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27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先生说:

“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4.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

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5.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6.“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

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

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C.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D.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

7.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8.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9.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

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抛弃传统习俗B.忽视公平公正

C.强调等级秩序D.尊重家庭伦理

10.历史学家田玄认为:

“辛亥革命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

……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的状况)。

”这种“状况”说明

A.革命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B.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有斗争精神D.北方社会矛盾比南方缓和

11.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甲:

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乙:

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

C.丁:

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

D.丙:

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

12.学者陈旭麓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推动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挽救民族危亡

13.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

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

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

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

该笑话讽刺了

A.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B.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1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

1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

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

A.“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16.“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17.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B.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言论

A.主张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强调“心外无理”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19.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團

20.有史书记载:

“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21.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

请推断该场景最早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2.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

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2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

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

24.下面是美国部分年代棉花产量和出口变化示意图。

对该示意图解读准确的是,当时美国

A.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B.尚未完成工业革命

C.棉纺织业发展迅猛

D.加紧对外资本输出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中产阶级妇女就在自觉地、按部就班地将其母亲角色和道德角色,以及她们的能力范国,拓展到家庭之外,进入到整个社会之中。

通过从事社会福利和改革工作,中产阶级妇女不仅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认识到她们在男性社会中受到的种种限制。

很多妇女还逐渐认识到,她们有限的教育程度、法律所施加的约束,以及温文尔雅的女性行为规范,往往使之不能很好地扮演她们本应扮演或是想要扮演的生活角色。

这样一来,社会改革与妇女改革便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两者往往正是整个欧洲的妇女组织需要同时面对的问题。

——摘编自丹尼斯·舍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在实行律师制度之初,虽在法规中明文限制律师的性别,但直到国民政府在1927年废除这项规定时为止,报刊中并未出现反对女性研习法学、从事律师职业的议论,教育界且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提倡女子法学教育的行动,而男性主导的上海律师公会更主动、率先提出废除律师性别限制的要求。

这种认为法学及律师职业无性别之分的观念,使中囯女性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就让政府承认她们从事律师职业的权利。

——摘编自孙慧敏《民国时期上海的女律师(1927——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洲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中国律师制度在妇女权益方面的进步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妇女社会改革的认识。

(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57年国家开始发行肉票,随后,粮票、油票、煤票、豆腐票、肉票、蛋票、糖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只能凭借各种票证去供销社、合作社排队,才能购买到物品。

1983年

北京兴起了中国第一家超市。

随后,自选商场、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

1992年

广东省的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电视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开始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2014年达到352亿多元。

1996年

中国出现了第一宗网络购物,购物人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贝详,通过实华开公司的网点,购进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

中国的“网络购物”由此起步

2008年

中国手机购物正式兴起,迅速超越PU传统网购而成为更受青睐的网络购物载体。

网购、团购逐步成为流行模式。

2016年

2016年,熊猫眼.TV开辟了互联网购物新纪元。

视频直播互动加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模式,采用熊猫大侠的同城配送方式,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市场的强烈反响。

随着“熊掌”“熊样”“熊出没”等新型场景式购物的不断创新,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中国的网购也跨越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成就了一个新的群体——剁手党。

——据《百年中国》等

请从上表中提取至少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提取信息准确、说明逻辑严谨)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

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

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

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

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

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

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

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

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

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

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

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6分)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A

D

B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B

C

C

C

A

B

21

22

23

24

答案

D

C

D

A

一、选择题: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先生说:

“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

【名师点睛】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材料内容体现出了作者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弊端的一种质疑,所以A项错误。

B项与史实及材料内容不相符,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材料中“不敬神”不过是个借口,所以答案选择D项。

在苏格拉底生活的雅典时期,人文主义尚未成为主流。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希腊先哲的思想·苏格拉底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注意文艺复兴和维新变法时思想宣传的共同点.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康有为则是借儒学的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所以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

A与维新思想不符,BC与文艺复兴不符,故选D。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4.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

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答案】A

【解析】

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

点睛:

明确“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变化,从而分析出答案。

5.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选择A符合题意。

BCD三项也是董仲舒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6.“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

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

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C.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D.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

A说法与史实不符,开封是宋代的都城,其政治功能也较强,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态度,B不正确;由材料描述可以得出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坊市界线,C不正确;由材料“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可以得出,开封商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材料得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商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以此作答即可。

7.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答案】B

【解析】

材料说明中国人受到鸦片战争中败于西方列强的刺激,开始向西方学习,产生了最早的向西方学习的想法,认为西方的军事技术是先进的,故选B;“两位先生”指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这一观点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

选项C中的材料选自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主张学习俄国的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技术学习无关,故C项错误。

D材料是孙中山的讲话,号召建立民主共和国,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

8.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情况。

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

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

故选A。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书的情况;C、D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9.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

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抛弃传统习俗B.忽视公平公正

C.强调等级秩序D.尊重家庭伦理

【答案】D

【解析】

材料“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反映出罗马法中有许多关于亲属容隐的规定,这些容隐规定体现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家庭伦理,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