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54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

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  (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

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

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

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宫女的形象:

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突出宫人之“怨”。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4)思妇的形象:

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隐士的形象:

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3、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4、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烘托、对比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5、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例文展示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简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2)抓人物心理:

“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步骤:

性格、身份+依据+主旨情感

(步骤一)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步骤二)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步骤三)“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六、小结。

诗中的形象,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是解读诗歌的关键,我们要学会按照科学的方法,规范的答题,去探寻那份神秘,让它变得清晰,让你感到精神的愉悦,激励自己的人生。

七、作业。

找出近三年高考卷中关于诗歌形象的相关题目并归类。

板书设计

抒情主人公(诗人)抒情诗

诗人物形象

歌其他人物(寄托)叙事诗

景物形象意象(写景诗)

象事物形象带主观色彩的物象(咏物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