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929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枣阳市七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忖度(cǔn)      笑靥(yǎn)

瞋视(chēn)孽根祸胎(niè)

B.懵懂(měng)嫡亲(dí)

伺候(cì)敛声屏气(píng)

C.蹙缩(cù)踌蹰(chóu)

形骸(hái)少不更事(gēng)

D.沮丧(jǔ)撬开(qiào)

模样(mó)皮开肉绽(zhàn)

2.(课内文言知识考查)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吾从而师之⑥门前冷落鞍马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

4.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吾从而师之

C、并吞八荒之心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力能扛鼎垂手可得俗不可奈漠不关心

B.食不厌精突如奇来混为一团天花乱坠

C.举止安详方枘圆凿飞黄腾达火烧眉睫

D.好景不长毫无二致捍然不顾同仇敌忾

6.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3分)

A.行伍(háng)     跬步(kuǐ)

锋镝(dí)锲而不舍(qiè)

B.逡巡(qūn)鞭笞(chī)

句读(dòu)经传(zhuàn)

C.氓隶(ménɡ)劲弩(jìn)

瓮牖(yǒu)参省(xǐng)

D.中规(zhòng)槁暴(pù)

遗镞(zú)老聃(dān)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来自太空的灭亡

〔美〕菲尔·普莱特

看起来宇宙生活相当平静,不是吗?

白天,太阳有规律地发光;夜里,群星闪烁,令人安心。

这是梦幻。

整个宇宙都充满着危险、险恶的事物,它们相互冲撞争夺地位,都是为了将我们扫出地球表面。

幸运的是,它们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有多少你认识的人是被质子分解致死的?

——但是,如果你等待足够长的时间,它们中的一个必定会消灭我们。

那么,是哪一个呢?

在我们可能遭遇来自太空的灭亡的所有方式中,最有可能的是被小行星彻底消灭。

为什么?

因为我们位于宇宙射击场,每天有100吨的物质射向我们。

不过,每隔数百年才会出现一个大吨位的,当这种大东西出现时,麻烦也就发生了。

如果你能问问恐龙,我想它们一定会让你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也认真对待了。

由一群科学家组成的B612基金会就致力于确保人类的命运不会以在未来的博物馆内陈列我们的骨骼而告终。

他们建议:

不用核武器,而用航天器撞击危险的岩石,迅速移动它的位置,然后利用另一个航天器进行微调,并利用它的重力把这块石头拖进安全轨道。

这听起来像是科学幻想,但是,模型演示显示,这是我们拯救地球最好的办法。

对我们来说,太阳还挺重要。

没有太阳,我们会冻死。

可是,太阳也到中年了:

年届45亿岁的太阳已经差不多耗尽燃料,若干亿年之后膨胀为红巨星,可以吞下水星,熔掉金星,把我们烤成美味脆饼。

甚至早在此之前——在不到一亿年——它就会热到足以升高我们的平均气温,导致温室效应失控,煮沸我们的海洋。

幸运的是,那是从今往后漫长时间内的事。

我会让我的曾曾曾曾曾N代曾孙去担心这件事。

黑洞是误解。

它们并未以行星和恒星的形式在星系中漫游,寻找可口的小吃,而是像数百亿其他恒星那样环绕银河系运行。

不过,其中一个有可能会漫游到过于接近我们的地方。

如果它做到了,就会破坏行星轨道,导致地球落进太阳或被甩进外太空。

黑洞不可能完全吞噬我们,但是考虑其他选择,也许相对有好处。

不过,请注意,任何大质量物质都会惹麻烦,其中包括平时常见的恒星,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鉴于发生这样的事可能需要数万亿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游手好闲的黑洞。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一定会走到尽头,其中包括我们的宇宙本身。

它已经130亿岁了,不过,在一万亿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物质本身也会土崩瓦解:

长期以来被认为完全稳定的质子也许在约1039年后碎裂。

因此在那么遥远的未来,宇宙也许只不过是极其稀薄的电子和低能量光子雾,围绕永恒的虚无起伏。

虽然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是如此遥远未来的事情,以致目前宇宙的年龄看上去就像蚊子翅膀的一击。

