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313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类型1 微观粒子的共性

1.·苏州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生活中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铁球受热后体积变大

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B.氢气

C.氯化钠晶体D.水银

类型2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4.·邵阳图1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图1

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有些原子也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C.当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原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D.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6.·荆门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紧密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质子和电子

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9.·自贡每100g黑木耳中含铁0.185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铁含量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A.分子B.原子

C.离子D.元素

10.图2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

图2

(1)a、b物质均属于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3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

图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类型3 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

12.·贵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4所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4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

D.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E

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

14.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

图5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5.·郴州图6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1.B 2.D

3.C [解析]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由分子构成,水银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4.A

5.D [解析]分子由原子构成。

6.A [解析]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

7.A 8.B 9.D

10.

(1)混合物 它们都是由不同种(两种)分子构成的

(2)分解

11.

(1)原子 分子 

(2)AC

12.D 13.A 14.C

15.

(1)11 

(2)BC 

(3)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4)离子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白烟E:

_____;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

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

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④:

_____;_____反应.

【答案】五氧化二磷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催化2KMnO4

K2MnO4+MnO4+O2↑分解4P+5O2

2P2O5化合2H2O

2H2↑+O2↑分解

【解析】

【分析】

A是紫黑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

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甲是氧气,黑色固体B与溶液D混合产生的无色液体通电能分解生成氧气,则B是二氧化锰,D是过氧化氢,生成的气体乙是氢气;故生成的固体F是锰酸钾;固体C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E,故C可能是红磷,E是五氧化二磷,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白烟E是五氧化二磷,气体乙是氢气,故填:

五氧化二磷,氢气;

(2)甲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B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故填:

催化;

(4)反应①:

A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填:

2KMnO4

K2MnO4+MnO4+O2↑,分解;

反应②:

甲是氧气,C是红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

4P+5O2

2P2O5,化合;

反应④:

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填:

2H2O

2H2↑+O2↑,分解。

【点睛】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该题的突破口。

高锰酸钾是紫色固体,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是该题的突破口。

 

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的关系如图:

“一”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

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类型(从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中选择)。

【答案】CO2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Fe+2HCl=FeCl2+H2↑③

【解析】

【分析】

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因此A是铁;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钠;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D是二氧化碳。

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正确。

【详解】

(1)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D是二氧化碳;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用途有: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③。

【点睛】

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4.物质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一常见黑色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C为一种可供人呼吸的常见气体单质,A、B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C

H2O2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A为一常见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所以B为CO,而A为常见固体,由于他们有共同元素,所以A是单质碳,而不是O2,C为含碳元素的气体,所以为CO2;由于B为CO具有可燃性,故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由题意可知,若C为一常见气体单质,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所以C为O2;而A、B为液体且也含有氧元素,所以A、B为H2O、H2O2,由于A→B,所以A为H2O2,B为H2O;则由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5.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按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物质A的类别为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中一种)

(4)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氧化物一定不

【解析】

【分析】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E是CaCO3,D能与CaCO3反应,所以D只能是酸,应该是盐酸,C能与盐酸反应,可转化成CaCO3,所以C可以是Ca(OH)2,A和B可以相互转化,盐酸会生成A,B能与Ca(OH)2反应,所以B是Na2CO3,A是CO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的化学式为CaCO3;

【详解】

(1)E的化学式为CaCO3;

(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3)物质A是CO2,属于氧化物;

(4)反应②是: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等,找出该题的突破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该题的突破口。

 

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D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答案】CO2酸K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会相互转化,所以C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钾,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所以A可以是盐酸,B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验证,正确。

【详解】

(1)经过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酸;

(3)由上分析可知B与C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

K2CO3+Ca(OH)2=CaCO3↓+2KOH(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

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2CO32CuO+C高温2Cu+CO2↑CuSO4+2NaOH=Cu(OH)2↓+Na2SO4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

1,B可能是氧化铜,A可能是碳,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故C可能是稀硫酸,G俗称纯碱,故G是碳酸钠,硫酸和氧化铜都能生成E,故E可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碳酸钠,且与E反应有沉淀,故D可能是氢氧化钠,E与F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颜色的沉淀,故F可能是氯化钡,经推理,该分析结果正确;

(1)G的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①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uO+C高温2Cu+CO2↑;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4)反应②是硫酸铜与氯化钡的反应,故反应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CO3冶炼金属化合反应CO2+Ca(OH)2===CaCO3↓+H2O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因此D是氧气,E是碳酸钙;故E化学式为:

CaCO3;

(2)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和还原剂;

(3)碳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它们都属于化合反应;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9.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

为有毒气体,F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_____;

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B为有毒气体,F为红色固体单质,所以A为Fe2O3,B为CO,D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则D可能为Fe,F可能为Cu,C可能为CO2,E为单质C,G为CuO,验证合理,推论正确。

【详解】

(1)C的化学式为CO2;F的化学式为Cu;

(2)反应Ⅱ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3)反应Ⅲ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反应,方程式为:

(4)反应Ⅳ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10..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

如图是小纪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D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2,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①有生成蓝色溶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以上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答案】盐CO2+Ca(OH)2=CaCO3↓+H2O

②③⑦

【解析】

【分析】

盐的化学性质是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A物质属于氧化物,B物质属于酸,因为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溶液反应,则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C为碱,则D为盐。

【详解】

(1)A物质属于氧化物,B物质属于酸,因为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溶液反应,则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C为碱,则D为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2,则反应⑦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A物质属于氧化物,B物质属于酸,反应①有生成蓝色溶液,则反应①可以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由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可看出,①④⑤⑥⑧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②③⑦。

【点睛】

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物质属于氧化物,B物质属于酸,因为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溶液反应,则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