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750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

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

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

“蛟,龙之属也。

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

”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卷十中说蛟云:

“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

”晋郭璞《山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

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还谈到其药用价值。

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的解释是:

“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也。

”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

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

其一,蛟的体形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击性强。

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

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

“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

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

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

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

”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崇拜》138页)。

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一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

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的人是颜师古。

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

“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

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究竟为何鱼种?

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

《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鱼、溜鱼”。

李时珍对其注解为:

“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

古曰鲛,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

本名鲛叚,讹为鲛。

”(《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是鲨鱼。

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通典•食货》)。

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用途着重叙述:

“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

”既然鲛鱼之“鲛”所指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鲨鱼。

但是,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蛟的这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

经学大师颜师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

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侧面道出了蛟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

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

“是以,二物为一物也。

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

”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

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

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

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

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

C.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

D.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

B.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张揖认为蛟“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

是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

D.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

B.蛟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D.传统文化中对于蛟、鲛鱼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今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

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

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

起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

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梁武帝萧衍谓周舍曰:

“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

”舍曰:

“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选。

”高祖曰:

“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

”以摛为侍读。

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府记事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

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忧去职。

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

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谘议参军。

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

王入为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

摛之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

宫体之号,自斯而起。

武帝闻之,怒召摛加让。

及见应对明敏,辞义可观,武帝意释。

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帝叹异之,宠遇日隆。

领军朱异不说,谓所亲曰:

“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

”遂承间白高祖曰:

“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

“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

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

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

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者。

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曰:

“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凶威遂折。

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

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

太宗后被幽禁,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

长子陵,最知名。

(摘编自《梁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胜:

承担住

B.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简:

挑选

C.大通初,王总戎北伐总:

全,都

D.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舅姑:

公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徐摛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

①文学俱长,兼有行者②教命军书,多自摛出

③应对明敏,辞义可观④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

⑤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⑥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摛幼年好学,博览经史,虽外貌不佳,但才学出众,写文章喜欢求新。

经过表弟周舍的推荐,做了晋安王的侍读。

B.徐摛追随晋安王,转任很多职务,除了母亲去世暂时离职外,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身边辅助自己,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

C.徐摛凭借才华,得到了武帝的宠爱恩遇,但遭到领军朱异的不满。

在朱异的挑拨离间之下,皇帝让徐摛出任新安太守。

D.侯景之乱,贼人冲进来时,朝中众人四散奔逃,只有徐摛坚守不去,怒斥侯景。

太宗被废,徐摛也气愤而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

(5分)

(2)凶威遂折。

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

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

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陲海涯。

8.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结合诗句赏析,作者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

(5分)

9.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千嶂里,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3)_________,_________?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

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

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1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

怎么办呢?

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

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

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

当然,我身上的钱不多,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如果他真正心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无论如何,还是我吃亏。

我悄悄打量他的体形,没有我高,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斗,我未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

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

要动手了吧?

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的时机吧?

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毙吗?

也许我可以想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我不是一向自诩最善于动脑筋的吗?

怎么突然吓呆了呢?

或许我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动之以情,让他不好意思动手。

于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讪:

“生意好吗?

老乡。

他似乎吓了一跳,过了好几秒钟才回答我:

“不好啊,几乎连油钱都跑不回来。

“不会吧?

你不是回头车?

刚刚还有客人包了你的车去台北,不是吗?

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头车,一紧张,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

沉默最适于培养紧张的气氛。

为什么他不跟我聊天?

是不是怕暴露他口音或其他特征,增加警方缉捕他的可能?

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报案的,好聪明狡猾的家伙!

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即使赶不回员林上课,请一天假又有什么大不了,何必一定要搭野鸡车冒险?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抢,就给他吧!

好汉不吃眼前亏,财物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要就给他,犯不着因此打斗伤身。

不行!

这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恶人的气焰?

无论如何,都应该和他拼斗一番,给他一点教训。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员林居然到了。

可爱的员林!

