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23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7-38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和【实验2-7】及学习另一类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具

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药匙、棉花、高锰酸钾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学生回答并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讲出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以及反应条件。

再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示范连接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提问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提问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先用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能否正确查出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

提问为什么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

讲出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并在练习本上写。

动手连接仪器(导管的连接,胶塞的连接)

动手检查装置气密性

小结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并读一次。

 

分组讨论得出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弄清楚为什么有的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装置气密性好,却看不到气泡的原因

 

讨论小结:

便于排出管内的空气,和导出氧气。

掌握如何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示范装高锰酸钾药品

检查学生是否把试管横放先装药品,并加以指正

提醒学生在试管口放团棉花

提问为什么要在管口放团棉花?

 

在实验桌上找出高锰酸钾药品

观察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

用药匙和纸槽装5克高锰酸钾药品入试管

 

在试管口放团棉花

先思考(加热高锰酸钾时记得注意团棉花)

 

 

 

巩固如何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

示范固定仪器

提示学生注意装仪器顺序,铁夹夹试管的位置,试管的方向

提问试管口为什么要稍为向下倾斜?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一学生回答装仪器的顺序,

小结固定仪器的方法:

由左至右,由下至上,试管口稍为向下倾斜

固定好装置

小组互评固定好的装置的优缺点

并指正错误

分小组讨论试管口为什么要稍为向下倾斜。

小结,并写好结论。

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先不放在集气瓶内(为什么)

掌握固定仪器的方法

 

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提问试管的加热方法?

点燃酒精灯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再次提问为什么要在管口放团棉花?

回答先上下移动,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点燃酒精灯,上下移动,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轻轻按住装满水的集气瓶

观察棉花情况。

观察到现象有高锰酸钾粉末喷向棉花。

小结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掌握加热试管方法

提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不是一有气泡产生即可收集,为什么?

提示试管中除了高锰酸钾外,还有其他物质(空气)。

要求学生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各收集一瓶氧气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提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是否收集满气体?

针对部分同学收集氧气的集气瓶还有水,提出该同学是否收集满氧气的问题。

针对部分同学收集氧气的集气瓶显红色,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问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桌面上,和能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说明了氧气的什么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提问能够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轻轻按住装满水的集气瓶

思考回答

小结:

不能马上收集,因为刚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将导管放入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正放在桌面上。

再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一瓶氧气,正放在桌面上。

分组讨论如何判断是否收集满气体。

小结并作好笔记:

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即已满

排气法收集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讨论得出是试管口没有放团棉花、或没放好棉花,再得出高锰酸钾易溶与水,溶于水变红色的物理性质

归纳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

红褐色的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思考,一学生回答得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一学生回答得出:

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收集气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将导管移出水面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将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提问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为什么?

熄灭酒精灯

分组讨论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小结并记好笔记。

 

 

 

放好药品仪器,清洗有关仪器和实验桌面,

 

总结制取氧气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便于记忆写出偕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

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掌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作业设计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②⑤④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稍为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心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混有可燃物,其中正确的是()

A、全部B、除④以外

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④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液体变红色,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

、试管口忘了放团棉花;

导管太粗;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检查对实验顺序的掌握情况

 

 

 

 

 

 

 

 

考查实验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

 

 

 

 

 

考查实验注意事项和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

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

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方面学习了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方法。

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是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没利用好优秀学生的帮助作用。

板书设计: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1查、2装、3定、4点、5收、6离、7熄

 茶、庄、 定、点、收、利、 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