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88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课题:

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新学期导言:

同学们,刚刚过完农历的新年,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来大家这个春节一定过得十分愉快!

希望我们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更进一步!

2、复习学过的几首歌曲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十足,歌词都是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

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曲。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北京的哪些景观。

4、介绍北京的相关知识。

5、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旋律的不同特点。

6、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7、组织简单的讨论,让徐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8、跟着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下课小结

奥运会就要在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举行了,在这次世人瞩目的体育盛会里,我们中国人将向世人宣布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今天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有进行曲风格,同学们唱的很好,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教学反思:

 

 

 

 

 

 

 

 

课题: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黑龙江在哪儿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与这个省有关的少数民族歌曲。

 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二、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

(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

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三、学唱歌曲:

1、师:

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美丽的家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2、师:

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

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注意:

1修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美丽的家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课题: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

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

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的主动性及参与率。

2.学生学唱歌曲的效率及歌声的整齐度。

教学反思:

 

 

 

 

 

 

课题:

《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

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

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

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教学反思:

 

 

 

 

 

课题:

《阿喽喽》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涉及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

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

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

(生答)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

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取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四三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的图示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5、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

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3、情感目标:

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

旋律音准,多种节奏型准确。

教材分析:

   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人民祖辈相传的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教具准备:

木鼓图片 钢琴 木鼓舞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木鼓舞》的录象

师:

人民在做什么?

生:

人民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

师:

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师:

佤族人民能歌善舞。

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人民祖辈相传的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

木鼓一般有三个用途:

一是用来祭祀,祈祷木鼓保佑山寨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二是用来报警,山寨放手火灾或外来侵略事件,敲响木鼓报警,召集寨人应急;三是用于歌舞娱乐。

在云南的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房中放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展示木鼓图片),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

我们今天要学的“木鼓歌”就是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教师播放歌曲(出示课题)录音。

2欣赏歌曲《木鼓歌》

 

观看一段木鼓舞让学生更加进一步感受佤族人的粗犷、豪放之情。

激发学生用更加兴奋激动的心情表现歌曲。

 

六、小结:

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内容

欣赏《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1、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与速度,了解土家族打击乐器合奏“打溜子”的形式和特点。

2、了解音乐《锦鸡出山》五个不同段落表现内容,能通过模唱、声势、模拟演奏等方式积极参与各个段落的音乐表现活动,熟悉各段主题,并体验演奏家们演奏时的默契与乐趣。

教学过程

一、完整聆听

1、导入

师  师:

同学们,老师这节课为你们准备了一段好玩的音乐,这段乐曲从头到尾都是节奏,它究竟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你们认识吗?

你觉得乐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222、完整聆听乐曲,播放视频

333、介绍作品

师师:

《锦鸡出山》是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变的乐曲。

“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乐器合奏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四种民族打击乐器组成。

 二、分段聆听

根据标题,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师生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