当计程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

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

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上。

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慌的神色。

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第一段文字,其实是第四段的浓缩、提前,作者一起笔就写“我”疑心司机有意抢劫、后悔搭上野鸡计程车,刻意营造紧张气氛,以吸引读者。

B.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者,以“我”的视点作为叙述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也使读者较容易融入故事情境。

C.文中只有一处“我”与司机的对话,两人各怀心思地出言试探,但由于惊惧怀疑,两人对对方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误会。

D.作者使用直接说明的叙事方式,写出主人公即将遭遇的危险,使读者感到惊险刺激,最后的结尾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合乎逻辑。

E.作者在铺陈剧情时,以悬念内容作为主体事件,不断强调乘客自身的危险处境和司机的凶恶态度,但始终围绕“我”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写下去。

(2)为什么作者写司机是“不怀好意”和“狠毒地”看我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为什么以“枪”为题?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你认为产生这场误会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请结合文章与现实加以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与莎士比亚、济慈的心灵际遇

20世纪40年代中期,屠岸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刚一接触,便被十四行诗的艺术魅力所征服。

十四行诗意境深邃,韵律优美,屠岸非常喜欢。

从20世纪40年代起,屠岸就对济慈的诗情有独钟。

一天,屠岸正在理发馆理发,心中默念着英文诗,突然领悟到一句济慈的诗的意义,他兴奋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呼:

“好诗!

”正为他理发的师傅惊得目瞪口呆。

济慈提出的NegativeCapability,有人翻译成“反面能力”“消极感受力”“否定自我的能力”等,屠岸翻译成“客体感受力”。

屠岸认为济慈的本意是诗人不受主观的精神状态和主观推理的干扰,不写诗人的主观的定式思维,而是把诗人变成客观事物如太阳、月亮、大海等吟咏的对象,使吟咏者的主体和被咏者的客体紧贴为一,形成灵魂的互动,物我两忘,然后才能进行创作实践。

这诠释了宋朝的程颢所说的中国哲学里的最高意境——“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也只有这样物我合一,才能永远保持新鲜的感觉,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新的东西,诗人的创造力才永远不会枯竭。

屠岸把济慈提出的NegativeCapability翻译成“客体感受力”,这个译法在翻译界独树一帜。

屠岸对济慈的这一诗学概念的理解根植于他跟莎翁、济慈的心灵沟通。

屠岸认为,翻译与阅读不同,译者必须进入原作的灵魂,翻译时的独特感受也会令翻译的眼界更加深入和开阔。

译者要想成功地翻译出一部文学作品,他一定要拥抱原作,与作者灵魂相通,实现译者与原作者的心灵合一,实现两种语言的撞击和交融。

这也就像写诗时诗人与他的歌咏对象的物我两忘一样,两者互动,相融为一。

有人说只有诗人才能译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只有写诗的人才能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情绪,感受其中细微的变化,只有理解创作情绪才能真正理解原作的精神。

翻译作为一种文学实践也绝不是被动的,对一个既是译者也是作者的人来说,翻译可以促进创作。

在屠岸看来翻译功莫大焉,翻译是整个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翻译,中国不可能知道世界,世界也不可能知道中国;没有翻译这世界就停滞不前,不可能进步和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心灵际遇:

莎翁和济慈是屠岸在生命低谷时擎起灵魂免于跌落的升扬之力——1945年在上海实行“灯火管制”的时候,他和表兄一起读莎士比亚、济慈的诗;“文革”期间在团泊洼五七干校,心情苦闷时就和妻子一起读诵济慈的《夜莺颂》《秋颂》;所有的书都被抄走以后就只能背诵莎翁和济慈的诗,从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屠岸和这两位诗歌圣者跨越时空而在生命与诗情里相逢,那是心底真正的私产,是无法被“抄”走的。

“文革”时期下放劳动时,屠岸背诵莎士比亚、济慈的诗,若让人发现了会说是“神经病”,或者说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所以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借以滋养自己遍体鳞伤的灵魂。

即使在诗歌的严冬,屠岸的内心跟他喜爱的诗歌和诗人的链接也是不能割断的。

虽然公开场合不能表露,但在体力劳动时他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跟他们对话,比如割高粱或麦稻时,他一面割一面默诵济慈的诗,使诗的节奏和割的动作配合,这样会缓解内心的压抑,使郁闷得到释放。

在生活的高压和文化沙漠的气候下,诗歌给生命注入了舒缓和滋养。

济慈的诗是精微与自然融合为一的天成妙品,屠岸用生命诠释了济慈的精致又无雕饰的内蕴,而济慈的诗歌又拯救了屠岸的精神。

真正的艺术是用来拯救人的灵魂的,屠岸和济慈的神交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冥冥中也许他与济慈真有某种隐秘的联系吧——济慈在二十二岁时得了肺病,屠岸也在二十二岁时得了肺病;济慈在二十五岁离世。