我们当然还有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事情。

若问我的建议,就是走出去,抬起头,享受阳光、月亮和恒星。

就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它们也许会永远存在……永远是很长很长的时间。

9.根据文意,不属于作者预测的“来自太空的灭亡”的一项是(  )。

A.大吨位的行星撞击地球。

B.温室效应失控。

C.黑洞破坏行星轨道。

D.宇宙本身土崩瓦解。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模型演示显示,用航天器撞击危险的来袭大吨位行星,是解除行星袭击地球类灾难的最好办法。

B.由于B612基金会的科学家们秉着认真的态度,对行星撞击地球的现象进行了精心实验,认真研究,因此,人类的命运不会以在未来的博物馆内陈列我们的骨骼而告终。

C.我们平时常见的大质量的恒星接近地球,黑洞漫游到过于接近我们的地方,这两种事件对地球带来的麻烦有许多共同之处。

D.在我们可能遭遇来自太空的灭亡的所有方式中,最有可能的是被小行星彻底消灭,最不可能的是人类被质子分解致死。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是“来自太空的灭亡”发生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也是人类面对“地球末日”,能够笑傲苍穹、享受人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B.太阳变为红巨星后,会升高我们地球的平均气温,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失控,煮沸我们的海洋。

C.文中“我们当然还有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事情”,指的是不可预知的对人类构成更大威胁的来自太空的其他类型的灾难。

D.人们对黑洞的误解是,黑洞像恒星那样环绕银河系运行,不会接近地球,毁灭人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18分

车延高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

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

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

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成纪,再折道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

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

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

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

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

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

但那时的李白想:

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

④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

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

所以李白一生爱月。

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种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

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

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执著的操守。

它高洁而不清高,有时一地清辉,有时平卧江湖之底,让居住莲花的清水磨洗出一个洁净的灵魂。

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⑥因此,诗人在举头和低头之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灵魂最后要归去的地方。

最后当诗人的诗歌人生耗尽最后的灵感,才华和豪情开始憔悴。

憔悴的身影已经引起了月光的同情和怜悯。

他终于在采石矶将酒杯轻盈一掷,借着酒力腾身一跃,入水捉月去了。

月没有拒绝他,随着光影一零乱,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将自己的名和太白金星融为一体。

⑦“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那是放大后的夸张。

就李白的许多诗句看,诗人倘若喝得适量,酒入微醺,诗胆开张,真的是“口吐天上文”,“诗才比天高”。

我们读几句诗人的诗胆被美酒浸泡之后从白云为帘的天边摘来的句子,就有“句从天上落,人从帝乡来”的感觉。

酒本身不能给诗人创造灵感,但他却在“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癫狂中放大了诗人的诗胆。

所以,李白爱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已经爱到了错把酒香当故乡的境地。

一旦喝到“三杯通大道”,就进入无意、忘我的境界,什么三纲五常皇帝老子都去了九霄云外,这时的谪仙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霸气。

想象和夸张伸拉出最大的张力,豪气贯于天地之间,如排山雪浪直贯银汉彩虹,大千世界浩荡联翩直扑眼底。

这时,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端坐于酒香里,一叶轻舟,夹岸桃花,举杯邀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⑧除了天空,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

按照一脉相承的理念去想,在同根同宗的中国,其实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乡。

⑨“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在诗人的意想里,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横跨时空的画面组合。

月光普照,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举头都能望见故乡的明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

诗句里,李白借物寓意,把广义的故乡交代得那么清楚。

其实不论是现在落脚的土地,还是远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头顶一轮月,与脚下一片土,就是照临和被照临的关系。

对于后面的每一个脚印来说,前一个脚印所站立过的地方都叫故土,当最后一个脚印把自己踩进泥土,就是生命的归宗。

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是每个人永恒的故乡,而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节选自《新华文摘》,略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说明。

(5分)

13.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

(2)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4.文章第②段说“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

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谈谈你的理解。

(5分)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课内文段阅读,完成6—9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

风尚

B而耻学于师耻:

羞耻

C小学而大遗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D士大夫之族族:

