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034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docx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

作文写作素材之求学与惜时

求学与惜时

1天才来自勤奋

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少年时代被老师和同学讥笑为愚笨,不到三个月老师就动员他退学回家。

在家中,他一边跟父亲学木工,一边由母亲教他识字,他非常勤奋好学,并且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那年爱迪生在列车上当报童,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11点钟才休息。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他在列车的颠簸中做实验,结果一不小心一瓶黄磷震到地上燃烧起来,列车长气得打了他几个耳光,从此,他的耳朵开始变聋。

爱迪生的成就完全来自于他的勤奋刻苦。

在发明电灯时,为了了解电力照明,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光笔记就记了四万多页,试验了六七千种材料;为了寻找理想的灯丝材料,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

如果说,爱迪生也有天才的话,那么只能这么说:

他的天才来自勤奋。

2福楼拜的写作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

他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在书房里写作,但他平均每年才写得出一本书来。

有时,他一星期只能写两页。

福楼拜从来不相信灵感,他坚信“天才即耐心”这样一句格言。

他认为涂改和难产正是天才的标志。

他的作品,文字十分凝练,被誉为典范。

3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3岁就显示了他的非凡的音乐才能,4岁开始跟着父亲学音乐,到5岁,小莫扎特就练习作曲了。

莫扎特还只6岁,父亲就带着他和比他大5岁的姐姐一起去演奏了,获得了巨大成功以后他们又去法国和英国,同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欧洲人不仅称莫扎特为“神童”,而且称他为“18世纪的奇迹”。

莫扎特获得这些称号,不只是因为它有天才,更重要的是,父亲对他幼时的严格教育,他自己的勤奋学习,以及6岁在欧洲各国的旅行及演说,都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4天才与陷阱

据说法国作家雨果成名后,他的书斋就不得安宁了,来访者接踵而至,晴间就像雪片似的飘向书桌。

为了躲避“好心的关照”,与国就开了门,探出头来,人指着自己的脑袋说:

“鄙人实在太不雅观,请免吧。

”颇不雅观的雨果,又有一部可观的巨著问世了。

捧场对于天才就像是一口陷阱,但是陷阱却永远不会掉进“一个真正的天才”。

5天才来自努力

(1)鲁迅弃医从文,真正开始写作是在38岁以后;

(2)近代电学的奠基人富兰克林青年时期是工人,40岁才开始研究电学。

(3)牛顿,英国人,天资也不算好,生下来时不到三斤重,奄奄一息,

但他后来竟然成了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4)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传说到十八岁时,还没有什么,直至四处

流浪,但后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伟大科学家。

(5)爱迪生,出生农家,只上了三个月的学,考试成绩名列末尾,被认

为是“傻瓜”。

后来竟有发明一千三百八十二项,被誉为是“发明大

王”。

(6)郭沫若,小时学习成绩也不佳,读到中学时,又一学期成绩单上竟

有几科不及格,后来却成为文化巨人。

(7)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成绩不及格,经过勤奋学习,成了著名的

数学家。

6《今日歌》与《明日歌》

明代诗人文嘉曾写过一首广为流传的《明日歌》对戴庆植人提出警告。

歌曰: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另外,他还写过一首《今日诗》,勉励人们努力进取。

诗中写道: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近日由部位,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近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7守时的康德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着严格的生活规律。

他每天晚上10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讲课、与师生谈话以及吃饭、散步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地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间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8沈括好问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伟大科学家。

他在科学研究上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有一次看画画,他看到凡画牛虎都有毛,只有画马不画毛,他想,这是怎么回事呢,就去请教画工。

又有一次,他得了一面古镜,用手反复磋摸,铜镜便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

他想,这又是怎么回事,还有一次,天空中落下一颗星星,他就记录了详细过程。

9伽利略多思好问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从少年时起,就好学不倦,喜欢思考。

夜晚他仰望天空,数着点点星星,产生了许多疑问:

我们的世界有多

大,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月亮为什么这样美丽,他问父亲,父亲摇了摇头;去问老师,老师答非所问。

有一次老师将胚胎学时说:

“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壮,母亲生男孩,反之母亲生女孩。

”伽利略发问道:

“我家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从来没见他生过病,

”老师搬出了理论根据,说:

“我可他老婆一连生下5个女儿,怎么解释?