屠岸当时也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便把济慈暗自引为冥中知己。

两位出生相距一百二十八年的异国青年在诗中相遇和交融。

莎士比亚和济慈的不朽诗篇,给了屠岸战胜疾病和磨难的力量。

有段时期屠岸因患抑郁症而失眠,吃安眠药也没有用,长夜来临前,他用莎翁、济慈和中国古典诗歌来治愈失眠,他默默地吟诵着,一会儿便睡着了。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服只能治一种疾病,但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病苦。

饱尝岁月沧桑的屠岸参透了诗歌里面的智慧和美丽,拿它来作为疗愈心灵的灵丹。

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屠岸译作《济慈诗选》,成为他译诗生涯的高峰。

(摘自刘晨芳《屠岸:

朝圣诗歌殿堂的诗翁》,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只有写诗的人才能更深地理解作者原来的创作情绪,感受到创作中细微的变化,真正理解原作的精神离不开理解创作情绪,在屠岸身上这一点有充分体现。

B.屠岸跟莎翁、济慈的心灵沟通促进了他的翻译事业发展,他用生命诠释了济慈的精致又无雕饰的内蕴,这些都源于年轻时他接触莎翁、济慈诗作的一见倾心。

C.译诗要深入到原作的精神感觉中去,这一过程应该是两个灵魂的拥抱,要实现译者与原作者的心灵合一、两种语言的撞击与交融离不开译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D.屠岸与济慈好像超越了时空在生命和诗情上相遇交融,这份心底真正的“私产”,经历了几次政治上的风雨也无法改变,无法变卖。

E.译诗与翻译其他门类相比对翻译者要求更高,不仅要将原作的形式传达过来,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作的神韵。

屠岸就是在后者下足了功夫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2)如何理解屠岸将济慈提出的NegativeCapability,翻译成“客体感受力”?

请结合全文概述。

(6分)

(3)为什么说“济慈的诗歌拯救了屠岸的精神”?

请结合原文简析。

(6分)

(4)屠岸认为:

“翻译功莫大焉”,“翻译是整个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翻译这世界就停滞不前”。

对于这一认识你同意吗?

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徐峥、王宝强“囧”人依旧,另有鸠形鹄面、极具喜感的黄渤倾情加盟。

身材不算高大但足够健硕的黄渤又上演了一次夺命狂奔,真是令人捧腹。

B.近来媒体经常报道,某某中上千万大奖,而领奖时却千方百计隐藏身份,一是怕遭坏人算计,二是怕亲戚朋友打秋风,这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

C.又是一年贺岁片来袭,影片不是打打杀杀,情爱恩仇,就是胡搞恶搞,嘻嘻哈哈,含英咀华之余,总让人觉得收益甚微。

D.北京队吸纳前NBA球星马布里,为虎添翼,首次打进CBA总决赛,击败卫冕冠军广东队,夺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的第一个总冠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以前春晚从来都是“防火防盗防记者”,每到年末,记者们恨不得化装成保安混进带妆彩排现场。

而今年春晚的最新动态都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所有信息都放在阳光下。

B.《中国好声音》首季大结局的年度总冠军将在吉克隽逸、梁博、金志文、吴莫愁之间产生。

整场比赛紧张刺激,直到午夜,结果才最后揭晓,黑马梁博技压其他三位学员获得“年度好声音”。

C.三家公司的11种酒送检,今日公布其送检的11瓶酒的检测结果。

截至记者发稿之时,五粮液52度1618、五粮液52度专卖店特供酒均被检测出塑化剂超出国家标准。

D.“双十一”电商大战刚过,“双十二”电商促销战烽烟又起,在这场商战中,物流公司除了有快递爆仓导致投递不及时的问题外,还曝出野蛮装卸、快递丢失等种种问题。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

③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

④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

⑤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⑥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A.③⑤②①④⑥B.⑥②①④③⑤C.⑥③②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

16.请给下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30字~50字)。

(5分)

要求:

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注:

盘中物品上文字为“三元”。

17.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个话题,各写一个有哲理的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接孩子,是指学校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附近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