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552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地域文化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复习.docx

《地域文化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文化复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域文化复习.docx

地域文化复习

网上作业/纸质作业/试卷2011-2013年,6份试卷/网上小抄,平台复习

1、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阳江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黎族人的节日。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中原文化的特质。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牛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7、畲族同胞自认是A、盘瓠的后代。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9、B、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变异。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耍歌堂活动。

11、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C、赵佗有关。

12、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1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第五位神仙,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14、涉外传说故事中,以A、“洋人盗宝”型最多。

15、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D、《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16、六祖慧能是在A、广州的光孝寺削发受戒的。

17、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C、阳春县人。

18、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D、阳春。

19、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C、潮汕。

20、潮汕人猜谜,一般是A、自己创作。

21、粤菜的代表是A、广州菜。

22、潮汕菜以A、海鲜见长,制作精巧,格局讲究。

23、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叫做C、治器。

24、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D、“一式多件”。

25、围龙屋是B、客家民居。

26、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B、竹筒屋。

27、“四点金”是指C、潮汕民居。

28、“赛大标”是A、潮汕地区庆新年的一种活动。

29、飘色以C、沙湾飘色最有名。

30、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31、“自梳女”是B、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

32、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即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代守清。

33、生菜会的会期是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34、龙母是一个D、宗族神。

35、下列哪个神是属于天神类的?

A、北帝。

36、民间关于龙母的传说,一是与俗语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有关,一是与C、赖布衣斗法有关。

37、人神是指C、各族祖宗神。

38、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A、五龙子来实现的。

39、波伏神是属于B、水神。

40、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的?

D、祝融。

41、古代直至解放初期,两广地区有一个被称作“蛋民”的居民群体,其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D、以舟为居)。

42、岭南即指五岭以南,五岭包括越城岭、(B、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和大瘐岭。

43、祖籍在(A、广东潮州)的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现已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和广东等省。

44、“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C、客家人)属守的谚训。

45、在“五羊神话”中五羊口中所含的是(D、谷穗)。

46、在有关“坠腰石”的传说中,讲述的是(C、惠能)艰苦学佛的故事。

47、与德庆龙母的传说相关的风俗是(B、吃金猪)。

48、在房子的门楣上书有本族的堂号,标明他们是中原某某望族的后裔,是(C、客家人)的特点。

49、“骑楼”是商业城镇的标志,最早的“骑楼”于1888年出现在广州的(A、一德路)。

50、“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指的是潮州工夫茶当中的(C、两道程序)。

51、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两指轻扣桌面)。

52、(B、清远、阳江一带)一带有跳禾楼的风俗,这是当地人在“刘三妹”歌仙的影响下与巫术结合的结果。

53、热闹的除夕花市以(A、广州)的最有名。

54、“咸水歌”是(C、水上居民)的民间歌唱形式。

55、《禁钟与仙藤》的故事中“仙藤”是一条(B、葛藤)。

56、60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地点在(D、小榄)。

57、观音菩萨是属于(A、天神)。

58、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D、煎蚝烙)。

59、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西江)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领袖。

60、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C、金桔、桃花、水仙)。

61、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广府)民系为代表。

62、辛劾革命后,(C、中山装)成为我国的“国服”。

63、广东人在除夕花市上喜欢买金桔,其象征着(B、大吉大利)。

64、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一般来说,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

65、阳春县一带农民在每年春节前一天,有插(“禾花树”)的习惯。

二、多项选择(2013-07)

1、在广东,纯客家区的地方是(ACD)。

A、五华C、兴宁D、平远

2、广州茶楼文化始于清代,在岭南文化中别具一格,20世纪初崛起的四大茶楼是指(BDEF)。

B、文园D、谟园E、南园F、西园

3、岭南民居的主要形式有(ABDEF)。

A、竹筒屋B、四马拖车D、围龙屋E、西关大屋F、骑楼

4、广东的涉外故事体现出突出的开放心态,其原因是(ABCD)。

A、在地缘上形成开放的结构,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B、商业贸易比较发达C、先人多是受到打击或避难而从中原南来,对中原故土的依恋不强D、华侨遍布各地,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志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5、农历四月八日是浴佛节,在广东民间与四月八的佛浴节有关的事有(ABCD)。

