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72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docx

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中心人物是(  )

                       

  .标准答案:

B

 

  

(2)文中的“共叔段”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  )

  A.贪得无厌,狂妄愚蠢         B.偏狭昏聩,巧取豪夺

  C.幼稚天真,自以为是         D.凶残暴厉,巧取豪夺

  .标准答案:

A

 

  (3)文中的“郑庄公”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  )

  A.恪守孝悌,谦和大度         B.偏狭昏聩,工于心计

  C.老谋深算,阴险毒辣         D.工于心计,恪守孝悌

  .标准答案:

C

 

  (4)文中“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偶、比喻;               B.排比、比喻;

  C.层递、比拟;               D.递进、比喻。

  .标准答案:

D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

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

“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辞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曰: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矣!

 

  请回答:

  

(1)在这段文字中,冯谖这个人物显示的性格特征有(  )

  A.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B.老谋深算,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C.深谋远虑、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D.老谋深算,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标准答案:

A

 

  

(2)文中“何市而反、怪其疾”两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按序是(  )A.从哪个城市回来?

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B.买什么回来?

他得了奇怪的病

  C.从哪个城市回来?

他得了奇怪的病

  D.买什么回来?

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标准答案:

D

 

3.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

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

 

  请回答:

  

(1)文中“授之柄而处其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权柄让他指挥自己的部下;

  C.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标准答案:

D

 

  

(2)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

  A.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标准答案:

D

 

4.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请回答:

  

(1)这段文字中“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以法律为准绳,言行典范,向民众宣传为人行事的规则

  B.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C.以法律为标准,讲求法制,向民众宣传依法行事的榜样

  D.以仁爱为准绳,依法治民,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标准答案:

B

 

  

(2)这段文字论述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基本特征的语句是(  )

  A.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B.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C.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D.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标准答案:

D

 

5.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回答:

  

(1)文中加下划线的“树、谨、申”三个字的释义按序是(  )

  A.桑树、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B.栽种、谨严慎重、反复教导

  C.栽种、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D.桑树、认真办好、反复申述

  .标准答案:

C

 

  

(2)文中阐明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

  A.办好教育,推行孝悌;       B.按需分配,敬老爱幼;

  C.发展生产,富而教民;       D.发展生产,平均分配

  .标准答案:

C

 

  (3)文中“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是(  )

  A.比喻,类比推理             B.比拟,对比推理

  C.比拟,类比推理             D.比喻,对比推理

  .标准答案:

A

6.阅读下列语段段,回答文后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请回答:

  

(1)这段文字通过对“风、月、水”的描写,传达出的作者情绪是(  )

  A.举酒属客之乐;             B.遗世独立之乐;

  .标准答案:

C

 

  

(2)这一语段中的“‘窈窕’”之章出于(  )

  A.《诗经?

小雅》;            B.《楚辞?

九歌》;

  C.《汉乐府?

陌上桑》;        D.《诗经?

陈风》

  .标准答案:

D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

故病且殆。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回答:

  

(1)这一语段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

 

“植树”之术,喻“养民”之道

  .标准答案:

D

 

  

(2)文中加下划线的“勖,字,遂”三个字词的释义按序(  )

  A.勉励,养育,饲养           B.指导;养育,饲养

  C.勉励,领回,饲养           D.勉励,养育,驱逐

  .标准答案:

A

 

8.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1)这一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排比、比喻   B.夸张、比拟   C.反诘、比喻   D.递进、比拟

  .标准答案:

C

 

  

(2)文中用来类比“人与万物”之关系的语句是(  )

       

         

  .标准答案:

B

 

  (3)这一语段运用类比进行论证,其基本结论是(  )

  A.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所作为;

  B.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尽管有限,却也不可低估;

  C.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所作为;

  D.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我夸耀

  .标准答案:

D

9.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本语段“盘庚之迁”的典故引自于(  )

  A:

《论语》; B:

《尚书》; C:

《春秋》;D:

《孟子》

  .标准答案:

B

 

  

(2)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故用意是(  )

  A:

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

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标准答案:

D

 

1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请回答:

  

(1)文中“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的双重喻义的是(  )

  A:

酒有味,人有愁; B:

酒无味,人无愁

  C:

酒有味,愁易消; D:

酒无味,愁难消

  .标准答案:

D

 

  

(2)这一语段中赞颂“爱情至上”的典型语句是(  )

  A: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B: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C: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标准答案:

C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C4B.5.D6.A7.B8.A9.D.10B11.C12.C13.A14.C15.B16.A17.D18.A19.A20.D

29C32C33.B34.B35.A36.C37C38B39C40

41D42D43A44D45D46C47C48D49C50B51A52B53C54A55C56B57C58C59A

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2.《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A

“比”法来抒情

3.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乐府”本来是()

A.词牌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7.《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B.豪放飘逸

C.沉郁顿挫D.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B.河伯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本纪  B.表  C.列传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然今卒困于此

16.“贻笑大方”、“唇齿相依”、“移风易俗”分别出自()

A.《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谏逐客疏》

B.《史记·项羽本纪》、《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C.《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史记·项羽本纪》

D.《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史记·项羽本纪》、《谏逐客疏》

17..成语“望洋兴叹”、“唇亡齿寒”、“四面楚歌”分别出自()

A.《前赤壁赋》、《秋水》、《项羽本纪》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谏逐客疏》、《项羽本纪》

C.《秋水》、《宫之奇谏假道》、《齐桓晋文之事》

D.《秋水》、《宫之奇谏假道》、《项羽本纪》

18..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色是()

19.李白《蜀道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

A.逐层递进B.逐层递退

20..《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运用通感手法的诗句是()

上吹玉笛D.江城五月落梅花

21..杜甫《新婚别》的构思脉络是().

