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6435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docx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

道德模范代表发言稿

【篇一:

道德模范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号选手严岩,生活是精彩的,生活是变幻的,它用这样一种方式迷惑了我们的双眼,使人感到迷茫。

尽管如此,仍旧有些人,他们能够执着于信念,拨开层层迷雾,十几年如一日地为了一件事情而奋斗着,这便是平凡人的伟大!

就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她叫李泽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她来自一个普通的贵州山村。

大家都知道,贵州山区众多,很多地方教育文化落后,所以16岁的时候,李泽英就放弃了学业,只身一人来到贵阳打工,最终,她在一户卓姓人家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有了这份工作之后,当时还是小姑娘的李泽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每天想着的就是踏踏实实工作,努力挣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份工作将改变她的一生!

李泽英在卓阿姨家里的工作主要是照顾两个婴儿,这两个婴儿并不是卓家的,而是卓阿姨在医院领养的两个弃婴,两个小姐妹由于开始没人照料,所以身体都不太好,在主人和李泽英的精心照顾下,她们逐渐健康成长。

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是不能预料的,就在李泽英工作几年后的,卓阿姨无故失踪,就扔下两个小姐妹在家,一分钱也没留,这可叫李泽英手足无措了。

又没经济来源,又要照顾两个小姐妹,换成是我们肯定也很犯难,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走吧?

孩子谁管,几年的朝夕相处,肯定是有感情的;不走吧?

自己的未来谁来管,何况自己之前的积蓄就要花光了,主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如何是好?

就是在听到了孩子的啼哭声,李泽英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孩子我一定要照顾下去,一定等到卓阿姨回来!

就这样,李泽英开始了打工哺养孩子的生活。

为了解决三口人的生计,李泽英不得不四处奔波,她挑过担,擦过鞋,帮人推车,在餐馆打工….什么脏活累活她都不在意,只为了自己的那一个信念!

那一年,她22岁!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她,反而她却更加伟大,就是这样她一个人挺了过来!

身边的人慢慢地发现了这位姑娘,大家也被她所感动,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社会四面八方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李泽英和好心人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小姐妹茁壮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很多时候,姐妹俩想改口叫李泽英妈妈,可李泽英坚决不同意,在她的心里,仍在等待着卓阿姨的归来,那才是她心目中的一家团圆。

如今的李泽英,已经三十多岁了,李泽英仍然坚守着她的诺言,用她的汗水和勤劳浇灌着这个温馨的家庭。

她经常说:

“我就是个到城里来打工的农村人,自己做的事情也就这样,却得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忙,我很感激,很知足!

”就是这样一个农村姑娘,只有小学文化,她说不出“大爱无疆、一诺千金”之类的话语,她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源于我们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坚毅!

那是从艰难中磨砺锻淬出的对生活的勇气与热爱!

回想我们,农商事业任重而道远,必定会有坎坷,但哪怕荆棘丛生有如何,怀揣着这份对农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新时代的农商人必定披荆斩棘,登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近代金融机构之一,江苏农商兴衰、沉浮的演绎历程和发展轨迹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金融史。

我们每一个农商人都渴望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江苏农商这部鸿篇巨制续写一页又一页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回首过去,光荣与艰辛同在;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我们农商人将铭记发展历程的艰辛与辉煌,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篇二:

道德模范演讲稿】

有你相助此道不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十分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把省直机关“道德模范”这样崇高的荣誉授给我。

在我心里,这个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和动力,让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关爱别人,在未来的岁月中以更严格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以更热忱的态度对待生活。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有你相助,此道不孤》,向大家介绍我的工作经历和一些想法,同时,也借此机会,请大家关注像残疾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关注残疾人保障工作,关注慈善事业。

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将20年了。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对未来有着太多美好的憧憬,满腔热血地总想闯出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990年8月,我成为浙江民政康复中心(原浙江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一名特教老师,一名智障儿童康复老师。

我面对的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几乎没有学习能力;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甚至攻击别人或伤害自己。

而这一切,并非由于父母的溺爱,而是出于先天的原因——大脑早期发育障碍。

这样的孩子还怎么教呢?

——这是最初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刚开始,面对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与正常孩子的行为形成如此反差,让

人着实手足无措。

在教学中,我费尽口舌与他们说话,想尽花招跟他们玩游戏,然而无论我怎样努力,孩子始终无动于衷。

我感觉一直以来,都是我一个人在自导自演一场场“独角戏”。

抚摸着身上被他们抓咬的伤痕,看着仿佛从未实施过的教案,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挫伤和无助。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不是太天真?

自己的工作价值在哪里?

我理想的未来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有一天,一位智障儿童的母亲对我说,她有时几乎感到绝望,甚至想到自杀,然而,每每当她看到想到我们老师对孩子如此和蔼可亲,如此不厌其烦,她就感到一种安慰,一种寄托。

因为她感受到这世上还有人在关心着他们,感受到还有人居然能像她自己那样呵护善待她的孩子,她就又有了希望。

她的话让我感到欣慰,甚至有一丝自豪,因为我的敬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她的话又让我有些惭愧,因为我从未想到过,我的工作其实对于她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是那么的重要。

我想起一个朋友曾给我的一句评价——你的工作很伟大,正是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业,这世界才和谐。

——他眼里透着真诚,让我知道他说“和谐”并非是为应景。

那位母亲还说:

“中国人口这么多,现在环境污染又越来越严重,以后出生缺陷可能更多,你们特教老师应该多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就算不能用在我的孩子身上,也好为将来的孩子做些积累。

这也

算是我的孩子、我们这样的家庭为这个社会做的贡献了。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位母亲,自己承受着命运的打击,却还想到别人,想到社会的未来。