一类人17.都属于师道不传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③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⑥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②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18.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如暴风骤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B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揭示师道不传的原因。

C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文段中的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评卷人

得分

四、默写(题型注释)

19.名言名句默写(14分,每题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2)蟹六跪而二鳌,,用心躁也。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4)浔阳江头夜送客,     。

(5)东船西舫悄无言,     。

(6)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

(7)亦余心之所善兮,。

(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映带左右。

(13),望帝春心托杜鹃。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

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20.“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

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21.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6分)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22.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来历。

(3分)

23.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判断一下每首诗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1)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2)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

(4)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2011·天津高考)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6分)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

下面是此次大运会的吉祥物“津津”。

24.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

要求描述其形象,并说明寓意。

25.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

26.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

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

(不超过50字)(6分)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

我的做法是:

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让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题型注释)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

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解析:

A项,“笑靥”的“靥”读“yè”;B项,“敛声屏气”的“屏”读“bǐng”;D项,“模样”的“模”读“mú”。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要求判断与例句中的文言实词用法不同的词语,实则是要求针对每一个选项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主要是看是什么用法不同。

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②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③知道,懂得。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⑤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稀少。

所以选D。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

A古义:

广泛地学习;今义:

学识渊博。

B古义:

跟从;今义:

进而。

D古义:

把它当作;今义:

认为。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C

【解析】A.垂—唾,奈一耐,B.奇一其,团一谈,D.捍一悍。

6.B

【解析】可结合课文作答,最好能背诵下来

7.C

【解析】

试题解析:

C项中“劲弩”的“劲”应读“jìnɡ”。

8.D

【解析】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

9.B

10.C

11.A

【解析】

试题解析:

9.:

B项,“温室效应”是太阳衰老所导致的地球环境现象,不属于“来自太空的灭亡”。

试题解析:

10.A项,以偏赅全,还需“利用另一个航天器进行微调,并利用它的重力把这块石头拖进安全轨道”;B项,他们“致力于”这项工作,但不一定能“确保”。

D项,“被质子分解致死”不属于“来自太空的灭亡”。

试题解析:

11.B项,这些现象在太阳变为红巨星前就会出现。

C项,“我们当然还有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事情”应该指的是眼前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D项,人们对黑洞的误解是认为它们“以行星和恒星的形式在星系中漫游”。

12.引出后文,表明本文是针对李白故乡之争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李白的心灵去探讨李白的故乡,与文章最后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3.参考答案:

童年的李白跟随父母骑着马在阳光和月色中日夜兼行,在李白看来地上的阳光、月色被踩在了马蹄之下,写出了李白童年的天真。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微醺时思维的敏捷以及他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崇高地位。

14.

(1)从童年李白的经历写,马蹄就是他的故乡。

(2)从李白一生吟月歌月颂月写,月亮就是他的故乡。

(3)从李白爱酒饮酒写,酒香就是他的故乡。

(4)从“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写,土地就是李白的故乡。

15.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走进李白的心灵里的故乡,感受李白心灵的追求、向往,放大故乡的文化意义。

(或:

在作者看来,重要的是研究李白有关月亮美酒土地的诗歌对后世的审美和影响以及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解析】

试题解析:

12.这句话冠于篇首,从全文来看,有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与篇末照应的用意。

试题解析:

13.思路解析:

这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拟句,理解时可以提取关键词句,结合前后文的意思整合。

这是一个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语句,可从李白诗歌的成就、影响角度分析。

试题解析:

14.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可结合文章的结构层次回答。

马蹄——李白记忆里的故乡,月亮——李白灵感归隐的故乡,美酒——李白放大诗胆的故乡,土地——李白脚下的故乡。

试题解析:

15.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并不赞同人们对李白故乡的纷争,也提出了自己对“李白心灵的故乡”是“马蹄”“月亮”“美酒”和“脚下”的土地的看法,希望人们抛开具体的地域,走进李白的心灵。

16.B17.C18.C

【解析】16.

试题分析:

B耻,意动用法,以之为耻。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

①是说圣人超出一般人,不是师道不传的原因;③是结论,不是原因。

这类题目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8.

试题分析:

C项,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唉!

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

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