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

从这时起,伽利略就对的观点进行研究。

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快,这个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直被人们奉为绝对真理。

但年轻的伽利略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

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

为此,伽利略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他在比萨斜塔上扔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无数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大家都惊叹不已。

10想知道一切

罗蒙诺索夫被誉为俄罗斯科学的始祖。

一个渔民的儿子,小时候,面对浩瀚的大海,便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光,为什么海水要涨潮,他那这些问题去问父亲,父亲答不上来;他又拿这些问题去问别人,别人也不知如何回答。

正是他对大自然的好奇,使他步入了科学的圣殿。

11喜欢抄书的葛洪

晋朝思想家葛洪,小事家境贫寒,常以砍柴为生。

但他热爱知识,渴望读书。

买不起书,便借来读,有时长途跋涉去借书或向别人请教问题。

有一点钱,他买回纸笔,在晚上把借来的书一篇篇抄下来。

他读书的总数达一万卷之多,却仍嫌知识太少了。

成为著名学者后,他仍然喜欢抄书,不过是由抄整篇变为抄录精华,要点罢了。

就这样,他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2博学的列宁

列宁在写作时,查阅研究了十分浩繁的书刊情报资料,共有22种文字,16000种图书以及定期出版物、文件、书信等等。

他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是研究了380种外文资料,包括148本书和49种书刊上的232篇文章后所写的笔记。

苏联收藏的列宁文献3万多件,以30年时间计算,平均每天近3件,并且还没有把遗失了的及无法考证的大量文献包括在内。

13阚泽抄书

阚泽是三国时东吴的一个大官,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学者。

阚泽年轻时家里很穷,为了学习,就去给有钱人或藏书家当抄书匠,他一边朝一边读,校对是有读几遍。

一本抄完了还要反复读几遍,为了以后不忘,他还省下钱来买纸笔摘要点。

他就是用这种方法,阅读了许多书,成了三国是著名的学者。

14把借来的书抄完

宋濂是明代初年著名的散文家,从小到老,没有一天离开书。

在入学前,他已读书识字,得到有知识的父母的悉心教导。

6岁入学,读书如饥似渴。

规定每天要读多少书。

宋濂把家里的藏书都熟读之后,就向人家借书。

他对借来的书极为重视,一读再读。

借书时和人家约好还书的时间。

借回来后,先读一遍,接着抄写。

他极为认真,用蝇头小楷一字一句写,从不马虎。

寒冬腊月,砚台中的墨水都结了冰,手也冻裂了,他仍坚持不懈。

抄写多了,对他有几大好处:

一是不断增进学识,二是强化记忆力,三是训练书法。

他后来成为书法家,善草书,特别善长小楷,是明代最有名的小楷书法家,这些都得益于抄书。

15嗜书如命的法拉第

法拉第12岁就来到一个订书铺当学徒一年后,由于诚实肯干,转为订书工。

这是法拉第才有大量接触图书的机会。

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对根本读不懂得书,他也能够一遍又一遍的不厌其烦的读下去。

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他装订的书读起来。

他在装订百科全书时,看到了一篇关于电学方面的论文。

尽管内容在现在看来很肤浅,可是法拉第这个对电毫无知识的门外汉要读懂它却很困难。

他的顽强性格,使读了下去。

从这篇论文中,他把富兰克林、克莱斯特等人所知道的东西很快学到了。

16最聪明的人与最苯的功夫

著名学者钱钟书说过,他不能忍受的只有一条:

“没有书”。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多读、多比较、多思索,就能有自己的见解。

钱先生读书时,重视做笔记,随时记录新知和心得,供自己著作是联类征引。

仅《管锥篇》一书的引文已逾万种。

有个学者评论钱钟书是:

“最聪明的人偏要下最苯的功夫。

17鲁迅爱书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1400多册书。

他平时很爱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地弄干净。

他准备了一套工具,用来订书补书。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外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18高凤专心读书

东汉时的高凤以务农为主,但他喜爱读书。

昼夜不息。

一次他的妻子下地劳动前在庭院晒了麦子,让高凤赶鸡护麦。

不久,天下大雨,而高凤拿着赶鸡的竹竿专心致志看书,竟没有觉察到麦子已被雨水冲走。

这个故事流传广。

庾信有文赞曰:

“高凤好学,专心不回,流连经笥,玩书台,石门云渡,铜梁而来,麦流虽远。

书卷犹开。

19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宋代学者任末14岁时,学习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手箱,不怕路途遥远和艰险。

到处拜师求学。

他经常说: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有时,

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屋住下,白天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写作;晚上,他就在星月辉映下读书;遇到没有月亮的黑夜,他旧点燃大麻、篙草之类照亮。

读书如有心得,就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

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

神,都愿用洁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了字的旧衣服。

他临终前告诫学生和说:

“好学不倦的人,虽死犹生;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20关肃霜的“三出来”

关肃霜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她的一身过硬本领靠的是“三出来”一功夫“练”出来;法儿靠“磨”出来;时间靠“挤”出来。

其中“练”为关键。

她苦练,巧练,想法儿挤时间练;她早晨练,上午练,下午练;晚上演出前就在后台练,说话是把腿压上练,送饭时就跑圆场练,演出完毕回家时就在路上练。

几十年如一日,终于练出了绝技。

21一天与一年

阿道夫?

