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350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docx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DF7G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

作业指导书

轮对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编号:

版本:

201309

系统:

探伤

部件:

车轴

适用范围:

DF7G机车车轴中小修超声波探伤

作业工种:

探伤工

作业工装:

超声波探伤仪、TS-1试块、车轴实物试块、函数计算器

作业材料:

耦合剂、油桶、钢笔、标记笔、砂布、棉丝、油漆、毛刷、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2.5MHzФ20直探头、K1、K2斜探头、6°、8°、12°小角度探头、探头连线。

编制依据:

1.成铁机[2012]373号《成都铁路局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工艺》

2.成铁机[2012]318号《成都铁路局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管理细则》

3.成铁机[2009]565号《成都铁路局各型机车探伤作业范围》

安全风险提示:

1.无损检测作业应在独立的工作场地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场地应整洁明亮,通风良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5℃~40℃范围内。

磁粉检测与超声波检测的工作场地,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磁粉检测作业不对超声波检测作业产生干扰。

2.按规定穿戴安全用品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所使用工具,严禁使用不合格工具。

4.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5.车轴探伤必须由双人进行二次探伤。

探伤人员须持有铁道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Ⅱ级(以上)超探资格证和上岗证、并掌握车轴超声波探伤作业技术要求。

6.探伤时严格执行四不探原则:

探伤仪灵敏度不够不探、部件不干净不探、照明不足不探、部件不解体不探。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序号

作业

项目

工具

材料

作业步骤

质量标准

备注

作业图示

1

探伤前准备

TS-1试块、车轴实物试块、耦合剂、油桶、砂布、棉丝

1.取出TS-1标准试块。

2.用棉丝清除试块端面的油污、锈蚀。

3.用油桶装好耦合剂,耦合剂采用机油。

4.在TS-1试块B面和车轴试块试块端面均匀抹好耦合剂。

试块探测面上无异物。

2

轴向透声探伤灵敏度校验

TS-1试块、2.5MHzФ20直探头、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开机自检。

选择探伤方式为纵波探伤(直探头)。

2.设置探测范围为2500mm。

3.将2.5P20直探头置于TS—1试块的B面上,找出试块第十次底面最高反射回波。

4.调节增益量,使第十次底面最高反射回波高度为90%后,增益12dB,(新制端面未打顶针孔及螺孔车轴增益6dB;端面已打顶针孔未打螺孔车轴则增益9dB)另加耦合差(增益)4~6dB。

5.设置报警闸门。

使第十次底面回波处于后闸门内(失波报警),闸门高度设置为90%。

6.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7.确认存盘成功。

准确找出第十次底面最高反射回波

3

大裂纹探伤灵敏度校验

车轴实物试块、2.5MHzФ20直探头、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开机,仪器自检后,选择探伤方式为纵波探伤;

2.设置探测范围为1200mm;

3.将2.5P20直探头置于车轴实物试块轴端探测面上,移动探头,找出距端面1000mm处人工缺陷(7mm锯口)最高反射回波,固定探头;

4.调节仪器的增益量,使该反射回波为垂直刻度的80%;

5.设置报警闸门,闸门高度设置为80%;

6.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7.确认存盘成功。

准确找出车轴实物试块上1100mm处人工缺陷最高反射回波。

4

镶入部横波探伤灵敏度校验

斜探头(K1、K2)、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开机,仪器自检后,选择探伤方式为横波探伤(斜探头)。

2.探头选取:

齿轮端距离轴端652mm处镶入部内侧人工缺陷使用K1探头,非齿端车轴镶入部内侧482mm处人工缺陷,距离轴端340mm处车轴镶入部外侧使用K2探头。

3.设置探测范围500mm。

4.将选定K1探头置于车轴实物试块探测面上,移动探头,找出距离轴端652mm处人工缺陷最高反射回波,固定探头。

5.调节仪器的增益量,使该反射回波为垂直刻度的80%;

6.设置报警闸门,并使人工缺陷回波处于闸门内,闸门高度设置为80%;

7.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8.确认存盘成功。

9.更换K2探头置于车轴实物试块探测面上,移动探头,找出距离齿轮侧轴端340mm处人工缺陷最高反射回波,固定探头。

10.调节仪器的增益量,使该反射回波为垂直刻度的80%;

11.设置报警闸门,并使人工缺陷回波处于闸门内,闸门高度设置为80%;

12.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准确找出各人工缺陷最高反射回波。

5

镶入部纵波小角度探伤灵敏度校验

6°、8°、12°小角度探头、车轴实物试块、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开机,仪器自检后,选择探伤方式为纵波探伤(小角度);

2.探头选取:

齿轮端距离轴端652mm处人工缺陷用6°探头,距离轴端340mm处人工缺陷用12°探头,非齿端482mm处人工缺陷用8°探头。

3.校准6°探头声速、零点及K值;

4.设置探测范围为1000mm;

5.将6°探头置于车轴实物试块齿端侧面探测面上,移动探头,找出652mm处人工缺陷的最高反射回波,固定探头;

6.调节仪器的增益量,使该反射回波为垂直刻度的80%;

7.设置报警闸门,并使人工缺陷回波处于闸门内,闸门高度设置为

80%;

8.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9.更换8°探头,校准8°探头声速、零点及K值;

10.设置探测范围为1000mm;

11.将8°探头置于车轴实物试块非齿端侧面探测面上,移动探头,找出482mm处人工缺陷的最高反射回波,固定探头;

12.调节仪器的增益量,使该反射回波为垂直刻度的80%;

13.设置报警闸门,并使人工缺陷回波处于闸门内,闸门高度设置为80%;

14.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15.更换12°探头,校准12°探头声速、零点及K值;