A、中山的舞醉龙B、六祖的诞辰日C、壮族的牛王诞D、端午赛龙舟前“出水龙”仪式

6、在广东,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如(ABCDEFG)。

A、广州-木棉花B、湛江-紫荆花C、中山-菊花D、佛山-玫瑰花E、珠海、韶关-杜鹃花F、香港-洋紫荆G、澳门-荷花

7、广东民间的娱乐活动叫“色”,主要的色有(ABCDEFG)。

A、春色B、秋色C、飘色D、火色E、水色F、马色G、灯色

8、佛山秋色工艺品品种繁多,主要的门类有(ABCDE)。

A、扎作艺术B、纸朴艺术C、黏砌艺术D、蜡塑艺术E、针刺艺术

9、对龙母祖庙圣迹的迷信活动有(ABCDEF)。

A、吃金猪B、饮圣水C、摸龙床D、放生鲤鱼E、爱青蛇F、服香灰

10、在民间信仰中,天神类的神主要有(ABCDEF)。

A、玉皇大帝B、王母娘娘C、观音菩萨D、北帝E、祝融F、灶君

11、人神包括(ABCD)A、各族祖宗神B、各行业祖师神C、各路英雄神D、各种自然崇拜之神

12、冥神包括(ABCDEFG)A、城隍B、阎罗王C、判官D、钟馗E、地藏王F、夜游神G、无常爷

13、在广东,诸神变为水神的有(ABCDEF)A、火神祝融B、北帝南来C、武将马援D、族神龙母E、安济圣王F、水仙尊王

14、雷州无日不雷,犹如“农人无日不耕”一样,是故有(ABC)等神迹。

A、雷耕B、雷石C、雷神

15、对于“石”的崇拜,也遍及雷州的每一个角落,石狗、石牛遍布雷州大地,还有(ABC)等,灵石崇拜的源头刚好与雷神崇拜吻合,作为龙、雷同体,龙生于石,雷亦生于石的最好注脚。

A、通天石B、蝙蝠石C、宋皇石

16、海南、高州等地的冼夫人信仰,把冼夫人诞辰闹军坡变成纪念先贤、爱国爱乡的美俗,把冼夫人当年驻军琼山新坡时钟爱的五种农作物视为五大吉祥物。

这五种农作物是指(ABCDE)。

A、番薯B、芋头C、韭葱D、桑叶E、橘叶

17、在广东境内虽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只有(ABE)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

A、黎族B、壮族E、畲族

18、现居在广东的壮族同胞主要分布在哪些县?

他们是五百年前从广西迁入的(ABC)。

A、连山B、连南C、怀集

19、被史籍上称为“蛋民”的,根据他们不同的作业,又有(ABC)之分。

A、鱼蛋B、蚝蛋C、木蛋

20、以下哪些地方有清一色的客家人?

(ABCDEF)。

A、梅县B、兴宁C、五华D、大埔E、蕉岭F、平远

21、以下哪些内容既广州故事的特点,也是广州人的风格(ABCDEF)。

A、富于开拓精神B、自尊自强C、崇尚豪贤D、注重道义E、讲究法度F、温存的生活方式

22、广州(ABCD)等地,都与广东盗宝传说中最著名的《海珠石的传说》有关。

A、海珠路B、海珠广场C、海珠桥D、迎珠街

23、以下哪些故事传说记录了广东人民与外国商人、传教士友好往来的实迹(ABCDE)。

A、《波罗庙的传说》B、《西来初地的传说》C、《光孝寺的传说》D、《光塔寺的传说》E、《清真先贤古墓》

24、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地方是(ABC)。

A、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B、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C、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25、广东的许多寺院,甚至尼庵,都有六祖的圣像圣迹,如(ABCDEF)。