A新妇暮婚晨别的独白形式B时间顺序串接

C借景抒情,融情于景D情节发展的节奏

22.杜甫《新婚别》精心构思了典型生活图景塑造了一个(   )的女主人公形象。

A.泼辣大胆              B.温柔害羞

C 通情达理              D.哀怨痛苦

23..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B.杜甫 

 

2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提出者是()

A.韩愈B.白居易C.欧阳修D.晏殊

25.《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26.《张中丞传后叙》作者韩愈是一位富有才华和创造性的文学大师,他对古代的()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A散文B叙C赋D传记

27.《张中丞传后叙》所记叙的“睢阳保卫战”发生在唐朝()期间。

A安史之乱B开元盛世C贞观年间D藩政割据

28.《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A.抒情与叙事并重

29C32C33.B34.B35.A36.C37C38B39C40

41D42D43A44D45D46C47C48D49C50B51A52B53C54A55C56B57C58C59A

29.《长恨歌》的主题你认为是()

A.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批判和否定李重色轻国造成的国难。

B.对唐明皇与杨玉至死不渝的爱情深表同情和赞颂。

批判唐明皇荒淫误国,又表达了对李杨忠贞不渝爱情的同情。

D.寄托了白居易对凄美初恋的怀念之情。

3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A.《归园田居》B.《短歌行》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阁夜》

31.在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用来作喻的景物是(   )

A.帘外潺潺雨B.危栏江山

C.春寒罗衾D.落花流水

32、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

A.李煜B.李清照C.柳永D.晏殊

33.柳永《八声甘州》上片的抒情方法是(   )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

C.借叙事抒情D.借典故抒情

34.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着力抒写的思想情绪是()

A、情场失意 B、羁旅之苦 C、亡国之痛 D、伤春惜时

35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36.《前赤壁赋》的文体是()

A.大赋B.小赋C.文赋D.骈赋

37.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

38.对下列古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

B.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鸥处处随。

——“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伸。

——“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是夸张写法。

D.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写法。

39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个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这个人物粗中有细,英勇豪爽;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物,他曾鞭打督邮,曾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喝退百万曹军。

这两个人物是()。

A、鲁智深、关羽B、李逵、张飞C、鲁智深、张飞D、李逵、关羽

40.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A.没有音韵的雨季。

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41.南宋时,其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的词人是()

A、陆游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42.、宋代下列词人中,"以文为词"的是()。

A苏轼B周邦彦C秦观D辛弃疾

4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出自()的词。

A辛弃疾B张孝祥C苏轼D柳永

4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B尽西风、季鹰归未

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45.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来表达自己岁月虚度,壮志未酬的典故是()A.鲈鱼堪脍,季鹰归未B.求田问舍,羞见刘郎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D.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46.《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之后众人纷纷探望,根据他们的性格判断下面哪句是薛宝钗说的话()

A.“我的娘,怎么下着这般狠手!

——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

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B.“你可都改了吧!

C.“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D.“可好些了?

想什么吃?

叫人到我那取去。

47.《聊斋志异·青凤》末尾所描写的“返哺救叟”用以表现()

48.《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曹雪芹B.吴敬梓C.吴承恩D.蒲松龄

49.《聊斋志异》中的“聊斋”实际上是()

A.闲聊的意思B.堂屋名称C.书屋名称D.祠堂名称

50.《聊斋志异》中的“志”是()意思。

A.志向B.记述C.志气D.用意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小说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A.《聊斋志异》B.《萤窗异草》

C.《夜谭随录》D.《阅微草堂笔记》

52.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是()。

A.朱自清B.鲁迅C.郭沫若D.胡适

53《聊斋志异》叙述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

A.叙述鬼神怪异之事B.“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C.“用传奇法,而以志怪”D.曲折生动

54.《聊斋志异》专写鬼怪狐魅的故事是为了()。

A.借题发挥,反映现实B.猎奇志怪

C.宣传封建迷信D.反清复明

55.巴金描写旧式家庭的腐朽和对人性的摧残的作品是()

A《寒夜》B《灭亡》C《激流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

 

56.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A.故居B."长宜子孙"四个字

C.亡姐D.爱尔克的灯光

57.鲁迅先生创作的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是().

A《朝花夕拾》B《祝福》C《伤逝》D《阿Q正传》

58.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A.《西风颂》——法国——雪莱B.《第一次的茉莉》——德国——海涅

C.《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D.《致大海》——印度——普希金

59.《尝试集》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作者是()。

A胡适B徐志摩C戴望舒D洪深

60.在《红楼梦》第十九回中,黛玉讥讽宝玉:

“蠢才,蠢才!

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反映了黛玉()心理。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