门采尔(1815—1905年)是德国油画家和画家,创作有大量的生动素描和速写。

还有风俗画、历史画和风景画等。

有一天,一位不知名的画家找到门采尔,向他唠唠叨叨地诉苦说: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的时间,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尔回答到:

“亲爱的,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画它,那么在一天里准能卖出去。

”艺术的价值不在时间,但时间在艺术家那里可以创造有价值的艺术。

这就是说,只有坚持不懈地潜心刻苦劳动才是成功之路。

22鲁迅嚼椒取暖

我国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早在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获得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

他不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却拿到街上卖掉了。

他用卖奖章得来的钱买了一些书和一串辣椒,投入了更加紧张的学习生活。

每当读书至深夜,天寒难忍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为几断,放到嘴里咀嚼,直辣得他眼泪直流,大汗淋漓,全身暖和,倦意顿消,这样,他就又可以继续学习了。

由于他一生刻苦努力,终成举世闻名的文豪。

23“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年”

俄国著名地质、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

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2点,他认为这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

第二天是从下午2点到晚上6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

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

第三天是从晚上6点到夜里12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

他说,这就延长了生命。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先背一段祈祷词:

“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三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

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

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

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3天。

24名人与时间

(1)列宁要求人们说话要简短,要具体,要有相当的实际的结论。

列宁主持会议,不管有多少人参加,总会准时开会。

在他主

持的会议上,发言时间有严格规定,一般只给两分钟„„。

他时常说:

“同志收场吧,我已多给你半分钟了。

”他还规定:

“不准在开会时随便谈话影响别人。

2)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为总结利用时间的经验和浪费(

时间的教训,以提高工作效率,从不26岁起,把进行时间

统计作为自己每天的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他活了82岁,

坚持进行时间统计近两万日。

他的终生结果是:

发表学术著

作10部以及135张打字稿论文、专著。

(3)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2岁当报童,由于他孜孜不倦地

学习,从16岁发明电话自动号机起,一生中竟有1000多种

发明创造成果。

在79岁生日时,他对客人说:

“我有135岁

了。

”这岂不奇怪,原来爱迪生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这

就等于延长了生命。

他为了寻求最理想的电灯丝,曾试验过

1600种以上的材料。

25富兰克林的时间表

人们问富兰克林:

“你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呢,”“你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

”他的作息时间表是怎么样子的呢,5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

并自问:

“我今天要做些什么,上午8点至9点,下午2点至5点,工作;中午12点至1点,阅读,吃午饭;晚上6点至9点,用晚餐,谈话,娱乐,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

“我今天做了什么事,”朋友劝富兰克林说:

“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朋友的话,“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6与死神争分夺秒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

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

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

“我睡一会儿,你1小时后叫醒我。

”1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

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1小时,他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

“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他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日三餐由仆人从特定的窗口放进去。

1850年秋,51岁的巴尔扎克自感心脏病将要发作了,他不得不问医生,他还能活多久。

“活半年可以吗,”医生摇摇头。

“6个星期如何,”医生还是摇摇头。

“至少6天总可以吧,我还能写个提纲,把已出版的50卷书校订。

”巴尔扎克急着说。

医生的回答是:

“你还是马上写遗嘱好。

”巴尔扎克不听医生劝告,仍照常生活、写作,深夜12点开始点蜡烛写作,至旭日东升,早上8点休息一会儿,洗个澡,接着处理日常事务;9点到下午5点,写作,直到晚上3点他才休息,睡4个小时,又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写作,直到与世长辞。

27罗蒙诺索夫相亲换书

俄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爱书如命。

16岁那年,父亲带他去

邻村杜金家去相亲。

一进门,他就被书架上的一本书迷住了,对他所

相的姑娘,却然没有在意。

离开时,罗蒙诺索夫要求用自己的牡鹿皮

大衣来换这本书,而主人却愿意要一头小海象,以此来考验这小伙子。

罗蒙诺索夫求书心切,一口答应,回家后,他立刻去干杂活,一直干

了许多天,换了钱,买下了一头小海象,终于换回了那本心爱的书。

28囚禁与写作

(1)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从中国回国后,在威尼斯与热

那亚的战争中被对方俘虏。

他在热那亚的监狱中口述东

方见闻,由同狱人笔录。

写了举世闻名的《马克?

