.严惩贪污犯罪行为的原则

 

三、简答题:

19.简述中国法的渊源。

 

四、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任选其一)。

20、请分析中国1982年宪法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的功能。

21.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清末修律必须"折中世界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亦不戾乎中国数千年之礼教民情","务期中外通行"。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和《光绪朝东华录》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A2.D  3.A  4.D

5.C  6.A  7.B  8.B  9.A

10.D   11.D   12.B  13.B   14.A

 

二、多项选择题:

15.ABCD

16.ABCD17.CD  18.ABC

 

三、简答题:

19.答案要点(8分):

参见教材第三部分

 

四、分析题:

20、参照教材第206页。

21.答案要点:

(1)以上三句话反映了清末修律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2分)它们说明,变法修律要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制度,吸收当代最新的思想观念,但三纲五常是立国之本,因此凡是旧律中关系到我国有关伦理纲常,不能轻率改变。

(3分)

(2)清末修律是在不改变中国数千年相传下来的礼教和经义的前提下,对法律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加以改进,吸取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一些先进经验。

(3分)实际上清末修律是以维护传统法律和封建统治为主,变革为辅,造成了清末修律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

(2分)

 

练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下列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行政处罚B.行政立法

C.行政强制措施D.行政收费

2.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被称为

A.吕刑B.竹刑

C.九刑D.汤刑

3.上请制度最早确立于

A.西汉B.三国

C.南北朝  D.隋代

4.元代中央司法机关中,取代前朝大理寺主持审判的机构是

A.大宗正府    B.宣政院

C.刑部D.御史台

5.唐代时期,"以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格敕"编纂而成的法律是

A.《永徽律疏》B.《大中刑律统类》

C.《庆元条法事类》D.《唐六典》

6.确立“有限遗产责任”即在继承方面显示了实质性进步的法典是:

A.《大清律例》

B.198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C.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1930年的《中华民国民法典》

7.唐律中规定:

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以上和支解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唐律"十恶"中的

A.不睦B.不义

C.不道D.大不敬

8.正式确定凌迟刑作为法定死刑的法律是

A.《大中刑律统类》B.《淳熙条法事类》

C.《宋刑统》D.《庆元条法事类》

9.清朝的基本法典《大清律例》定型于

A.顺治年间B.康乾盛世

C.雍正年间D.乾隆年间

10.案件经过秋审以后,发现案件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减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以待下次秋审的是

A.情实B.缓决

C.可矜D.留养承祀

11.清廷资政院用三天时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十九信条》是在

A.武昌革命爆发后B.清帝退位后

C.武昌革命爆发前D.光绪去世前

12.清末设立了专门的修律机构

A.宪政编查馆B.修订法律馆

C.考察政治馆D.资政院

13.取消国会制的宪法性文件是

A."天坛宪草"B."临时约法"

C."贿选宪法"D."袁记约法"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从刑的是

A.褫夺公权 B.没收财产

C.罚金D.当庭训诫

 

二、多项选择题:

15.一类普遍的观点认为,古代法律文化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仍继续在现今时代发挥着作用,如

A.人治法律观念B.伦理优先法律观念C.义务优先法律观念D.息讼法律观念

16.关于唐代的刑事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公罪与私罪B.自首原罪

C.累犯加重 D.六赃犯罪,处刑较重

17.法的基本价值观包括

A.自由 B.民主

C.平等D.人权

18.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不享有下列权利

A.司法权B.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

C.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D.对总统、副总统的审判权

 

三、简答题:

19.简述1980年代后法治概念的突出的具体特征。

 

四、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概况分析当代中国的法律思想。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D   7.C   8.D  9.D

10.B  11.A  12.B  13.D  14.D

 

二、多项选择题:

15.ABCD

16.ABCD   17.ABCD18.AD

 

三、简答题:

19.答案要点(8分):

参照教材第125页

 

四、分析题:

20.答案要点(10分):

参照教材第133页

 

 

练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法制的基本特点是在"明德慎罚"的前提下,将下面的哪一项原则制度化、法律化

A."亲亲、尊尊"B."亲亲得相首匿"

C."五复奏"D."秋审"