A、广州的六榕寺B、湛江的福寿山C、肇庆鼎湖山庆云寺D、怀集的六祖岩E、三水西南和光寺F、韶关南华寺西水尾桥

26、有跳禾楼、唱禾楼风俗的地方有(ABCDE)。

A、广宁B、清远C、肇庆D、阳春E、阳江

27、属于“粤俗好歌”中的歌谣有(ABCDEFGHI)。

A、送花歌B、摸鱼歌C、竹叶歌D、采茶歌E、汤水歌F、山歌G、踏月歌H、浪花歌I、竹枝歌

28、因有刘三妹的足迹而成了著名的歌乡的地方是(ABCDE)。

A、阳春B、肇庆C、清远D、连山E、梅县

29、20世纪30年代后期,广州点心届出现了“四大天王”,即是(ABCD)。

A、褐东凌B、李应C、余大苏D、区标

30、被称为粤菜三绝的是(ABC)。

A、焖狗B、焗雀C、烩蛇羹

31、“广东三件宝”是指(ABC)。

A、陈皮B、老姜C、禾秆草

32、粤菜四大菜系包括(ABCD)。

A、广州菜B、潮州菜C、东江(客家)菜D、海南菜

33、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又富于岭南韵味的粤菜有(ABCDEFG)。

A、金华玉树鸡B、大地艳阳春C、好事满堂红D、五羊锦绣鸡E、碧绿百花凤凰卷F、月影红梅G、宝鸭穿莲

34、除梅州市各县外,以下哪些地方有客家人聚居,成为广东居民中颇富特色的一个群落(ABCDEFGH)。

A、惠阳B、始兴C、南雄D、龙川E、河源F、宝安G、阳春H、信宜

35、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包括(ABCDE)。

A、客家围龙屋B、北京四合院C、陕西窑洞D、广西“杆栏式”E、云南“一颗印”

36、古代“粤东四市”是指(ABCD)。

A、羊城花市B、廉州珠市C、东莞香市D、罗浮药市

37、蕴涵深刻的广东花卉故事有(ABC)。

A、《素馨花的传说》B、《萝岗香雪从何来》C、《荼薇仙子》

38、广东分纸马、布马两大类,纸马流行于(ABCD)一带,布马主要在饶平。

A、新丰B、龙门C、兴宁D、五华

三、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地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的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的“牛王诞”。

11、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化身。

1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伟》的故事有关。

13、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色”“空”观念。

15、在六祖学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让他拜开村头的巨石才准许他出家,舅父的威严反映了广东地方尊重舅舅的风俗。

16、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7、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18、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19、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

20、潮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21、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特点。

22、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为三元楼。

23、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功夫茶之功夫,不是在茶叶,而是全在茶的烹法上。

25、潮汕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

26、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2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28、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

29、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30、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31、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中山最多。

32、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33、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

34、自梳风气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

35、广州的生菜会是以芳村的坑口为最。

36、在广东,祝融被称为水神,供奉与广州东郊南海神庙。

37、在广东的禁忌里有语忌、年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行为禁忌等等。

38、南海神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

39、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40、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41、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菉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

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4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43、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潮州)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44、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区,他们的节日是(三月三)。

45、“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水上)人的特点。

46、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47、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48、(雷州)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49、“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50、潮汕平原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是(潮汕功夫茶)。

51、慧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行于(新州夏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52、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慧能当年法道之集之名(《法宝坛经》)。

53、陈文玉在任雷州刺史期间,捐俸造城,不费民财,安抚洞落,各族和睦相处,地方富裕,因此被尊为(“雷祖”)。

54、广东史籍称聚居在珠江口带的水上居民为(蛋民)。

55、岭南百越古族中黎族人狩猎流行的是(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

56、“领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57、自梳风气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

58、(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

59、中国五大传统民居是指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和广东的(竹筒屋)。

60、龙母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八),其热闹程度,可谓岭南民间盛会中首屈一指。