波罗

行记》。

(2)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是遭到陷害被关在监狱里是写成

他那本名著《唐?

吉诃德》的。

(3)法国作家、思想家伏尔泰因作诗讽刺了王室,被关进了

著名的巴士底监狱。

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悲

剧《俄狄浦斯五》。

(4)俄国作家、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革命思想,被

沙俄当局押在彼得保罗要塞的单人牢房里。

在那里,他

写成了杰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

纳粹党魁、头号

战犯希特勒的那本书《我的奋斗》,也是在监狱里口述,

由他的党羽整理出来的。

(5)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的主要著作《印度的发现》,也是国

家独立之前在英国统治者的监狱里写成的。

(6)我国封建社会的经典之一《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纣王

囚禁在美里是写成的。

29断齑划粥

范仲淹出身在贫苦人家,2岁时父亲就死了。

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到长山一个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在童年时读书就非常专心。

10多岁时,他离开了母亲,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

清晨,他一早起床就淘米生火,煮一锅稀粥,等它凝冻后用刀划成4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

加一些盐拌在一起就当作伙食了。

这样的生活足足持续了3年。

这就是后人广为流传的“断齑划粥”的佳话。

30恶平公晚年笃学

恶平公热爱学习,知识渊博。

有一天,他派人把师旷找来,问道:

“我今年70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师旷说:

“少年好学如朝日喷薄,壮年好学如夜色蜡烛。

焙烛光虽然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恶平公听了师旷席话恍然大悟。

从此,他虽然政务繁忙,日理万基,但总要挤时间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一直坚持到去世前夕。

31欧阳修的“三上”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散文家。

他四岁成为孤儿,家境很贫困。

但他酷爱读书,常常借来书籍、废寝忘食地读。

他任翰林院学士后,虽然政务缠身,但他

还是抓紧零碎的“三上”时间学习。

“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他不放过骑马走路的时间、蹲厕所的时间,借时如金、勤学不掇,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32荀淑不耻下问

荀淑是我国东汉时代的著名学者。

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他意外碰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叫黄宪,在与其交谈中,他发现黄宪很有学问,于是荀淑很谦恭地向他提出了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荀淑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一时传为美谈。

33王羲之临池不辍

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精严丰艳,妙变人神,为后人景仰。

王羲之年少时练习书法勤奋而有恒心,时刻不停,即使在走路或休息时,也在揣摩着字体结构、间架气势,心想手画,天长日久,连衣服也画破了。

他坚持每天到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写完字以后,要用池水洗笔,时间长了,池水变成了黑色。

正是这样的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才步人精妙绝伦的境界。

34杨时程门立雪

宋代进士杨时,笃志研究,谦恭好学。

一次,他与同学一同去拜访著名学者程颐,当时,正在下雪,而程颐在屋内闭目睡觉。

杨时与同学不忍打扰先生休息,一直站在门外。

等先生醒来时,才发现他们,这时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程门立雪一时成为美谈。

35警枕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这个枕头被他喻为“警枕”。

他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就凭着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司马光一生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最富史料价值的史书《资治通鉴》。

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所记载的史实历经1362年,囊括了16个朝代。

36两把椅子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结婚时只有两把椅子,丈夫建议再添置椅子,作为接待客人之用。

而居里夫人认为,有了椅子,客人坐下来就不走了。

结果两人商定:

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搞科研,一把椅子也不添。

37没时间看病

16世纪鹿特丹的艾拉兹姆晚年患了重病。

当时著名医生帕拉塞尔苏斯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附有诊断治疗的意见。

艾拉兹姆在给医生的复信中说:

“我近期忙于撰写学术著作,既没有生病的时间,也没有时间治疗,更没有时间死亡。

38避客

名人多受成名之累。

其中一累即应酬慕名而来的拜访者。

避客之法,各有千秋,颇为有趣。

藏匿。

“天才的语言家”雪莱喜欢独自一人躲到荒岛或松林中作诗。

隐居。

思想家卢梭为了躲开“不速之客”的干扰,长期隐居,他的住处之一叫“退隐庐”。

装病。

大思想家伏尔泰每天门庭若市。

他迫于无奈,只好用“生病”来挡驾。

酣睡。

文学家巴尔扎克有意颠倒昼夜。

社交黄金时期他睡觉,而当人们进入梦乡时,他才开始创作。

装疯。

伟大诗人雨果为了避免别人无聊的拜访,他装疯,把头发理到一边,留个“阴阳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