家长的言语鼓励着我,我不再急于追求教师的成就感,转而更切实地投入工作,更认真地制定每日计划,更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和变化。

孩子们不能表达他们需要什么,但我知道我能给他们什么,那就是我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

同时,我也宽慰忧心忡忡的家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根据孩子的现状,向家长提供各种建议,让家长积极配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

我还利用一些活动机会做些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能及早意识到“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让残疾儿童能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

2000年6月,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教育,在领导的重视关怀下,我创办了特殊教育部,开展科学规范的特殊教育工作。

我尽最大可能,把精力投入到对教学的管理和探索中去。

在自己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的前提下,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教研活动,结合实际,互帮互助,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了勤于思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

我主持的科研课题论文《多媒体辅助聋儿语言训练的实践与研究》,于2005年12月获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我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并于2004年4月荣获浙江省儿童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9年1月又荣获了“江干区第二届教坛中坚”称号。

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我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主

人翁态度对待工作。

虽然日常事务繁忙而琐碎,我还是坚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除了幼儿教育的知识技能,还学习了特殊儿童教育学、言语病理学、听力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003—2005年我积攒自己难得的休假,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就读研究生课程,学习“听力与言语病理学”专业,使自己能够在特殊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好“领头羊”作用。

正是在这样一种带头作用的影响下,全体保教人员也任劳任怨,始终充满爱心,给予孩子们母亲般的关心照顾。

整个科室积极向上,大家团结奋斗,共同进步,锻炼出了一支具有高度爱心、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的队伍,赢得了家长、社会的信任和口碑。

特殊教育部于2007年1月荣获省级巾帼文明岗,2007年7月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2009年6月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2004年3月,我接触到另一群特殊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外表没有半点异常,可是,他们拒绝和人交往,看似总是沉浸在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世界里,他们精力充沛却性格孤僻、行为怪异。

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早上,来了一位极重度的自闭症孩子,他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控,喜欢嚎叫,并用咬人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家长一见到我,就哭着说:

“张老师,这孩子整夜整夜地折磨我,我都不想活了,求您一定要帮帮我,救救他吧。

”我虽然明知康复这样一个孩子要付出多大的艰辛,但看着孩子父母痛苦的样子,我还是打算接下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为了挽救一个家庭。

为此,我又开始了新的创建,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搜集和钻研最新的自闭症康复教育资料,不断深化自闭症儿童康复和教育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制定出适应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指导教师们如何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

根据师资短缺、经验不足且没有现成的康复器材等实际情况,我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筹建自闭症康复区。

为了不影响已开展的康复教学质量,我与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各个市场挑选适合孩子们的康复器材和教玩具,虽然大家都累得说不出话,但彼此的眼神里都传递着一股坚毅的信念。

终于在2004年6月自闭症儿童康复区正式开学了。

开学至今,我们共收治了150名自闭症儿童,有很多来自外省,如福州、合肥等地。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已有30名儿童赴普通幼儿园就读,深得专家和家长的认可,在国内同类机构中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许多家长是慕名而来,并辞去工作在杭租房陪伴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2005年9月,我多次接到福利院院长们的电话,许多“明天计划”唇腭裂手术后的儿童,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说话含糊,没有家庭领养,希望我能开办语言康复班进行矫治,负责探索孤残儿童语言训练工作。

20

06年3月开办至今,已收治200余名唇腭裂术后儿童。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全体儿童的语言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拓展“明天计划”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出了新路。

前期工作汇报检查时,得到省厅领导和福利院院长的认可和好评。

例如:

兰溪福利院一个小朋友,刚入院时,胆小内向,只会说简单的人称代词,发音非常含糊,经过3个月的言语训练,已能

【篇三:

关于学习道德模范的发言稿】

关于学习道德模范的发言稿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表现,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与法律一样,都可以约束人。

但道德的约束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品质。

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

所以,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更需要着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

其实,胡锦涛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必定是提高大家道德素质的一种很好的催化剂。

最近,国家推出了307位道德模范代表人,他们分为五大类别:

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见义勇为。

假如我们当中的一位当选了道德模范,但并不意味着他的道德素养已经相当高了,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已经评上了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还要学习未评上道德模范的优秀人物。

如果提到洪战辉,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他是孝老爱亲的模范,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但是尽管这样,他依然无偿资助贫困学生,再忙再累也坚持接送弟妹,成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也成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等一些荣誉称号。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还是小学生,怎么能够成为孝老爱亲的模范?

其实,我们只要从小事做起,不让亲人们再操心,也算是尽到了一份孝心。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热情,去看、去学、去做,体现中华发展民族传统美德,争当文明小少年!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

学习道德模范,播撒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荀子云: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

“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

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

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

“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外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捡垃圾的事儿并非头一遭:

在咱们的城市街头、园林景区以及长城上,都留下过外国人捡拾垃圾的身影。

他们或是一人或是数人乃至数十人,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充当“义工”。

而我们国人乱扔垃圾,却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样与陋习一路同行。

前不久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在迎客首日,内地游客在乐园的非吸烟区肆无忌惮吸烟,横躺座椅、胡乱吐痰、随意插队,种种陋习给迪士尼乐园留下了一曲不和谐的音符。

再比如到国外旅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不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等在

国内已见怪不怪的陋习,在外国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

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

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

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

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

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还有,10月25日,由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当选者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女孩。

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当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5岁;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用仅有的两个小手指,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

她就是潘娜威,营口的一个中学生,是她以自己真诚的环保行为为辽宁争得了惟一的“十杰”称号。

还有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它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

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

但既来之,则安之。

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纸篓里。

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

“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

“很好,很好!

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

“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

“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

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并成为了总裁,而且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所以,同学们清除陋习需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

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

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艺设1331

肖威

2013年12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