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85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课文1、《古诗两首》2、《蚕姑娘》3、《月亮湾》4、《快乐的节日》、练习2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多与春天有关,通过学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丽,了解自然的生物与季节的关系和生物生长的一些规律,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1.学会本单元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蚕的生长过程、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单元课时安排:

1、《古诗两首》2课时

2、《蚕姑娘》3课时

3、《月亮湾》2课时

4、《快乐的节日》2课时

练习23课时

 

课题1、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人新课

二、教学《春雨》

 

学第一句诗

 

学第二句诗

三.朗读指导。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

古诗两首)

l、板书诗题:

春雨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

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

nǎi,鼻音。

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

suí,平舌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

rùn,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

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人/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1.读课题

2.看图说一说出春天的特点

3.借助拼音读古诗,学生字。

4.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5.说诗意(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

6.齐读这两句诗

7.(“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8.齐读这两句诗。

学生自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板书设计: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人/夜,

   润物/细/无声。

课后小记:

 

课题1、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复习

二、教学《春晓》

看图学习生字

学第一句诗

学第二句诗

朗读指导。

描红指导。

1、板书诗题:

春晓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

“晓”xiǎ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

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

mián。

前鼻音,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

“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

jué。

上下结构,下都是“见”。

“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

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请连起来说一说。

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党字头”,

晓:

左部“日字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保持底部平稳。

眠:

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

“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3.结合看图学习生字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4.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

5.学生自练。

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课后小记:

 

课题2、蚕姑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

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字词,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蚕”图,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

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

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1、自学要求:

[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

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1.齐读课题

2.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3.听后交流。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又黑又小

蚕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课后小记:

 

课题2、蚕姑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四、课堂作业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

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AABB”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

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

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

[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四次)。

[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3.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做练习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又黑又小

蚕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课后小记:

课题2、蚕姑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6段。

三、学习第7段。

四、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1、看课件后读课文,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

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

“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1、字句:

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天窗”在哪儿?

 

2、看图:

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

(产卵)告诉学生:

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总结:

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新--()   嫩--() 

瘦--()   黑--()   晴--()

 

2.思考:

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4.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又黑又小

蚕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课后小记:

 

课题3、月亮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小黑板,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过渡:

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

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

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

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

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

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

载zai;翘舌音:

朝zhao、绕rao;后鼻音:

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

月亮湾是什么?

请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

月亮湾是什么?

(是一个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重读“美丽”一词。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用“

3.学生学“湾”、“牙”。

(1)师述:

“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1.读题。

2.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分自然段读。

3.读生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

4.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4.口头组词(弯—湾)。

板书设计:

3.月 亮 湾                 

美丽↙村前: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热爱

↖村后山坡          

课后小记:

课题3、月亮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小黑板,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三句。

指导朗读第三句

指导朗读第四、五句。

学习第六句。

(5)学习第三自然段。

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三.总结。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

月亮湾美在哪里?

1.月亮湾美在哪里?

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用曲线表示)

2.交流。

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

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

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映示句子)“月牙”重读。

领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

“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

“绕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绕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

(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

河边还有什么美景?

e.)比较句子:

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

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引读第四、五句。

边看动画(7)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

重读“绿油油”一词。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

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

(相机板书“村后”。

)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

(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

你想说些什么?

(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

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1.学生回答上面问题。

2.读词卡“石桥”和第一句。

3.“绕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绕着另一个转。

4.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

“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5.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

(6)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

”相机欣赏动画

(7)贴词卡“河岸”。

问:

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

读词“栽着”。

生答第五句。

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

有什么相同之处?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月 亮 湾

美丽↙村前: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热爱

↖村后山坡

课后小记:

 

课题4、快乐的节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的书写和认读生字。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二)借助拼音,读准诗歌。

(三)检查自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