2.支持李悝进行社会改革的是

A.魏孝公B.魏孝侯

C.魏文侯D.魏文公

3.秦刑罚中的"具五刑"是指

A.一种死刑B.一种耻辱刑

C.一种赀刑D.一种自由刑

4.汉代法律形式包括

A.故事B.格条

C.廷行事D.决事比

5.魏明帝时期制定的《魏律》的显著特点包括

A.将《刑名》一篇分为二篇B.将《刑名》一篇置于律末

C.八议入律D.调整法典的结构为20篇

6.唐律区分公罪和私罪,量刑处理上

A.私罪从重 B.公罪从重

C.酌情处理D.量刑相同

7.建隆年间宋太祖在刑罚制度方面的新规定包括

A.盗贼重法B.重法地法

C.凌迟刑D.折杖法

8.元代把臣民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高的是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汉人D.南人

9.明律规定一切死罪案件必须上报中央司法机构

A.刑部B.大理寺

C.御史台D.都察院

10.清代的则例

A.专指刑事单行法规

B.指清政府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制定的基本规则

C.指皇帝就某项事务发布的"上谕"或经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

D.指经过整理编订的事例

11.《谘议局章程》及《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草拟机构是

A.考察政治馆B.宪政编查馆

C.刑部D.修订法律馆

12.《大清新刑律》的附文有

A."暂行章程"B.《秋审条例》

C.《贩卖吗啡治罪专条》D.《违警律》

13.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袁记约法"政权体制上采用

A.总统制B.委员制

C.责任内阁制D.混合制

14.《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B.立法院

C.国民会议D.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5.赀刑是秦代的一种独立刑,下列可以作为赀刑的客体的有

A.箭B.盾

C.甲D.服徭役

16.元代法律内容的变化包括有:

A.《大元通制》循唐宋旧制,仍将“十恶”列于首篇

B.对知情不举的谋反者的宅主及两邻规定无连带责任

C.元律规定:

“奸有和强,罚有轻重”,但又划分出了属于强奸的“欺奸”

D.规定“诸强奸人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

凡称幼女,止十五岁以下”

17.为维护旗人特权,清代时期审理一般旗人案件的是

A.内务府慎刑司B.宗人府

C.步军统领衙门D.地方巡抚

1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陕甘宁边区土地法规主要内容包括

A.明确保护土地所有权B.明确减租交租

C.明确减租减息D.明确保障佃权

 

三、简答题:

(任选其一)

19.简述清末商律修订的过程。

20、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中争议解决的方式。

四、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任选其一)。

21.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下诏说:

"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再下诏令:

"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女从坐,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

"

22、简要分析当下中国法律文化转型期的思维模式。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C  6.A  7.D   8.A  9.A

10.B  11.B  12.A  13.A   14.C

 

二、多项选择题:

15.BCD

16.AC  17.AC   18.ABCD

 

三、简答题:

19.答案要点:

清末的商事立法,按其前后修订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为第一阶段。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廷指派载振、伍廷芳和袁世凯拟订商律。

同年七月设立商部,载振为尚书,伍廷芳为左侍郎,主要根据当时应急的需要,由商部负责制定和颁布商事法律。

当时所定法规主要有:

《钦定大清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破产律》。

这一时期所定商法大都比较简单,且门类不全,不能满足政府与社会的需要。

(4分)

(2)光绪三十三年后至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为第二阶段。

经过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官制改革,商事立法改由修订法律馆负责主持起草,各单行法规仍由有关部门拟订。

但由于清室覆亡,大都未能颁行。

这一阶段未及颁行的商法草案有:

《大清商律草案》、《交易行律草案》、《破产律草案》、《保险规则草案》、《改订大清商律草案》。

此外,清政府还制定和颁布了一些与商法有密切关系的法规。

(4分)

20、参照教材第376-377页等。

四、分析题:

21.答案要点:

这是汉代的恤刑原则。

(3分)汉代统治者以"为政以仁"相标榜,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

(3分)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也下诏说:

"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

"即是说,除诬告与杀伤人罪外,80岁以上老人犯罪都享受免予刑事处分的优待。

(4分)

22、参照教材第393-39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