16.设置探测范围为1000mm;

17.将12°探头置于车轴实物试块侧面探测面上,移动探头,找出340mm处人工缺陷的最高反射回波,固定探头;

18.调节仪器的增益量,使该反射回波为垂直刻度的80%;

19.设置报警闸门,并使人工缺陷回波处于闸门内,闸门高度设置为80%;

20.设置文件名并存盘;

准确找出各人工缺陷最高反射回波。

6

透声扫查

2.5MHzФ20直探头、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在车轴端面上均匀地涂上耦合剂;

2.调出透声检查灵敏度文件;

3.在车轴透声检查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再增益6dB作为扫查灵敏度;

4.透声检查以车轴端面全部区域为探侧面,探头作锯齿形移动,移动速度不大于50mm/s;

5.在车轴端面中心至1/2R区域外作透声检查时,移动探头,其底面回波变化应有规律性,如发现异常现象(如车轴横截面的变化,表层材质不正常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底面回波大幅变化),应用其他探伤方法验证;

6.在车轴另一端面上重复上述操作过程;

7.记录底波回波高度。

1.声束应相互覆盖10%,探头压力均匀;

2.底面回波高度等于或大于基准波高为合格。

3.若局部底面回波高度低于基准波高,但其总面积不超过验收区域的1/16,且波幅下降不低于基准波1/2时,仍认为合格

7

有害缺陷和大裂纹的查找

2.5MHzФ20直探头、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调出贯透性有害缺陷检验灵敏度文件;

2.在贯透性有害缺陷探伤灵敏度基础上增益6dB作为扫查灵敏度;

3.轴向探伤以车轴端面全部区域为探侧面,探头作锯齿形移动,移动速度不大于50mm/s;

4.对车轴压装部内部缺陷进行探伤时,探头应在车轴端面中心至1/2R区域内移动;

5.对车轴压装部较大疲劳缺陷进行探伤时,探头可在车轴端面中心至1/2R区域外移动;

6.在车轴另一端面上重复上述操作过程;

7.记录缺陷波高、波形。

1.声束应相互覆盖10%,探头压力均匀。

2.纵波直探头发现的缺陷,一旦确认,均按当量裂纹大于7mm对待。

8

镶入部横波探伤扫查

K1、K2斜探头、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在车轴抱轴颈上均匀地涂上耦合剂;

2.根据选定的探头,调出相应的灵敏度工艺文件;

3.在相应的探伤灵敏度下增益6dB,作为探伤扫查灵敏度;

4.探头在车轴抱轴颈上沿圆周方向前后移动扫查,扫查时探头中心线应平行于车轴中心线。

探头移动速度不大于50mm/s;

5.发现裂纹反射波后,应用不同角度的探头进行综合判伤;

6.确认为裂纹波后,恢复探伤灵敏度,记录裂纹的位置、波高;

7.在车轴另一端抱轴颈上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保证车轴镶入部完全探伤完毕。

1.声束应相互覆盖10%,探头压力均匀;探头移动速度不大于50mm/s。

2.中修机车车轴裂纹深度应小于1mm人工缺陷当量值。

3.中修机车车轴不允许存在沿圆周一周的裂纹。

9

镶入部小角度纵波探伤扫查

6°8°12°小角度探头、探头连线、耦合剂、油桶、钢直尺300mm、钢卷尺3m

1.在车轴轴端面上均匀地涂上耦合剂;

2.根据选定的探头,调出相应的灵敏度工艺文件(齿轮侧用6°和12°探头进行扫查,非齿轮侧用8°和12°探头进行扫查);

3.在相应的探伤灵敏度下增益6dB,作为探伤扫查灵敏度;

4.以车轴端面1/2R为中心半径的环形区域为探测面,探头围绕顶锥孔作锯齿形移动时,应使探头中心线对准车轴顶锥孔;探头移动速度不大于50mm/s;

5.发现裂纹反射波后,应用不同角度的探头进行综合判伤;

6.确认为裂纹波后,恢复探伤灵敏度,记录裂纹的位置、波高;

7.在车轴另一端面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保证车轴镶入部完全探伤完毕。

1.小修探伤时车轴裂纹深度不允许大于或等于2mm人工缺陷当量值。

2.小修探伤发现小于2mm人工缺陷当量的裂纹车轴,允许监测使用,监测周期

为10万km一次。

10

波形分析

1.发现疑似缺陷波形时,应及时进行波形数据储存和记录。

2.纵波探伤如果波形分析困难,应用横波探伤验证、确认。

3.如果杂波影响较大,可用1.25MHz探头进行定性。

4.底面回波较低或无底面回波时,应排除仪器、探头、探头线临时故障及耦合不良因素。

5.如发现底波过低或其它部位出现异常波时,应引起特别注意,应采用其它方法确认,防止由于误判造成大缺陷的漏检。

6.裂纹波:

波峰尖锐陡峭,根部较窄;探头前后移动时,反射波幅度呈现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连续有规律的单调递增和递减。

准确分析异常波形出现原因

11

裂纹处理

记号笔、红油漆

1.探伤完好车轴在轮对轮芯上用黄色油漆标准“U”。

2.报废工件应用红色油漆在工件表面标注“×”,隔离放置。

待探件、完好件、裂损件必须分别存放。

12

探伤后处理

棉丝

1.清洁探伤仪、探头、探头连线,清洁试块,并抹防锈油脂。

2.清理工作场地。

保证探伤仪及配件性能良好,并按规定放置

13

探伤记录

填写探伤记录。

记录应书写整齐、规范、字迹清楚、无涂改,数据日期记录要准确无误,签字齐全。

DF7G型机车车轴超声波探伤

作业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