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1304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八中届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八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B.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相同

C.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含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

2.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

B.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C.在4.5~5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D.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3.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所示是其机理的简单示意图,据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

B.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可能原因是降低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中的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H+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或者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D.由图可知,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仅通过神经系统释放特异的神经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4.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

②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实验中,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边,判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③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看到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④调查人类色盲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⑤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父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

⑥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计算的种群密度偏高;

⑦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代替碘液;

⑧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①⑤⑥⑧B.②③⑥⑦C.②⑤⑥⑦D.①②⑤⑥

5.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6.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贮存

B.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15.6%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1.5×103kJ/m2•y

D.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7.(14分)如图所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_____.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µmol/(m2•s),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__________µmol/(m2•s).

(3)若CO2浓度降低,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将会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2l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

H2l8O先参与__________.

(5)同一植株底部叶片细胞的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细胞弱的内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8.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分组,并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d,结果如图甲.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一将健康大鼠随机等分成4组,手术应切除__________.

(3)图甲表明胰岛素具有的作用__________.

实验二:

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有关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乙.

(4)开始刺激后,短期内血糖浓度将__________.

(5)图乙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明该结论,可以通过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大致实验思路是:

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先做实验前测试,然后注射适量的__________,通过比较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认.

9.(18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1.某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A、B基因不在图示染色体上,且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

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正常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图2中,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①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甲;

②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5,则其为突变体乙;

③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丙.

请写出③的遗传图解.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八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B.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相同

C.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含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的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细胞易扩散转移,但是癌细胞的分裂能力旺盛,因此其核糖体数目较多;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作用;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答】解:

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但癌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其核糖体数目比体细胞多,A错误;

B、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吐,B错误;

C、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含量少,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细胞外液占体液的

,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

D、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需要能量较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故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所占的比列、物质运输方式、癌细胞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

B.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C.在4.5~5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D.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图示过程为运动与体中血糖含量变化过程,运动开始时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氧化分解,随后上升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血糖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含量下降,最后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解答】解: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被消耗导致的,A错误;

B、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升高,与其有协同作用的是肾上腺素,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正确;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为拮抗作用,C错误;

D、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功能,难度不大.

3.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所示是其机理的简单示意图,据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

B.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可能原因是降低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中的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H+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或者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D.由图可知,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仅通过神经系统释放特异的神经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参与,说明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的.白细胞介素﹣2属于淋巴因子.

【解答】解:

A、由分析可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活性下降则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降低了B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B正确;

C、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传递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C正确;

D、由图可知,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既可通过神经系统释放特异的神经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也可通过激素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解题关键是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分子来判断调节机制.

4.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

②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实验中,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边,判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③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看到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④调查人类色盲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⑤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父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

⑥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计算的种群密度偏高;

⑦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代替碘液;

⑧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①⑤⑥⑧B.②③⑥⑦C.②⑤⑥⑦D.①②⑤⑥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盖玻片下,培养液厚度为0.1mm,可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

2.5×104x(x为小方格内酵母菌数).

2、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4、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解答】解:

①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①正确;

②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位于滤纸条的最上边,②正确;

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可能看到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③错误;

④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④错误;

⑤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父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⑤正确;

⑥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调查的种群密度偏高,⑥正确;

⑦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本尼迪特来鉴定,因为本尼迪特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这样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⑦错误;

⑧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⑧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

【解答】解:

A、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正确;

B、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B正确;

C、由图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是杂合子,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要明确图中基因A1、A2和A3分别对酶1、酶2和、酶3的作用,从而控制生物体代谢及性状.

6.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贮存

B.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15.6%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1.5×103kJ/m2•y

D.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据图分析:

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的来源为从生产者那里同化、由外界补充,去向包括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

【解答】解:

A、据图分析:

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

B、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2.1+5.1+0.25+0.05﹣5)÷(4+9+0.5+2.5)]×100%=15.6%,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肉是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

0.25+0.05+5.1+2.1﹣5.0=2.5,植食动物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

2.5+4+9+0.5﹣2=14,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23+70+3+14=110(103kJ/m2•y)=1.1×105kJ/m2•y,C错误;

D、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所以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7.(14分)如图所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µmol/(m2•s),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1.8µmol/(m2•s).

(3)若CO2浓度降低,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将会变小(变大、变小、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2l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

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5)同一植株底部叶片细胞的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细胞弱的内部原因可能是底部叶片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中的ATP和[H]的生成量,进而影响暗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

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解答】解:

(1)阴天条件下,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成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净光合速率表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情况,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增加,c﹣d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即为呼吸速率,等于氧气吸收速率,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1+0.8=1.8(μmol/m2•s).

(3)若CO2浓度降低,其固定减少,三碳化合物生成减少,进而抑制了光反应过程,导致NADPH的合成速率变小.

(4)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5)由于底部叶片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同一植株底部叶片细胞的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细胞弱.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红光和蓝紫光

(2)先减少后增加1.8

(3)变小

(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5)底部叶片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明确纵轴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并且能灵活运用公式,即总光合作用为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和.

8.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分组,并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d,结果如图甲.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一将健康大鼠随机等分成4组,手术应切除垂体和胰腺.

(3)图甲表明胰岛素具有的作用促进大鼠生长及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

实验二:

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有关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