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91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docx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六单元五

练出高分——考能排查练(六)

第一关:

判正误 测基础

1.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 )

2.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 )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 )

4.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

5.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

( × )

6.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 )

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 )

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

9.把培养在轻氮(14N)中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又分裂一次,此时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是1/2轻氮型,1/2中间型( √ )

10.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 )

11.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

在一个正在分裂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转录与翻译过程;在一个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 )

12.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 )

13.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 × )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 )

15.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 )

16.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 √ )

17.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 )

18.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19.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 )

20.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2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

22.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 )

23.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

24.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 )

25.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 )

2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行( √ )

27.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 )

28.由二倍体加倍后产生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是同一个物种( × )

29.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 )

30.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 × )

第二关:

练题型 提考能

题型一 正误判断型

1.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A

解析 基因重组是由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引起的,或者是由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突变是由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整倍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育种方面

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产生人类遗传病的主要原因

C.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此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单倍体可用秋水仙素等化学药剂诱导形成

答案 A

解析 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包括:

①染色体的变异(数目或结构的改变),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②基因结构的改变。

无子西瓜的产生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遗传。

单倍体是由某物种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而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加倍,从而得到正常个体或多倍体。

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诱变育种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形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答案 D

解析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体,使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种育种方法,它能改变基因结构,但有利变异较少,需要处理大量材料,不能缩短育种年限。

由普通小麦花粉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发生了联会紊乱。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是致死的,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优良性状。

4.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来获得无子番茄

C.诱变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体

D.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 D

解析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故A错误;生产上主要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获得无子番茄,故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即使得到具有新基因的个体,其基因纯合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体,故C错误。

题型二 图解图示型

5.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

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图的变异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的增加或缺失引起的;乙图的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的结果。

6.如图为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1、4、5、7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基因组可由1、3、6、7四条染色体组成

答案 A

解析 染色体3、4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1号染色体)上;果蝇基因组可由1、2、3、6、7五条染色体组成。

7.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

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

B.H→I、J→K都必须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

C.C→D和H→I过程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图示的遗传育种途径中,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 B

解析 图中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为细胞工程育种,J→K为多倍体育种。

要尽快获得新品种小麦,应该采用单倍体育种法,故A正确。

G过程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错误。

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C正确。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都具有不定向性,故D正确。

8.关于下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②表示基因突变

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

D.④表示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自然选择,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题型三 遗传病调查型

9.某学习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及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家系中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血友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 B

解析 白化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不属于伴性遗传病;由于研究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特点而不是发病率,所以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题型四 遗传计算型

10.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其正确顺序是

(  )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答案 C

解析 调查时,应按照“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分组调查→汇总结果、统计分析”的步骤进行。

11.某昆虫种群中,基因A决定翅色为绿色,基因a决定翅色为褐色,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

假设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发生突变和选择,在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A.0.25B.0.3C.0.4D.0.5

答案 A

解析 由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计算得A、a的基因频率都为0.5。

按题中的假设条件,可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理论上该种群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

12.据调查,某小学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8%B.8%、92%

C.78%、92%D.92%、8%

答案 D

解析 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个,由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个,而B和b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b的基因频率为12/150×100%=8%。

13.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

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答案 D

解析 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个体占100%-30%-20%=50%,亲代、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则A的基因频率=[(2×30+50)÷200]×100%=55%,a的基因频率为45%;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为30%+1/4×50%=42.5%,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为20%+1/4×50%=32.5%。

题型五 育种设计型

14.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获得纯合矮秆抗锈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过程①中的F1连续自交3代,则产生的F4中纯合抗锈病植株占。

若从F2开始逐代筛选出矮秆抗锈病植株,让其自交,淘汰掉易染锈病植株,那么在得到的F4抗锈病植株中纯合体占。

(2)过程②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种。

(3)过程③中为了确定抗锈病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的方法从个体水平上去鉴定玉米植株的抗病性。

答案 

(1)7/16 7/9 

(2)2n (3)抗锈病基因(目的基因) 玉米锈病相应的病原体来侵染玉米植株

解析 

(1)F1的基因型为DdRr,只考虑抗病和不抗病性状,自交三代产生的杂合体占1/8,纯合体占7/8,显性纯合体占7/8×1/2=7/16。

F2中矮秆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1/3ddRR、2/3ddRr;1/3ddRR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体,2/3ddRr自交的后代中ddRR占2/3×1/4=1/6,ddRr占2/3×1/2=1/3;1/3ddRr再自交,后代ddRR占1/3×1/4=1/12,ddRr占1/3×1/2=1/6,故F4中矮秆抗锈病植株占1/3+1/6+1/12+1/6=9/12,矮秆抗锈病的纯合体占1/3+1/6+1/12=7/12,所以F4抗锈病植株中纯合体占7/9。

