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565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x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

试作简要赏析。

答:

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2分)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

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4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

好似。

了自:

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4分)

答:

(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2分,每点1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分。

)②清早就已经翻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以下问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那么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

采用了比照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比照,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以下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

装在车马上的铃。

檞,树名。

枳:

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

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回塘:

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

(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

(1)梅。

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比照的手法。

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3分)

答:

(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8、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

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1)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慨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

“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

①子规:

杜鹃鸟;②黄鸡:

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慨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

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

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表达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分)

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

请简述理由。

(2分)

答: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

(2)评分参考要点:

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比照;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11、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以下问题(6分)

偶书

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

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

《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①;《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那么是以②。

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

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

结合,说说你的看法。

答:

(1)①受到压抑的正义感②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

第①处,1分;第②处,2分)

(2)解答指要:

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

(3分。

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

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

它们好在哪里?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这三个词分别为:

“未”、“先”、“空”。

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意思对即可,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前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①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②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③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

①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②第四句没有正面答复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

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③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

诗歌的整体风格是:

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14、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以下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土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

惊醒。

②故土:

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衬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1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

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

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倦'意的?

(2分)

答: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答复后面的问题。

(6分)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分)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

答: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思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

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

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

(假设雨猛,那么鱼潜水底;风急,那么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

(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

(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分)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矰缴(zēngzhuó)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

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

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

试举两例说明。

答:

暮雨相呼失--'失',失群,在黄昏的冷雨中,他长鸣着呼唤伙伴,可是哪里能找得到:

寒塘欲下迟--'迟',它想在一处寒塘歇歇脚,由于身孤影单,害怕心疑,迟迟不敢下落:

关月冷相随--它飞越层层关山、重重险塞时,只有冷寂的月光与之为伴。

总之,诗人除了直接描写孤雁之'孤'以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暮雨中的相呼而失,寒塘上的欲下而迟,飞行中的云低月冷,都是孤单的结果和表现。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6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

(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局部,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

答:

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

2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

,。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

,。

(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2分)

答: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

用典;比照(拟人)。

(4分)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2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

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

“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请作简要赏析。

(80字左右)

答:

要点:

(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

(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

雨浥栀子,意象甚美。

(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

(6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

(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假设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土。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

无端,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

(2分)

(2)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

(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26、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上下。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

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比照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上下。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聚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28、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

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

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答: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

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说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30、阅读下面一首词,答复以下问题:

(6分)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

2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分(反衬或以虚写实)。

(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2分。

3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答:

(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