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95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9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docx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二、学习重难点:

1.种群的特征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3.标志重捕法的运用.

知识点一 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

议一议:

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知识链接】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适用对象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

统计方法

利用公式

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N1为标志个体数,N2为重捕数,N0为重捕个体中带标志数)

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注意问题

1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

1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知识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思一思: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链接】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现实状态: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曲线形

成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温馨提示】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

 

判断正误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4.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

5.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

6.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

7.不同种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8.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9.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

10.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

学习笔记: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巩固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种群的概念、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                   

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4.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

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图: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5.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6.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7.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生物群落的构成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学习要求:

1.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

2.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思一思:

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

【知识链接】

群落与种群的比较

种群

群落

区别

概念

内涵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概念

外延

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个体间可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并拥有一个共同基因库

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群落中各物种间因存在“生殖隔离”而无法进行天然基因交流

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影响种群密度

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联系

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2.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  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当,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捕  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连一连

     

①捕食   a.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②竞争b.狼和兔

③寄生c.根瘤菌与大豆

④互利共生d.草原上的羊和牛

【温馨提示】

(1)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必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3)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4)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方法技巧 

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确定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4)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

学习笔记:

                                     

                                    

                                     

                                    

                                     

                                    

                                     

                                    

                                    

                                     

                                    

                                     

                                    

                                     

                                    

                                    

                                     

                                    

            

生物群落的构成巩固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1.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

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物种10

甲类群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样本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

3.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4.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5.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6.下表显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种群变化情况(无猎捕现象),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

年份

狼种群数量

驼鹿种群数量

1970

10

90

1972

12

115

1974

20

145

1976

25

105

1978

18

95

1980

18

98

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7.下图①~④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群落的演替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考纲要求1.群落的演替(Ⅰ)。

2.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要求:

1.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2.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演替

议一议: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存在?

【知识链接】

1.群落的演替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

(3)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能量

一般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稳定性越来越高

知识点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3)丰富度:

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

②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确定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3.实验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生物群落的演替巩固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2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年数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4.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