61、“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62、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63、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64、“五羊神话”源于《说郭》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65、潮汕乡间盛行的“赛大标”是一种(春色)活动。

66、澄海的纱灯,又称(花灯)。

67、广东民间的特有的两个诞会是正月(生菜会)和五月(龙母诞)。

68、广州的市花是(红棉)。

69、广东号称花城的市镇有(广州市)和(中山小榄)。

70、素馨花市(广州花市)开业之鼻祖,是古代(花田)的霸主。

71、广州人十分讲究意头,仙人掌上嫁接一干花,称为(福星花)。

72、广州灯色最有名的是(佛山)和(潮州)。

73、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处,一处是(番禺市桥),一处是(中山小榄)。

74、被誉为“世界灯王”是1978年佛山民间工艺社制作的一盏(稻草灯)。

75、“击鼓报猜”是广东的(潮汕)习俗。

76、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满族)妇女的衣服。

77、民间的动物舞蹈中较为普遍的主题是(“驱灾除祸”)。

78、电白的双凤舞是一种典型的(祈祥舞蹈)。

79、秋色活动不可少的项目有(“舞十番”、“大头佛”)。

80、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寺的(《猛虎石》)传说。

81、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吃田螺”)。

82、(图腾崇拜)与(分享神的福佑)是古人对动物的两种崇敬方式。

83、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美誉的是(广州酒家),是在(1935年)创建的。

84、(海珠石的传说),揭示了广州繁荣昌盛的奥秘。

85、(蛋民)民系,有一种陋习,见人落水不能救,以免水鬼找替身。

86、在西江流域,不论是水上居民还是陆上住户,绝大部分都信奉(龙母)神。

87、畲族的祖籍在潮州(凤凰)山,畲族妇女至今保持穿(凤凰装)的习惯。

88、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在(新兴),一人是在(兴梅)。

89、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市)。

90、梅菉飘色多与游花桥、品泥塑在一起进行,并称(“梅菉三绝”)。

91、广东马色分(纸马)和(布马)两大类,纸马又叫(“竹马灯”)。

 

四、简答题

1、简述广府民系的特点。

答: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

答:

客家民系的特点:

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的特色。

(2011-01)

答:

(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

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岭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那轻歌慢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

“耍童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面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3)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

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3-01)

答:

岭南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岭南文化的根是在中原。

但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人群构成、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其特殊的形态,其与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位差,主要表现在:

(1)文化背景的位差:

中原传统文化是以封闭的自然经济、血缘宗法制度和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为背景的,在这封闭性的社会经济模式中,广大人民过着“以农为本”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耕自足的生活。

政治体制上则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

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盘根错节血缘政治纽带。

岭南文化在总体上亦依托这一背景,但由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影响,使岭南、特别是广州的经济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融性,形面了“以商为本”的经济结构,政治上亦由于历代封建皇朝鞭长莫及,把岭南作为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封建宗法制度较为脆弱,社会结构也没有那么严谨,致使岭南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中原统治者一向以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输入,岭南地区则以边缘文化为特征,具有极大的受容性,同时,由于缺乏内核文化强大辐射传递力,所以变异性极强,对他种文化的移植有较大的宽容性。

由于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岭南民俗丰富多彩,活泼明快,自由浪漫。

(3)文化核心的位差。

首先表现在价值观念。

中原文化把自己禁锢在小农经济的天地里,不谋求客观环境的改造,不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念,广东人眼界比较开阔,自强求富,崇尚实业,也务示功利。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原人表现为一种封闭、单向、直觉的趋向,失去活力和创造;广东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横向、积极进取,反对保守、中庸、安分、随缘的民俗心理。

5、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答:

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

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6、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

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

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7、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试卷2013-01)

答:

六祖是农家子弟,23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

当时惠能的舅父不准他离开母亲出家,提出如执意要离家,须把外祖母家门的一块大石拜得裂开,惠能很虔诚,对着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两半。

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所言正合五祖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