(2)根据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可以推出,Rr可产生2种配子,可培育为2种单倍体;DdRr可产生4种配子,可培育为4种单倍体,所以含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可产生2n种配子,可培育为2n种单倍体。

(3)检测转基因作物是否培育成功,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也可以从个体水平来检测。

15.下图表示以番茄植株(HhRr)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途径2、3中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

(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

,原因是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2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3)1/4 HHhhRRrr (4)否 存在生殖隔离 (5)基因突变 能够产生新基因

解析 图解中途径1为种子繁殖,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途径4为诱变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品种C和品种B不是同一物种,因为它们存在生殖隔离。

16.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

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

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产量分别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高12%、20%。

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间行均匀种植,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造成大面积自然受粉[同株异花受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受粉(杂交)]。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的受粉方式共计有种。

F1植株的基因型是。

(2)如果将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填“宽叶”或“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填“宽叶”或“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的,在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重病株不能结穗。

抗玉米矮花叶病(b)为隐性,现将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进行杂交,得到F1。

用F1测交,测交后代就有高产且抗矮花叶病毒的玉米植株,此植株的基因型是,如何选出此玉米植株?

答案 

(1)4 AA、Aa、aa 

(2)窄叶 宽叶 (3)Aabb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解析 

(1)间行均匀种植纯种宽叶玉米(基因型为AA)和纯种窄叶玉米(基因型为aa),自然条件下,既有异花受粉,又有自花受粉,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即AA×AA、aa×aa、AA×aa、aa×AA。

F1植株的基因型应有3种,即AA、Aa、aa。

(2)由于自然受粉,在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中有基因型为Aa的杂合体,所以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同理在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栽种,就可保证产量不下降。

(3)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AaBb(高产不抗矮花叶病)、Aabb(高产抗矮花叶病)、aaBb(低产不抗矮花叶病)、aabb(低产抗矮花叶病)。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即为所需要的玉米植株Aabb(高产抗矮花叶病)。

第三关:

做真题 明考向

1.(2011·江苏卷,22)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多选)(  )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ACD

解析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均存在DNA的复制,故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项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项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在两种分裂方式中均可发生,C项、D项正确。

2.(2012·广东理综,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基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 D

解析 因酵母菌中替换的是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这样的重组酵母菌还有可能再发生基因突变等可遗传的变异,A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正确;替代的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中含有原酵母菌所没有的基因,故增加了酵母菌的基因多样性,C项正确;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项错误。

3.(2011·广东理综,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答案 B

解析 由于患者Ⅲ-11的父母均表现正常,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所以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假设致病基因为a,若Ⅲ-11基因型为aa,则Ⅱ-5基因型为Aa,Ⅱ-6基因型为Aa,则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若Ⅲ-11基因型为XaY,则Ⅱ-5基因型为XAXa,Ⅱ-6基因型为XAY,则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故B项正确,C项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其致病基因传给男孩和女孩的概率一样,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9的致病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D项错误。

4.(2011·江苏卷,2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答案 ACD

解析 甲病具有“有中生无”的特点,且Ⅱ5患病,其女儿Ⅲ7不患病,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乙病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

甲病(设相关基因为A、a):

Ⅰ1不患甲病,即无甲病致病基因,因此Ⅱ3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

Ⅱ2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

Ⅲ7的基因型是aa,则Ⅱ4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Ⅲ8的基因型是AA或Aa,Ⅲ5的基因型是2/3Aa或1/3AA,Ⅲ4的基因型是Aa,则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个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2/3×1/4=1/6,则患甲病的概率是5/6。

乙病(设相关基因为B、b):

Ⅱ3的基因型是XbY,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1,B项错误。

因Ⅲ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Ⅱ2的基因型是XBXb,因此Ⅱ2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Ⅱ3的基因型为XbY,则Ⅲ4的基因型是XBXb,Ⅲ8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因此Ⅲ8的基因型有AAXBXb或AAXBXB或AaXBXb或AaXBXB四种情况,C项正确。

Ⅲ5的基因型是XbY,Ⅱ3的基因型是XbY,因此Ⅲ4的基因型是XBXb,则Ⅲ4与Ⅲ5结婚后子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2,因此子代患两种病的概率是5/6×1/2=5/12,D项正确。

5.(2010·山东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的;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6.(2010·上海卷,28)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